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蘇聯叛逃美國者很多,而美國叛逃蘇聯者寥寥無幾?

張春財


冷戰過程中,的確有許多蘇聯人叛逃至美國,最為著名的,莫過於斯大林的女兒斯維特蘭娜·阿利盧耶娃叛逃事件:1967年,在印度的斯維特蘭娜·阿利盧耶娃選擇前往美國駐印度大使館要求避難。



再就是1976年MIG-25狐蝠叛逃事件:1967年,蘇聯空軍飛行員別連科中尉駕駛著蘇聯最先進的米格-25“狐蝠”戰鬥機叛逃蘇聯,飛至日本,並向美國尋求了避難。

這些曾經轟動全球的蘇聯叛逃事件,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熱點。尤其是在掌握輿論大權的西方媒體大肆宣傳之下,似乎蘇聯一直朝不保夕,無數蘇聯人試圖逃脫這個“牢籠”,奔向“自由世界”。


從蘇聯叛逃美國的人的確很多,這是不爭的事實,原因也很簡單:

第一,美國政府尤其是美國情報機構引誘。這些被引誘叛逃蘇聯前往美國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掌握一定機密的人,美國人引誘他們,目的也是為了竊取蘇聯的情報,而他們大多數人的目的,則是為了金錢和利益。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這樣的敗類,蘇聯有這樣的人,並不奇怪。

第二,雖然蘇聯的軍事實力並不弱於美國,但是由於蘇聯過於重視重工業,輕工業瘸腿的特點,導致蘇聯人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確遠不如美國。尤其在美國強大宣傳能力之下,有相當一批蘇聯人對美國的生活極為嚮往,因此前往美國的蘇聯人為數不少。

尤其在冷戰後期,曾經強大不可一世的蘇聯走下坡路之後,普通蘇聯民眾面對腐敗、僵化的蘇聯國內社會,日益下降的生活水平,開始愈發不滿,不少蘇聯人也因此紛紛尋找機會移民美國。

雖然叛逃蘇聯、移民美國的蘇聯人為數眾多,但絕不意味著就沒有美國人叛逃蘇聯,事實上美國人叛逃蘇聯的數量並不少。在20世紀30年代,歐美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爆發之後,由於美國上千萬的失業人口朝不保夕,不少美國人,包括知識分子在內,對蘇聯充滿了嚮往。



在紐約,前往蘇聯移民的美國人排起了長龍。而冷戰之後,依然也有不少美國人為蘇聯工作,甚至直接叛逃美國,前往蘇聯。例如,蘇聯能在1949年,成為世界第二個成功研發原子彈的國家,就得益於美國科學家的幫助。

而投奔蘇聯的美國人中,知名度最大的,應該還要屬曾經刺殺美國總統肯尼迪的李·哈維·奧斯瓦爾德。在刺殺肯尼迪之前,奧斯瓦爾德曾在1959年申請加入蘇聯國籍。


而至今仍在俄羅斯的美國前情報人員斯諾登,也是有“前輩”的:1960年,美國國家安全局情報人員、密碼專家馬丁和米切爾曾前往莫斯科,並宣稱“尋求庇護和蘇聯國籍”,同時,他們還如斯諾登一樣,揭露了美國國家安全局“從全世界所有國家蒐集通信情報”的事情,導致美國顏面大失。

冷戰期間兩個互相腳力的超級大國,彼此使陰招下黑手,再正常不過了。蘇聯因為制度及其他諸多問題,最終轟然倒塌,的確有其原因,但絕不意味著美國就完美無暇,潔白如白蓮花。我們應該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辨能力,不能被別有用心媒體的宣傳誤導。


