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君子”誰死得最慘?

勿忘幸福的味道


戰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國大地上戰火紛飛。表面上似乎有一個共同的國家——周,實際上諸侯割據,鼎足而立。亂世出英豪,這個時期,為了共同對付強大的秦國,催生了一大批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英雄人物。

“戰國四君子”就是其中的代表,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田文、春申君黃歇、平原君趙勝,他們都以禮賢下士,善待門客著稱。但他們的結局卻不盡相同,有人壽終正寢,有人慘遭誅殺,令人唏噓不已。

(孟嘗君田文)

一、樂善好施的孟嘗君田文。

田文是齊湣王的叔伯兄弟,齊國的貴族,受秦昭王器重,曾短暫地立他為相,後又返回齊國,被齊湣王委以相位。

田文最大的特點是樂善好施,禮賢下士。他對門下幾千賢士平等相待,所給予的待遇一律和自己相同。每次宴請門客時,都讓一位侍從站在屏風後,記下自己和門客的談話內容,酒宴結束後,立即著人攜帶厚禮前去慰問。

有一次他宴請賓客時,其中一位客人面前的飯菜恰好被燭光遮擋,這位客人就以為他的飯菜有別於他人,欲拂袖而去。田文得知後,親自端上自己的飯菜,客人才知道並無差異,羞愧難當,欲當場自刎,被田文阻止。至此後,天下賢士望風來投。他的幾千門客中,也就集中了三教九流、各色人才。

田文曾奉齊湣王之命出使秦國,秦昭王聽信讒言,欲殺他。虧得其門客偷出了他早已送給秦昭王的白狐毛皮袍子,轉手賄賂秦昭王的寵妃,經這位妃子斡旋,秦昭王總算放他回國。但轉眼間,秦昭王就後悔了,派人追殺。田文於半夜時分狼狽逃到函谷關時,城門早已關閉。又是一名門客模仿雞鳴,惹得全城雞叫,騙取守衛打開城門,田文才得以逃出秦國。田文善待賢士,也由此收到回報。

田文後來變得驕橫跋扈,遭齊湣王猜忌,後逃到魏國,被魏昭王拜相,聯合其它幾國差點滅了齊國。田文後來還是回到了齊國,但在他病逝後,其家族被魏齊兩國聯合剿滅。

(平原君趙勝)

二、碌碌無為的平原君趙勝。

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一生中“三去相、三複位”,前後在趙國為相40年。

趙勝一生中有兩件事為人稱道。其一是在公元前259年,秦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在城中守軍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趙勝散盡家產犒勞士卒,還親自率領家人上城禦敵,終於等到楚魏援軍,擊退秦軍。其二是導演了“毛遂自薦”的經典故事。在秦國圍困邯鄲時,趙勝想挑選20名賢士分別前往楚魏兩國求援,但閱遍數千門客,只能挑出19名。這時,籍籍無名的毛遂站了出來,主動要求前往,並最終搬來了救兵,解了邯鄲之圍。

但趙勝也因貪圖小利,將趙國置於萬劫不復之境。

秦國攻打韓國時,佔領了野王,直接威脅到了上黨郡,其守將馮亭為尋求自保,想將上黨郡獻給趙國。趙國大臣趙豹竭力反對,認為不能因小失大,招致秦國的報復。但趙勝鼠目寸光,貪圖蠅頭小利,全盤接收了上黨。

果不其然,此舉激怒了秦國,屯兵長平,欲與趙國決一死戰。趙勝又攛掇趙孝成王臨陣撤換了老將廉頗,把兵權交給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結果趙國大敗,被白勝坑殺了四十萬趙國士兵,從而加速了趙國的滅亡。

趙勝也算得善終,於公元前251年病逝,他的家族也在趙國滅亡後灰飛煙滅。

(信陵君魏無忌)

三、先揚後抑的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兄弟。魏無忌在“四君子”中最能識人用人。雖不及田文優待門客,但魏無忌的門客同樣在關鍵時刻幫上了大忙。

魏國當時有個隱士候贏,頗有才華,但屈居於一個小小門吏。魏無忌得知後,設下酒宴,親自駕車並空出車上的上位,前去迎接候贏。這個候贏也不客氣,徑直坐到了馬車上位,又吩咐魏無忌將他拉倒屠宰場,說想先去見一下朋友朱亥。候贏在見到朱亥後,故意閒聊,耽誤了很長的時間。在整個過程中,魏無忌始終和顏悅色,謙恭有加。

候贏和朱亥見此情景,大為感動,從此死心塌地地跟著魏無忌。

在後來的“竊符救趙”中,這兩人為魏無忌立下汗馬功勞。

公元前257年,秦圍了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趙勝向他的內弟魏無忌求救,但魏安釐王不願開罪秦國,見死不救。於是候贏為魏無忌獻上一計,唆使魏王的寵妃如姬盜出魏王的兵符,並讓魏無忌帶上朱亥,前去調動魏國大將晉鄙的軍隊救趙。

