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古戰場到底在哪裡?

歷史知事


公元208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足以影響歷史進程,那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赤壁之戰。這場發生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的戰爭,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對後世影響深遠。赤壁之戰發生在哪裡呢?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208年,曹操封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壯志滿滿,意氣風發。曹操一切準備工作就緒,親帥大軍10萬進軍荊州劉表。上天對曹操不薄,還沒到荊州呢,劉表就病死了,劉琮繼位。

荊州在劉表苦心經營下,還是頗有實力的,擁兵甲十萬,不可小覷。不過,沒了劉表的荊州,是剛繼位的劉琮無法完全掌控的,劉琮送了曹操一個大禮,攜荊州之大部分兵力投降了。而劉備劉皇叔對這一切還矇在鼓裡,直到曹軍到了宛城(今南陽)才知,沒辦法只好36計走位上策。

劉備吃癟,曹操哪能這麼輕易放過他。派精銳騎兵一路猛追,最終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宜昌當陽東北)追上劉備,劉皇叔被打爆,只好退往夏口(今湖北漢口)。劉備這一逃不要緊,老天爺把曹操的幸運之門給關上了。

此時正是9月,秋季豐收的季節,曹操去了江陵(今湖北荊州),接收了投降的荊州水陸軍約七八萬人以及大量的物資,收穫頗豐。

而此時的權在幹什麼呢,孫權被曹操號稱80萬大軍嚇怕了,究竟是投降曹操還是連劉抗曹,拿不定主意。劉備派諸葛亮前往柴桑(今九江柴桑區), 說服孫權共謀抗曹大計。

轉眼到了冬天,曹操兵分兩路水陸並進準備攻打夏口,一路由自己統領自江陵沿長江向東進發,一路自襄陽沿漢水而下。曹軍總兵力並非號稱的80萬大軍,實際兵力應該在十六七萬左右。

孫劉聯軍這方面,劉備兵力一萬餘人外加駐守夏口的劉琦一萬餘人,總兵力約兩萬多人。孫權派出周瑜、程普、魯肅等人,率3萬水軍和劉備匯合。孫劉聯軍總兵力也就5萬多人。

如此看來,曹操VS孫劉聯軍方兵力約為3:1,貌似曹操戰勝的概率會更高一些。實際戰爭並非以人數取勝,曹操士兵人數雖然佔優,但是北方士兵較多,南船北馬,玩起水戰來戰力就大打折扣了。雖然收編了以蔡瑁為首的幾萬荊州水軍,但是剛剛歸附的荊州兵人心未定,戰力也是可疑的。

順江而下的曹軍和逆江而上的孫劉聯軍在赤壁相遇了,初次交手信心滿滿的曹軍出師不利,加上軍中遭瘟疫,遂駐紮在烏林(今湖北洪湖境內),和孫劉聯軍隔江對峙,並等待後續部隊到位。曹操能等,但是孫劉聯軍卻等不得,於是黃蓋上場了。

詐降的黃蓋一把大火燒紅了赤壁,燒得曹軍哭爹喊娘,潰不成軍。孫劉聯軍乘勢追擊,曹操見勢不妙只好再加一把火,把所有的船都燒了,畢竟帶不走也不能留給敵人嘛!曹操敗走華容道(今湖北潛江西南),溜之大吉,留下曹仁守江陵。孫劉聯軍破曹仁,收取江陵。赤壁之戰中,曹軍以優勢兵力敗於孫劉聯軍,損失近半,初略估計約在8萬到10萬人,可謂大敗。曹軍只好退守襄陽一線,孫劉兩方瓜分南郡,自此三國鼎立格局初現。

關於赤壁之戰的主戰場赤壁在哪裡,一直以來還是頗有爭議的,有文赤壁和武赤壁等說法。文赤壁也叫東坡赤壁、黃州赤壁,位於如今的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西北。這裡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大文學家蘇軾的早年在黃州為官時所做的詩詞赤壁賦,認為黃州赤壁是赤壁之戰的古戰場。

