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佔領北京的8年裡,為何沒將故宮洗劫一空?

用戶69331504


日軍佔領北平的8年裡沒有打故宮的主意,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故宮重大文物已被轉移,再去洗劫不但沒有實利反得惡名;其二、日本扶持的偽滿洲國跟日本是合作關係,故宮是清朝資產,日本不好明著去搶;其三、日本認為中國、至少平津加東北必定屬於日本,再去搶故宮沒有必要。基於上述三點原因,日本佔領北平的八年時間裡沒有打故宮主意。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軍不戰而逃;日軍以四五萬之眾長驅直入,東北軍十六萬人不戰而撤入關內,1932年2月日軍攻佔東北三省全境,並扶持清朝遜帝建立偽滿洲國。1937年7月29日,日軍攻佔北平,次日攻佔天津,至此平津及東北三省被日本殖民統治。1933年山海關被日軍攻佔後,國民政府開始著手轉移故宮文物,先後有13427箱被運至上海,後來轉至南京,再轉至四川各地保存。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一部分文物轉移至臺灣,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另一部分則迴歸故宮博物館!

日本扶持偽滿洲國的用心是十分險惡的,日本大本營認為日本可失但東北三省不可失。日本利用清朝遜帝溥儀建立了偽滿洲國,將其當成傀儡扶持,又從日本大量移民至東北地區,意圖將東北日本化,作為日本在亞洲大陸的永久據點。溥儀作為曾經的清朝皇帝,故宮算是他的家,大量文物又被國民政府運走了,日本再去洗劫故宮就沒有意義了。與其洗劫故宮文物,不如掠奪佔領區的戰爭資源,日寇將佔領區的很多礦產資源都運回了日本。

最後日本認為滅亡中國是輕而易舉的事,中國遲早都會被日本完全佔領,故除了急用的戰略物資要運回國內加工外,其它的文物日寇本不著急運回國內。日本攻佔東北三省用時不再半年,在戰爭中他們看出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差,日本對中國的瞭解程度甚至超過了國民黨。日本大本營計劃一個月內全面滅亡中國,最終在淞滬戰役中用四個月的時間擊潰中國精銳軍團!儘管日本深陷中國戰場,但是日本人依然認為佔領中國是必然的事,就算戰敗亦可保平津東三省屬於日本。因此日本人沒有急於對故宮剩下的文物動手。


大秦鐵鷹劍士


日本人在佔領北京的8年裡沒有將故宮洗劫一空,是不是日本人因為日本人“心地善良”?

想多了,日本人確實是沒有將故宮“洗劫一空”,只是“稍微”的拿走和摧毀了部分文物,大概有多少呢?下面就列舉部分統計數字:

1937年12月,日軍將故宮中的54件銅缸和2尊銅炮運走。

1938年6月,日軍闖進故宮博物院太廟圖書館搬走撕毀大批圖書資料,其中書籍242種共340冊,雜誌369種10682冊。

1939年,日軍將故宮雍和宮門前3做牌樓的金絲楠木柱運送回了日本。

1942年8月,日軍將故宮金缸上的金屑颳走,並掠走故宮裡面收藏的大炮1406尊。

1944年2月,日軍從故宮博物院洗劫了古籍11022冊,還順便把故宮內的54件銅缸運走。與此同時,還從北京博物館搶走了各類文物1372件。


這些數據難道不能表明日本人在故宮的暴行嗎?

是的,日本人確實沒有將故宮洗劫一空,因為早在北京被佔領前,故宮中大部分文物已經被運送走,離開了北京。

1933年,也就是山海關淪陷、長城抗戰爆發的那一年,國民政府將故宮的文物向南方轉移,從1933年2月5日誌1933年5月15日,先後有5批文物離開故宮南下,共13427箱又64包。這批文物在戰亂年代遷徙了大半個中國,一部分在戰火中被毀,另外的如今分居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


也許我們該說,日本人為什麼沒有摧毀故宮?

