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聽說劉備稱帝后,為何對蜀國方向連笑3聲?

林峰儀


漢獻帝劉協是東漢亡國之君,註定了悲劇的一生。

初為陳留王,九歲被董卓扶上帝位,後又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皇帝,實乃傀儡,曾不甘為傀儡,也曾反擊。

反而付出慘痛的代價,眼睜睜地看著皇后,連帶著肚子裡的孩子都被殺死了卻無能為力。

被曹丕逼迫禪位,徹底結束了自己的帝王生涯,看似尊貴,日日在驚恐中提心吊膽,連自己的性命都堪憂。

在禪位以後被曹丕封為山陽公,聽說劉備在蜀國稱帝以後,對蜀國的方向連笑三聲,這笑意味深長,且聽有書君為你們道來。

一 希望徹底破滅,無奈而又無能為力。

想著這個劉皇叔是自己能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給了自己希望。

希望有一天劉備帶著兵馬殺回來,把那些曹丕和逼迫自己禪位的亂臣賊子一網打盡,自己能夠重登寶座,興復漢室。

而劉備的稱帝徹底讓他明白,此生再無望回去了,漢室江山徹徹底底的斷送在了自己的手裡。

他此生有過理想有過抱負,想要改變這種傀儡的枷鎖,可是自己無權無勢,空有一腔熱血。

如果庸庸碌碌,如劉禪般“樂不思蜀”,也不至於這般痛苦無望。

二 徹底看清劉備這個偽君子的面目。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的後代,以劉皇叔自居,興復漢室的名號招攬天下的英雄名士。

漢獻帝看到劉皇叔,猶如久旱逢甘霖,禮遇有加。

衣帶詔事件讓漢獻帝寄希望於劉備,曾經口口聲聲說除賊匡扶漢室,一看情況不妙跑得比兔子還快。

得知曹丕稱帝,想著不是報仇而是自己稱帝。

唱再高的調也掩飾不了自己稱帝的野心。

從董卓到曹操再到劉備,都是看中自己的名號,實乃想自己稱霸一方。天下烏鴉一般黑啊。

三 坦然接受現實,相望於江湖。

不管劉備稱帝,孫權稱帝,還是曹丕稱帝,他們必然互相殺伐,吞併征戰,無形之中也給自己報了曹丕逼迫禪位的仇了。

不管誰輸誰贏,一切都與自己無關了。

在位三十一年,從來都沒有享受一個皇帝應當的權力和尊嚴,最大的願望無非是苟全性命。如今自己這個成王敗寇竟保全了性命,成了山陽公,遠離了那些刀光劍影,真真切切體會到了生而為人的快樂。

綜上所述,也就不難明白漢獻帝聽聞劉備稱帝后會笑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公元221年,曹魏篡漢,由於當時盛傳劉協已被殺,而遠在西蜀的劉備則認為漢獻帝已被曹丕殺害,自己按理應繼承漢祚,於是緊隨曹丕在成都稱帝,並追諡劉協為“孝愍皇帝”。

其實在劉備稱帝時,漢獻帝並沒有死,他只是被曹丕貶為了山陽公,一直居住於山陽城。

據說他在聽說劉備在成都稱帝時的消息後,曾向著西南蜀漢的方面大笑,當然是不是三聲這就不清楚了。

不過他的大笑應該是一種解脫,因為他再也不在是別人手裡的工具了,他可以新的人生,正式為自己而活。要知道在這之前曹操用他號令諸侯,劉備用他招兵買馬。

在劉備稱帝后,漢獻帝在那些政治家手裡就徹底沒有利用價值了,重心將全部轉移到劉備那去,曹魏不用擔心獻帝有可能復位的機會。於是他自此不用擔心曹魏的監視,不用提心吊膽生活,因為漢室已被劉備與曹丕按所謂的“正常方式”過度過去了。劉協沒了帝位這個包袱,他可以像普通人一樣生活了。

他的笑不是冷笑,是一種如釋重負的笑,大漢對他來說是包袱。其實大家都各取其所,劉備最終得到了他想要的權力,而劉協自身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由。同時劉備還間接幫助劉協把他身上的那個負罪感也減輕了一點,畢竟如果漢亡於自身,怎麼都會有對不住列祖列宗的感覺。

劉協在當山陽公時,在世態炎涼之下,已經是大徹大悟,早沒有了帝王的架子。雖是山陽公,但他在轄區內也是與民同苦同憂,用曾在宮中所學,幫助百姓治病療傷,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他一直活到了曹叡那個時期,在234年壽終正寢,享年54歲。漢獻帝早期是個傀儡,活的艱辛,其實在退位後,他反而更瀟灑些,活出了自己的光彩。


夏目歷史君


獻帝三笑!