而武赤壁則也有爭議,比較流行的說法則是蒲圻說和嘉魚說。蒲圻說認為赤壁之戰的古戰場位於湖北省咸寧市的蒲圻縣(已改為赤壁市)西北,江對岸是烏林。嘉魚說認為赤壁之戰古戰場在咸寧市嘉魚縣東北。對於蒲圻說和嘉魚說,如今也是各有相關史書記載,相比之下蒲圻說的接受度更為廣泛,因為不但有史書記載,而且出土很多東漢時期的文物與之佐證,有不少專家學者都採用蒲圻說這種說法,像長期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的專家譚其驤先生就認同蒲圻說。

不管赤壁古戰場在哪裡,對於我們來說更應該關注的是,這場三國時期最為著名戰役所帶來的影響,以及此戰留給後人的寶貴經驗和教訓。


地圖帝


關於赤壁之戰發生地,以湖北黃岡市與湖北赤壁市爭奪最為激烈,可能是為了平衡,一般認為湖北赤壁市是赤壁古戰場(武赤壁),湖北黃岡市的赤壁為文赤壁。

實際上,關於赤壁的真實所在地,有六種說法:

一是漢陽。南宋學者著書稱:“臨嶂山南峰,謂之烏林峰,亦謂之赤壁,周瑜破曹操處。”,臨嶂山就是現在的城頭山,現在武漢市蔡甸區,北臨漢水。

二是赤磯山。在今天武漢市江夏區,《水經注》稱:“江水……又東逕烏黎口,江浦也,即中烏林矣。又東逕下烏林南,吳黃蓋敗魏武於烏林,即是處也。”

三是嘉魚縣東北,與上面的赤磯山大致相同。

四是漢川。在今天的漢川,《元和郡縣圖志》說:“赤壁草市,在縣八十里。古今地書多言此是曹公敗處。”

五是黃岡赤壁。今天湖北省黃岡市的赤壁原名赤鼻磯,因蘇軾的《赤壁賦》、《赤壁懷古》而聞名。

六是湖北赤壁市。《太平寰宇記》稱:“赤壁,在縣西北一百五十里江岸,北即曹操為周瑜所敗之處。”

不過還原一下當時戰況,劉備兵敗當陽,前往柴桑會見孫權,然後孫劉聯軍自東向西迎擊曹操。周瑜稱:“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夏口就是今天的漢口,因此赤壁古戰場在今天武漢市以東附近比較合理。

關注頭條號“九州歷史”,正史也精彩!


九州歷史


隨著現代旅遊業的發展,各個地方對於歷史文化發生地的爭奪也愈演愈烈,其中赤壁之戰的古戰場也是爭論的焦點之一。

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古戰場究竟位於哪裡?至少有七種說法,其中比較可信的是位於現在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這裡留下了“赤壁”兩個字,相傳是三國時期周瑜的作品。這個地方又被稱為“武赤璧”,因為古戰場是發生在這裡的。還有“文赤壁”一說,就發生在題主提到的黃岡市。

位於武漢市東南70公里的黃岡市黃州區,相傳這裡才是赤壁古戰場的遺址,又稱東坡赤壁(文赤壁),跟蘇東坡有很大的關係。

當年,我們的宋代大詩人蘇軾被皇帝貶到黃岡市,在這裡擔任一個“團練副使”的職位。文人感到鬱悶的時候,一般都喜歡寄情于山水,或者詩賦之間,蘇東坡也不例外。在這裡,他寫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使得黃岡市的赤壁聲名外播,所以很多人就認為這裡才是三國赤壁遺址。