日本人當年發動盧溝橋事變佔領北京之時,野心勃勃的認為中國已經是日本人的囊中之物,這偌大的故宮自然也被日本人認為這是自己的了,當然不會摧毀?難道日本人會摧毀屬於自己的東西嗎?

其次,日本人侵略中國,然而中國人多地廣,光靠侵華日軍不足以維持日本在佔領區的統治,必須藉助漢奸和“偽政府”。這些“偽政府”的官員雖然賣國求榮,卻多少還有一點廉恥之心,對於保護故宮的完整性還是做出了一點貢獻,抵制日本人派人進入故宮任職。

再者,故宮是溥儀的曾經居住的地方。日本既然要用溥儀做偽滿洲的傀儡皇帝,也自然是要稍微顧及一下溥儀的想法。

得益以上的原因,故宮得以在戰亂中保留下來。但饒是如此,還是有大量的文物被摧毀和運送至日本。如今,還有大量的中國文物被存放在日本的博物館中。
(以上是紅白芙蓉圖,被稱之為宋代花鳥畫第一名作,本藏於圓明園,先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胡史亂翔


自日本明治維新強大以來,日軍就從未改過獸軍的行徑,無論是甲午戰爭的旅順大屠殺,還是九一八事變,亦或是全面抗戰,日軍對於中國從未停止過巧取豪奪,尤其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後的八年裡,日軍在中國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日寇

那為什麼日軍佔領北京的八年裡,沒有將故宮洗劫一空呢,難道野獸還會突然良心發現,改吃素嗎?

當然不是。首先,日本從未停止過對中國的巧取豪奪,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文物。而作為元、明、清三朝皇室皇宮,珍藏了難以數計珍貴文物的北京故宮,自然也難以倖免。

故宮

從七七事變日本佔領北京以來,每一年日軍都會將在故宮洗劫的文物運至日本本土。故宮中所有容易搬動的文物古蹟,幾乎都遭到過日軍的毒手。僅在1944年,日軍就從故宮中搶掠了上萬冊古籍。為了達到其“以戰養戰”的目的,日本甚至連故宮金缸上的金箔金屑都不放過。

日寇掠奪的中國文物

因此,不存在日本對故宮秋毫無犯的說法,日軍只是沒有像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一樣,將故宮徹底毀滅罷了。那麼,日軍為什麼沒有徹底摧毀故宮呢?

第一,日本沒有必要摧毀故宮,因為此時故宮內珍藏的大部分珍貴文物都已經被南遷至大後方,日軍即使摧毀故宮也無法得到這些珍貴的文物。

故宮南遷文物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開始進一步侵略中國,隨著長城和熱河抗戰的爆發,平津地區成為抗日前線。故宮的文物隨時有可能淪落敵人之手,因此國民政府組織了多次故宮文物南遷,先後將13427箱文物遷至後方。

故宮南遷文物去向

第二,摧毀故宮對於日本統治中國不利。從日本的野心勃勃的計劃之中可以看出,他們是希望徹底佔領中國,並以中國為基礎,達到稱霸東亞甚至成為全球霸主的目的。因此,日軍佔領北京以來,一直希望能夠將中國作為其殖民地長久統治,而非如八國聯軍一樣搶一把就撤。因此,摧毀故宮,將故宮變成一片廢墟,自然不利於日寇長久統治。

日軍

而且,北京故宮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擁有極高的地位,摧毀故宮,雖然能發洩獸性,獲取不少文物,但也會進一步增加中國人對於日軍的厭惡,這對於日本統治中國當然是不利的。

第三,日軍需要留著故宮,作為自己的遮羞布。日軍侵略中國以來,在中國扶持了大量的漢奸傀儡政權,如東北地區的以溥儀為傀儡皇帝的偽滿洲國,南京以汪精衛為首的偽南京國民政府等等。

日寇扶持的各個傀儡漢奸政權

雖然這些名目繁多的漢奸政權完全就是對日寇唯命是從的傀儡。但日本為了方便侵略和統治,還是會給這些漢奸政權以起碼的“尊重”,以方便這些漢奸們搜刮壓榨中國人民,支持日本的戰爭。而不徹底摧毀故宮,就是日本給漢奸們的“面子”之一。因為日軍如果真的摧毀故宮,這些漢奸政權將徹底失去存在的法理。


鳶飛九天2018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並快速佔領了北平,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北京一直都在狼子野心的日軍手裡,日軍佔領著北京長達八年之久,為何沒將故宮寶物,即明清紫禁城裡皇帝們多年積累寶物洗劫一空呢?


