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別人說自己的工資時,會把五險一金加上去嗎?

光合作用厲害了


說到薪資問題,大部分人和朋友交談時,都會自然而然的加上五險一金吧。畢竟只有加上之後薪資才顯得更高。人的虛榮心總會在作怪,不過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五險分別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有的畢業生會選擇不買,因為這樣到手的錢會更多一點。可是,我國實行的制度規定五險要最低買滿15年,才可以生效。可能這15年裡每個月交了一點會覺得沒什麼,但是如果到接近退休再補交的話,心裡會隱隱發疼吧!

五險是對未來的自己的一個負責,而且在公司工作時,買五險自己只需出個人部分,甚至有的公司規定不超過保底工資可以連個人部分都不用繳納。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啊!

但是一金就視情況而定了。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不一定每個公司都會為員工購買一金,畢竟是老闆出的錢。而在國企裡,一金的多少,有的是看員工的在職時間長短。如入職一年就給500,入職5年就給1000。這個住房公積金,在如今房價暴漲的時代,真的非常有用。到自己親身供房子,成為房奴的那天。才會知道房子有多貴。

所以說,這些其實都是個人行為,所以很多人在談及薪資時,都會加上五險一金,在別人細問的時候再慢慢說明。而且,說出來的公積金越高,別人會覺得自己更厲害。

你覺得有道理嗎?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萍行職場


哈哈哈。我來現身一波說法吧。

這個要分兩種情況,其實就是要分什麼人吧。但是總的來說都會加上去。

第一種:親戚或者不太熟的朋友詢問,這種不管有沒有惡意,無論是出於關心還是別的什麼目的,都應該武斷判定為惡意,這個時候就要增強自我保護,要往高的報,好讓這些朋友安心呀,哈哈,所以五險一金要加,必要的時候甚至還要謊報,適當提高一些,具體提高的金額,就是你覺得能讓對方安心的點就行了。

第二種:同行或者很熟的朋友。這個詢問,直說就沒關係,一般是出於交流,想互相對比一下工資水平,主要目的是出於瞭解,沒別的目的。一般都不是直接說,是基本工資構成說到五險一金這樣子。

以上,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歡迎私信或評論交流哈!


張文強老師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過年的時候某個親戚特別關心的問你:“一個月工資多少啊?”

“哦,沒多少,就四五千。”

“我們家誰誰誰去年也就七八千,今年才漲到兩萬多的,不過他每個月還要還房貸,壓力也大的。你啊,彆著急,慢慢來,啊。”

我只能繼續不失禮貌的保持微笑。

下次再碰到這個親戚,我不僅要把五險一金加上,餘額寶裡的利息我都要加上!


孤獨患者3868號


相信很多人說工資都是會說稅前的數字吧。


廣州一份月薪10000的工資,個人所得稅差不多1000,五險一金差不多1000,扣完之後剩下不到8000,好不容易拿了一份“月薪過萬”的offer,實際上到手的並不多。


雖然說調高了個人所得稅起徵點,但是實行下來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暫時可以不考慮,不過如果真的實行了,可以減少好幾百的繳納金額。


現在特別是互聯網公司,很多都是談稅前,特別是如果公司以後想要上市,那麼繳納的五險一金和扣除的個人所得稅都是完全按照國家來收,沒有半點含糊,這樣的話到手的錢其實並不多,而公司為了招攬人才,也會在面試過程中有點避開這個話題。而一些公司為了避稅,則會採取底薪+獎金的形式發放工資,這樣的稅前和稅後一般相差就幾百塊錢。







歡迎關注「職場黑馬幫」,這裡是職場人的聚集地。我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幫助職場中的你少走彎路,少踩些坑,成為職場中的黑馬!


職場黑馬幫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高明,可以直接把人分成高工資和低工資兩類,為什麼這麼說呢?