小凌說史


赤壁是一個知名度相當高的古戰場,但赤壁古戰場的具體位置,歷來眾說紛紜,至今也未有明確說法。由於古人的史書一般都惜墨如金,當時也沒有經緯度概念,而且赤壁之戰是被後人付於了非凡的意義並附加了眾多傳奇,可當時是沒有人會想到作為重點遺蹟來保護起來的。隨著滄海桑田,它逐漸隱匿在史冊裡了,這就苦了那些追根溯源,附庸風雅的後人,每當追考起它來總是滿頭大汗地從故紙堆裡爬進爬出,再與人爭論一番。


兩位大文豪的千古名篇無意中把湖北黃岡城外的赤鼻磯當作赤壁古戰場,唐代杜甫的《赤壁》一詩,宋蘇軾的《赤壁賦》,《赤壁懷古》,每個讀過書的多少都會背誦一點,我就不再賣弄了。兩位老夫子看到岸邊巖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火燒過一樣,就仍為這黃岡赤鼻磯就是當年赤壁古戰場。可這裡不在樊口上游,又不在大江南邊,又在夏口以東,劉備就駐紮在夏口,曹軍不可能越過夏口打這一仗,所以這裡與史書記載不符合。但由於這兩位重量級文壇人物開了口,後人也順水推舟把這裡叫“文赤壁”。


而真正的赤壁有湖北嘉魚說和蒲圻(今已改赤壁市)說。嘉魚說主要根據《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蒲圻說主要根據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和《古文觀止譯註》,具體怎麼講的就沒必要羅列了,他們的觀點首先地理範圍大致沒錯,可從現代考古學來講誰更有說服力,就要比對方更有力的旁證物證,不能光看紙面上的功夫。

在這一點上“蒲圻縣西北”是佔優勢的。南朝盛宏之《荊州記》裡也有相同記載,並且劉宋元嘉年間在這還發掘出過東吳呂蒙的墓葬。《南史~宋書~符瑞志》和以後有文獻都記載當地有戰鼓,斷槍折戟等戰爭物資出土。


近代也陸續出土了許多東漢文物,在地下發掘出玉帶鉤,沉船上的鐵釘,鐵環,東漢銅鏡。在附近山坡東吳磚墓中還發現當時的銅努機,五銖錢,更發掘出東吳武官陳文和墓,出土了更好的銅努機,鋼劍一把。這些發掘出來的眾多古代兵器,是證明蒲圻是赤壁古戰場的有力證據。

目前赤壁古戰場的標誌,楷書“赤壁”倆字是南宋所刻,但距此70米上游處新發現一處三國時期的摩崖石刻,石崖殘存陰刻隸書“赤”字,而“壁”字因石崖風化崩裂已墜入江中。而隸書是三國時通用字體,從風化程度來看,它的年代應早於另一側的南宋石刻。據《三國志》和《湖北通志》等文獻記載,赤壁之戰後周瑜曾經書寫“赤壁”二字於此,但手跡一直不知所在,是不是就是新發現的,還是待專家繼續考證。

(這個問題本來就爭論不斷,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公元208年,發生在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這次大戰後東吳大獲全勝,劉備趁機奪取荊州,曹操元氣大傷,此戰為三足鼎立奠定基礎。然而就是這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充滿傳奇色彩的赤壁之戰到底發生在哪裡?眾說紛紜。我們不妨都來看看有哪些地方被猜測是赤壁戰場?

其一:赤鼻山,這一說主要是宋朝詩人蘇東坡寫的《赤壁懷古》,蘇東坡被貶到黃州赤鼻山遊玩時所寫的千古絕唱,但是從地裡位置來看,赤鼻山既不在樊口上游,又不在大江之南,他在武僅(廈口)以東,而當時劉備就是駐軍廈口,如果曹軍越過廈口,就說明劉備已經敗了,那就不會有孫劉聯軍破曹之事了,所以說赤鼻山不是赤壁之戰的戰場。

