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檔低轉速”和“低擋高轉速”哪個省油?

o煙雨姑蘇o


“高檔低轉速”和“低擋高轉速”這兩個概念對於自動擋的車來說意義不大,因為換擋時機和擋位的選擇都是自動的,但是對於手動擋來說是有影響的。

所謂的高檔低轉速是指在車速低於該檔位的速度範圍時的加速過程,就比如說,現在時速40km/h,按照設計範圍時掛3擋差不多,而駕駛員卻掛了5擋。很多駕駛員在駕校就學過轉速到達很高的時候才加擋,其實這樣是比較費油的,而高檔低速確實是可以保持省油的狀態。但是,長期的高檔低速行駛會難以發揮發動機的動力,即使使勁加油,它也扭矩很小沒力氣,反而白白浪費了油。

長期高檔低速,會使發動機經常在臨街轉速附近工作,也就是在熄火的邊緣工作,嚴重磨損發動機和離合器,變速箱不能保持正常的工作狀態,也容易咋子發動機和油路中產生積碳,實在是一種毀車的行為。所以,不要為了節約那點油高檔低速行駛。

而低檔高轉速對於中高速的發動機來說,其實是有好處的。一般來說,在2500轉-3000轉的轉速換擋時比較科學的。雖然抵擋高轉速會費油一點點,但是都是九牛一毛,這樣會使車子有更佳的動力提速,不容易產生積碳。

最好的做法當然是在最佳的平衡點來換擋,保證發動機的順暢工作的同時,又能夠省油,也能減小磨損,何樂而不為呢?不要想著靠高檔低轉速之類的方法去省油,是會得不償失的。


小剛說社會


“高檔低轉速”和“低擋高轉速”這兩個概念對於自動擋的車來說意義不大,因為換擋時機和擋位的選擇都是自動的,但是對於手動擋來說是有影響的。

所謂的高檔低轉速是指在車速低於該檔位的速度範圍時的加速過程,就比如說,現在時速40km/h,按照設計範圍時掛3擋差不多,而駕駛員卻掛了5擋。很多駕駛員在駕校就學過轉速到達很高的時候才加擋,其實這樣是比較費油的,而高檔低速確實是可以保持省油的狀態。但是,長期的高檔低速行駛會難以發揮發動機的動力,即使使勁加油,它也扭矩很小沒力氣,反而白白浪費了油。

長期高檔低速,會使發動機經常在臨街轉速附近工作,也就是在熄火的邊緣工作,嚴重磨損發動機和離合器,變速箱不能保持正常的工作狀態,也容易咋子發動機和油路中產生積碳,實在是一種毀車的行為。所以,不要為了節約那點油高檔低速行駛。

而低檔高轉速對於中高速的發動機來說,其實是有好處的。一般來說,在2500轉-3000轉的轉速換擋時比較科學的。雖然抵擋高轉速會費油一點點,但是都是九牛一毛,這樣會使車子有更佳的動力提速,不容易產生積碳。

最好的做法當然是在最佳的平衡點來換擋,保證發動機的順暢工作的同時,又能夠省油,也能減小磨損,何樂而不為呢?不要想著靠高檔低轉速之類的方法去省油,是會得不償失的。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喜歡就動動您的大拇指給個贊哦!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研究僧君會積極回覆的喲!更多汽車相關的知識請關注“汽車工程研究生”。我們是一群就讀於知名高校汽車工程專業的研究生,我們熱愛汽車,我們想與您分享汽車技術和汽車生活常識問題,歡迎向我們提問!


汽車工程研究生


大概有些人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儀表盤上要有2個圓盤,一個是速度,一個是轉速,這兩個不是一回事麼?難道不是車的速度越快,轉速就越高?

非也非也!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轉速是個什麼鬼。發動機轉速的單位是rpm,指的是發動機馬達在一分鐘內的旋轉圈數。但這個圈數和汽車的速度可不是完全對應的。認為是對應的人腦袋裡的傳統裝置大概是這樣的:

而實際上汽車的傳統裝置,可以用換擋自行車的傳動來參考:

我們可以看到與輪子連接的齒輪有許多個,當換了檔位,鏈條就掛到不同的大小的齒輪上了。當你踩踏板轉動鏈條的速度是恆定的狀態下,掛到的齒輪越大,自行車也就跑得越快。

汽車結構更復雜,但原理差不多。所以車速和轉速並不是完全對應的關係。

回過頭再來說說“高擋低轉速”和“低擋高轉速”。

高擋低轉速相當於騎車的時候換了個最大的齒輪,然後踩起來特別費勁,特別慢的狀態,

而低擋高轉速相當於掛了一個最小的齒輪,踩下去毫不費力,可以很輕鬆地踩圈的姿勢。

這兩種情況哪種最省力氣?肯定都認為是第二種。但汽車的動力輸出可不是這麼計算呀。騎過這種自行車的人應該都經歷過這種情況:

