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什麼感受?

唯1的男人


缺乏自信心是原生家庭教育失敗的結果。孩子自信心不足存在於下面幾種家庭。

(1)家庭中夫妻不和,經常吵鬧,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不顧形象。孩子只會認為是自己的錯,父母才會吵架。(2)孩子犯了一點小錯就否認打擊孩子,孩子的內心會留下消極悲觀情緒。(3)不尊重孩子,忽視孩子內心的想法,在家沒有發言權,只要求孩子一味的聽話,導致孩子沒有思考能力,遇到問題會不知所措,

沒有應對能力。

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在與人相處方面會畏畏縮縮,不敢主動與人交流,不敢表現自己。由於經常受到批評,會變得自卑內向,自我評價過低。對別人的評價又過於敏感,甚至自暴自棄,經常處於鬱悶的心境。

所以認識到這一點,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多費心,多陪伴,適當的鼓勵讚美,瞭解孩子的內心,從小做孩子的玩伴,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禮物。


every。 day


不願意和周圍人說話、交流,有時候孩子因為經常被批評、指責,會變得少言少語。週而復始,便不再愛和周圍的人說話、交流,覺得儘量少說話可以減少甚至避免挨說的機率。


過於聽話的孩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不喜歡那些頑劣的孩子。但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言行方面略有越軌,對他們的身心成長有益。那些對家長言聽計從的孩子,通常低估了自我價值,自信心比較弱,對環境和生活中發生的事物懷有恐懼。他們把良好的行為作為自我保護手段,因為他們所犯的錯誤越小,所謂的“風險”也就越少。這都是他們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因而在人格成長方面,缺乏進取獨立的能力。



網絡是好的,但也是害人的陷阱。要教會孩子,不要泡網吧。要指引孩子正確使用網絡。申請百度知道用戶、上QQ都可以,但不要為了QQ升級而掛機。上玩遊戲是可以的。但時間不能太長。


經常給孩子穿不合身的舊衣服 有些老人認為穿百家衣的孩子身體更健康,更好帶一些,或者認為小孩子長得快,總買新衣服穿過於浪費,所以對親戚朋友送的“二手衣物”也欣然接受。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說,經常穿不合身的舊衣服,接收到的訊息可能就是貧窮和匱乏,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所以如果有經濟基礎,儘量不要給老人帶小孩兒。

強迫孩子分享自己喜愛之物 很多大人從孩子3歲左右就開始教導孩子要懂得分享,要懂得謙讓。比如,有朋友帶著孩子來家裡串門的時候,孩子不讓別人碰他心愛的玩具,喜歡的食物,家長就覺得面子掛不住,開始責罵孩子自私不懂分享。於是,孩子變得越來越“乖”,不再和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但是卻變成遇事不主動、不懂拒絕,自己的權益不懂爭取,甚至,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常常無意識的討好他人。小孩有自己的思想。


對孩子缺少有效陪伴 在我國,有很多孩子都面臨著與父母分隔兩地,要麼由家中的老人照看,要麼被寄養在親戚家,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少之又少,一年見面的機會十個指頭都能數的過來。 即便是那些從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每天真正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也屈指可數,父母關心的永遠是孩子的基礎需求,如吃飽穿暖,以及學習成績,卻不知道孩子們有多渴望一個愛的擁抱。 父母對孩子的成長一路缺席,無法解答孩子內心的困惑和需求,孩子就會從小缺乏安全感,性格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不自信、膽怯、懦弱幾乎是這些孩子的標配,他們大多數不喜歡麻煩別人,特別害怕失去,安於現狀害怕改變。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又有一些什麼樣的表現呢: 從不主動結交朋友,默默站在一邊等待別人關注; 太在意自己的衣著外貌是否吸引人,覺得只有足夠精緻的自己才能得到友誼或關注; 有想法有主見,但是從不積極主動的表現自己,害怕出錯或者被別人笑話。 問題解決能力比較弱,或者比較被動,不善於獨立解決問題或者傾向於直接放棄任務; 進入新環境後無法適應,性格變化明顯,情緒波動更大。 做事情拖拖拉拉或者選擇逃避。不願意出去玩,習慣性冷漠,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用不合理的方式求得關注。 喜歡被稱讚和肯定,不能接受批評和建議。 自尊心過強,過分依賴,過於乖巧,過於聽話。 ................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孩子的自信與家長的教養方式有很大的關係。父母生活中的不經意的言行,都可能摧毀孩子的自信。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不自信的。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寫道: “自信須從幼年培養。不然,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


由於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承載著父母很高的期許。喜歡互相比較 習慣干涉孩子的事情。不信任孩子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幼年時期帶養者不是父母或者頻繁更換,缺乏安全感。父親參與教育時間匱乏。 帶養者強勢,或者焦慮情緒無法很好的管理。 在他人面前或者公共場合訓斥打罵孩子。習慣性武力解決問題。 過於驕縱孩子,接納過度。 這樣在無形之中就會對自己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打擊,使孩子感覺更加壓抑、更沒有自信。


