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在宋已經是官職宰相了,為什麼還要做投降派?投降金國還能做到比宰相更大的官嗎?

五毒右侍郎


投降派這個稱呼不準確,主和派更準確。就像樓主說的,他投降金國也當不了皇帝,最多隻能是當個宰相,那還不如當宋朝的宰相,所以他沒必要投降金國,他只是主張和議,跟金國講和,哪怕是屈辱性的講和。

秦檜當初在靖康之變時被俘虜到金國,在那時就與金國的一些貴族建立了聯繫,比如完顏昌,當他回到南宋後,這種聯繫仍然沒有中斷,在秦檜看來,他可以利用和完顏昌的關係,不動兵戈,通過賄賂完顏昌就能收回舊土,後來大權在握的完顏昌也果然說動金國皇帝將偽齊疆域歸還給南宋,但因為後來完顏昌在金廷內部的權力爭鬥中失敗被殺,因此他主持確定的歸還給南宋領土的決定也作廢了。

所以,秦檜是主和派確鑿無疑,他和金國人秘密聯繫也是存在的,但他主和的出發點或許並不完全是為了一己私利,也可能只是政見不同罷了。


北宋一書生


說秦檜是投降派是沒有任何根據的。秦檜選擇回國效力,說明他是愛國的。把宋建設得那樣繁榮,證明他的治國理念是正確的。

特別是,他同朝中正直大臣万俟卨、張俊等人,及岳家軍愛國將領王俊、王貴等人積極配合,粉碎了岳飛的未遂政變,並依法處決了反賊岳飛,消除了安全隱患,為宋續命一百五十年,更彰顯出對國家的忠貞不二!


柳香677


秦檜的所有罪名,都是岳飛後人和朋友,經過兩本小說書《金佗粹編》和《大金國志》以小說故事的方式強加的。

沒有任何證據,也沒有任何國家機構認定過,南宋和金國的紹興議和,不但要回了岳飛丟失的河南,還有陝西等故土,每年幾十萬的歲幣,就是全部都給秦檜,也沒有秦檜工資高,金國人真有那麼傻?賠了夫人又折兵,土地丟了,錢倒貼,還派個奸細把南宋治理的一年強過一年?

南宋153年曆史,除了奸臣韓侂冑褒嶽貶秦,其他時間,秦檜都是大宋第一名相,漢族真正的忠臣,高宗皇帝親筆提賜“決策元功,精忠全德”,封申王,賜諡號“忠獻”,更有南宋大臣在秦檜死後,稱讚秦檜為“元聖”。

秦檜和張俊都是南宋的基石,都是南宋的忠臣,都是漢族真正的英雄。


曉風2016


秦檜是高宗面前的紅人,權傾朝野,在南宋混到宰相,已達到人生權利的頂峰。說實話,秦檜也不想投金,都是被逼的。秦檜和徽欽二帝一同被虜去金國前,是個好官。金人看他是個人才,有利用價值,當然會威逼利誘。那時候秦檜已成家,老婆還跟在身邊,貪生怕死就變節了。

金人設法把秦檜夫妻送回南宋,以備待用。

岳飛要搗金人老巢時,金人發話了:讓秦檜想盡一切辦法,不惜一切代價,把岳飛召回。秦檜明白,不想辦法,自己有把柄在金人手裡,把柄要是讓高宗知道了,自己有十個腦袋也不夠掉的。

十二道金牌招回岳飛,有高宗的算盤,也有秦檜的功勞。

殺岳飛有秦檜的利益,岳飛不死,秦檜就得死。有金人的利益,也有高宗的小算盤,可惜這算盤沒打好。

秦檜為了保命才投降金人,我們也想同情他,但白鐵都不願意鑄秦檜跪像,我們還能說什麼?


神話版張帆


秦檜已經官居宰相,為何還要做投降派?

秦檜堅持投降,並不是說他還想做多大的官。因為他的官途生涯已經到頭了,再進一步就是皇帝,這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他要選擇投降,是因為想要保存他現有的榮華富貴罷了。金國強勢來襲,南宋苦不堪言,形勢危急。他不敢賭南宋會勝利,他也不想南宋勝利。

其一,他投降金國,起碼能夠保住他現有的東西,榮華富貴一樣是享之不盡。大家別說他沒有一點的愛國情懷,是的他沒有,有奶便是娘,誰給他富貴,他聽誰的話。

其二,假設岳飛真的擊敗了金國,迎回了宋朝皇帝,這樣一來,岳飛必然會對他的地位形成嚴重的威脅。這更不是他願意看到的結果,所以他極力的慫恿皇帝召回岳飛,並設計將他殺害。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一點,在秦檜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只可惜了我們一生正氣的岳家忠魂。他沒有踏破賀蘭山,沒有死在沙場,而是被人從背後捅了刀子。