當自行車下坡速度足夠快的時候,你的檔位在小齒輪上,踩踏板的時候你會發現雖然幾乎不需要用力氣,但車速根本沒變化。這是在做無用功,即你用了力氣,但沒有改變車速。

汽車何嘗不是如此,當你低擋高轉速的時候,發動機並不是像自行車一樣在滑行的,仍然是在高速運轉,轉速越高,噴的油就越多,用不用得上可不是發動機能顧得著的事兒。大部分油都被浪費掉了。您說費不費油?

而高檔低轉速的時候,汽車充分利用了噴出的汽油並轉變為動能。雖然不是最省力的方式,但好歹不是最費油的方式。

最後小編還是想用騎可變擋的自行車為例子,告訴你怎麼開車最省油:

高擋低轉速相當於騎車的時候換了個最大的齒輪,然後踩起來特別費勁,特別慢的狀態;而低擋高轉速相當於掛了一個最小的齒輪,踩下去毫不費力,可以很輕鬆地踩圈的姿勢。

高擋低轉速很累,低擋高轉速很輕鬆但跑得慢。如果我們要騎完一段路程(平路),一般都是將檔位掛到最適合自己的一個齒輪上,既不是最費勁的,又不是最省力氣的,速度適中,這才是消耗力氣最小的方式。

汽車也是一樣,每臺發動機都有個最佳轉速,在這個速度下最省油。那麼您知道您的愛車最佳轉速嗎,歡迎討論。


園藝時空


朱博士的答案是“高檔低轉速省油”。


對於同一個車在同一個路段上,3檔跑80公里時速,跟5檔跑同樣的車速,車消耗的功率是一樣的吧!必須要理解這點,不然沒法玩了。

車行駛消耗的功率都是發動機發出的,3檔時發動機轉速高,5檔時發動機轉速低,雖然轉速不一樣,發動機輸出的功率是一樣的。假設傳動效率是一樣的。

變速系統可以變轉速和扭矩,但是扭矩和轉速的乘積是變不了的,只能有一個傳動損耗。

扭矩和轉速的乘積與發動機的功率成正比,兩者之間就差一個常數係數。

這個車以固定車速行駛,低檔時發動機轉速高扭矩低,高檔時發動機轉速低扭矩高。

上面這段看明白,下面就好理解了。

下面還要看發動機的萬有特性曲線。

什麼是發動機的萬有特性?

用兩個參數來表徵發動機的工況,一個是轉速,一個是扭矩,橫座標轉速從0到額定轉速比如6000轉,縱座標扭矩從0到各轉速對應的最大扭矩,這樣組成的一個平面就是發動機的工況平面。在這個平面上,畫上等油耗率曲線、等功率曲線,這張圖就是發動機的萬有特性。

上面萬有特性曲線上的虛線,就是等功率曲線。仔細看,隨著轉速升高,等功率曲線向下走,而下面是高油耗率區域。

看到這裡,知道朱博士為什麼說“高檔低轉速”省油和“低擋高轉速”費油了吧!

從圖上還可以看出,在發動機重負荷的時候,就是說接近全開油門的時候,會出現相反的情況,這要根據發動機的具體特性來分析。這種情況,不是我們開車時能經常使用的情況,就不詳細說了。


朱博士白話發動機


“高檔低轉”與“低檔高轉”哪個省油?

答案是“高檔低轉”省油!高檔低轉、低檔高轉這些概念最早都是MT(手動)波箱上的操作方式,很多跑出租的老司機都很喜歡“高檔低轉”的方式駕駛,雖然能省一丟丟的油,但對車子沒啥好處,但畢竟車子不是自己的!對於自動檔車來說這兩個種方式沒多大意義,因為自動變速箱升檔、將擋按程序來!只有在變速箱切入ECO、S模式時,才能分別實現“高檔低轉”與“低檔高轉”!


ECO模式:自動檔車上的省油模式,名字自然是蠻高大上的,但原理就是利用了手波變速箱的“高檔低轉”!通過限制發動機的轉速來降低曲軸轉動產生的“摩擦功”,以及減少燃油的噴射量(轉速低、產生負壓小、進氣小、噴油量自然就少),在利用提前升高的低速比檔位來保證車速!理論上的確能省油,但給發動機增加的負荷太多。道理與蹬騎山地車一樣,上坡時如果強行變速到速比最低的盤子(🚴‍♀️後輪最小齒輪⚙️,齒最小的那個),我們的膝蓋就受不了了,這就是負荷太大的後果,搞不好膝蓋會充血!高檔低轉也是這個道理!的確省下了油,毀掉的是車!