斛秦


首先非常感謝悟空小秘書對我發出的邀請回答,感謝官方的信任🙏

看到這裡,我的心被狠狠撞了一下,在我的記憶深處那個戰戰兢兢、怕父母責備的童年身影又出現了!從小,父母對我就很嚴格,如果沒有聽指令去做事情,就會訓斥我。那種“做錯事就要被批評”的感覺就這樣在心裡留下來了!從小在打壓教育中長大的人都知道:打壓會抹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缺乏自信的孩子的感受:

【1】會一直覺得自己不重要

【2】從來也不會跟人提要求

【3】自己能做的事絕不麻煩別人

【4】經常懷疑自己

【5】隨和,偶爾吃虧也總是默默接受。

【6】被人誇和關注永遠受寵若驚,然後就會焦慮,覺得自己根本不配。

【7】怕失敗,所以不敢努力,怕努力過後依舊失敗。

父母忙著否定了孩子的行為,卻從情感上根本的孤立了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怎麼做,比讓孩子因錯誤而受懲罰本身,更重要。每個人都希望被溫和對待,孩子也一樣。拒絕打罵、責怪、沒完沒了的嘮叨和抱怨給孩子一個寬鬆、愉悅的家庭氛圍,也給予孩子對我們足夠的信賴和耐心。稍微等一等,讓孩子一步一步來,相信他們能夠成長,是我們能夠做到最大的幫助。


文字控yc情話微甜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不自信的,也沒有哪個孩子生下來就是自信滿滿。

美國著名心裡醫生斯科特·派克曾說:

“自信須從幼年培養。不然,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

所以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孩子的自信與大人後天的培養教育有很大的關係。父母生活中的不經意的言行,都可能摧毀孩子的自信。也許,你現在就在一步步毀掉你孩子的自信!

你是不是經常這樣?

哭窮,給孩子壓力

很多父母堅信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於是乎,為了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就給孩子“哭窮”來激勵孩子努力學習。比如:

“為了讓你接受好的教育,爸爸媽媽省吃儉用供你讀書!”

“我和你爸爸這輩子也就這樣啦,我們家只有你好好讀書來改變命運了。”

“你看要是沒有生你,我和你爸就不會過得這麼辛苦。所以你要加油讀書啊”


知知談學習


從小被家暴出來的經驗 只要老頭子手一抬 條件反射拿胳膊擋頭擋臉 畢竟臉上留下記號就沒辦法出門見人了 偶有一兩次他迅雷不及掩耳得逞了 我可以自己在家裡待上三四天不出門找小夥伴 我知道其實他們大部分都知道我家裡是什麼狀況 畢竟老頭子的大嗓門隔著院牆他們不可能聽不到 就很感謝他們的善良 不說出來 一個完全不知道我情況的小夥伴 一次不知道聊什麼 偶然提到她是家裡的小公主 對我說誰還不是被捧在心尖上的呢 真是很抱歉第一次對她說謊 附和她 疏遠她 可能我這種人不是很能見得比我過得幸福太多的人吧 有時候謊話編織太多可能連我自己都會有點得意忘形不知今夕何夕 小學開始不想再繼續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 可是沒辦法 我怕死啊 高中因為某個契機我走上學校天台 沒辦法 小學校 最高的辦公樓不過十三四層 可是我又膽怯了 我要是這麼沒了 誰給我洗脫清白呢 當時甚至覺得全世界都沒有人相信自己 又一次怕死因子蠢蠢欲動 躺在天台上 很髒 感覺自己的靈魂大概也這麼骯髒吧 一個從小開始撒謊的孩子 註定得不到任何人的坦誠相待 默默地走下樓 繼續為不久之後的高考做準備 很正常的失常發揮到了一個野雞二本大學 大學裡沒有人知道我的過去 沒有人知道我的家庭 偶有一兩次老頭子接送我 也是讓室友看上去很和藹 可能這樣就可以瞞下去了吧 我是真的沒辦法 我從前不懂事喝酒到吐血瞞著他們去醫院 萎縮性胃炎醫生說再不節制要切胃 前天老頭子家宴上逼我喝了約摸兩三兩白酒 奇蹟般大過年的 沒發生什麼 但是我知道就像我心裡那些事情一樣 沒辦法消掉 可能我的一生就此毀掉 可能我繼續假裝若無其事的編織一個又一個謊話穿梭在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中 但是我真的很累 在我每次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我找不到支撐 根本就沒有信念了 我想說的是即使如此我依舊成長到現在 並且將繼續成長下去 我希望自己可以是在越來越少人知道我的不堪之後活成正常人的樣子


你是騷雞


不願意和周圍人說話、交流 有時候孩子因為經常被批評、指責,會變得少言少語。週而復始,便不再愛和周圍的人說話、交流,覺得儘量少說話可以減少甚至避免挨說的機率。


dengzi1081


自卑 有些孩子不合群 孤僻


名姿造型阿南


從小缺乏自信,應該是父母,身邊的親人不夠關心,不尊重孩子,沒有耐心,打擊諷刺孩子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