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大福大,報應不爽,放下私心——三則禪理小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文章都是一個字一個字用心寫的,不水不抄不忽悠,希望有緣之人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並收藏和轉發一下;我每天都會分享一些佛法或禪意的正能量,為大家的心靈帶來片刻的安寧清淨,同時大家也能積累一些功德和福報,何樂而不為呢?

這一篇我們不來談經文,也不來講道理,只是分享三則小故事,但是背後都有一些樸素的道理,看看大家能悟到多少。

量大福大

這個故事我很早就聽過了,一直牢記到現在,是個我非常歡喜的故事。

量大福大,報應不爽,放下私心——三則禪理小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量大,才能福大

它發生在古老的西藏,有一個叫愛地巴的人,他一生氣或者和別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他就會一聲不吭的跑回自己家,繞著自己的土地跑上三圈,然後就不再生氣而去工作。

就這樣在他辛勤的工作下,他的土地越來越多,地位也越來越高,可是他這個習慣卻從未改變過,他也從來不告訴別人原因。

轉眼他已經很老了,而他的土地已經大的騎上寨子裡最快的駿馬也要跑半天才行了,這個時候他已經很少生氣了,有一天他顫顫巍巍的繞著自己的土地慢悠悠的走了一整天,雖然累了但心情卻很好,他的小孫子就趁他高興來問他這個大家都很疑惑的問題。

愛地巴這次沒有隱瞞,摸了摸孫子的頭徐徐道:“是這樣的,爺爺年輕的時候家裡很窮,土地也很小,我幾分鐘就能繞著自己的土地跑上三圈,這時候我就在想——自己這麼窮,土地這麼少,還哪有時間和別人吵架或者生氣呢?想到這裡氣就都消了,然後就會努力去工作。

等到我年級慢慢大了,土地也越來越大的時候,我跑上三圈就要花不少時間,這時候我又想,我都有這麼多土地和財富了,我又何必和別人計較,減少自己的福報呢?想到這裡,我的氣自然也就消了。”

我們要生氣的時候也可以這樣想想,你的土地和財富多不多呢?不多,那還不快去努力工作;多,那又何須生氣?

報應不爽

一次,一位菩薩帶著自己的小徒弟出去歷練,天色已晚,他們就找到一家人家來借宿,這家的條件其實很不錯,但是對他們卻很不友善,只是勉強讓他們在舊倉庫裡面呆了一晚,而且只給了他們一些殘羹冷炙,而他們自己卻是好吃好喝。

小徒弟很不高興,但是菩薩卻神色如常,而且在晚上睡覺的時候看到倉庫裡面有一個破洞,他就用法力把它修好了,小徒弟大惑不解——師傅啊,這家人如此對我們,你還要幫他們,這和佛經裡面說的報應不爽不同啊。

老菩薩只是淡淡一笑,“事情並非你想象的那樣。”

第二天晚上他們又在另一家投宿,這家人很窮,但是對於他們卻非常熱情,不僅拿出了好米好面來招待他們,還把自己唯一的一間臥室讓給了他們。

小徒弟高高興興的睡了,可是他起床之後卻看到老菩薩在做法,讓他們家裡唯一的一頭耕牛死掉了。

他非常生氣,又質問了老師同樣的問題,可是菩薩卻仍然給了他一樣的回答——“事情並非你想象的那樣。”

等這趟歷練結束之後回到了廟裡,菩薩才對小徒弟解釋道:“第一家人家他們上輩子積德行善,所以這輩子有了福報,而且他們的那個破倉庫下面還會有幾罈子黃金,本來他們在修理破洞的時候就會看到,只不過他們這次的行為卻讓這個福報變沒了。

至於後面那家人家,他們這一輩子的苦勞和貧窮也是因為要償還之前的‘業障’,而且那個妻子還要遭受一場惡疾並最終痛苦而死,但是因為他們這次對於我們的佈施,所以災難轉移到了那頭牛身上,而且他們今後的生活也會逐漸變好。”

量大福大,報應不爽,放下私心——三則禪理小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勿看眼前

小徒弟這才恍然大悟,有時候我們只能看到表面,而它背後的因果卻要複雜的多,但卻永遠逃不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循環。

放下私心

從前有兩個人落難被衝到了一個很遼闊的孤島之上,飢腸轆轆的他們就懇請菩薩救助,菩薩真的出現了,給他們了兩樣東西——一套釣魚用的漁具和一袋子鮮魚,他們只能任選其一。

那個有遠見的人馬上就選擇了漁具——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嘛,而另外一個只顧眼前的人則選擇了鮮魚——管它天長地久呢,先填飽肚子再說。

應該有不少朋友會覺得有遠見的人選擇正確,但是結果並非大家想象的那樣,那個只顧眼前的人當即就點火烤魚美美吃起來,而有遠見的人則帶著漁具往海邊走去。

三天過去了,那個只顧眼前的人把魚肉吃完了,然後餓死了;而那個有遠見的人則好容易才來到了島邊,可是已經沒有了力氣拉起魚竿——一路的跋涉已經耗盡了他僅存的體力,結果他也餓死在了釣魚竿旁。

量大福大,報應不爽,放下私心——三則禪理小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放下私心,通力合作,才能雙贏

其實這件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放下私心,通力合作,兩個人如果能夠互相配合的話,一起分享鮮魚,然後再一起到海邊釣魚,這樣兩個人就都可以活得很好,有遠見固然是好的,但是也不能忽視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