第一笑:猛聽得皇叔稱帝,不由大喜!想我堂堂天子雖在,卻受制於臣,整天看下屬臉色行事,好憋屈。今日劉皇叔稱帝,我終於有盼!


第二笑:細琢磨皇叔稱帝,不由大惑!想我堂堂天子健在,卻多個皇帝,難不成二帝並存於世,好鬱悶。今日劉皇叔稱帝,我置於何地?


第三笑:再體會皇叔稱帝,不由大悟!想我堂堂天子還在,卻又生天子,天下滄桑皆名利來往,好明白。今日劉皇叔稱帝,我痛快禪讓!


但,寡人讓給曹丕,從此後,看你二人如何爭宮,我自逍遙樂做山陽公!

獻帝三笑,人生徹悟!


有畫說話


漢獻帝當了三十二年的光桿皇帝,完成了軍閥,曹魏,對他挾持,利用的歷史使命,在曹丕廢帝篡漢後,被封為山陽公,含淚騎馬而去,非宣不能入朝。

曹丕稱帝后,當時天下傳言獻帝被害,消息到了成都,劉備聽說後,很是悲痛,下令百官掛孝,遙祭獻帝,上尊諡為“孝愍皇帝”還大病一場,不能理事,政務都託付給諸葛亮主持。諸葛亮認為,天下不可一日無君,與太傅許靖商議後,引成都大小官僚上表,請漢中王劉備既皇帝位。

公元221年,在諸葛亮和成都大小官僚再三堅持,請求下,劉備既皇帝位,封號蜀漢昭烈皇帝,改元章武元年。封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大小官僚一一升賞,大赦天下,兩川軍民,歡欣雀躍。

獻帝被廢,貶為山陽公後,三國演義再無獻帝任何記載,也沒有獻帝向蜀國方向連笑三聲的事蹟,獻帝,大漢王朝沒落後的傀儡皇帝,在位時,只是軍閥和曹魏竊國謀朝前的一塊遮羞布,挾天子令諸侯的一個棋子,在三國曆史中,獻帝不是重要人物,也沒有能力為自己或他人乾點什麼,在那個亂世中,獻帝最大的願望是能苟全性命,從來都沒有享受一個皇帝應當的權力和尊嚴。

大漢綿延近400年,到獻帝而亡國,劉備畢竟是漢室宗親,獻帝稱他為皇叔,劉備在兩川稱帝,獻帝應該由衷感到欣慰,蜀漢政權,在天下人的心中,還是正統的延續,是匡扶漢室唯一的希望。


田原鄉野


漢獻帝劉協,做了31年的皇帝,更明確的說是當了31年的傀儡木偶。被曹丕逼宮篡位以後的

劉協被曹丕封為山陽公,並派人監督著生活。這樣生活環境下的劉協只能裝聾做啞。聽聞劉備以延續漢朝國祚之名在蜀中稱帝時,冷笑三聲。其中滋味耐人尋味!

劉協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生在帝王家卻一生都如同待在囚籠之中。

劉協的母親在剛剛懷上他的時候,便十分擔心何皇后報復而偷偷服了墮胎藥,結果劉協還是順利出生。出生後的劉協令父親漢靈帝十分喜悅。這果真引起了何皇后的警惕。派人去給劉協母子下毒,結果劉協母親中毒身亡,劉協被父親漢靈帝送往董太后寢宮扶養,這才保住了劉協的性命。

劉協8歲那年,父皇漢靈帝病重,病重期間的漢靈帝猶豫再三還是將皇位傳位於嫡長子劉辨。是為漢少帝,而劉協做了陳留王。

原本劉協這麼度過一生也就算了,可惜好景不長。董卓以清君側之名進京勤王,滅了十常侍。把持朝政,大權獨攬後的董卓覺得劉協是董太后撫養長大,代表的是董氏家族勢力。因此便廢了漢少帝劉辨,迎立了陳留王劉協為皇帝,是為漢獻帝!

