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晚清到現在,哪位書法家的造詣最高?

自在心菲


從晚清到今天,如論書法綜合造詣最高,也就何紹基了,清朝三百年來第一人。但是算詩書畫印,像趙之謙、鄧石如等等幾乎都是同等級的。

這些大家,我都很佩服,但是真正讓我畏懼的只有毛爺爺的書法。

毛主席寫字很有意思,臨帖不行,讀帖領會能力超強。

毛主席早年的字,二十歲左右像小楷離騷這樣的作品,還看不出什麼。

後來的楷書,骨力強生,其中的氣勢,常人不能得。


毛主席抗戰期間公務繁忙,幾乎都是讀帖多,行軍走路煙不離手,帖不離手,但是很少時間臨帖。

建國後曾從故宮借出古帖不少,偶爾臨摹。

那時的草書開始得魏晉氣韻了。

深研過古人之後,來了一句,也不過如此。


什麼樣的人最可氣 ,天才。

多讀少臨都能把字寫到這種水平,這在歷代來說,真不多見。

即便當代的諸位大家,雖然在技法上比毛爺爺勝出一籌,但是在氣勢氣韻上也沒能超越。

主要毛爺爺不是專職書法家,拿書法不過是當了個小愛好而已。


這種領悟能力讓人覺得可怕。


梁宇航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要把從晚清到現在的書法家整出個第一名來,恐怕沒有誰能夠有充分的說服力讓大家都認同。因為大家的實力太接近,彼此間互有長短,沒有如元代趙孟頫一人鶴立雞群的突出人物。

要排列的話,民國至現代的人就不要去湊熱鬧了,這個沒有他們的事,看就可以。晚期時期的書法家,理出一個名單來,至於第一嘛,大家隨意,你說了算。

(以年代為序)林則徐。1785——1850年。湖廣總督,虎門銷煙的英雄。書法師宗歐陽詢。
何紹基1799/1873。道光年間進士。為四川學政期間被黜退。書學顏真卿。



趙之謙,1829/1884。咸豐年間舉人。書法以魏碑見長,篆刻尤精。

翁同龢1830/1904。同治、光緒的老師。師宗顏真卿。

楊守敬,1839/1915。派住日本期間,對日本近代書法的影響巨大,有日本近代書法之父的稱譽。
吳昌碩,1844/1927。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大家對以上幾位晚清書法的代表有什麼看法?誰能夠坐從晚清至現代的頭把交椅?或是你另有人選?歡迎你的評述。


子衿書法


謝謝頭條家的文小姐邀請!

從晚清到現在,造詣比較高的書法家應該有這麼幾位:

一,篆書

我認為吳昌碩先生的篆書造詣最高。吳昌碩一生鍾愛《石鼓文》,可謂是把《石鼓文》臨到了極致,已自成風格,至今無人能夠超越,並已成為學習篆書者的最佳範本。

二,隸書

首推王福庵,劉丙森和張繼三位書法家。他們的隸書源於傳統,並已形成鮮明的個性,自成一家,可謂造詣較高。



第三,草書

我認為,在草書方面造詣比較高的書法家,應屬毛澤東,於佑任,林散之,沈鵬和劉洪彪草書了。他們均已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

(上圖為毛澤東書法)

第四,楷書

楷書方面造詣比較高的書法家,當推盧中南,田蘊章和田英章三位了。

第五,行書

應屬歐陽中石先生的行書造詣最高。另外,張旭光應該算一個吧。就當下來看,張旭光的行書還沒有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歐陽中石先生的行書已自成一家啦!

說明:1.本回答中的圖片源於網絡。

2.本回答為手打原帖,抄襲必究!


中州耕牛堂主


晚清主要是指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一直到1912年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退位,在這個時間段裡的書法家,都算晚清書法家吧。

書法裡面評價誰是第一太難了,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看法,但是總有一個人書法家公認的,至於清代,尤其是晚清,處於帖學、碑學、碑帖融合的交界點,本身就非常的亂,更不要評價,只能談一談個人的一點看法。

我覺得晚清的何紹基算一個吧,何紹基字東洲,晚清著名的詩人、書法家,他精通金石書畫,被稱為“清代書法第一”。

何紹基的書法成就非常高,五種書體都寫的非常好,以行書最佳,他的楷書和行書都學習顏體,同時還參入了魏碑《張黑女墓誌》的筆意,他的小楷融入晉人的筆法,他的隸書學習漢代隸書,受《張遷碑〉的影響比較大。他的篆書以意行筆,融入行草書和隸書的筆法,反而寫的飄逸。


何紹基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取各種書體之所長,融匯貫通,將真、草、篆、隸、行融為一爐,打破了五種書體之間的界限,五種書體裡的筆法相互討論融合,相互作用和影響,為後世書法家開闢了一條新的書法道路,這也是他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何紹基是一位非常勤奮的書法,一本字帖一臨動輒就是100多遍,而且執筆的方法也非常的古怪,用的是迴腕法,這種執筆方法需要手臂上懸,手腕向外,這種執筆方法很累,據說他寫《張黑女墓誌》,每寫一遍就會汗流浹背。

雖然晚清以來,很多書法家公認何紹基是第一,但是當時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認為他的書法太“怪”了,屬於揚州八怪的那一種怪,對此何紹基非常生氣,認為這是對自己書法的貶低,說自己的書法是“最正”的。



何紹基的書法主要成就在行書,行書的主要取法在顏真卿的《爭座位帖》,而他的很多作品都保持在這個風格底線上,說是正是有道理的,可惜當時的人看不懂,現在的人更看不懂了。



你覺得呢?