沒洗劫一空其實理由很簡單,故宮裡面值錢的幾乎都被搬空了。

早在1932年偽滿洲國剛在東北建立時,張學良等人就預感到北平恐怕守不住,在不久的將來有淪陷風險,於是在1933年就開始將寶物裝箱,逐漸將故宮裡囤積的寶物用火車拉到南京,南京淪陷後帶到了西南重慶、四川。少數帶不走的,沒辦法,就只能留給日軍,被日軍搶走咯。

總之,這些東西都是國寶,相當貴重,早在地區淪陷前能運走的都會提前轉移了,不可能會讓日軍輕易就搶到的,這就好比南京淪陷前轉移重工業和知識分子一樣,貴重的東西怎麼可能留給日軍呢?若讓他們憑藉這些文物去招兵買馬損失不得更大麼?都不是傻子,所以能運走的費多大勁當時都得將這些文物南遷走。



有人會問日軍搶不到故宮寶物,咋沒一怒之下將故宮一把火燒了或者毀了呢?畢竟日軍最出名的就是打砸搶燒。

其實也不難理解,當初的八國聯軍與英法聯軍在當時不都也沒有對故宮下手麼?主要是當時有清王朝,他們得與清王朝“談生意”,自然不能毀了清廷的家。

而日本也扶植了個偽滿洲國,溥儀就是原大清皇帝,家也是在故宮,雖然溥儀是傀儡皇帝,但終歸要顧及下面子吧,毀了故宮,要溥儀這個皇帝臉那裡擱,完全不顧及皇帝想法,那之前建立偽滿洲國意義何在呢?所以日軍不能毀。



其實日本在中國並沒有毀掉很多古蹟,他們對中國有些古建築還是很喜歡的,或許說他們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喜歡中國歷史悠久的東西。細心點會發現,不止是故宮,在山西的喬家大院日軍也沒有損壞絲毫,而要知道日軍在山西基本是掃蕩,打砸搶,唯獨卻放過了喬家大院,證明日本對中國一些古建築還是挺在意的,捨不得去破壞。

估摸著日軍幻想著,有朝一日會徹底將中國打敗了,中國將完全變成自己的殖民地,所以沒有必要去損壞自己喜歡的一些東西,故宮為何不好好留著以後給自己住呢?


夏目歷史君


從1937年開始,日本進行了長達8年的侵略戰爭,而在這次侵略中,日本佔領北京長達8年,但卻沒有洗劫故宮,這究竟是為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日本已經把北京作為日本的領土,從入侵的第一天開始,日本就已經把佔領的中國土地作為了日本的領土,因為在入侵中國之前的計劃中,就已經提出未來日本的天皇有機會會進行遷都,故宮就必然會成為日本計劃中的第一首選,而在故宮的寶物自然也被日本認為是自己的,有了這種想法後,日本自然不會搶故宮中的文物,而曾經的英法侵略北京,目的是撈好處,所以才會有洗劫圓明園的事情發生。

第二,在戰爭開始後,中國已經把故宮中的絕大部分物品進行的轉移,在1933年日本局部攻打中國後,中國當時的政府就已經開始籌劃故宮的文物轉移計劃,到了1937年日本全面攻打中國後,故宮中的大部分物品已經轉移到西南,就算日本此時對故宮進行搶劫,最後的結果也是空手而歸,而日本想要搶劫故宮的文物,就必須跨過大半個中國才行。