當上了皇帝的劉協並不是做了天下共主,反而是做了權臣手中的棋子。小小年齡便被董卓莽漢整日恐嚇擺佈。後又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遷都許昌,從那以後事事聽由曹操做主。好不容易等到了魏王曹操去世,劉協本以為能夠獲得一點該有的皇權,結果繼魏王丞相大位的曹丕更加變本加厲,直接逼宮令劉協簽了禪讓詔書,奪了大漢王朝的天下。而劉協被封為了山陽公,整日被曹丕的人監視著。心灰意冷的劉協只能安心治病救人,晚年做了些懸壺濟世救人的好事。

而得知劉備以延續漢朝國祚的名義在蜀中登基為帝,供奉起了漢朝歷代皇帝。而漢獻帝劉協只能冷笑三聲。

一笑自己的悲慘遭遇。自己雖生在帝王之家,卻從未出生便開始備受暗算,小小年紀開始成為權臣手中利用的棋子,一生命運坎坷,從未享受過半日的尋常幸福。一直生活在恐懼和任人擺佈之中。

二笑劉備的虛仁假意。劉備處處以拯救漢室江山社稷為名,實際上劉備只是在為自己謀求功名利祿,天下江山。此時登基為帝也不過是假借漢朝正統之名,為自己找到一個當皇帝的名頭,召喚天下能人為自己所用。

三笑天下所有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熙熙攘攘的天下人無不是為了一己私利在忙碌奔波,卻不知到頭來只是一場空。曹丕也好,劉備也好,孫權也好。一生奔波勞累打天下,最後無不為別人做了嫁衣。悲哉!


珞珈山的貓


漢獻帝這笑了三聲有三個意思,一個是自嘲,一個是慶幸,一個是釋然!他之所以會自嘲是誤以為劉備是忠臣!劉備能夠籠絡人心除了自己能裝以外,還因為漢獻帝的冊封。漢獻帝本想拉攏劉備,依靠劉備對抗曹操進而重新奪權。而劉備稱帝后,漢獻帝發現自己想錯了,劉備比曹操更想當皇帝。

其次,慶幸!劉備先後投靠了一個主子一個主人,主子是劉琦!當時劉備光桿司令投靠劉琦,從輩分上看劉備與劉表是兄弟,劉琦得叫劉備叔叔,所以劉琦立馬委任他為主將,並將三萬荊州兵的兵權給了他。但是隔年劉琦就死了,死因不明;主人則是劉璋,劉璋曾邀請劉備入川共同防禦漢中張魯,可是劉備卻搶了劉璋的地盤,流放了劉璋。漢獻帝慶幸自己不是留在劉備身邊,否則這會就已經死了。

最後就是釋然了!漢獻帝本來是末代皇帝,對祖宗有愧,現在劉備稱帝了,那麼漢家基業敗亡就跟自己沒關係了,反而是無官一身輕。


優己


公元221年,在曹丕稱帝后,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

有人說,此時正在山陽城裡的漢獻帝,得知此事後,向著蜀國的方向連笑了3聲。

這種說法,我沒有在史書上找到相關的歷史根據。就算有,史書也不會記載下來。不過,應該說,當漢獻帝知道劉備稱帝的事情後,心情是非常複雜的,用“笑”來形容他,也是說得過去的。

(漢獻帝劇照)

一、笑劉備虛偽。

公元220年,隨著曹操的去世,漢獻帝的皇帝之位也跟著岌岌可危。

此時的朝堂上幾乎都是曹操生前安插的人,他們忠於曹魏集團,當然也忠於少東家曹丕。

於是他們對漢獻帝使盡手段,威逼利誘。再加上曹丕又在幕後製造了大量的讖緯,以暗示他做皇帝,是天命所為。

漢獻帝深知大勢已去,索性很配合曹丕的舉動,寫下了禪位詔書,並積極主動地和曹丕表演了最後一場禪讓大戲。

由於漢獻帝識實務,曹丕還是把他的退休生活安排得不錯的,封他為山陽公,並“封邑一萬戶”,還可以“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可謂禮遇很高。