晉鄙在驗明兵符後,仍將信將疑,不願發兵,朱亥當即誅殺了他。魏無忌隨即舉兵救趙,解了邯鄲之圍,但魏無忌由此不敢回國,羈留趙國十幾年。

其後,秦國大舉進犯魏國,魏王才又召回魏無忌,封他為為上將軍,統領魏軍,大破秦軍於函谷關。秦國忌憚魏無忌的威望,派人離間他和魏王的關係,魏無忌從此不受重用。

自此後,魏無忌終日縱情酒色,不問朝政,鬱鬱寡歡,最終被魏安釐王賜鳩酒毒死。

(春申君黃歇)

四、咎由自取的春申君黃歇。

要說這四人之中誰死得最慘,莫過於黃歇了。

黃歇是楚國人,四公子中唯一的平民出身。少時飽讀詩書,稍長後遊歷四方廣拜名師,以善辯聞名,得楚頃襄王重用,後與楚考烈王患難與共,成為楚相。

黃歇最大的功勞,是充分利用自己的辯才,遊說秦楚聯盟。

公元前272年,秦國大舉入侵楚國,楚頃襄王派遣黃歇為使入秦,勸說兩國罷兵息爭。黃歇到達秦國後,立即給秦昭王上書一封,詳解秦楚開戰的弊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如果秦楚兩個大國鬥個兩敗俱傷,受益的必定是其它五國。秦昭王聽從了黃歇的建議,和楚國結成聯盟。

其後,黃歇陪楚國太子到秦國為質,在楚頃襄王去世前夕,巧施妙計,助太子平安返國,即位成為楚考烈王,立下大功,黃歇也由此成為楚相。

但其後,黃歇利令智昏,做了一件蠢事。

因為楚考烈王沒有兒子,江山後繼無人,黃歇便起了歪心思。趙國人李園為了巴結黃歇,將自己的親妹妹送給了黃歇為妾,黃歇轉手將已經懷孕的李園妹妹送給了楚考烈王,企圖來一手“移花接木”的好戲。

果然,在李園妹妹生下黃歇的孩子後,被楚考烈王立為太子。

楚考烈王駕崩後,李園為保住秘密和爭奪權力,在王宮的棘門外埋下刀斧手,砍下了黃歇的人頭,丟棄在宮門外,其家人也慘遭滅族。

綜上所述,“戰國四君子”中,死得最慘的是春申君黃歇和信陵君魏無忌。


張生全精彩歷史


所謂戰國四公子,即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和春申君黃歇。這四人都善養賓客,權力都一度能與國王抗衡。其中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三人都能善終,只有春申君死於非命,可以說是死得最慘了。


原來楚考烈王在世的時候沒有兒子,趙人李園把握這個機會,把自己妹妹先送給春申君,等妹妹懷孕後又送給楚王,成為王后。楚王后果然生下兒子,被立為太子。但李園擔心春申君洩密,所以一直想除掉春申君,但都沒有機會。

楚考烈王病重,門客朱英勸春申君先下手為強,除去李園,否則李園必然會政變奪權,但春申君不以為然。朱英就逃走了。之後楚考烈王去世,春申君入宮果然被刺客所殺,頭被砍下扔到宮外,春申君家室也被全部誅滅。



當然,這個故事中不少地方並不合理,楚考烈王並非沒有兒子,除了太子即後來的幽王,還有哀王、負芻。李開元先生認為這是楚王負芻編造的謠言。而且當時的醫療制度很發達了,一個懷孕的婦女,這麼容易進宮成為王后,還正好能生下兒子?

但春申君死於權力鬥爭,這個應該沒有爭議。


林屋公子


“戰國四君子”也稱“戰國四公子”,分別為:魏國信陵君,齊國孟嘗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四人禮賢下士,食客三千,左右著戰國時局。

其中,春申君死的最慘烈,不過也算是咎由自取;

孟嘗君死後最慘,被滅族;

信陵君死的最可惜,酒色傷身,抑鬱而死;

平原君是四人中最平庸的一個,壽終正寢。

利令智昏春申君

春申君黃歇是楚考烈王時期的宰相,把持朝政,權傾朝野。楚考烈王一直沒有子嗣,黃歇很著急,廣羅美女,送進宮中,但是都沒有懷孕。趙國的李園知道後,帶著妹妹來到了楚國,李園做了春申君的門客,並有意讓春申君知道他妹妹的存在。

於是春申君讓李園的妹妹懷了孕。然後兄妹倆遊說春申君,為了將來的權勢,把她送進宮中,讓他們的孩子做未來的國君。春申君聽的暈頭轉向,就答應了。李園的妹妹很爭氣,成為楚考烈王的妃子後,果然生下的是兒子,於是她成為夫人,兒子為太子,李園也跟著有了權力。