第三,在日本看來,侵略中國的目的是為了彌補自己的資源不足,而故宮作為中國最具有標誌的建築物一旦被洗劫,日本必然遭到全世界的譴責,此時的日本還並沒有與西方撕破臉皮,所以在沒有必要對故宮這麼一座已經沒剩下的什麼文物的宮殿進行二次搶劫。


利刃巨透社


故宮沒有被洗劫一空,的確不符合日本人的品性,日本人最喜歡的“三光”政策,即燒光、殺光、搶光,就連老百姓養的老母雞都難以逃脫日本人的毒手,還有歷史上著名的甲午戰爭的旅順大屠殺,南京大屠殺的幾十萬民眾,八年內各種慘無人道的手段,反正所到之處幾乎連根毛都不剩下,但是為什麼單單留下故宮這樣一個寶貝甚多的地方呢?



其實對於寶貝誰都喜歡,日本人也不例外,不管值錢的不值錢的都拿走,反正是一輪船一輪船的往家裡運,拿不走的就打爛燒光,而當年放了很多珍貴文物的故宮也沒能倖免,七七事變之後,日本的腳步來到了北京,對於故宮更像是發現了新大陸,曾經用來運輸寶貝的輪船再次派上了用場,單單是古代書籍就拿走了上萬冊,還有其他似乎不值錢只要看上去稀奇古怪的都往外搬。



但是由於對日本人的提防,其實很多更加珍貴的文物已經在七七事變之前就已經被轉移到了南京、上海、重慶等地方,留下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罷了,但是對於不知道的日本人依然視為珍寶才會有後來一輪船一輪船運走的場景。其實這一點是國民政府做的比較好的,畢竟故宮中那些東西可都是無價之寶。



那麼為什麼日本沒有對故宮採取燒光的戰略呢?其實那時候還是日軍侵華的早期,日本人一度很自信的認為,不要幾個月這裡已經是他們的殖民地,所以日本人不但不想破壞這麼好的地方,還把這裡當做他的指揮所和兵營,甚至還對搶奪文物時的破壞做了一些維修,但是這一切只是日本人的幻想罷了,一個偉大的民族怎麼可能被一個島國打敗。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是因為日本人良心發現了?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終於露出侵掠中國的爪牙。很多人從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中,都會認為日本軍隊所到之處必然是“殺光、搶光、燒光”,到處是被燒燬的房屋和慘遭屠戮的老百姓,畫面感十足。

所以按照上面的思路,日本人佔領北京,紫禁城這座中華文明的瑰寶之城,

怎能倖免於難!但故宮的建築又的的確確被保留至今,大體上看,被破壞的程度也很有限,所以大家就困惑了,日本人這是良心發現了麼?當然不是,但我們的確對日軍的侵華戰爭的認識有些片面。

日本侵華的狂妄用心

雖然這的確是日軍眾多惡行之一,但卻不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所作所為的全部,客觀來講,日本軍事佔領只是開始,文化殖民和經濟發展才是重點!拿九一八事變被佔領的東北長春市為例。

偽滿長春市,中國人口達61萬人,加上外國僑民已逾160萬,規模超過當時的東京,號稱亞洲第一大都市。移民這麼多百姓到中國可不是來旅遊的,是要移風易俗,將中國的土地真正意義變成日本的,想像一下兩三代人以後,這片土地上將全是講日本的人,漢語都不認識,這是多麼可怕的場景!

除了文化方面,經濟建設也絲毫沒落下,1932年日本定製了《大新京都(長春)市計劃》,包括偽皇宮的規劃、行政中心的規劃、交通道路的規劃、住宅區的規劃、供水及排水的規劃以及公園綠地的規劃 ,其中重要一項就是規劃了地鐵。提出要建設120公里的環城地鐵,根據這個規劃,長春是中國第一個有地鐵規劃的城市。當然了,後來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這項計劃就被擱淺了。

侵華戰爭時期,日本的右翼人士更是曾說過:

“在佔領東北後的十五年,日本全力以赴的殖民地活動,使東北實現了全面的現代化工業”。

不得不說日本人的執行力很強,侵略東北期間,日本通過壓榨中國工人和掠奪自然資源等手段,使東北每年的經濟平均增速兩位數。在日本的

“苦心”經營下,東北成了亞洲最大的工業區,甚至超過了日本本土。如下圖中速度排名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高速列車:超特急亞細亞號。

最大的水電站:水豐水電站,這座水電站建國後依然使用,能同時為中朝兩國共電;

但這些數字的代價是什麼呢?是中國人的累累白骨!