鳶飛九天2018


蘇聯人經常叛逃到美國,而美國人很少叛逃到蘇聯,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蘇聯自身制度的問題。蘇聯從斯大林開始,到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再到戈爾巴喬夫。名義上為社會主義國家,但實行的卻是一種類似於獨裁、專治的統治,誰是中央的一把手誰說了算。而且,從斯大林開始,就經常搞這樣那樣的政治運動,只要是政見不合者就會被清洗清算。而且實行類似於白色恐怖的統治,克格勃和秘密警察組織幾乎無處不在。在這種情況下,從上到下,無論是高級官員,還是基層官員和普通群眾,都沒有一點點的言論和行為自由,稍不留神犯了錯,害怕被懲治,就不得不遠走高飛。再加上,蘇聯在經濟建設上發展緩慢,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到蘇聯晚起甚至很多人連溫飽也難以解決,這也是很多蘇聯人逃亡國外的一個原因。

第二,是美國的原因。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了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並且雙方進行了幾十年的軍事、政治對峙。在此期間,美國等西方國家從未放棄過對蘇聯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除了在意識形態方面詆譭、汙衊蘇聯,長期進行反共宣傳、向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群眾灌輸西方自由民主思想之外,美國等西方國家還積極扶持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異見人士和反共勢力,資助了很多持不同政見者逃亡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綜上所述,正是蘇聯自己的不爭氣和美國的頻繁小動作,才使得蘇聯有很多人叛逃到了美國。而因為美國和西方國家長期對蘇聯的妖魔化宣傳,再加上西方國家在經濟建設上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此,美國等西方國家很少有人叛逃到蘇聯。


老眼讀書


冷戰中,美國叛逃蘇聯最知名的人。



李•哈維•奧斯瓦爾德,1939年到蘇聯莫斯科旅遊時候得到了一本共產主義宣傳冊子,他被感染了,於是跑到蘇聯駐美國大使館要求放棄美國國籍,加入蘇聯。蘇聯大使館,覺得這個美國佬瘋了,沒有批准。瓦爾德沒有放棄,而是選擇以死明志,當然他沒死成,蘇聯人被感動了,瓦爾德同志被安排到明斯克工作,月薪900盧布。



幾年以後,這個被遺忘的人在美國製造了一個謀殺案,被謀殺的人是肯尼迪總統。 有人懷疑他是蘇聯克殼勃指使,但是1996年9月俄羅斯克殼勃移送美國瓦爾德資料顯示,克殼勃對此並不知情!



美國核武器的出賣者—薩澤爾

薩澤爾在美國尼米茲號航母上服役,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航母每次遊弋蘇聯領海都帶著數枚核彈,他覺得這對無辜的蘇聯平民構成了嚴重威脅有違美國維護人類和平與民主的信仰。於是,他主動接觸了蘇聯的克殼勃,表示願意無償提供情報。 薩澤爾後續離開了米米茲航母,調到美國五角大樓工作,接觸更多機密文件包括美國海外軍事基地和核武器情況,他自然毫無保留提供給克殼勃,最後被發現後立即被克殼勃轉移到蘇聯。

蘇聯授予薩澤爾少校軍銜,但是他得不到信任,加上單調生活方式,讓他很煩躁。1989年薩澤爾少校得知蘇聯政府巴戈爾喬夫表示擁抱資本主義,他絕望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冷戰時期的美國叛逃“斯諾登”

馬丁和米切爾數學家,1957年為美國國家安全局服務,他們接觸到美國很多國家機密包括美國經常入侵他國領空,美國言行不一的虛偽,美國經常偷窺海外寄往美國的私人信件……他們覺得美國的信仰,被政客們和文官們出賣的一絲不掛,他們心理承受了巨大壓力和矛盾。 終於在1960年,兩個人得到了幾個星期的假期,他們輾轉旅程躲過了無數的監控,出現在莫斯科的新聞發佈會上,他們披露了美國對全世界的監視,包括對於同盟國涉及意大利,烏拉圭,法國等,這是美國1952年NSA成立以來最大的洩密案,引發了美國的外交危機,美國中情局為了滅火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彌補此次洩密造成的影響。