其二:嘉魚縣東北,這一說法主要是《大清一統治》上所說,說赤壁山位於嘉魚縣東北江濱,而且還引據《水經注》裡說“赤壁山在百人山南,位於嘉魚縣東北與江夏交界處”。

其三:蒲析縣西北,據《無和郡縣圖志》稱赤壁山在蒲析縣西120裡,北臨大江,其北 岸小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這一說法的佐證是:蒲析赤壁近來 出土了幾百件兵器,刀、矛、劍、戟。尤其是箭最多。當年赤壁之戰,用得最多的是 箭,這是以證明這裡的確是古戰場。並且值得一提的是,這裡土的箭鏈絕大多數為 鐵質四梭形和鐵質方錐形,這正是東漢末年特有的式樣。《元和郡縣圖志》的作者 李吉甫生活的年代距赤壁之戰發生的年代僅五百餘年,相距較近。蒲析赤壁既在 長江南岸,又與烏林隔江相望,與史籍所載之地形及戰爭情況較為吻合。

其四:武昌西南的赤磯山,據《荊州記》記載曾提到周瑜、黃蓋大軍自赤壁溯江而上,破曹操於 烏林。可見,烏林在西邊上游,而赤壁在東邊下游。《水經注》中也考證了烏林在 上,赤壁在下。所以,有人還說,“赤壁之戰實際上是烏林之戰”。最有趣的是,許多 人認為赤壁之戰發生在漢水,而不是長江。他們認為,當年曹軍南下,首先破襄陽 奪劉表水軍。襄陽在漢水邊,離長江很遠,這隻艦隊只能沿漢水入長江。為什麼到 達江漢交匯之地不順流東進直取武昌(今鄂州)反而退回四邊去呢?如今漢水沿岸 有四處“赤壁”鍾祥市:西北90公里的漢水東岸的赤壁崖;漢川縣西邊40公里的赤 壁草市;漢陽縣西30公里的臨漳山也稱赤壁;天門巾東漢江邊的赤壁。

然而赤壁之戰古戰場只有一處,卻有這麼多說法,而官方定義是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所以大家還是相信官方吧(我個人還是比較相信蒲析說)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研究研究。

我是小宋談歷史,謝謝關注評論。


羽評郡主


在80年代,這個問題就已有定論,“赤壁之戰”發生於湖北省蒲圻縣西北42公里處。那時候,完全屬於學術範疇,爭論的對象也只有黃岡赤壁和蒲圻赤壁兩家(其餘疑似目標根本就沒有參與資格)。但在旅遊形成產業的今天,“赤壁之戰”的發生地,變成了百家爭鳴的香餑餑,而且有愈來愈烈地趨勢。這裡面摻雜了太多的利益成分,有些地方抱著“即使我不能爭取權威認證,也要讓這個問題形成爭論”的態度來參與。我不是磚家,無法自己去考證,但從看問題的純粹性上,我選擇信任80年代的學者。


醉月灘


先有赤壁,後有赤壁之戰,赤乃紅色,黃州赤壁自古以來就是這個名字,古有蘇東坡題詞,而且黃州赤壁一塊全都是紅色的土,曹操一生沒過江,不懂的翻下歷史記錄。文武赤壁都在黃州,只是為了旅遊發展現在的“赤壁”市搶著說是他們的而已


戒色39610271


多少年來,中國人都知道蒲圻是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所在地,黃岡是因蘇東坡的牽強附會的“赤壁賦”,被稱為文赤壁。這是早有歷史定論的亊,與蒲圻改名沒有關係。之所以有爭論,都是“利益之爭”造成的。現在爭名人、爭古戰場、爭躬耕地,……爭來爭去的傷了鄰省鄰縣市的感情,有必要嗎?


老熊173806239


赤壁之戰的古戰場準確的說,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劉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這次戰爭,是三國鼎立的著名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仗。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長江流域進行大規模的江河之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的方法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就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份。


毛百川68041199


國家認可的,在赤壁市,這個錯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