吉林豐滿水電站,約1.5萬名中國工人被埋進萬人坑;

丹東水豐水電站,約2萬名中國工人被埋進萬人坑;

阜新地區煤礦,至少7萬餘名中國工人被埋進萬人坑;

通化七道溝鐵礦,約1.6萬多中國工人被埋進萬人坑;

營口虎石溝鎂礦,約1.7萬名中國工人被埋進萬人坑........

以上是日本對與中國經濟資源的霸佔和掠奪,而像故宮這樣的文化遺產,日本又怎麼會放過,它想的不是如英法聯軍那樣搶一波就走,而是想著將其永久霸佔,甚至是將其華夏文明的烙印徹底抹去,再貼上日本民族的文化標籤!用心之險惡超英法百倍,也甚是狂妄。


瓦爾登的船伕


日軍就差把故宮的磚頭都搬回日本去了,還要怎樣才算洗劫一空。

日本是掠奪中國文物最多的國家,沒有之一

日本人一直秉承“欲亡其國,先滅其史”,能夠代表我們歷史和文化的當然是數量浩瀚的文物了,於是日本對中國開啟了歷時彌久的文物掠奪,在九一八事變前就開始這種勾當,組織各種探險隊深入中國境內,以探險為名進行盜掘墳墓,搶掠文物的事實。

其中有一個“大谷探險隊”在中國先後進行了三次“探險”,盜取文物重量達6731公斤,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在九一八事變前,日本組織了大量的各種形式的盜取中國文物的團隊,當然,這還是有所遮蓋的,等到九一八事變後,在日本佔領區,日本更是肆無忌憚的進行偷盜文物,當時日本剛侵佔東北不久,就到瀋陽故宮掠走了《四庫全書》,實際上日本的掠奪中國文物是經過嚴密計劃和長期準備的,在之前對中國的文物都進行了調查,知道哪些值得拿,哪些不值得拿。

據統計在中國數百萬件甚至上千萬件的中國海外流失文物中,日本是最龐大的留落地,為什麼很多關於中國的歷史在日本研究的反而比較成功,包括王國維和郭沫若都在日本對甲骨文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並非偶然,就是因為日本方面掌握了很多第一手的資料。

歷盡滄桑的故宮博物館

實際上北京淪陷後,日本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故宮博物館,只不過在日本人到來之前,故宮的大量文物被避敵南遷了,實際上故宮裡面的寶貝經過多少次的折騰已經沒剩多少了。

辛亥革命後溥儀宣佈退位,按照優待條件溥儀可以留在紫禁城,當時皇宮裡面還是有很多寶貝的,溥儀和遺老為了籌集資金,通過各種方式將一些寶貝拿出宮外變賣,後來宮女和太監見到皇帝都偷自家的東西,他們幹嘛閒著,於是那些太監和宮女們也開始偷盜,被溥儀發現後,想要查太監偷盜,結果這幫太監就一把火燒了建福宮花園來毀滅證據,無數珍寶在這一場大火中損毀。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事變,讓溥儀在規定時間內撤離紫禁城,當溥儀把能拿的東西都拿走之後,馮玉祥的手下又開始進行大肆搜刮,儘管馮玉祥一直堅持自己沒拿故宮的一針一線,但是從諸多資料來看,馮玉祥的話根本就不足信,他是沒拿一針一線,拿的全是金銀珠寶。