李園怕將來春申君洩露秘密,就暗地裡蓄養死士,準備謀害春申君,春申君的門客提醒春申君注意李園,並自告奮勇要去殺死李園,結果春申君不相信也不願意殺死李園。

等到楚考烈王去世,春申君去奔喪,然後被李園派的刺客殺死,春申君一家都慘遭橫禍,但是春申君與李園妹妹的兒子做了楚幽王。

雞鳴狗盜孟嘗君

相對來說,孟嘗君是自然死亡,然後他死後,他的兒子們爭權奪勢大打出手,被魏齊聯合起來滅了族。

孟嘗君田文的一生很勵志,本來是被父親棄養的孩子,硬是脫穎而出,成為父親的繼承人,襲爵位,成為薛公。孟嘗君在薛地廣招門客,一時間,各國的逃犯都跑來做門客。

後來秦昭襄王想讓孟嘗君做宰相,最終又軟禁了孟嘗君,孟嘗君依靠門客裡的雞鳴狗盜之輩逃出了秦國,然後出任齊國的宰相,攻打秦國。後來齊閔王害怕孟嘗君的權勢,遂想殺掉孟嘗君,孟嘗君跑到了魏國,出任宰相,聯合秦趙幫助燕國攻打齊國,齊閔王逃跑,齊襄王繼位。

孟嘗君成為獨立於諸侯國之間的存在,然後孟嘗君死後,兒子們爭位,魏齊聯合起來滅了薛地。孟嘗君絕嗣。

竊符救趙信陵君

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弟。長平之戰後,秦國再次攻打趙國,邯鄲有難,平原君趙勝寫信請求小舅子信陵君救趙。信陵君說服魏王出兵,魏王派晉鄙領十萬之兵救趙,但是秦國傳話給魏王,讓他小心點,魏王害怕,遂讓晉鄙領兵在鄴地駐紮觀望。眼看魏軍未至,平原君寫信責備信陵君,信陵君無法,只得在侯嬴和朱亥的幫助下竊虎符,逼殺晉鄙,整合八萬大軍救援趙國,取勝後,留在了趙國生活。

數年後,秦國攻打魏國,魏王派人請信陵君回國,信陵君在兩隱士的勸說下回國,派使者聯合諸侯國,是時,信陵君領燕趙韓楚魏五國軍隊反擊蒙驁,將秦軍趕回函谷關。

但是,秦國派出了說客,說服晉鄙的門客造謠說信陵君謀反,魏王見疑,信陵君心灰意冷,回家後開始沉迷酒色,不務正事,四年後,身體被掏空而死。

毛遂自薦平原君

平原君趙勝是趙武靈王的兒子,他的的槽點在於勸說趙王接受馮亭所獻的上黨之地,而把趙國拖進了戰爭裡,四姑娘之前寫過數篇關於長平之戰的文章,這裡就不詳細說了,總之,接受上黨並不是一個錯誤。

長平之戰後,秦國再次攻打趙國,平原君書信求救於信陵君,又挑選了二十名門客(其中之一為毛遂自薦的毛遂),去楚國請求支援。最終在毛遂的耍賴蠻橫下,楚國答應出兵。但是魏楚援兵未到,秦國已經開始進攻,在李同的勸說下,平原君散盡家財,整合出三千人的敢死隊,退敵三十里。等來了楚魏的救援。

後來趙勝壽終正寢,子孫襲爵,直至趙國滅亡。


蕭曉四姑娘


戰國四君子,真沒二個真君子無非是,沽名釣譽孟嘗君,機關算盡春申君,平庸無能平原君,忠義敢為信陵君,以上評價就包含了對面最後結局的概括。

據說四人禮賢下士,都有食客三千,時刻左右著戰國時局,哦天吶,四個裡面三個都是短視之人還有這麼高評價也是醉了。

那麼他們誰死的最慘烈:這要數沽名釣譽孟嘗君和機關算盡春申君二人,一個死後被族滅(孟嘗君)一個被族滅(春申君)

至於另外二個:平庸有能平原君,正和啦我給他的評價,平庸有能者平庸而死,

忠義敢為信陵君也是如此,因為心中理想不能實現,最後陰鬱而死。

下面我們就分頭看看他們的結局著,這結局飽含著人生哲理性格決定嗎命運。

1-:沽名釣譽孟嘗君

孟嘗君準確來說是自然死亡,不過他死之後,他的家族卻被滅絕,這又跟他所作所為有關,孟嘗君田文的一生很傳奇,從棄養的孩子奮鬥成家族繼承人,並沿襲老爹的爵位最後成薛公,留下戰國四公子的盛名,也算完美人生。可是他的家族卻因為他而滅族。

承襲薛公爵位的孟嘗君學習當時公子們的行為,開始廣招門客,一時之間雞鳴狗盜之輩,沽名釣譽之徒,還有各種無業流民,逃犯集聚在孟嘗君帳下。可是這些人越多他名氣就越大也是奇怪啦,聽聞他大名的秦國