然而,這消息傳到劉備所在的成都,卻成了“曹丕稱帝,獻帝遇害”的版本。劉備聽說後,慟哭不止,並“發喪制服,追諡曰孝愍皇帝”。

又過了4個月,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

他在稱帝后封諸葛亮為丞相時說:“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統,兢兢業業,不敢康寧,思靖百姓,懼未能綏。”意思是說我家(大漢劉家)遭遇了不幸,現在我繼承了漢朝的大統,一定會兢兢業業,絕不敢有絲毫懈怠,我一心想讓百姓安居樂業,可是又怕自己辦不到。

劉備說的這個家門不幸就是指的“獻帝遇害”一事。

事隔4個月,漢獻帝的下落再怎麼樣劉備也都知道了,可是他卻依然拿這個來作為稱帝的藉口,顯然是有心而為。

二、笑自己終於跳出了江湖。

漢獻帝活得太不容易了。

從他娘王美人懷他開始,他就沒少遭受迫害,先是何皇后要他和他孃的命,結果他躲過一劫,被帶給董太后親自撫養。

隨後董卓率西涼軍攻城,本就亂哄哄的朝廷愈發不成樣。董卓自認為他和董太后是一族,於是廢掉舉止輕浮的少帝,把他立為皇帝。

然而,董卓不過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東漢朝廷上,雖然漢獻帝身居帝位,但事事都由董卓作主,他只能賠著小心,做個傀儡皇帝。

幾番軍閥爭鬥,董卓雖死,漢獻卻依然被各路軍閥爭奪,誰都想玩一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威風,但曹操不遠千里迎回漢獻帝,成了最後大贏家。

雖說曹操對他尊敬有加,但曹操卻並不真心擁立他,也不過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滅他人志氣,漲自己威風。

漢獻帝也曾反抗過,但由於他一無兵馬,二無實力強悍的外戚,最終都失敗了,還白白連累死了不少人。

面對勢力強大的曹操,漢獻帝絕望了,不鬧騰了,只能繼續乖乖做個傀儡皇帝。

(漢獻帝禪讓)

曹操死後,漢獻帝深知曹丕暴虐殘忍,所以曹丕子承父業後,他一直惴惴不安。

當大臣們成撥成撥來勸他禪讓時,他根本就沒有捨不得皇帝這個位子,立刻覺得這真是個好主意。畢竟從做皇帝起,就一直是傀儡,很多時候都更像一個符號。

所以,他爽快地把帝位禪讓給了曹丕,雖然他要揹負亡國之君的罵名,但總好過突然暴斃的下場。

然而,皇位雖然禪讓,但以漢獻帝對曹丕的瞭解,曹丕一定會對他疑慮不斷,害怕他會匡復漢室。

所以,就在他琢磨如何才能讓曹丕對他放心時,劉備在成都稱帝的消息傳來,讓他頓時覺得這真是一件好事。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劉備一直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打天下,現在他都稱帝了,還談什麼匡扶漢室,那麼漢獻帝的價值也就沒有了。

那麼漢獻帝從此就可以做回自己,再也不用每天都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了。

綜上所述,也就不難明白漢獻帝為何聽說劉備稱帝后,會笑了。

(參考史料:《三國志》)


張生全精彩歷史


為何?因為漢獻帝雖然作為傀儡,但他也曾經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可惜,人生哪有幾分如意!

漢獻帝劉協作為東漢年間最後一個皇帝,從他登上皇位的時候起,就沒有過掌管權力的時候。

無論是在董卓的身邊,還是在曹操的身邊,只能作為一個傀儡。

劉協從小為董太后撫養長大,接受了良好的皇家教育,所以滿腹經綸儀態端莊。公元189年,董卓看這孩子不錯,就立了剛剛9歲的劉協為皇帝,從此以後他就失去了人身自由。

作為一個皇帝,漢獻帝做過努力,希望掙脫這些枷鎖,可惜作為一個傀儡皇帝,他無權無勢,不論如何努力也無法改變現狀。在一般人眼中他是皇帝,但是在董卓、曹操的眼中他只不過是一個吉祥物!

