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說過李文華81歲才拜馬三立為師,就是相聲界的同行作梗,這個同行是誰?

你最親愛的祖爺爺


看到很多答主都說是侯寶林,但是我左思右想,作為馬三立晚輩的侯寶林說話分量真的那麼大嗎?馬三立會因為侯寶林的一句話而暫時放下收李文化為徒的念頭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梗”的這個人輩分資歷比較高,要不然馬三立也不會遲疑。



李文華是被公認的相聲圈子裡的“老好人”,他和多位相聲演員有過合作,其中和姜昆合作最多,而李文華能夠拜馬三立為師也是姜昆努力撮合,2008年11月11日,在馬三立弟子常寶華以及馬三立之子馬志明的見證下拜馬三立為師,相聲界的泰山北斗悉數到場。

那麼,我們基本可以排除是常寶華和馬志明了。

還有一點,能夠從中做梗的一定是天津、北京圈子內的相聲演員,同時他也能夠時常接觸到馬三立,一個南方的和馬三立不熟的相聲演員的話馬三立根本不用在意。


其實,當時和馬三立同輩的人且在天津的還有一位,那就是郭榮啟,楊少華的師父。

同時,馬三立和郭榮啟是比較熟的,當年馬三立的一句“寶貝,你有吃飯了嗎?”提攜了楊少華,可見馬三立和郭榮啟的關係是比較近的。

那麼,當年“作梗”之人是郭榮啟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當然,侯寶林的可能性也比較大,雖然侯寶林是馬三立的晚輩,但是當時侯寶林在相聲界也有一定地位,侯寶林的話在馬三立那還是有一定分量的。


至於還有人說是馬季,這個就是無稽之談了,徒孫給師爺提意見,馬季哪來的這個膽。

所以,小編覺得這個人不是郭榮啟就是侯寶林,其中郭榮啟的可能性更大,你們覺得呢?


草根說電影


關於李文華拜師的這個事,作為當事人的少馬爺在採訪中講過過程,提到了“權威人士”不同意。在郭德綱、李文華外孫孫越等節目中,也提到了同行的阻撓。

李文華是1927年出生,馬三爺是1914年出生。從拜師的年齡結構上沒問題。如常寶華是1930年生、尹笑聲1938年生,當然這兩位都是家傳,父親的在相聲門內就有輩分。

李文華是工人出身,1962年調入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先後合作的搭檔有劉寶瑞、馬季、郝愛民、姜昆等。1983年患喉癌,1985年實施了全喉切除手術,術後因不能說話而淡出舞臺。

少馬爺所講,李文華與馬三爺寫信的階段,是八十年代初期。也就是姜昆李文華這對搭檔最紅火的階段。這時期在相聲圈內能稱得上“權威人士”的,除了馬三爺,只有兩個人,一是侯寶林,二是馬季。

從馬三立告別舞臺演出中,馬季對馬三爺的表態,很難理解他去反對這件事情。且若是馬季強烈反對,作為他衣缽傳人的姜昆,後來應該不會再張羅這件事情。

所以反對這件事,並影響馬三立決定的,只有侯寶林了。侯寶林在1979年宣佈退出舞臺,搞相聲整理和教學工作。當時侯寶林與徒弟馬季已經是兩個陣營了。

1984年侯寶林張羅過一次美國演出,這還是相聲第一次走出國門。看看演員名單,就能體會這個問題:侯寶林、郭全寶、孫書筠、常寶華、常貴田、侯耀文、石富寬、師盛傑、馮永志、藉薇、韓寶利、邢晏芝、邢晏春、陳紹武、趙連甲。沒有馬季陣營的演員。

李文華的拜師宣佈會是2008年11月11日。侯寶林去世15年了,馬季去世2年了,侯耀文去世1年了。當時侯家的影響力已經很低了。

在姜昆的訪談節目中,提到拜師的問題,沒有談曾被反對的事情,只是說打電話徵求了馬志明、及常寶華、侯耀華等人意見。



幾葦渡


這個人絕不是侯寶林,也不是馬季。少馬爺所指德高望重之人,應該是另有其人!比如在80年代還有一位相聲大家,此人輩分極高,與馬三立大師同屬壽字輩,而且年齡與馬三立大師相仿,入相聲門時間也差不多,在相聲界說話很有分量,不管是侯寶林還是馬三立都要給他三分薄面。但是此人在相聲界口碑卻不怎樣,而且此人對相聲的陋習十分迷戀。在此我只分析為什麼不是侯寶林和馬季,不說那位老藝術家是誰。