秦昭襄王就想讓孟嘗君過來做宰相,秦國發話,不敢去也得去啊,於是孟嘗君去秦國,誰知就這樣被軟禁了。於是成語故事雞鳴狗盜發生,孟嘗君逃出秦國,回來之後因為這件事首秦國重用成啦齊國宰相,這時候秦王不樂意啦,你個狗的我讓你做宰相你跑啦,齊國讓你做你就做,太不給我面子啦,於是就威脅進攻齊國。於此同時齊閔王害怕孟嘗君權勢太大,也想殺掉孟嘗君,孟嘗君無奈只能跑到魏國任宰相,在哪裡他還聯合秦趙幫助燕國攻打齊國,齊閔王逃跑,齊襄王繼位。之後他卸任魏國宰相,回到薛地,孟嘗君成為獨立於諸侯國之間的存在,可惜孟嘗君死後,兒子爭位,魏齊聯合滅了薛地,孟嘗君家族族滅。

這個沽名釣譽之徒,一輩子就做了二件值得說的事情,一是雞鳴狗盜,二是組織五國伐齊。最後讓齊國徹底衰弱,秦國一家獨大,這樣的眼光還稱君子。

2-:機關算盡春申君

一般機關算盡者往往都會送掉自身性命,春申君就是如此,春申君黃歇是楚考烈王時楚國宰相,在當時可謂權傾朝野。而楚考烈王是個不育症患者,一直沒孩子,所謂皇帝不急太監急,春申君黃歇本著太監本色,就給楚考烈王廣羅美女,希望能有所出,哪知道還是一個蛋也沒下。

這件事被趙國李園知道啦,於是投機客李園就看準機會,帶自己妹妹來楚國並做了春申君門客,李園的妹妹生的貌美如花,而李園又故意在春申君面前獻寶,把持不住的春申君就讓李園的妹妹懷孕啦,懷孕之後,李園終於說出啦自己策劃已久的計劃,和呂不韋一樣做竊國大盜。兄妹倆輪流遊說春申君,將已經有身孕的李園妹妹以秀女之名送入宮中,這樣春申君的孩子就是未來的國君啦。

春申君被忽悠的暈頭轉向,就答應了這件事,這個李園的妹妹也是爭氣,一進宮就在春申君安排下成立楚考烈王的寵妃,過幾個月就生下啦春申君的孩子,也就是後來的楚幽王。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李園妹妹成立王妃,李園當然也是雞犬升天嗎。他也成了權侵朝野的重要人物,後來李園怕春申君洩密,就蓄養死士,謀害春申君,春申君門客說李園有不軌之舉,最好先下手為強,可惜春申君不聽,錯過機會。

之後楚考烈王去世,春申君前去奔喪,被李園殺死,春申君一家也慘遭橫禍。唯一留下的孩子就是那個竊國把戲的道具,後來的楚幽王。哎算計來算計去,自己孩子當了楚王,自己一天福沒享受還全家被殺也是醉了。

3-平庸有能平原君

平原君趙勝,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兒子,一生沒做什麼大事情,除了養門客這個事情比較知名外就是勸說趙王受馮亭所獻的上黨之地,引發長平之戰,還有求救信陵君比較出名。由此引發的毛遂自薦的故事也很知名。最後平原君趙勝雖然平庸,但是不得不說,還是很愛國的,秦軍兵臨城下之時,平原君散盡家財,招募敢死隊3000人參與衛國戰爭,直到等來了楚魏援軍。解救趙國,也算大功一件,後來趙勝結局也很好,壽終正寢,子孫襲爵家族與國同壽。

所以因為他的事蹟我給他的評價是平庸有能,只是這個能力都是別人的。

4-忠義敢為信陵君

信陵君魏無忌,魏國皇親國戚,魏王異母弟,他一生最高光時刻就是竊符救趙,長平戰後,秦國又攻趙國,圍攻邯鄲意圖一戰滅亡趙國。

平原君趙勝寫信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深知唇亡齒寒道理於是說服魏王出兵,魏王派晉鄙領十萬軍救趙,誰知在秦王恐嚇之下,魏王又萎啦,於是命令晉鄙領兵駐紮鄴地。不得向前,以避免刺激秦軍,為此平原君去信詢問信陵君,並責備他不受道義,信陵君無奈,最後鋌而走險,在門客侯嬴和朱亥幫助下竊虎符,殺晉鄙,帶大軍救援趙國,也因此,成為魏國的叛徒,無奈只能留在趙國生活。

數年後,秦攻魏,魏國危及,終於想起信陵君的好,於是派人求信陵君回國,信陵君不負所望,回國之後憑藉竊符救趙的威望,還有唇亡齒寒的說辭,說服燕趙韓楚魏聯軍,反擊蒙驁,一舉將秦軍趕回函谷關。

之後秦王見信陵君成眼中釘,於是使出反間計,汙衊信陵君謀反,魏王開始懷疑信陵君。之後信陵君也心灰意冷不問國事,在家逍遙快活,四年後酒色過度的信陵君死於家中。

戰國四大公子,除了信陵君之外沒有一個人有長遠戰略眼光,所以信陵君公子之名實至名歸。


阿斗不傻


在“戰國四公子”當中死的最慘的是春申君黃歇,為什麼說他死的慘,因為他是被楚國權臣李園豢養的刺客刺殺而死,其頭被割了下來,被扔到門外,全家還被滿門抄斬,在“戰國四公子”當中沒有人比他死得更慘的了。