低工資的覺得自己工資很低,臉上無光,深怕別人覺得你混得不好,說起工資時都是所有已經拿到的和可能拿到的,甚至有些也許並不一定拿到的都算出來了。不要說五險一金,年底獎金也按照最高年給你預算出來,這類人你們肯定遇見過,一般生長在公務員隊伍、教師隊伍、事業單位隊伍,他們拿到手的工資很少,如果有面值500元的人民幣,都不夠一陣微風吹的,社會地位又挺高的,遇到別人問工資,說低了人家還不信,把以上所有都說乾淨了,人家還要問你灰色收入算進去沒有,然而大部分真沒有灰色收入,他們到手工資也就三四千。

高工資不愛和你談論這個事情,五險一金只是佔了他們收入的很少一部分,拿出來說會讓他們感覺丟臉。動不動就是每月幾十萬,已經這麼高了,還有每個月幾萬的公積金,光公積金已經高過你的全部工資了,這不是抽你大嘴巴嗎?

國家統計局的計算方法:平均工資指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它表明一定時期職工工資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職工工資水平的主要指標。平均工資的計算公式為:職工平均工資=報告期實際支付的全部職工工資總額/報告期全部職工平均人數,這個公式指出平均工資是單位工資總額除以年內(季度內)平均職工人數得出的。

碼字很辛苦,感覺有道理或者有一點點喜歡的不要忘記點贊加關注。


名廬書社




看問的人是誰了?

假如遇到混的比較不錯的同學朋友,他們風風光光的,一看就是年薪上百萬之輩,面對他們務必要提升下個人形象吧,且不說把五險一金加上,把年終獎加上也是必要的,畢竟不能輸了面子。

假如需要過得不太好的同學朋友親戚,爭取不要談起這類話題,實在繞不開的話,適當把工資降低點也是可以的。別讓別人心裡不舒服,做人也需要講究技巧的。



假如回老家需要些親戚,不管是為了父母臉面還是個人臉面,個人建議還是需要加上五險一金的,也就是把稅前工資說出來。畢竟在外奔波這麼多年,不能混的太差了吧。

做人也是學問,與人溝通就是學習,所以考慮多點,總是好的。


職場一休


會,雖然五險一金不是立即到手的收入,但是有實實在在的利益。舉個例子,醫療保險賬戶, 這個是實實在在看病買藥能用的。還有公積金這個就更厲害了,用公積金貸款利率都優惠的很,給你省了十幾萬的利息。就算是不貸款買房,公積金也可以輕鬆提出來,比如租房,比如裝修,比如還房貸,一個電話或者上網點幾下公積金就到賬了,所以為什麼不算收入呢?

待遇好的企業,還有更多的利益。比如加班交通補助,餐補,比如過節費,比如企業給你買的商業醫療保險,還有旅遊福利。還有多達半年的年終獎。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就不算養老保險這種太長遠的東西了。如果只算稅後月薪,我一年只有13萬,但是把這些利益都加起來,我一年都快40萬了!所以我對外都號稱年薪40萬!


Linux-深圳


這個看個人性格吧。

工資分為應發工資,應稅工資,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就是基本工資、各種津貼補貼、獎金的總和;應稅工資是應發工資減去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和公積金後的餘額;實發工資(常說的到手工資)是應稅工資減去個人所得稅後的餘額。用公式表示就是:

應發工資-社保及公積金=應稅工資

應稅工資-個人所得稅=實發工資。

如果公司社保及公積金按法律規定購買的話,應發工資和實發工資之間還是差一兩千呢。

如果是比較愛面子的人,可能會說應發工資,相反,則可能會說實際到手工資。


一根小辣椒



工資的說法完全是按照個人習慣來,沒有標準的說法。


準確些可以說:稅前工資、稅後工資、到手工資。比較準確的說法是到手工資,因為社保也就是五險一金屬於福利,錢還是沒到自己手裡。

小編跟別人說都會說到手多少錢顯得比較實在,寧願別人覺得自己的工資低然後心裡高興,也不想別人覺得自己的工資比他高然後不開心。


當然,根據小編的經驗來看,公司的HR說的都是稅前,這樣顯得多,比較好招人。

希望伴你穩健理財,從容生活的【三益寶】小編的回答對各位有所幫助,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三益寶頭條號,與更多理 財人一起開展溝通。


三益寶


像我國有企業,每個月到手也就6000左右,但是每個月公積金個人加單位就有1800多,辦理了公積金對沖,基本不用自己還房貸,年底績效加獎金4萬左右,醫保卡每月300多,孩子教育報銷,全家醫療報銷等每年也有四五千,養老保險等就不說了,加起來每年超過15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