SPORT模式:原理就是“低檔高轉”,正常自動變速箱升檔在一千多轉自動完成,而切入了S模式之後,可以拉到4、5千轉再升檔(早期有能拉到紅線的)!“高轉低檔”的好處在於可以更好的釋放出車子的功率,比如某發動機最大功率在5500轉,也就是說只有在5500轉時才能獲得最大功率,只有在這個轉速下車子才可以獲得最大的牽引力(P=FV),而標準模式下還是一千多轉升檔,自然的加速能力就不行了,但能降低油耗!“低檔高轉”是建立在發動機轉速高的情況下,發動機轉速高、吸入的空氣量就大、進氣量大、噴油量就大,自然低檔高轉就費油!再者高轉速下曲軸轉動次數多,產生的摩擦功損耗也大,這也是高轉速費油的原因(若進氣量增大、噴油量不變,車子就會熄火的,所以伴隨進氣量變大的必是噴油量的增加)!

寫到這您就明白了吧?高檔低轉的本質就是很流行的ECO(節能),理論上能比標準模式省一丟丟油,但常用對車沒好處!高轉低檔的本質就是SPORT(運動),車子都運動起來了難到不讓它多喝幾口油麼?人運動起來還多吃好幾碗飯呢😂!


非專業車評


肯定是高檔低轉速省油,我們常說的常用的高檔低轉數,並不是要把轉數放至最低以至於要拖檔的臨界轉速上 ,而是要比拖檔的時候轉速要略高一點,比如五檔的手動車,在五檔的時候,速度不能低於40碼,40碼就是個臨界點,低於這個速度,發動機就會負荷增大 ,重新加油提速就會慢一點,而在最高檔位時,速度保持在60碼以上,重新加油提速時,就可以做到動力隨叫隨到,一點都不會拖泥帶水,道理很簡單,你用五檔跑120碼,還是用四檔跑120碼,四檔跑120碼,肯定比五檔跑120碼要費油的多。大家不要鑽牛角尖,高檔低轉速指的是在確保動力充沛的情況下,以合適的低轉速,獲得較高的速度,這樣才能確保既省油,而不會傷害發動機。


我心依舊128185031


顯而易見,高檔低轉速省油。

其實,只要有過一段時間的駕駛經歷,這可以說是常識,為何常識都成了問題,是因為有人有目的地為那些必須依賴高轉速才能獲得動力的發動機洗地,混淆了視聽。

從發動機BSFC圖,也可以很明顯地解釋這一點:

由圖可見,省油區域,即藍色區域在中低轉速區(橫軸),而動力在中高扭矩區域(縱軸)。

因此,“高檔低轉速”首先滿足了省油的第一個條件:中低轉;

其次,檔位越高,變速箱變速比越小,槓桿比越低,傳遞到車輪上的扭矩放大倍數也越低,而在相同速度下,車輪阻力矩相等。高檔位即意味著發動機需要更高的輸出扭矩抵抗阻力矩,也即:高檔位使得發動機工作在中高扭矩區,這就滿足了省油的第二個條件。

這也是為何渦輪增壓可以比自然吸氣更省油的原因:渦輪增壓發動機低轉扭矩強勁,高檔低檔位不會影響駕駛體驗,也不會對發動機產生傷害,省油傾向和駕駛體驗更一致。而那些四五千轉才能達到最大扭矩的自然吸氣發動機,要動力不省油,要省油沒動力,而且,這些高轉速發動機需要達到比較高的轉速換擋,才不會毀車。


魚眼貓眼鷹眼


當發動機轉速一定時,燃油的噴射速度是一樣的,但如果使用不同的檔位,其車速會不同,那麼最後平均下來的百公里油耗量則會不同。在相同的時間內,發動機所消耗的燃油是一樣的,但高檔位高車速,行車裡程較長,它的百公里油耗量就會較低;低檔位時低車速,行駛里程較短,最後平均下來的百公里油耗量就較高。檔位要合適,儘量就高不就低。舉個簡單的例子,你以同樣的車速行駛,不如車速80公里/小時,你可以3檔大節氣門前進,也可以4檔小節氣門行駛。你說哪個更省油?但是並不是說只是高檔位就一定省油。這裡要避免拖檔行駛的現象。拖檔就是驅動力小於行駛阻力時,如不及時降檔,發動機就會產生不穩定的工作狀態,這種現象就稱為拖檔。它往往就是因為檔位太高造成的,出現這種現象時發動機和傳動系統的損害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