在這種情況下,他比那些庸庸碌碌的皇帝更加痛苦。庸碌的皇帝就像劉禪,只要有美酒佳餚,美女環繞,就可以說:此間樂,不思蜀!

這樣的話漢獻帝是絕難說出口的,否則就不會有衣帶詔事件。可惜,形勢比人強,面對權臣當道,他只能隨波逐流,遂漸漸心灰意冷。

等曹丕奪取漢家天下逼迫漢獻帝退位的時候,他甚至都沒有表現出反抗,反而是他的妻子曹丕的妹妹曹節對曹家的這種行為不恥,怒摔玉璽。


漢獻帝為什麼聽到劉備稱帝反而大笑三聲!?

對於漢獻帝來講,曹家奪取天下是遲早的,他所做的就是等待這一時刻的到來。

但是當劉備在蜀漢地區登上了皇位之後,事情就變得很有意思了!

首先,劉備是漢獻帝的皇叔,他曾經努力匡扶漢室,但是在前半生也是漂泊不定。不過,劉備作為一個自由人,作為一個漢室皇族,既擁有道義上的制高點,又可以為理想而拼搏,是處於深宮的漢獻帝所羨慕的!

所以,當漢獻帝聽說劉備最終在蜀漢站穩,登基為帝的時候,是欣慰的大笑,因為漢朝並沒有亡在他的手中,還有人在為復興漢室而努力!

但是,劉備的稱帝確實有點心急了,當時荊州剛剛失去,關羽又被殺,給整個蜀漢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做的事不是稱帝,而是如何在這種極為不利的條件下尋求發展和穩定,劉備卻把稱帝變成了第一要務,這無疑將劉備的野心暴露出來。所以,假如漢獻帝逃脫曹家的控制去投奔劉備,那麼他也只能作為一個傀儡。所以,漢獻帝的第二聲笑,是笑劉備原來是個偽君子!

第三聲大笑是在笑自己悲慘的遭遇。正所謂何苦生在帝王家,在漢末動亂之中,貴為天子的他一生任人擺佈,他在為自己悲哀的人生苦笑!

其實,曹丕對漢獻帝還是不錯的,禪位後劉協有自己的封地,而且見到曹丕也不需要行君臣之禮,末代皇帝能得到這種待遇的人是少之又少啊!


歷史風暴


首先這個題目中表述的內容是子虛烏有的事,不說正史,連野史都算不上!

真不知道這裡一個個打著“歷史”頭銜的創作者為何要以訛傳訛?還一個個言之鑿鑿地說漢獻帝肯定笑了。。。還能分析出每一聲笑是什麼寓意。。。我的天吶,到底看沒看過史書啊?

發明出“漢獻帝聽說劉備稱帝后,為何對蜀國方向連笑三聲?”這樣鬼話的人,真是無恥之尤!我看其動機就是為了引出一群帶有立場偏見的人紛紛出來腦補。

談點正事

讀史書讀成“帶立場,有偏見的黑吹”是一件很low的事。

前不久,在我答某關於曹操和劉備的題目裡,一群曹操粉絲真是莫名其妙,既然大家都承認曹操很厲害就行了嘛(我也承認嘛),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動機,非要證明曹操是大漢忠臣。

我說曹操當魏王的事,曹粉又說“曹操憑本事當的,憑什麼非要讓姓劉的當?”

是啊,我也認為曹操憑本事當的魏王啊,但是後一句反問我又是什麼情況?為什麼你們又非要說他是大漢忠臣?

更有曹粉質疑我:你說曹操稱魏王是不忠漢室,那劉備稱漢中王就是忠於漢室了?

我說:我可沒說劉備就一定忠於漢室啊!

劉備領漢中王時,就是自己上書,自己給自己封的漢中王,然後派人把奏章打包送到許都天子劉協那裡去,根本就不用管劉協的意見。

因為不論劉協批准還是不批准,都影響不了劉備當漢中王這個既定事實。

——曹操稱魏王也是同理。

在《三國志》中,陳壽寫曹操當魏公、魏王時,都是說漢天子劉協給曹操策封的;

到了范曄寫《後漢書》時,范曄寫這些內容時,一個個都加上一個“自”字:

  • 曹操自為丞相、曹操自立為魏公、曹操自進號為魏王。。。


范曄都明白的道理,現代人還不明白!