信陵君魏無忌(憂鬱而終)

信陵君魏無忌是“戰國四君子”當中最知名的一個,他的“竊符救趙”應該很多人都不會陌生。當年秦國圍攻趙國首都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王猶豫不決,是信陵君偷竊了魏王的兵符率領魏國的軍隊才拯救了趙國。

“竊符救趙”以後,信陵君留在了趙國,後來秦國進攻魏國,魏王邀請信陵君回魏國。信陵君回到魏國率領諸侯國打敗了秦軍,由於功高蓋主,被魏王猜忌。因為不得志,晚年沉迷酒色,後來憂鬱而終。

平原君趙勝(終老)

平原君趙勝是趙國公子,在諸多公子中趙勝最為賢德有才,好客養士,賓客投奔到他的門下大約有幾千人。平原君擔任過趙惠文王和孝成王的宰相,曾經三次離開宰相職位,又三次官復原職,封地在東武城。

平原君和信陵君是好友,秦國圍攻趙國的時候,就是他寫信給魏國讓其出兵援救趙國。當初平原君去楚國,希望楚國援救,想找二十名門客前往,找了十九人,還差一個,而和一個就是毛遂。他自薦平原君一同前往楚國,所以就有了“毛遂自薦”的成語。

秦國退兵以後,趙國的危機解除,平原君也得到了嘉獎。至於怎麼死的,司馬遷《史記》記載:“平原君以趙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孫代,後竟與趙俱亡。”應該是安然度過了一生。

春申君黃歇(刺殺而死)

春申君是楚國貴族,招攬門客三千餘人,為“戰國四公子”之一。曾周遊各地從師學習,知識淵博,奉事楚頃襄王。頃襄王認為黃歇有口才,讓他出使秦國。黃歇後來上書勸說秦王退兵,秦昭王看了春申君的上書,非常高興。並派使臣給楚國送去了厚禮,秦楚盟約結為友好國家。

黃歇接受了盟約返回楚國,楚王派黃歇與太子完到秦國作人質,秦國把他們扣留了幾年之久。後來楚頃襄王病了,太子卻不能回去。後來春申君到楚國,為太子出謀劃策,幫助太子返回楚國繼位,即楚考烈王。春申君因為有功勞,而做了楚國的宰相。

楚考烈王沒有兒子,春申君為這件事發愁,就尋找宜於生育兒子的婦女進獻給楚王,雖然進獻了不少,卻始終沒生兒子。趙國李園帶著他的妹妹來,打算把他的妹妹進獻給楚王,又聽說楚王不宜於生育兒子,恐怕時間長了不能得到寵幸。李園便尋找機會做了春申君的侍從,後來將妹妹許配給春申君。李園的妹妹不就便有了身孕,於是向春申君建議,把妹妹嫁給楚考烈王,如果妹妹以後生一個兒子就是太子,太子以後做了楚王,春申君就是國父。所以,春申君很樂意把李園的妹妹送進宮中,後來李園的妹妹果然為楚考烈王生了一個兒子,兒子被立為太子。

李園的妹妹受寵以後,李園便擔心春申君說漏秘密而更加驕橫,就暗中豢養了刺客,打算殺死春申君來滅口。但是,有人知道這件事,春申君任宰相的第25年,楚考烈王病重。春申君的門客朱英建議春申君殺了李園,但是春申君沒有聽。楚考烈王去世以後,李園搶先入宮,並在棘門埋伏下刺客。春申君進入棘門,李園豢養的刺客從兩側夾住刺殺了春申君,斬下他的頭,扔到棘門外邊。同時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滿門抄斬,可見春申君身死異處,連家人也難逃一死。

孟嘗君田文(終老)

孟嘗君姓田名文。田文的父親叫靖郭君田嬰。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齊湣王即位三年,賜封田嬰於薛邑。田嬰去世後,田文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後來做到了齊國宰相,執掌國政。幾年之後,有人向齊湣王造孟嘗君的謠言說:“孟嘗君將要發動叛亂。”齊湣王叫人調查,沒有找到證據,原諒了孟嘗君。孟嘗君因此推託有病,要求辭官回薛邑養老。

此後,秦國的逃亡將領呂禮擔任齊國宰相,與蘇代有過節。蘇代建議孟嘗君,離間呂禮,呂禮知道後怨恨孟嘗君。所以,孟嘗君就給秦國丞相穰侯魏冉寫信,讓秦國攻打齊國。因為呂禮是秦國排到齊國,做秦齊聯盟的人,呂禮聽說秦國攻打齊國,呂禮便逃離了齊國。

齊湣王滅掉宋國後,愈加驕傲起來,打算除掉孟嘗君。孟嘗君很恐懼,就到了魏國。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孟嘗君同西邊的秦國和趙國聯合,幫助燕國打敗了齊國。齊湣王逃到莒,後來就死在那裡。齊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襄王即位,由於畏懼孟嘗君,便與孟嘗君和好。後來,孟嘗君田文回到齊國去世,死後兒子爭奪爵位,被齊國和魏國聯合剿滅,孟嘗君因此斷絕的子子孫。


