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是如何避免重蹈第6集團軍的覆轍?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1944年的春季蘇軍南方的烏克蘭發起一場大規模的進攻,總計投入了3個方面軍的強大兵力,決定性的進攻放在了北翼,中路和南翼的負責牽制當前德軍並儘可能的突破其防線。與之相對應的德軍防線則呈現出‘’南重北輕‘’的態勢,希特勒不願放棄南翼的礦區,導致其南翼的突出部耗費了大量的兵力,很顯然蘇軍企圖從北翼發起決定性打擊,來包圍殲滅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摧毀德軍的南翼防線。



蘇軍分別從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和第8集團軍的防線上達成了突破並向縱深發展,把夾在中間的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一部合圍,只剩下南面還沒有封閉。包圍圈裡有22個師的兵力,這幾乎是另一個斯大林格勒,該集團軍目前只能由空運提供補給,更為要命的是希特勒再次下達了堅守現有陣地的錯誤命令,禁止任何的撤退!形勢的嚴峻性,關乎整個南翼甚至東線的命運。


最終第1裝甲集團軍及時的實施了突圍行動,成功的跳出蘇軍的包圍圈,這一成功的突圍得益於兩個人:一個是該集團軍司令胡貝,另一個就是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施坦因。

在蘇軍切斷了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的補給線並深入其後方時,胡貝將軍便立刻開始做突圍的準備工作,他命令拋棄所有不必要的東西,燃料優先供給坦克、自行火炮,嚴格的控制彈藥的消耗,時刻保持著部隊的機動性,等待突圍命令的到來。這位即將到來的突圍行動提供了先決的條件。

更為決定性的因素在於曼施坦因的正確指揮,首先他一開始便堅決要求第1裝甲集團軍突圍,不做任何的猶豫,為了讓希特勒同意突圍,不惜以辭職相威脅。其次就是在突圍方向上,他否決了胡貝提出的向南突圍的建議,堅決要求其從西部突圍,正是這一改變挽救了第1裝甲集團軍,挽救了德軍整個南翼。


當時第1裝甲集團軍的南面尚未被蘇軍封閉,而西面有蘇軍兩個集團軍和6條河流,顯然從南面突圍更容易成功。但是曼施坦因看的是局勢的整體發展,如果胡貝向南突圍,則其與左翼的第4裝甲集團軍的缺口便變的更加巨大,蘇軍主力則會利用這一巨大缺口向西做更深入的挺進,一直到達喀爾巴陌山,介時將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不僅第1裝甲集團軍再次陷入包圍,A集團軍群也同樣難逃覆滅,所以他堅決要求向西突圍,恢復同第4裝甲集團軍的聯繫。

事實證明曼施坦因的決定是正確的,當時蘇軍指揮員朱可夫也是判斷德軍會從南面突圍,所以將其西部的主力都轉移到了南面,如果第1裝甲集團軍真的從南面突圍,無疑會撞向蘇軍主力,等待他們的是蘇軍強大的坦克第1集團軍。


小小狼王


1944年2月17日,徳第一裝甲集團軍在胡貝上將率領下,與徳第8集團軍共同參於解救在科爾孫被圍的徳第11軍、42軍,其中3萬多人回到德軍防線。2月22日,德第一裝申集團軍被迫放棄鐵礦場。3月4日,朱可夫對舍佩托夫卡地域的徳第一、四裝甲集團軍發起攻擊,並突破防線。

4月8曰,在卡緬涅茨被合圍十天的胡貝上將,率軍衝出合圍圈。

1944年7月18日,德笫一裝甲集團軍在布羅迪地域,被蘇第一烏克蘭方面軍合圍。當時胡貝上將轄德第三、二十四、三十六裝甲軍,第五十九軍,共六個裝甲師、一個裝甲護衛師、一個炮兵師和十個步兵師,總兵力近三十萬人。元首擔心又出現一個斯大林格勒,嚴令徳國空救援。至至7日22日,約2.5萬人被俘。衝出包圍圈的德軍幾乎失去了所有重武器和重裝備。

4月9日,這支殘軍終於與徳第四裝甲集團軍會合。因為未能全殲,朱可夫一直受到指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