電動車上安裝個小型發電機,騎電動車的過程中直接給電瓶充電,這個可行嗎?

我愛吃西瓜香蕉


這種設計有那麼難嗎?也值得探討,你的想法能行,適合山路或者多起伏的路,發電機裝個傳感器,並且自動離合,車輪電動機供電期發電機停車,再裝個平衡傳感器,電動機斷電並且平衡器下坡時觸發發電機離合器歸位,靠車輪帶動,開始給電瓶供電,平衡器平衡+上坡時,發電機自動脫離並停車並轉換到電動機供電狀態,還原電動機供電,估計做這個沒多大意義,花的設備錢換來的電足夠用來買電了,唯一的好處是可以多多少少減少點充電次數,腦殘才幹這事。

幾年前市場上就有這種電動車,發電機和電動機是同一個,只是切換狀態,只因為沒有銷路,市場不好,就停產了,這也說明一個問題,不被大眾接受的產品不是好產品,沒市場死路一條,不計成本自己喜歡玩,另當別論,玩得起隨便玩,還可以把電動車做到200公里時速的都有。


驛動星期六


類似的做法有的廠家已在使用,但搞好了技術難度很大,最終收益卻非常有限。下面分三種情況分析一下:

一.全程用車輪發電

例如:某電動車用50Ah電瓶充滿電可行駛100Km,如果我們在車輪上裝一個發電機,為一個車載的25Ah電瓶充電。我們會發現,當25Ah電瓶充滿電時,電動車只行駛了22Km就沒電了。這是因為經歷了由車輪的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再由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存進電瓶的兩次能量轉換,很多能量被損失掉了。每次轉換按80%萛,總效率為64%.通過計萛:每Ah2Km✘(50Ah-25Ah/0.64)=22Km。 這時接入備用的25Ah電瓶還可繼續行駛50Km,加上原先的22Km,兩塊電瓶加在一起共行駛72Km,比裝發電機之前還

少跑了28Km(以上應該是比較保守的計萛,實際能到50%都很難)。看來第一方案是行不通的。

二.利用無動力滑行和順風時的能量來發電

在裝發電機之前,滑行和順風的能量是可以被很好利用的。比如離紅燈還有100M時,我們可以切斷電源用滑行來走完這段距離。接入發電機後,可能只滑行30M就走不動了,而新發出的電在扣除損耗後,是不可能跑完剩下70M的。再看順風情況,裝發電機之前,可以關掉電源靠風力維持十幾Km時速,裝上發電機後連一半的時速也維持不了。而新發岀的電也同樣彌補不了少跑的里程。

三.用剎車的能量來發電

相比以上幾種能量,剎車所產生的能量是我們唯一可利用的能量。無論是下坡還是順風或發生其它情況需剎車時,都可把剎車能量收集起來,變成電能存進蓄電池。剎車越深,能量收集越多。當然,這幾句話說來簡單,做起來是很複雜的,直到現在,國內的技術還是不夠成熟。

最後我們還以前面的50Ah行駛100Km的電動車為例來歸納一下:行駛中駕駛員頻繁剎車,實際行駛里程肯定要大打折扣。裝上剎車能量收集糸統以後也只能是無限接近100Km的總里程,永遠不會超過。這是能量守恆原理所決定的。


四重奏6028217


電動車安裝小型發電機,行駛過程中給電動車充電,在技術上是可行的,發電機本身也需要消耗能量才能產生電能。

如果直接在電動車上加裝小型發電機,在電動車行過程中發電機發電給電動車充電,電動車電機不但要推動電動車和人克服阻力前行,還要消耗部分動能帶動發電機發電,而且消耗的這部分動能不能百分百轉化成電能(電池電能轉化成動能→動能轉化成電能→給電池充電),轉化過程中能量損耗本來想增加里程的結果反而騎行里程更短。

加裝電動車增程器(實際就是汽油發電機),在一些三輪電動車上比價常見,在電動車快沒電的時候啟動充電,看著還是不錯,但是這種發電機本身轉化率低,能量轉換消耗也大,長時間使用沒有摩托車實在,只能當做應急或者備用使用。

在上下坡或者剎車的時候利用車的慣性帶動發電機發電給電池充電,類似於現在新能源汽車的能量回收,這個看著確實不錯。但是這套系統成本昂貴。騎過電動車的朋友知道在平緩的地方坡度比較緩在不加電情況下電動車滑行時很慢的,若果在加上發電機的發電時候的阻力電動車基本上就不能滑行了發電量會非常少。換成地形起伏比較大的地方下坡發電是比較多,但是電動車上坡也很耗電而且電動車也不適合在地形起伏較大的地方騎。這套系統成本貴效果不明顯,難以推廣。

電動車本身就是比較方便便宜的代步工具,若果加上發電系統在上面,不但車本增加,後期維護費用也會增加,故障也會增高,發的電也是有限,電動車加裝發電機想象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電動車上安裝個小型發電機,騎電動車的過程中直接給電瓶充電,實用性並不強。