謀士說


戰國中後期比較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戰國中後期,秦國國力日益增強,而其他各國為了挽救國家危機,到處招攬賢士,廣納賓客。其中最善於招賢納士的莫過於戰國四公子。他們分別是楚國春申君黃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齊國孟嘗君田文。

一、春申君黃歇

(一)一代才子

黃歇博聞強識善辯,楚襄王對他的才華也頗為看中。楚考烈王元年,黃歇被拜為相,封為春申君。公元前257年,趙國棄用廉頗,改用趙括紙上談兵,大敗秦國,後來黃歇率領楚國將士與趙國魏國一塊解決了邯鄲之圍。公元前256年又率兵滅了魯國,威望大增,加上賓客眾多深得其他三君子的敬重。

公元前242年以後,秦國勢不可擋,春申君主持六國合縱伐秦,但秦國勢力過於龐大,六國聯君敗逃,而楚王則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黃歇,慢慢收到了冷落。

(二)命喪荊門

楚王沒有孩子,而黃歇為這件事發愁,想找好生養的女人為王家傳遞香火,但可能就是楚王沒有生育吧。一天趙國李源帶著妹妹來見黃歇,想辦法讓黃歇寵幸了妹妹,並懷孕。後來這個李園又說服黃歇,讓這個女人進宮侍奉楚王,如果生下孩子那就是黃歇的,那黃歇以後就更能把持朝政了。於是黃歇聽信了他的話,果真,李園的妹妹生下兒子,立為太子。不就楚王去世,這個孩子就立為楚國的國君了。

因為李園是楚王的大舅子了,所以對他很是寵信,楚王死了之後,自己的外甥即位,他就可以把持朝政了,但是又害怕黃歇把這個秘密暴露出去,所以就在家裡養了刺客,在合適的時機可以殺掉黃歇。而黃歇以為李園不會這麼對他,所以後來被李園的刺客殺死,拋下頭顱於荊門,而黃歇全家被滿門抄斬。

二,平原君趙勝

平原君是戰國四君子中唯一一個得善終的人, 趙武靈王的兒子,禮賢下士,門客也多至上千人公元前251年去世。

(一)邯鄲之圍

公園前262年秦攻打韓國野王,上黨與本國無法溝通,平原君趙勝等人與趙王商議,接受上黨。趙王派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老將廉頗為將,讓廉頗進軍長平,後趙國中計,秦國大將白起攻破趙軍與長平,這就是歷史上比較著名的長平之戰。

趙國多次求魏國發兵救援,但是魏國懼怕秦國的威望,秦國威脅魏國使得魏國不敢發兵,信陵君盜竊了魏王的兵符,魏國,趙國和楚國共同逼退了秦軍。這件事是信陵君沒有分析好局勢,讓趙國捲入了戰爭,不過幸好魏國和楚國的救援解了邯鄲之圍。

(二)毛遂自薦

這主要說明平原君趙勝善於禮賢下士 ,邯鄲之圍的時候,趙勝去楚國請求救援,趙勝決定和二十個門客去往楚國求援。而這個時候有個叫毛遂的門客,向趙勝推薦自己。毛遂入平原君門下三年一直是處於潛水狀態,後來平原君給了他隨去楚國的機會。後幫助平原君說服了楚王與趙國合縱。

三,信陵君魏無忌


(一)廣納賓客,遭王猜忌

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兒子,魏昭王去世,他的哥哥繼承王位。此時的魏國正是走向衰落的時候,魏無忌因此也和其他三公子一樣招賢納士,門下賓客三千人。因信陵君威望,所以各國多年不曾侵犯魏國。

而有一天,魏無忌和魏王在下棋,而探子回報說魏國邊境遭趙國進犯,魏王心裡焦急萬分,立馬要召集群臣商議對策,魏無忌在那不緊不慢的,說那只是趙王在打獵罷了,後來探子來報,果真是趙王在打獵。

於是就問信陵君為什麼知道的這麼清楚,他就說自己有個門客,探秘技術高超,是那個門客告訴他趙王的一舉一動,知道趙王只是打獵而已。從此魏王對魏無忌開始猜忌,不敢任用他處理太重要的事情。

(二)竊符救趙

前文提及的長平之戰,趙國中了秦國的計,秦國趁此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陷入危機。而魏國迫於秦國的壓力,不敢起兵營救趙國。

魏無忌的姐姐是趙勝的妻子,魏無忌多次請求魏王,發兵救援,魏王無動於衷。魏無忌門下賓客侯贏給他出主意,讓他請求魏王寵妾如姬,讓她幫忙盜取了兵符,救了趙國之危。因為魏無忌知道犯了罪,於是就在趙國待了十幾年,而魏國沒有了魏無忌,很多國家舉兵來犯,所以魏王又找人從趙國接回了魏無忌。