什麼是英雄,什麼是亂臣賊子?

曹操和劉備一起吃飯時,從容說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操耳!

在史學家看來,分漢天下者,三家:曹劉孫

我說是他們三家也是亂漢天下的參與者,往極端了說,亂臣賊子!一個都跑不了!

如果曹劉孫三家真要是一個個都是忠臣,就應該好好學漢末的河內太守、兼建義將軍張楊。


張楊才是正史上記載的,在建安年間,迎天子東歸至雒陽的首席大功臣,在饑荒時期,還節衣縮食,與荊州牧劉表一起掏錢給天子劉協修築了“楊安殿”。

  • 因為修築這個宮殿,張楊出力最多,功勞最大,所以他給這個宮殿命名為“楊安殿”。

劉協進了宮殿,有了住處後,張楊沒選擇留在雒陽做權臣,參與掌政,而是選擇主動離開,他在臨走前,還跟其他期望掌權的將領怎麼說呢?

他說:天子當與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張)楊當捍外難,何事京都?

翻譯一下:

張楊說:天子當與天下共有,朝廷幸有公卿大臣守護,我張楊應該出去守衛地方(河內郡),何必非要參與朝廷的事?

看看這政治覺悟,張楊這才叫大漢忠臣好嗎?!

政治本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純潔如張楊這種人,不去弄權,選擇主動退出,後來因為太過於“宅心仁厚”,被下屬殺害。

  • 只有曹操這種人,厚著臉皮佔據朝廷,打擊異己,

  • 只有劉備這種人,厚著臉皮寧可寄人籬下,也要謀求割據(往好了說,是靠衣帶詔加持自己的反曹行為,本質上,他若反曹成功後,也絕對不可能選擇做臣子的,即使他本人願意,他下面的人也不會同意),

  • 只有孫權這種人,厚著臉皮佔據江東,觀望時局,首鼠兩端。

他們沒有一個人願意主動說,我願意效仿張楊,做大漢忠臣,放棄兵權,接受漢獻帝調遣。

李宗吾在民國時開創“厚黑學”,並拿曹操、劉備等人舉例,也就是說穿了這層窗戶紙嘛!

歷史不是童話

我說曹劉孫厚臉皮,這可不是貶義,我只是希望純潔的某粉能夠早日認識到,認為曹劉孫是白蓮花一般存在的人物,那是童話書看多了,靠童話世界般的認知來解讀歷史。

曹劉孫三人對於歷史來說,我們後人能夠評價他們都是英雄豪傑,就足夠了,非要把他們洗白成大漢忠臣,好人中的典範,這是有病。

就跟現代某些偶像愛豆爆出負面新聞之後,粉絲們一個個哭天喊地說不相信一樣。

我看,都得治!

回到正題

劉備在蜀地稱帝,漢天子劉協被貶為山陽公,史書上可沒有“他笑劉備”的記載。

當初劉備能夠決意出走許都,背叛曹操,還是劉協及董承運作的“衣帶詔”的緣故呢。

等到劉備在蜀地稱帝,劉協笑什麼?憑什麼笑?

劉協秉政期間,大權旁落,面對曹操的強勢,他無能為力。他真要稀罕這個皇位,想對得起祖宗,他怎麼不能跟後世曹髦一樣博一把?

(曹髦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帝(曹髦)乃出懷中版令投地,曰:“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所懼?況不必死邪!

——看看曹髦的豪言壯語,再看看劉協,他有這個必死的覺悟嗎?


明顯劉協已經認識到自己和曹操之間的巨大差距,選擇得過且過了罷!

所以,劉備在蜀地稱帝,宣稱延續漢祚,劉協又憑什麼笑他?

自己沒能力,怪人家沒幫他?

劉備真的打贏了曹操,收拾了孫權,他會還政給劉協嗎?

想想也不可能嘛!劉備憑本事得的天下,憑什麼讓給劉協?劉備手下那麼多人才(關羽、張飛、諸葛亮等),是絕對不可能脫離劉備,改效忠劉協的。

所以,劉協在禪讓之後,認清現實,安心做自己的山陽公,誰當皇帝都無所謂了吧!