首先說為什麼不是侯寶林。馬三立大師是相聲第五代藝人,壽字輩。侯寶林大師是相聲第六代,寶字輩。馬三立比侯寶林大一輩,有時馬三立還對侯寶林爆粗口,在收誰做徒弟這方面會聽侯寶林的?能讓馬老先生改變主意的,只能是和他資歷差不多的老藝人。

另外相聲界的恩恩怨怨十分混亂的。侯寶林大師與馬季的師徒關係,因為文革中的事件並不融洽。而姜昆與馬季的師徒關係也很微妙,馬季老先生對姜昆熱衷仕途的做派非常反感。姜昆這個人頭腦是十分精明的,他日常和侯寶林這個師爺關係走得非常近。侯寶林對姜昆也是十分的賞識。而80年代正是姜昆與李文華搭檔的黃金時期,侯寶林又怎麼可能從中作梗,反對李文華拜師,從而進入相聲門呢?



再說說為什麼不是馬季。80年代,雖說馬季的相聲事業正值巔峰時期,在全國的影響力堪比今日的郭德綱。但是說到影響馬三立收徒,說到在馬三立跟前說德高望重,恐怕馬季還差的太遠。侯寶林大師都不見得給面,何況馬季呢?

另外,馬季老先生曾經在接受電視臺記者採訪時,公開批評相聲界的各種內鬥。甚至於直言,“我喜歡相聲,但是我討厭說相聲的人”。由此可見,馬季老先生是不會參與相聲界的恩恩怨怨的。如果這個從中作梗的人是他,那豈不是啪啪的打臉?


另外還有,這個德高望重之人從中作梗之說,是馬志明提出來的。其他人無從得知,但是反對馬老收李文華先生為徒,真的是隻有一個德高望重之人反對嗎?還有大量的人在吧?畢竟馬老輩太高,憑空多出來一個師弟,師叔啥的,心裡不舒服的人不在少數吧?


靖逸軒主


李文華是非常著名的相聲演員,師從郭啟儒。

他是相聲界公認的“老好人”,1962年調入中國廣播藝術團,在說唱團中任職,他在相聲表演中多做捧哏,和馬季、姜昆、郝愛民、劉寶瑞等相聲演員都有過合作。

因為李文華學藝之時還要兼顧工作,在郭啟儒處學的不多,很多技藝都是自學成才,因此在遇到馬三立後深得其看重。早在80年代,馬三立就有要收李文華為徒的意願,卻一直未能如願,竟然一拖再拖,直到馬三立去世之後,李文華才得嘗夙願。

馬三立是曲藝世家出身,父親馬德祿是相聲的八德之一。馬三立12歲開始跟隨父親學藝,後來又拜同為相聲八德之一的周德山為師,經過多年苦練,自創“馬氏相聲”,獨具一格,在相聲界輩分很高,比侯寶林要高一輩。

郭德綱在一次節目中有說起李文華拜馬三立為師的故事,透露說李文華直到81歲才拜,是因為相聲界的同行從中作梗,但是並沒有明確說明這個同行是誰。然而網上推測都認為是侯寶林,因為李文華如果做了馬三立的徒弟,就與侯寶林同輩,比早已成名的馬季高一輩,比姜昆高兩輩,這就亂了輩分。

何況李文華當時和馬季、姜昆一直都有合作,這樣會不合適。

馬三立也覺得有道理,這件事就被壓下來了。

在1983年李文華被查出患了喉癌,醫生說可以不用手術,只要不說相聲在家靜養就可以恢復,但是因為他對相聲非常熱愛,也沒把醫生的話當一回事,仍然堅持說相聲。直到1985年已經非常嚴重,只好做了全喉切除手術,術後也不能再說話了。

2003年2月11日馬三立去世,李文華雖然已經不能再說相聲了,卻一直念念不忘要拜馬三立為師這件事。直到徵得同行的一致同意,在2008年11月11日,由馬三立之子馬志明代父收徒,完成了他未了的心願。此時李文華已是81歲高齡,在第二年也因病去世。