(三)沉迷酒色,鬱鬱而終

話說秦王真不是什麼正人君子,他忌憚魏無忌,所以遲遲不敢對魏國下手,於是就離間信陵君和魏王的關係,假稱信陵君會威脅到魏王的王位,所以魏王對魏無忌更加猜忌,使得合縱攻秦的計劃失敗。

信陵君也因此整天抑鬱,沉迷酒色日漸消瘦,幾年以後,信陵君去世,魏國大勢已去,十幾年就被秦國給滅了。

四,齊國孟嘗君田文
(一)廣納賢士

田文封地在薛邑,愛好是廣納賢士,無論是各國遊學的賓客,還是比較有一技之長的罪犯紛紛歸附田文。田文對待賓客就和對自己的家人一樣,寧可捨棄一切也要好好對待,田文的衣食住行也是和門下的賓客一樣的。

田文這樣對待賓客也是換來了回報,秦昭王一直想招納田文做宰相,後田文初始秦國,秦昭王於是把田文留在秦國,拜為宰相。後來秦昭王反悔,將田文囚禁了起來,想要殺了他。田文賓客找到了秦昭王的寵妃,讓她求情,哪知這個妃子想要田文的狐皮大衣,但是僅此一件已經送給了秦昭王。

這個時候,田文的賓客發揮了作用,二人看來以前是小偷,一個扮成狗的樣子,把大衣偷了出來,果真那個妃子向田文求情,秦昭王放了他。田文知道秦昭王會反悔,於是,馬不停蹄地奔往函谷關,但是函谷關要等到雞叫才會開門,田文一位門客恰好會學雞叫,於是函谷關開了門,田文回到了齊國,秦軍沒有追上。

(二)晚年去世

回到齊國之後,田文被拜為宰相,與其他幾國合縱攻秦,到了函谷關,秦國求和。而田文名聲漸漸增高,對權的渴望也慢慢增大,齊王開始忌憚田文,於是齊王開始排斥他,最後嫁禍於他各種罪名。

田文到了魏國,拜為魏國宰相,秦趙魏合縱攻齊,最後齊王逃跑並死在了莒。他的兒子齊襄王繼承王位,開始與田文親近。田文晚年去世,諡號為孟嘗君,但是因為他的兒子爭爵位,齊國和魏國把他們滅了,田文絕嗣。


消失的月光


在未學習賈誼的《過秦論》(“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之前,對於戰國四君子的印象大概只停留在有關他們個人的成語之中,你比如關於信陵君的竊符救趙,平原君的毛遂自薦,孟嘗君的狡兔三窟,春申君的移花接木,等到認真的拜讀學習《過秦論》之後,對於戰國四君子算是徹底的瞭解了一番。

首先信陵君魏無忌通過禮賢下士的好名聲招攬門客數千人,憑藉著這些人的支持,信陵君自成一家,在戰國那個紛亂的年代,很是被人敬仰(就連劉邦都想拜入他門下),軍事上又兩度擊敗秦軍,挽救趙國和魏國於危難,可惜因為秦國的離間計導致他與魏王不和,最終心灰意冷,沉迷酒色,抑鬱而終。

至於平原君和孟嘗君,還是比較幸運的,最後安然終老。不過孟嘗君的兒子們在他死後爭著繼承爵位,結果被齊、魏兩國聯合消滅,後代斷絕。

最慘的要數春申君黃歇了,雖然在楚國任宰相20多年,但隨著楚王的年老無子,繼承人成了各方博弈的焦點,誰料在這場博弈中春申君被李園利用,結果在楚考烈王去世後,李園命刺客擊殺春申君,並將他的滿門都殺死。其實在這場命案發生之前曾有人曾對春申君說過幫他殺掉李園避免一場災禍,可惜春申君不聽,這才導致了他慘死的結局,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只能說時也命也。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戰國時期人才輩出,但是有四位著名的政治家可能人盡皆知。這四人均以禮賢下士青史留名、聞名於世。

他們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

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時人稱讚為"四君子"。這四人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有強大的團隊支撐。四人中幾乎每人都收養了幾千位門客
,廣攬天下英才,對內擴充自己的勢力以對付政敵,對外與其他國家縱橫捭闔、合縱連橫,在政治與軍事上開展鬥爭,他們是戰國時期頗具影響力的時代佼佼者

至於您問題中提到的四人誰死得最慘,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下面在下就將四人分別是死於何種原因一一列出,至於誰死的最摻,就由各位看官自己評判:

1、信陵君

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揚名於天下,而且信陵君的死還是要從竊符救趙的故事說起。

魏國大將晉鄙掌握著魏國的大軍,而且只聽從魏王的命令。趙國危難之際救助與魏國,魏王卻不理睬,信陵君只好竊取兵符,從大將晉鄙處騙得兵權。同時為了防止晉鄙反擊,重掌兵權,破壞救趙計劃,信陵君只好讓門客殺掉晉鄙。

