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

養老,對年輕人來說似乎是一個無關痛癢的話題,二十多歲的小夥子,連35歲的坎都看不到,那就更不用談60歲以後的退休養老了。

年輕人,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

現在年輕人,或者說是35歲之前的年輕人,存在最主要的壓力是工作壓力和購房壓力等,一般等到35歲以後,才會意識到眼前還有一座養老的大山需要去爬。

而按照此前的延遲退休方案分析,則受影響的不僅僅是部分60後以及70後群體,而且對於80後、90後乃至00後的群體來說,也將會存在沉重的養老負擔。或許,面對延遲退休壓力的持續增加,對於年輕人來說,也該要提前為自己的晚年做好更多的準備。

01

在理財前,我們首先需要正視的一個問題是,在你60歲以後,你已經很難通過工作來賺錢了。因為這時候你是很難競爭過年輕人的。

那麼這個時候,就要依靠投資理財了。

在《30年後,你怎麼養活自己?》這本書裡面就有這樣一個例子。

主人公小俊穿越到30年以後,看到自己的晚年養老生活十分的悽慘,每天都需要依靠救濟金度日,可在35歲的時候,小俊還是屬於有房有車的那一類人。

而他的朋友小宋,卻出入高級養老院,天天喝酒泡溫泉,日子比小俊要過得好多了。可是在35歲的時候,小宋還在依靠租房度日。

那到底是什麼讓他們在30年以後的生活境況有著如此之大的轉變?這簡直就像是人生的兩個極端,一個是虎落平陽,好不悽慘;一個飛上枝頭,好不風光。

或許你已經猜到了,這種狀況就是由理財產生的。

小俊在退休之前幾乎沒怎麼考慮過退休養老的事,因此背上了高額的房貸和車貸,最後為了生活不得已把房車都賣掉。可是小宋卻一早就開始為自己以後的養老生活做了深謀遠慮的打算,每個月都會去理財。

那理財到底有多重要呢?

舉個例子,假設你30歲的時候有1萬本金,那麼你將這本金進行投資,假設每年的收益率是10%的話,那麼,30年以後你的1萬就變成了17.4萬,是原來的17.4倍。

看看,假設你在30歲的時候有60萬,投資獲利平均每年在10%左右,那麼30年後你的60萬就變成了1044萬。

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了這麼多,你要沒有那100萬的本金來撬動複利,還是隻能望著那1800萬乾瞪眼。

所以總結成一個問題就是,錢從哪裡來?

02

首先,這100萬要從省錢、增加儲備資金開始做起。但儲備資金並非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更需要考驗自己的毅力。換言之,只有長時間的堅持,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則資金的儲備規模才會逐漸增加。

然後,你要了解自己的淨資產情況。什麼叫做淨資產呢?那就是總資產減去負債之後剩下的資產,假設你現在的房子和車都是貸款買的,那麼房和車就不能算是你的淨資產,得用他們的總價值減去負債之後剩餘的部分才能算作自己的淨資產。

再有,你需要搞清自己每月的收支情況。量入為出,是致富的不二法門,很多人賺錢的能力很強,但是花錢的能力也很強。為了能夠節流,把錢花在刀刃上,那麼就需要轉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以前我們思維模式是“收入—支出=存款”,現在就要變成“收入—存款=支出”,也就是說,先把錢存一部分變成自己的本金,剩下的才可以用來應付生活之所需。一般來說30%—40%的存款額是合理的,多一點少一點都沒關係,但這一定得是你不能動用的部分。因為未來的投資就指望它們了。

接著是推算出自己接下來的勞動時間,假設按照法定年齡退休,你還需要工作多少年?如果你想提前退休,那剩下的時間又是多少?這些你要心裡有數。

接下來就是設定自己期望的退休標準,然後持續為退休生活進行投資。算清楚30年後你要多少錢才能夠維持日常生活,那你現在要投資多少,到時候才能攢夠本金?一旦你算清楚這個問題,你就可以開始行動了。

03

值得一提的是,你還需要學會投資自己。

年輕的時候你覺得五六十歲已經逼近人生的終點了,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人類物質條件的逐步改善,以後的人均壽命會越來越長,如果30年後的人均壽命接近100歲,那麼活到50歲只是過了人生的一半,50歲應該是人生後半程的再出發點。

所以,保持學習的習慣,與時俱進就顯得特別重要。每一年的科學技術都在進步,世界每一天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能你去年掌握的技能今年就不適合用了,論起學新東西,你沒有年輕人學得快,也沒年輕人的幹勁和激情,在很多時候這就會造成越老越不值錢的困境。

所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就變得尤其重要,你要儘可能挖掘自身潛能,保持學習的習慣,讓自己不斷增值。

就像投資基金一樣,你投資基金的目的是拿到複利,跑贏通脹,在讓自己資產保值的前提下完成資產的升值。

那麼投資自己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投資自己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讓自己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值錢,而越來越值錢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不斷的學習。

從個人收入的角度看,相當一部分人都改變了過去低收入的狀態,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如果說過去是資金募集較為困難的時代,那麼現在就是一個資金募集不再成為難題、資金如何運作才更為重要的時代。比起資金的募集,如何更有效地通過運作讓資金增值將會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儲蓄的時代正在逐漸轉化為投資的時代。

定投基金每年10%收益也並不是很難,難的是有很多人並不願意把這些錢從銀行拿出來投資,60萬變1000萬的事,很多人都不敢賺那940萬。

還是那句話,早理財,早投資,這樣30年以後你才能風風光光的迎接自己的晚年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