潯陽鹹魚



漢獻帝劉協如果真的連笑了三聲,肯定是包含著複雜而又矛盾的感情,其中

慶幸漢室正統還有人扛大旗的高興感情應該更多。

漢獻帝劉協是東漢亡國之君,初為皇弟,先為董卓所扶上位為帝。後被曹操所挾,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位三十一年,名為皇帝生涯,實乃傀儡。期間不甘為傀儡,思以衣帶詔絕地反擊,也只是徒勞一場。後被曹操之子曹丕逼迫禪位,傀儡生涯結束。

漢獻帝貴為一代天子看似富有四海唯我獨尊,實際上是落草的鳳凰不如雞。

漢獻帝劉協被迫禪位以後,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山陽公。小舅子曹丕對姐夫劉協還是不錯的,允許他在其封地內奉漢正朔和服色,並且建漢宗廟以奉漢祀。同時還說了句客氣話:天下的好東西,我們可以一起享受。

老實說亡國之君中劉協的待遇是很不錯的了,亡國以後並沒有被殺,反而是有一小片封地可以讓自己自由發揮。(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劉協在封地裡也算是徹底看開了,當然也可能是為了保全自己,劉協在封地裡是愛民如子沒事喜歡上個山採個藥來救死扶傷,更像是一個懸壺濟世的醫者。

雖然曹丕肯定會監視劉協和限制其人身自由,但劉協只要不出封地,那麼生活還是不錯的。

劉協被逼禪位以後,最高興的莫過於曹丕,其次肯定是劉皇叔劉備了。


為什麼說劉備也很高興呢,因為劉備這一生顛沛流離,無非就是想成就一番霸業。而他在漢末亂世也的確成就了一番事業,與曹操孫權三分了天下,佔據了西南成為一方土皇帝。

但三分天下以後,劉備這一生似乎也走到了盡頭了,再也沒有上進一步。那麼稱帝就成為了他唯一可以滿足自己政治野心的選擇了,但北方的漢獻帝劉協才是正統,他這個一直扛著以興復漢室大旗的遠支旁系是遠遠不敢稱帝的。

但劉協被迫禪位以後,劉備的機會終於來了,肯定是高興的不得了。於是當時就開始盛傳劉協被殺的謠言,劉備這個漢室宗親當仁不讓的要扛起漢室正統的大旗,於是劉備稱帝,是為漢昭烈帝。建立漢政權,史稱蜀漢,追諡劉協為“孝愍皇帝”。

如果劉協在聽到劉備被稱帝以後對著蜀漢連笑三聲,那麼毫無疑問這三聲肯定包含了極其複雜的感情,比如高興、失望、背叛、欺騙、傷心、無奈、難受等感情。

這其中包含的高興和被欺騙的感情最大。

為什麼宋安之這樣說呢。

因為通過劉協的政治生涯來看,這位苦命天子並非是那種玩物喪志之人,對於漢家江山還是很看重的。東漢亡在他手裡,無疑是比他當了31年傀儡還要傷心難過的事情。

劉備稱帝的消息傳來,不論劉協當時是憤怒不痛快還是其他,最起碼也代表著漢家正統並沒有斷絕,還有劉備在西南延續香火,說不定還可以像漢武帝劉秀當年那樣光復漢家天下,所以以劉協的家族政治責任感來看,他肯定會高興的。

高興完了之後當然是不痛快了,劉協身為傀儡天子時,對於所謂皇叔劉備這個漢室宗親肯定期望很深,認為復興漢家江山,這個遠親還是可以出很多力的,但是沒想到自己剛一被迫禪位,這個皇叔並沒有營救自己或者對曹魏進行強烈的譴責,而是急匆匆的稱帝,終於是露出了狐狸尾巴,自己原來一直被這個表面老實,實際上老狐狸的皇叔給欺騙了。

而且不論有沒有劉備扛起漢室正統這個大旗,自己這個亡國之君是坐定了。所以劉協在各種矛盾至極的心情下,只能對著蜀漢方向連笑三聲來釋放這種無形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