(文丨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李文華很想拜師,馬三立其實也考慮答應的,馬季非常尊重馬三立,所以他不可能去幹擾馬三立做決定,另外當時的馬季也沒有這個影響力。侯寶林曾經去過馬家,並主動提出收馬志明為代拉師弟的話,當時全國健在的壽字輩的相聲老藝人只有三個人,馬三立不能收自己兒子,南方有個陶相九平時沒怎麼打交道,天津有個郭榮啟和馬家有嫌隙,更加不考慮,所以馬志明的師承問題在馬三立心裡一直是個事兒。侯寶林的師父是“大面包”朱闊泉,以前和馬三立關係挺不錯,侯寶林主動提出代拉師弟這話就解決了馬志明的師承問題,這就相當於了卻了馬三立的一樁心事。但這中間並不是說辦就辦的,中間隔了好一段時間,而且後來還是侯寶林徒弟於世猷到天津拜訪馬家,馬志明讓於世猷捎話回去,問你師父以前說過那話還算不算?提醒了一下侯寶林,然後侯寶林才把代拉師弟這事兒張羅下來的。馬志明提醒的時候,態度基本上是不卑不亢,直來直去,於是推測之前過程當中可能有些隱情,估計侯寶林去馬家就表達了李文華不該拜馬三立的意思,但馬三立是他長輩,他也無權干涉,所以用代拉師弟這個事來影響馬三立的決定,所以不希望李文華拜馬三立為師的圈內人,十有八九就是侯寶林了。


留取ID照汗青


關於李文華拜師馬三立有人從中作梗這件事,有很多猜測,其實北京相聲門兒裡,雖然勾心鬥角,但對門戶並沒有特別大的偏見,作梗的主要還是天津相聲圈兒裡的人。畢竟馬派代表的還是天津相聲。

侯寶林嫌疑最小

由於李文華正式拜師的時間是在侯寶林甚至侯耀文去世之後,所以很多人都懷疑是侯寶林從中作梗。其實不然,侯寶林在門戶問題上看的非常開,他也是相聲改革的帶頭人,更加不看重門戶。


比如馬季,就是侯寶林、劉寶瑞、郭啟儒三個人的徒弟,而郭啟儒還是壽字輩,論門戶,多亂啊。

再比如,楊少華是郭榮啟的口盟的徒弟,並沒有擺知拜師,因此天津相聲界都不承認,就連馬志明都不承認他的身份(馬三立承認),因此堅決不收楊少華兒子楊義為徒。但楊少華在天津混不下去的時候,就跑到北京侯寶林家裡避難,侯寶林承認他的身份,因此楊少華就管侯寶林叫師哥。

所以侯寶林是絕對不可能在李文華這件事上作梗的。

天津老演員嫌疑最大

如果說作梗之人,嫌疑最大的應該是馬三立的徒弟,因為馬三立有幾個徒弟,歲數跟馬三立差不多。雖然沒啥腕兒,但譜很大,比如尹笑聲、閆笑儒等。

記得在侯耀文去世的時候,媒體採訪尹笑聲,不小心說了一句“您覺得侯耀文值得學習的地方在哪兒”,尹笑聲立刻翻臉說道:

你說誰學習他”,而媒體看出“老頭對輩分看的很重”(侯耀文比尹笑聲低一輩),趕緊改口說“我是說年輕人應該學習侯耀文什麼”,老頭才敷衍了幾句了事。

當然,尹笑聲我是純粹猜測,老頭的人緣和人品還是不錯的。不過天津有些文字輩的演員就不敢恭維了,背後使壞也不是一次兩次,比如“元亨利貞學習進步”這八位仁兄,的後面幾位就有不是啥好玩意兒的。

馬家也有自己的考慮

除了上述猜測以外,說有人從中作梗,也許是給馬家一個面子。畢竟誰也不知道作梗之人是誰,不排除少馬爺開始比較不認可,少馬爺年輕時還是非常看重門戶的,跟楊少華撕逼,也有這個原因。也許馬三爺生前不收李文華,作梗最直接的就是少馬爺,畢竟以馬三爺的輩分,我不信天津有誰敢叫板。

但是隨著年齡增大,少馬爺越來越開明,對於自己爸爸的遺願也不想違背,另外,李文華人品確實沒挑,眾多因素在裡面,又有姜昆(半官方)的問詢,他也賣給姜昆一個面子,才把這件事落實。


白希文


先看一些背景。1.李文華跟郭啟如學習的捧哏,但沒正式擺知拜師。2.李文華在中國廣播說唱團工作,講的是新派相聲,當時互相間都稱老師,拜師叩頭被認為是舊社會陋習。3.李文華和姜昆曾是搭檔,姜昆有正式輩分,李沒有,倆人爺倆相稱也好,或者同事(同輩)相稱也罷,也不是啥大事。4.馬三立在當時輩分最大,收徒弟很容易會抬高1-2輩(看跟誰比),而輩分在老一輩相聲演員中特別看中,長幼有序嘛。所以,馬三立收徒,必須要考慮業內影響,即便馬在收徒方面很謹慎。大佬們的意見必須要考慮。5.侯寶林有可能不同意,作為大佬,他有反對的權力,這點沒有對錯之分。6.侯寶林1993年去世,即便生前反對,之後也無法阻止。馬三立生前舉行從藝80週年紀念演出時,李文華也沒拜成師,說明還有影響因素。7.在姜昆等人幫助下,李文華拜了馬三立,了卻心願,輩分上為姜昆師爺。但不代表姜昆之前能想通和理解這事。7.郭德綱師從侯耀文,他提李文華拜師受阻的事,雖沒明說,但肯定指的不是侯寶林,敢在師父的老爹頭上搞事情麼?