時至今日,秦檜一家仍然在岳飛墓前跪著。幾十年的富貴,換來的是幾百年的恥辱。可笑的是現在居然有人想要將秦檜一家扶起來。可笑可笑。


看點兒歷史


要認真研究南宋背景歷史。秦檜不是投降派,趙構也不是,第一次議和是已經失去半壁江山無力抵抗情況下內容金國歸還宋山東,安徽,河南,陝西等全部失地,宋向金稱臣,每年繳納白銀五萬兩,布匹五萬。第一次議和後最氣的是金兵統帥金兀朮,已經拿下半個宋朝明知宋朝已無力抵抗卻議和,導致他回國發動政變,砍殺金國皇帝宰相等議和派,然後撕毀合約,一個月就又拿下開封,當時擊敗金兀朮幾乎是不可能的,趙構也沒工夫考慮迎回二帝那些事情,嶽帥主戰不假但是他是自殺式衝鋒,第一次郾城大捷1140年農曆七月初八郾城守備帶伙伕共一萬兩千人,騎兵三千左右。岳家軍是小說稱呼,嶽帥部隊實際稱為騩馬軍雖有十萬但分守十多個要塞。對面金兵有十五萬精銳騎兵分鐵浮屠重甲和左右開射遠距離掩護的柺子馬,單兵作戰還是數量南宋都不行。七月初八金兀朮親自帶至少五萬騎兵自開封二百公里奔襲郾城宋軍基地,郾城隔壁穎昌郡節度使王貴收到戰報極力勸說岳帥撤退,而嶽帥命其子岳雲為先鋒以一萬二兵力其中九千步兵包括伙頭軍出城迎敵,後退一步者先斬先鋒岳雲,雖有亮劍精神單不理智,雙方未時交戰在兵力懸殊下兩個時辰不分勝負,王貴帶穎昌郡全守備不足萬人支援戰場酉時金兵敗逃,楊家將後人楊再興單槍匹馬追殺金兀朮未果身中十多箭返回。後世很多學者質疑這場戰鬥到底勝負,七月十八捷報送到趙構跟前稱繳獲戰馬兩百餘匹殺敵無數,可以肯定的步兵衝殺騎兵傷亡絕對大於裝備齊全又有多年戰鬥經驗的騎兵。記載看到戰報趙構當場痛哭流涕,感謝神靈庇佑,所有參戰人員加官進爵三級,嶽帥沒報岳雲戰功,後趙構查明追封二十二歲岳雲左武大夫。南宋時期無論財力兵力都無法與金國抗衡,若不是七月初八酷暑金兵重甲鐵浮屠二百公里奔波,郾城取勝萬難!這些趙構秦檜都會考慮到,金兵元帥金兀朮也不確定嶽帥那邊傷亡,所以大戰第二天七月初九金兵副統帥帶一千多精銳騎兵刺探郾城傷亡嶽帥王貴同時收到戰報,在郾城境內三家店前後夾擊金副統帥帶一千多騎兵全軍覆沒。金兀朮為求勝心切郾城大戰後十日七月十八再度集結重兵至少八萬騎兵攻打穎昌郡王貴意圖切斷郾城後援,不巧的是安徽,山東各地守軍加民間武裝也在趕往郾城增援嶽帥,收到王貴求助戰報共赴穎昌郡,雙方最大規模交戰,同樣酷暑天氣重甲無法發揮金兵又遭打敗。戰報共繳獲戰馬五千餘匹,殺敵無數。戰後,騩馬軍可投入戰鬥的戰馬清楚記載約五千匹,也就是除去繳獲五千餘匹騩馬軍騎兵全部陣亡,七月十八帶傷作戰的悍將楊再興等名將同時陣亡。嶽帥幾個悍將都是追金兵至朱仙鎮遭遇的金兵反撲。金國士兵連年戰鬥作戰經驗豐富。前有郭藥師主帥帶兵收復失地在猛烈攻擊下攻進城門後金兵反應過來各個擊破,郭藥師五萬人馬全軍覆沒郭藥師投降。趙構秦檜也是冷靜分析局勢宜守不宜先主動出擊,修養生機為主,懸殊差距太大,雖幾個勝利後金兵約還有十萬騎兵。嶽帥勇猛請求集結二十萬步兵與金兵決一死戰,這時已過酷暑,嶽帥十萬人馬已是南宋幾乎全部家當好比梭哈一把,任何人換做趙構也會十二道金牌召回,南宋需要的是時間發展騎兵擴充軍備爭取糧草。作為一國宰相的格局已不是金錢能左右他的意志啦,只是考慮問題角度不同,趙構也承擔不了滅國風險,嶽帥掌握十萬兵馬趙構堅信他不會造反也不會考慮迎回二帝自己皇位問題。十二道金牌他已經受盡煎熬再也承擔不住這樣風險,稍有不慎就是滅國,他更知道嶽帥精忠報國!一切都是北宋書畫皇帝重文輕武夜郎自大導致後面的大環境。