伏筆就此埋下。

數年後,秦國攻魏,魏國節節敗退,為挽回敗局,魏王拜信陵君為大將軍。因信陵君成功救趙,因此在諸侯間威望甚高,諸侯們得知他擔任了上將軍,都各自調兵遣將救援魏國。信陵君帶領部隊大敗秦軍,將秦軍趕回函谷關以西,暫時不敢再出關。

秦國擔憂信陵君統兵將進一步威脅秦國,就動用了萬斤黃金到魏國行賄,尋找晉鄙原來的那些門客,讓他們在魏王面前進讒言說信陵君準備自立為魏王,又多次使用反間計離間魏王與信陵君的關係。時間久了魏王也不得不懷疑,就罷黜了信陵君的上將軍一職。

信陵君知魏王聽信讒言,為表示自己無意於魏王之位,於是就推託有病不再上朝,他在家裡與賓客們通宵達旦地宴飲,痛飲烈性酒,而且常跟女人廝混,就這樣在夜夜笙歌、尋歡作樂中度過了四年,終於因

過度飲酒、縱慾無度而患病死亡。可以說死在美酒與美人懷裡,是不是也算死得其所啊?

2、春申君

之前不表,且話說趙國人李園將妹妹送給春申君,沒過多久就有了身孕。這時李園兄妹倆就和春申君商量,楚王現在無子,如果將李園的妹妹送給楚王,生了兒子,那整個楚國就都是春申君的了。

春申君也是頭腦一熱,竟然答應了,送給楚王一頂大綠帽子。果然,不久後,李園的妹妹就生了兒子,被立為王妃。李園作為王妃她哥,也受到了楚王的重用。

李園的野心也逐漸膨脹起來。生怕國人知道楚王的兒子不是親生的,更怕春申君以後到處宣揚,於是策劃殺春申君滅口。

春申君任國相的第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重。春申君的門客朱英提醒他,李園打算幹掉你,不如我們先下手為強。春申君卻說李園我倆鐵哥們,他還是我曾經的大舅哥呢。

楚王過世後,李園搶先進宮,安排下刺客,只待春申君進來,便將他殺死,將頭顱割下,真是死無全屍啊。

後來李園妹妹的孩子長大了,被立為楚王。

3、孟嘗君

孟嘗君的結局就個人而言相當好,但涉及後人也是相當悲慘。《史記》記載:“文卒,諡為孟嘗君。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絕嗣無後也。”也就是說孟嘗君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一直在齊國混的挺好,還搞到了“薛”這塊封地,孟嘗君去世後齊王還賜給了他諡號,算是善終。但是他的兒子們不爭氣啊,爭奪“薛”地的繼承權,導致齊魏共同出兵滅薛,殺掉了他所有的子嗣,孟嘗君絕嗣。死而無後,是不是也很慘啊。

4、平原君

平原君怎麼死的的史書沒有記載。《史記》載:“平原君以趙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孫代,後竟與趙俱亡。”具體死因沒有記載,不過根據他的故事推測應是得以善終,卻臨終前在國內有相當高的地位。而且平原君的子孫也是一個個的硬骨頭,在秦軍攻趙時選擇了“與趙俱亡”。

朋友們,究竟戰國四君子誰死得最慘?您怎麼看?歡迎參與討論。


越後湯澤


魏國信陵君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但魏國的國君怕他功高蓋主,再加上秦國使用離間計,於是魏國國君不再重用他,最後信陵君抑鬱而死。

齊國孟嘗君雖然對待自己的賓客很好,但是對於反對他的人,他就變得非常殘忍,當齊國國君要殺他時,他竟然聯合五國把齊國給滅了,這樣的人,死後被滅族很正常。

楚國春申君為了自己的權力竟然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但他不知道每個人在權力的慾望下都是殘忍了,最後被刺客殺死那是他自己種下的果,滿門被殺那也是咎由自取。

趙國平原君是一個非常賢能之人,正是因為他的努力才使得趙國沒有那麼快滅亡,也許正是因為這點,最後的結局是善終。

總的來說,楚國春申君死得最慘。


成成說史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他們是戰國時期有名的政治活動家,皆以禮賢下士而聞名於世,時稱“戰國四君子”,信陵君因酒色而死(也有說被魏王賜毒酒毒死),平原君病死,孟嘗君病死,唯獨春申君死的最慘!


春申君黃歇,楚國人,戰國四公子之一,黃歇博學善辮,受到楚考烈王重用,任命其為楚國令尹(為楚國最高官銜,一般授予羋姓一族,外族很少,只有四位:彭仲爽、吳起、黃歇、李園),封為春申君,賜十二縣封地,黃歇掌握楚國國柄二十幾年,在期間得罪了李園,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死,李園搶先入宮,並在棘門埋伏下刺客,春申君進入棘門就被刺客刺殺了,李園斬下他的頭,扔到棘門外,同時派官員把春申家滿門抄斬。

《越絕書》則表明黃歇是被楚幽王所殺。

不管是誰所殺,春申君在四公子中是死的最慘的。

不知大家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