當事人都不說破,綜合上述背景,我猜測,多方意見影響馬三立的決定。八十年代初,侯寶林等大佬很可能會反對。侯寶林去世後,姜昆作為相聲屆扛旗領袖和李文華曾經的搭檔,可能


哈哥39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李文華就有拜師馬三立的想法,馬老師也想收下這個徒弟。

但是拖來拖去,拖到了2008年,此時的李文華病的很嚴重,說話已經非常吃力,但是他執意要去現場拜師。最後於2009年去世。

但其實準確地說,李文華並不算拜師。因為當時馬三立先生已經去世,由馬志明代為證明,僅僅是證明,還有其他老藝人作證明。代為收徒是不符合規矩的。

為什麼拜師會拖這麼久呢?不是你情我願就可以嗎?外界看來可能是這樣,郭德綱一番話說出了相聲這個行業不為人知的潛在規則。

他說李文華拜師為什麼一直拜師不成呢?就是因為相聲界的同行作梗,一直攔著這個事,不讓拜,因為你拜了馬三立以後,你的輩分就高了,會和某些人同輩,會比某些人大一輩或者兩輩,所以就攔著不讓拜。

如果非要說出誰的話。從其他人描述中,這個人是個相聲前輩,名氣很大,能力很強。

綜合分析這個人就是侯寶林,郭德綱的師爺。

當時侯寶林在相聲界名氣很大,有能力阻撓這件事。

李文華屬於半路出家,這在相聲界是很忌諱的。侯寶林出於個人感情和相聲界的潛在規則,自然是反對的。

很多人猜測的姜昆等是不合理的。第一,姜昆和李文華合作過,關係還好。

第二,馬三立是姜昆的師祖,屬於同門,不會從中作梗。

第三,早些時候,姜昆這小輩,沒那個能力。

相聲界歷來不平靜,爭鬥不斷。希望相聲藝人們把心思放在創作表演上。


有南塘


這其實算是一段迷案吧,李文華老爺子口碑眾所周知算是一個老好人吧,所以不可能是私怨,而是涉及傳統輩分。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那個年代做什麼事都講究資歷,資歷怎麼來?在相聲行業裡就是年頭和輩分,年頭大家都在熬,所以沒人有怨氣,可是輩分就不一樣了。那時只要是入了家譜基本上一隻腳就進入了體制內,而體制內就涉及了利益資源分配了,比如演出費用比如分配房子等等,甚至演出工作內容,想想郭德綱剛進去幹嘛的給人打雜的要是那時候郭德綱有了明字輩名分,誰敢讓他去抬桌子倒茶伺候人?



再分析下究竟是什麼人,首先可以說肯定不是壽字輩,為什麼,因為拜在誰身上都影響不到人家身上,用少馬爺的話來說當時全國壽字輩活著的也就三四個了。

其次文字輩以下,在輩分分明的相聲行業,他們徒孫以下的建議馬三爺基本無視,想想馬三爺怎麼和侯寶林楊少華拍照的……讓他們倆站著不允許他倆和老爺子坐在一起拍。


所以應該是寶字輩,為啥?因為馬三爺是最小的幾個壽字輩的,年齡和部分寶字輩差不多,算是和馬老同齡人,可以近乎平等對話,再加上馬老處於半退階段,而寶字輩正處於巔峰掌握話語權,可以影響很多,馬老不得不妥協也不是不可能,比如少馬爺的工作,比如少馬爺師承…


雲逸千行


不必遮掩,是侯寶林。侯對馬三立說,現在他的徒弟們都年紀不少了,也都成名了,馬三立若再收李文華為徒,輩份比馬季還高。而且李文華與姜昆搭檔,那就要比姜昆高兩輩,姜昆也非常出名了,不合適。話說得對,馬三立就不弄了。直到馬季去世後,李文華心願未了。姜昆幫李文華去找馬志明,馬志明見姜昆無意見,給姜面子,再說馬三立原來也認可李文華,便代父收徒了。同輩份沒有誰有老薑影響力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