Mr214779265


用現代的理念解讀就不能說秦檜買主求榮,不能說秦檜是叛國。秦檜貴為天朝上國的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難道要去番邦去當國師。根本不成立。朝庭已經制定岀治國反侵略政策制度秦檜作為丞相去執行是他的職責。

軍人以服眾命令為天職。宋微宗下命令岳飛停止追擊,回防。岳飛不服叢命令,朝庭要用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才不得不撤軍。嚴重違反軍令,岳飛把軍隊改名為岳家軍。軍隊屬於國家豈容岳飛把國家軍隊企圖私人化有分裂國家之事實。

岳飛嚴重違抗軍令,把國家軍隊私人化,送軍事法庭審判也是合情合理。

事實上金國最後是給宋朝拖跨的,被金國俘虜二位宋朝皇帝最後平安回國。如果任由岳飛把戰爭擴大化,發動大規模戰爭,到時國家難也控制戰局。宋朝很好能被拖進長期全面戰爭的泥潭中。草原沙漠茫茫岳飛很難殲滅金國的騎行主力,會拖跨宋朝。再說把金國迫急用被俘虜二帝脅迫宋朝割地,把二帝殺了。宋徵宗陷入就成了不仁儀,不孝的古代大忌中。被別有用心的王爺利用的話,宋徵宗皇位難保,很好能引發爭奪皇位內亂。

看美國越戰,美國夠強大,也自認陷於越戰的泥潭中,耗不起!!美國只能承認失敗,乖乖退兵。


更上一層樓189725700


目前看到的秦檜的形象有很大的藝術加工,也是後人為了豎立岳飛的正面形象而搞出的反面典型,總不能把一把手放到反面吧?

先從國家路線上講,按照封建制度,國家路線基本等同於君主利益。趙構首先考慮的是自身位置的穩固,其次才是擴大戰果。秦檜首先看清了統治者的想法並嚴格執行,否則他也當不了宰相。岳飛的路線顯然還是亂世思維,不斷給高宗出難題,而且行事作風頗有郭威趙匡胤的風範,這顯然已成為皇權最大的隱患。秦檜作為首席大臣必須嚴防國家陷入混亂的危險。

從民生角度講,老話“興百姓苦,忘百姓苦。”很多腐儒自身不服徭役,不納稅,本身就屬於大眾的對立面,這些人的聲音顯然是代表自身階級利益的。秦檜經歷靖康之變,到東北當了幾年奴隸,顯然對底層百姓的需求有所瞭解,其思路也不會和那些高談闊論的書呆子一樣。在大規模社會動盪後,百姓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所以主和是符合當時民眾意願的,而且其主政時期南宋的經濟實力穩步提升,民眾生活極大改善,這符合統治者的意願,也提升了秦檜主和的信心和動力。

最後將經濟因素,宋朝施行的是募兵制,這就需要有強大的經濟支撐,進攻與防守兩種戰略下軍費開支相差巨大,收復失地不是靠士兵吸風飲露就能實現的。在當時南宋經濟並不穩固且金國處於上升期的歷史條件下,時機顯然不成熟。吳階,張俊,韓世忠顯然看到了這一點,岳飛由於政治經驗匱乏(亦或有太祖之志)無形成立國家戰略的絆腳石,其下場也是必然。

雖然史書黑的厲害,但從社會發展角度看,秦檜絕不是蔡京那路享樂派權臣,更傾向於寇準,司馬光這類穩定局面的宰相。其雖然不主張進攻戰略,但防守方面並不讓步,遠好於李綱張浚這類放空炮領著高宗上山下海的書呆子強。


約翰的甲殼蟲



能做到宰相而且還是從金國那邊逃回來的,真的佩服秦檜的個人能力。所以說立場問題,也是就咱們現在的新的名詞 路線 。秦相公走的路線一直都是和高宗皇帝保持一致的,但是岳飛不明白,在封建社會的貪官都不是因為腐敗問題被拉下馬的,基本上都說是因為路線問題。


我也明白有些人黑嶽正真目的,適可而止就好了,不要漫無邊際黑,小編相信正義,無故篡改歷史,不道德的。所以說秦檜並不是賣國求榮,就是為了自己前途去努力一下,只是手段用的卑鄙一點。不惜殺掉了為南立下汗馬過來的岳飛來成就他的夢想。只能用這樣來解釋秦檜害死岳飛的正直原因。這是小編個人理解,歡迎大家留言談論。


明天你會回來


四個字成王敗寇。如果他的政策成功了後人就不會說了。第一,歷史基本書上記載的真實部分不多,都是勝利者書寫的。第二,你根本沒生活在那個時代,不瞭解當時的背景和真實思想。第三,他已經位極人臣除非讓他做皇帝,否則怎麼可能幹出有損自己利益的事?不符合常識。第四,他能當在想並非偶然,可能當個縣長有可能,但到了宰相肯定是有本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