29歲的馬丁和31歲的米切爾如同斯諾登一樣並沒有得到蘇聯的全部信任,只是安排做了一些雜活,鬱郁不得志,老死聖彼得堡。

冷戰期間,蘇聯和美國互有叛逃者,克殼勃與中情局相互挖牆腳,相互攻守轉換,人類從文化,政治,經濟陷入了僵局,思考著如何前進。


唐俊龍55398571


儘管流氓再愚弄人民,人民心裡有數,嘴裡不敢說,只能用腳投票了。流氓國家人民都往文明國家跑。


用戶84368108499


你喜歡自由,金錢,開放民主生活,還是在克格勃嚴密監視,動不動就抓起來逼供,出個外地要開證明,每天排長隊買麵包,找個工作要看出身,每天讚美主席不夠好就抓,各種抓你的理由,甚至不需要理由!


龍族鐳射老闆


美國有叛逃蘇聯的嗎?印象中只有一次,那還是越南戰爭時期,駐德美軍三名裝甲師士兵不願意被派遣去越南戰場,而選擇了叛逃到捷克斯洛伐克。那次都不能算是叛逃,只能說是投降,因為不久就被按戰俘法送還給了美軍。


而蘇軍叛逃美國的事情卻時有發生,這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軍開出的優渥條件。簡單來說只要叛逃成功,一輩子都可以衣食無憂,還可以獲得美國綠卡。如果是飛行員架機叛逃,更是可以獲得六千萬美金的額外獎勵。在這種誘惑之下,鋌而走險者自然多。

美蘇爭霸的時候,美國國內百姓依舊是福利不錯,依舊可以大腳大手的生活。美國全球第一的GDP,加上美國的美元霸權,使得美國國內民生幾乎不受冷戰的影響。而蘇聯也不一樣了,輕工業落後的蘇聯,底層百姓生活的極其的貧困。而蘇聯政府又把鈔票大量投入到軍事裝備的開發研究中。



蘇聯百姓向外叛逃的事情其實更多,當年蘇聯裁剪了一些美國電視劇,將美國工人被剝削的生活體現給蘇聯人民看。但是最後卻取得了反效果,因為美國失業工人都能天天牛奶麵包,甚至還有自己的車。這樣的對比之下,自然不難解釋叛逃者這麼多的原因。


小司馬遷論史


為什麼當初大陸跑到香港的那麼多 卻幾乎沒人從香港跑到大陸


莊嘉俊Ziv661


蘇聯為了宣傳蘇聯體制的優越性和資本主義下勞動人民的苦難,特地從美國進口了一部電視連續劇,內容反映的是美國基層普通工人辛苦的工作生活,但是播放了幾集後就趕緊停播,因為他們發現,即使是美國最普通的體力勞動工人,每家都有私家車!從這一點上,你的問題解決了吧?


fa大雅


簡單來說,畢竟有腦子的人還是比沒腦子的人多很多的。作為正常人,努力脫離非正常國家,很正常!當然,沒脫離不是說腦子不正常,大多數是沒條件沒機會,少部分是既得利益者,出去了反而不如留下來舒服。


滿天星星閃閃發光


這個問題很簡單。蘇聯比較平等,而美國等級森嚴。有些人更喜歡在等級社會當有錢人,而不願意在平等社會當普通人。就像黑客帝國中的叛徒一樣,他寧可選擇去母體當有錢人,也不願意回到現實世界。

美國的等級森嚴表現在金錢上,有錢人就是比窮人過的好,而且好的多。屬於有錢人贏得一切,沒有錢就失去一切,貧富差距非常大。到美國當有錢人肯定比在蘇聯當有錢人舒服的多。蘇聯為了社會平等反而會對有錢人更多的限制。當然了,蘇聯的平等也不是沒有代價的,蘇聯也有自己的問題。

於是就有了這麼一種結果,美國的有錢人不會逃亡蘇聯,美國的窮人逃亡蘇聯也不要。而蘇聯的逃亡者可以獲得美國的獎勵,變成有錢人。當然了,如果蘇聯人真要是50%以上都去美國,美國人也會一分不獎,還要幹掉這些人。

其實本質上這種行為就像買彩票,都知道幸運者只有那幾個,還是有人願意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