抗戰全面爆發前,為了避免文物落入日本人之後,因此組織了大規模的南遷,將故宮文物分為五批,共13427箱,先是運往南京,後又運往四川。

日軍對故宮的再次掠奪,終於洗劫一空

儘管故宮經歷了大火,溥儀帶走一些,馮玉祥搶走一些,國民政府南遷一些,最後還是有一些無法短時間內轉移的珍貴文物留在了故宮,並且只有總務處長張庭濟留守。

1937年8月日軍就闖入故宮和頤和園,劫走大量珍貴文物;

1938年6月,日偽兩次藉口查禁抗日宣傳資料,搶走和損毀大量超過一萬冊的書籍;

1942年8月,日偽當局搜刮了故宮金缸上的金屑和1406尊鐵炮;

1944年6月,日軍再次洗劫1.1萬冊珍貴古籍;

1945年3月,日偽政府為了能夠有更多的銅鐵造炮彈,從故宮再次運走明代大銅缸54件。

凡此種種,日本對故宮的文物就差到了把磚瓦運到日本去了,之所以日軍沒有毀壞故宮,實際上是因為故宮已經被洗劫一空,而日本希望在中國建立傀儡政權,自然不能將以前象徵中國皇權的故宮給破壞了。

當然,有一種說法是日本天皇還想在故宮登基,建立一個大東亞共榮的政權,日本人的狼子野心,還是要提防的好!


史論縱橫


日軍佔領北京的八年裡,沒有對故宮進行洗劫,但並不代表沒有偷盜故宮的文物。

中國歷史上曾經對皇家財產進行洗劫的主要有兩次,第一次是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第二次是八國聯軍洗劫整個北京城。

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它有著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清朝背信棄義,殺害了英法兩國40多位外交使者,其中還有好幾個被大卸八塊兒。而且英國冠冕堂皇的理由還有一條,它只針對英國皇家不針對中國老百姓。因此現在網絡上有很多為英法聯軍唱讚歌的漢奸走狗認為英法聯軍洗劫頤和園是正義行為。

八國聯軍洗劫整個北京城。是因為當時北京乃至於整個直隸都被義和團所佔據。八國聯軍可以隨便拉出一個百姓說他通匪,但是事實上被當時北京城大部分的官僚商人地主全部都與義和團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北京城裡最有錢的恭王府,內務府,戶部衙門也全部遭到了洗劫。

不管侵略者拿出什麼樣的理由洗劫中國光明財產就是非正義的行為,都應該受到譴責。

那麼日本沒有對故宮進行公開的大規模的洗劫,是因為日本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嗎?當然不是。

日本人沒有對故宮進行公開的大規模的洗劫,是因為

第一,日軍要最大限度的爭取漢奸的力量,維護在華北的統治。

故宮的前任主人是溥儀,溥儀已經在東北長春給日本人當了四年的漢奸了。在溥儀的統治下建立了偽滿洲國。因為有溥儀這個皇帝為滿洲的偽滿洲國,對大部分的東北人有很強的迷惑性,因此日本不會輕易拋棄溥儀這個傀儡。

如果日本人利慾薰心鼠目寸光洗劫整個故宮,那造成的結果必然是溥儀和他翻臉啊,溥儀所代表的滿清貴族和日本翻臉。這不是日本當局願意看到的。

日本在北京的統治也需要爭取大量文化漢奸的支持。魯迅的弟弟周作人當時號稱為了保護北京的文物古蹟,留在了北京。日本統治北京兩年,周作人才在死亡威脅下為日本人服務,出任北京市高官。

如果日軍執意洗劫故宮,那麼周作人這樣的文化漢奸是絕對不能坐視不理的。

第二,故宮的大部分文物已經被國民黨當局所轉移。

早在1933年1月山海關失陷後,國民黨政府就開始轉移故宮文物,前後共五批有13000多箱又66包的文物轉移到西南的大後方。後來這些文物一部分留在了南京的庫房,成為南京博物館的藏品,另一部分被轉移到臺灣,成為臺灣博物院的藏品。