不二齋


時勢造英雄!承平日長,思想保守僵化,很難出“大師巨匠”;而朝代更迭、風雲際會之時反倒會生出許多賢者。正應了一句話:窮則思變!

晚清民國之際,正是如此:思變的曙光照燿到社會方方面面,其中尤以文化變革為最!

從晚清民國到建國以來至啟功一代為止的老輩文人,可說既深烙傳統文化之印記,又受西方文化之薰陶,學貫中西。其中隨便拉一位不管上至偉人、將軍、大儒……下至文員、曲藝等雜科,能文能書都是其通例。可謂仰觀聖賢之大達;俯察俊傑品類之盛茂也。。。

這裡簡單歸納一下個人心中各賢達者,未求苟同,一家之言耳!

晚清碑學大興,幾乎獨霸書壇,宗法北碑尤多,一時名家輩出,真、草、篆、隸各呈新意。其間以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最負盛名,於後世影響亦大,為“能變”代表。


民國於傳統承緒甚深,且中西融貫、文武兼備。上馬能打天下,下馬能治國之輩燦若星辰,其中於事業及書法均有非常建樹的以譚延闓(楷書)、胡漢民(隸書)、吳稚暉(篆書)、于右任(草書)為代表,體現出“能融”的特點。


新中國成立後,書法家們以“為人民服務”為己任,致力書法教育與普及,桃李遍天下。尤以沈尹墨、鄧散木、潘伯鷹、白蕉為重,他們能博採眾長,獨出杼機,推動了現代書法的發展。所以謂之“能新”也。


以上眾家,均為其擅長領域佼佼者。豈能以排名長短俗論之,眾識者以為呢?

[臨池管窺]關閱為謝!


臨池管窺


這個題目好,很有考驗性。我試試看吧。

你說清末至今哪位書法家的造詣最高?我仔細想了一下,還真難找。有很優秀的書法家,但造詣最高的還真不好說。

比如說:翁方剛、永瑆、華世奎、沈伊默、馬公愚、舒同、啟功等的楷書都很厲害。

翁方剛、康有為、沈伊默、白蕉、舒同、趙樸初、啟功等的行書也都是了得。

林散之、周慧珺、陳叔亮、沈鵬等的草書也都非同一般。可是要找出誰的成就最高,還真是一件難事,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不具代表性。

綜合起來看。康有為作為碑派的代表,將魏碑融入行書,開一新的天地功不可沒。而啟功作為帖學的倡導者,身體力行嚴守古法,且鑑賞繪畫造詣非凡。應該都可以說是最有造詣的書法家之一。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角度不同、認識不同、見解不同,看法自然不同。一家之言,僅供笑耳。


尤年1


從晚清到現在哪位書法家的造詣最高?從清到現在擼了幾遍,目前毛澤東書法造詣最高了。拋開一切就書法論書法。目前還沒有人達到毛澤東書法造詣。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從古到今中國的書法家很多,題目說哪位,我就不說許多人。中國人民都欣賞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書法。毛主席的草體書法,龍飛鳳舞,剛勁有力,筆劃粗尖有風度,大小搭配均勻。書法家不少,關評的人不多。唯有毛主偉書法見者稱奇。我把毛主席的字體展現給網友看看。









關注社會生活情感文化


晚清到現在,近代、當代歷史以來,論書法大家,當數蔣介石委員長!他不僅書法好,做人做事、治國理政都很好!忠、勇、仁、義、孝、悌,真正都做到了!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名著名的領導人物!書法大家!









竹林堂堂主


要說晚清至今哪個書法家造詣最高,我認為這個提法本身就存在挖坑誤導之嫌,即便是當今一頂一的法書大家,也很難能站在一個全知全能的俯視角度窺測全豹,指點江山,敢於冒然對先賢論資排輩,更遑論我等半瓶子醋。

有道是各花入各眼,也叫做文無第一,或者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歸而總之就是,推崇者和被推薦人,常常由於鍾愛而全力鼎鼐,也就自然難免以偏概全,出於一家之言。就如康有為其人,他的眼光卻很難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但不排除依舊有他的鐵桿兒擁躉,他自己也把自家抬到了至為尊崇的地位,卻惹來一片哂笑猥褻。

比如很多人普遍看好的何紹基其人,言之鑿鑿的將其定位為三百年來第一人。我覺得這個做法實在欠妥,也不符合唯物辯證的客觀規律和統一性認知,認可他乃至推崇他的人可以如此膜拜,但也只能是膜拜者的個人行為,並不代表全部,起碼我本人就對他的作品很不感冒——我倒是更願意列舉出哪一個書家更具特色,更有獨特性和觀賞性。

要說獨特性,我個人首推毛澤東。毛澤東的草體書法真的是千百年來少有的獨具特色之作,格局宏大,骨氣奇高,真的是千古帝王氣象,非一般書家所能望其項背,應該視為古今獨特性第一人。
第二個獨特性的書家,我個人偏愛張裕釗。

第三人,我則喜愛啟功大師。


第四位,則應讓位給於右任老。
上述幾位,都是別具一格的自成一家,開啟了各自體式的先河,無論是晚清近代還是千古過往,他們的成就也不遑多讓,足可以笑傲煌煌書史,擁有自己的獨步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