沉默的揚洋


有一個人曾經跟我說,他發明了一種電動車,就是前輪是發電機,發的電供後輪用,後輪行駛時再驅動前輪轉動,如此就能永遠循環行駛下去,而不需要另外充電了!那要是照這樣的話,多加幾個發電機輪,那電動車企不會飛起來?這種技術要是用在火車上豈不是個移動發電站?這是把發電會產生阻力匆略了。這種想法太幼稚了,就好比人揪著自己的頭髮,把自己提起來一樣。任何會對電動車本身產生阻力的方案都是不可取的,比如在電動車上裝一個風力發電機利用行駛時產生的風力發電,就是把驅動風輪發電會產生的阻力怱略了。所謂自發電電動車只有把下坡、制動、顛簸能量、自然風能(背風和側風)和太陽能收集起來才有價值,否則就是個噱頭,就是天方夜譚。提問者所配的圖片電動車增程器,其實就是電動車配一種燃油或燃氣的發電機,其本身不直接參與驅動,而是在電瓶缺電時向電瓶充電。這對提高續航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只是需要燃油。因為其發動機是隱藏的,對於一些禁摩的地方還是適應的。



別具匠心


你的觀點是不行的,電瓶不能同時放電充電,不然會把電瓶車控制器燒壞,電瓶車如果使用發電機的話也是可行的。需要改動線路採用兩組電瓶,一組用來充電,一組用來使用,用開關切換,這個理論上也是可以實現的,缺點就是電瓶車的重量增加了,那麼就要另外設計一下結構,用12伏控制器,電瓶採用並聯的方法,這樣做還是可以滿足我們要求的。



可以用前輪作為發電機對並聯的兩組12V電瓶分別充電,用開關切換,這個沒有什麼難度的,能夠輕易實現。始終保持一組電瓶使用一組電瓶充電。電瓶採用並聯的話始終保持12V,多一個電瓶增加電流增加功率。



這種方法需要動手能力強的人才能搞,目前大部分電瓶車都是按照常規的做法來生產的,因為已經定型,不會去做更大的改動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財力,因為大部分人的思想是比較傳統保守的,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我的這種思維能夠保證電瓶車一直有電,因為兩組電瓶反覆使用。始終保持一組電瓶使用,一組電瓶充電。


國航弱電總工程師


星月神電動車增程車就是這種原理做的。它的設計是在電池快沒電時自動發電來達到增程,可這不只是裝個小發電機就可以的,現在網上都有電動車增程器可安裝聽他們反映效果都沒多大,別說你只裝個小發電機。所以說你這道理可行。只是技術還要提高。

我做了星月神電動車這種代理,增程車還要去廠裡培訓才可代理。可見這裡還是有門道的,所以我覺得你有這想法是好的,只是要好好實驗。相信肯定可以的。祝你成功。



明光車行修電動車www


電動車上安裝個小型發電機,騎電動車的過接給電瓶充電,這個可行嗎?

你很會動腦筋,想法很前衛,但是可以告訴你,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我為什麼這麼說?有以下方面理由:

一,你這是永動機原理,違反能量守恆定律,幾百年來若干科學家投入研究沒有一款成功案例。

二,即使是自己在電動車上安裝個小型發電機,給電瓶充電解決臨時缺電困難,這也得不償失和不現實,發電機工作原理比電動機複雜很多,也更容易出機械故障。發電機的轉子轉動時與定子產生磁力切割,才能發電,通過碳軌傳導控制糸統,而克服磁力切割所消耗電動車電瓶的電築要遠遠大於發電的電能,更何況因加裝發電機而增加的發電機.線路.控制系統的重量也要電瓶供能,更加大了電瓶的耗電量。

三,電動車的國家標準已頒發,各省(市)將下發實施辦法,從明年4月5日起,現在社會上保有的2億輛電動車將嚴格區分管理,除少量有腳踏功能的電動車按”電動自行車”管理外,其餘1億多輛電動車要通過”自然報廢,以舊換新,折價回購,發放報廢補貼,納入機動車管理等方式,逐步化解。

即使你的電動車能按”電動摩托車”管理可以上牌照上路,你自己加裝了發電糸統的電動車上得了牌嗎?

勸題主現在不用自己動腦筋加裝發電機,等你們省(市)對電動車實施辦法頒發再處理自己的電動車。如果你的電動車有腳踏功能,又不超重,超速,更不需要加裝電動機了,臨時缺電時用腳踩踩一樣回家充電,還能鍛鍊身體。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真有可能克服技術瓶頸,生產出比電動車更好,更便捷的代步工具,讓我們一起期待。

配圖一:有腳踏的電動自行車,不用考慮加裝發電機。

配圖二,三,我的小踏扳電動車如加裝發電機,上不了牌照。





多多爺爺


過去我也不看好電動車安裝小型發電機,後經朋友們要求先裝裝試試再說,我在本人的三輪電動車加裝了一臺增程器,其效果很好,我還騎行從廣東佛山南海回湖南株洲老家,一路沒有停車充電,只是使用電瓶驅動行駛電力下降到20%後開啟發電機,邊開邊給電瓶充電,只用四十分鐘就充滿電了再關掉髮電機,繼續使用電力驅動,就這樣我跑了300多公里天黑了就休息睡覺,給發電機加油,查看車輛狀況,第二天起來吃早點後接著騎行,一路感覺很好!


13630029782


所以,我認為想法是可以的,但做法是不可行的。


沈大哥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某些電動汽車就是這麼個原理,發動機不參與動力的直接傳輸而帶動發電機給電池組充電實現續航能力的提升,所以這個想法很好但是使用在普通電動車上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增程器已經存在並且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1.技術原因,成本直接導致技術跟不上需求,如果提升技術相應的成本就會上升,所以意義不大。

2.效果不明顯,雖然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使用起來小型發電機根本無法滿足電池組電流的需求。

3.不划算,這一套設備下來可能和一組電池的價格就差不多了並且後期還需要加註燃油,拋開後期的保養不說,這一點上肯定就不划算。


所以說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電動車小範圍內使用即可,大範圍內絕對不是首選交通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