可見,故宮最珍貴的文物,已經被國民黨政府轉移,如果是日軍去故宮搶東西,是搶不到什麼東西的。


第三,37年前的庚子國變故宮大部分的最珍貴的文物,已經被日軍洗劫很多,那這一次價值不大。

當然啦,另外一點是,對於日軍來說,搶劫故宮文物,並不符合他的戰略需要。日軍需要的是征服整個中國。因此他需要在廣大的農村徵集大量的糧食,在大量的工礦企業增多,獲得更多的煤炭,鋼鐵等軍需物資。

在掠奪物資方面,日寇可是從來沒有手軟過。一句話概況——淪陷區吃大米和白麵都是經濟犯!琢磨一下日軍的物資掠奪到什麼程度!


歷史知事


八國聯軍侵華時,攻陷北京,原本是打算焚燒紫禁城,然而最後改成了火燒圓明園,但是將故宮裡的文物悉數搬走,就連宮門口的幾個大缸也想抬走,實在太重就放棄了。而日軍也一樣,搶奪了中國大量的文物,但是為何卻沒有將故宮洗劫一空?

大家都知道,近代史上,中國大量文物珍寶被搶奪,流失海外,至今未歸,世界很多著名的博物館都能看到中國文物的影子,有心人做過統計,中國在遭受外國列強侵略的時候,文物被搶奪最多的就是抗戰時期,也就是說從日本發動戰爭開始,到日本投降,中國失去了大批量的文物,數量高達3607074件,其中包括書籍、字畫、古物件、藝術品等多種文物。

然而這麼多文物裡,卻很少有故宮裡的文物,也不是沒有,只是非常少,那些文物大多來自南京、開封、洛陽等地,據瞭解,日本自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早就已經擬定好對我國進行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文物擄掠計劃,日軍有成立專門的文物擄掠隊伍,幾乎所到之處,大多文物無一倖免,南京淪陷後被搶的最多。

但是當日軍興致勃勃的來到故宮,他們全部傻眼了,原本還想著像1900年那樣,打撈一筆,結果裡面除了一些搬不動的大物件,以及一些零碎的文物之外,絲毫看不見有特別值錢的文物。

這又是為什麼?

事先被運走

這還得說國民黨有先見之明,1933年的時候,由於戰爭影響,國民黨就將故宮文物珍品大部分南遷,共計13491箱,然後分批空運到南京,但是因為多種理由最後並未運輸,最後只得藏匿,到了1948年,國民黨陸陸續續運輸了70多萬件文物至臺灣,但是大部分還是留在了內陸,所以現如今故宮一百多萬件的文物還是壓臺北故宮博物院一頭。既然是這樣,那日本能搶的文物自然是少數,但經不住時間久,最後還是被日軍擄掠了一萬多件北京故宮的文物。

不願激起眾怒

其實日本之所以沒有憤怒,大肆搜刮故宮,還有其他原因,和八國聯軍侵華時都是同樣的理由,如果對故宮的燒殺搶掠太過分,很有可能激起民憤,畢竟這些文物全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如果搶奪故宮,日本面臨的麻煩非常大,而這也不是他們想要的,在能得到其他文物也就沒必要非得毀壞故宮。

再加上當時溥儀還去了偽滿洲國做皇帝,如果搶奪了故宮,溥儀未必就有這麼聽話了,並且這個行為還會遭到國際上的譴責。

毫無意義

日本的計劃真的很毒辣,他們要的是徹底佔領整個中國,要建立起一個大東亞共榮圈,這樣就可以佔為己有,但是這樣做必須要和中國人表面關係搞好,再迷惑那些百姓,說自己願意和中國共同發展之類的。據說當時日本天皇都打算搬到故宮居住,所以決定讓日軍不要對故宮下手。

再者,對故宮下手對他們自己沒有一點點好處,與其這樣倒不如顯示出自己的大度。

其實說到底,當時的故宮和洗劫一空也沒有什麼區別,溥儀帶了一批文物走,國民黨帶了一批走,日本人又撿漏一樣也撿了一萬多件。所以當時的故宮文物並不多,留下來的都是那些體型大的,不好攜帶的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