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年級了,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很差,該怎麼辦?

wing31588138


語文閱讀理解可以說是語文的難點,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作文都難。因為作文畢竟還允許在不跑題的前提下自由發揮,而閱讀理解的答案一般都是唯一的,即使是你的回答意思和標準答案差不多,老師也會給你判錯。

對於這一點我是很不以為然的,因為語文不是數學,很多閱讀理解的題目,根本不應該有標準答案。記得很久之前看過有人吐槽,考試時有道題是問“三國時最聰明的人是誰”,標準答案是諸葛亮,但是,三國時最聰明的人到底是誰,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或許有人覺得曹操最聰明呢(不然他能成為魏國的實際統治者,天下三分他最強),也許有人覺得劉備最聰明(善於籠絡人心),但是別說是你寫其他英雄了,即便是你寫孔明都不對。但孔明不就是諸葛亮嗎!(諸葛亮字孔明)

由此,可以看出應試教育給學生帶來的僵化與束縛。但是,吐槽歸吐槽,咱們的孩子都得面對考試,面對中考和高考。

所以,在對待孩子的閱讀理解問題上,建議家長從三方面著手:

一,從長遠來看,讓孩子多讀書,泛讀和精讀相結合。

二,瞭解和學習閱讀理解的題型和答題技巧,有針對性地做一部分練習題,鞏固學習效果。

三,多多練筆,就是多練習寫作文。

或許有家長要問了:寫作文和閱讀理解答題有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了。閱讀理解考的不光是你對題目的理解,它考核的是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等等。


大多數孩子,做閱讀理解題並不是理解不了文章的內容和意思,而是——他不知道如何去概括主要內容、中心思想等等,也不知如何用恰當的語言表述出來。而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光靠讀書和上語文課,是不能得到提升的,那麼,要怎樣提升呢?

就是寫作。因為,寫作文是一種輸出,是想辦法把腦子中的想法,用合適的語言概括表達出來,這正是對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的最好鍛鍊。

所以,要想真正提高閱讀理解水平,除了讀書和做題,還要多多練筆,才能切實提高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大家要記住:語文不要刷題,要講究方法,掌握方法。

比如說,概括文章內容,是對於小學生比較難的閱讀理解題型了,在這裡教家長們一個方法,你可以這樣教你的孩子記住,做概括文章內容的題,可以記住一個名詞:“人參(事)果”,也就是回答要從“人、事、果”三方面來概括,先看看文章主人公是誰,再看看他幹了什麼事情,結果是什麼,答案就出來了。

今天先說這些,有機會咱們再探討。我是專注於小學語文和作文的“小作家起跑線”,歡迎關注我,一起提升孩子的語文作文水平。


小作家起跑線


帶過一個逆襲班的語文老師來發言。前幾年我接到一個五年級,全班四十個人的

閱讀理解水平都很有限。根據四年級期末語文考試可以看到,班上有10人語文不及格,第一名都只有88分,平均分更是不敢看。通過內部網站查詢考卷,發現他們的漢字基礎弱,閱讀理解、作文水平都偏低。

教到五年級下學期,期末考前我告訴他們,老師小學最牛的是五年級語文期末考97分,希望他們可以超過我。最終奇蹟並沒有發生,不過那個88分的第一名這次考了96分,全班平均分也能見人了,進步也算是很大了吧。

閱讀理解和作文都是大工程,一口吃不成大胖子。鑑於本人喜歡鑽研學習方法,除了期末會組織學生集中刷題以外,平常我採取的都是以下養成方法:

第一階段:把握兒童解題心理,破除下筆障礙

閱讀題,自一年級開始就是語文中的重要角色。幾乎所有的小學生接觸閱讀題的時候,都是迷茫的。因為他們有個特點:希望得到他人認可。他知道,卷子是老師、家長、同學都要看的,萬一寫得太離譜會被罵、被嘲笑。更何況,答題過程中,標點、詞彙、生字、等等會分散他的解題能力。語文素養固然重要,但對於一個“菜鳥”來說,敢於下筆才是起點。閱讀理解題初級階段,第一個法則是:鼓起勇氣寫,儘量多的寫。寫得不好隨便寫,沒有人會因為“寫得多”批評你。

第二階段:把握解題方向,瞭解得分規則。

閱讀理解中,問答題的分數,一般是圍繞三、四個點來分配的。比如,一道題問:“小明為什麼吃了三碗飯?”標準答案如果是:“第一碗因為餓,第二碗因為好吃,第三碗因為想吃”。我舉這個例子雖然不嚴謹,但是道理如此。答題的人只要能答到三個關鍵點“餓,好吃,想吃”,不一定要和標準答案一模一樣也能得到很高的分。那麼,第二個法則是:學會抓要點,圍繞關鍵點寫清楚,通順即可。很多時候,孩子很鬱悶的是,明明答了很多字,最後卻一分沒得。對於肯下筆的孩子,要帶領他多分析閱讀題,瞭解得分規則。當他明白了“得分點”才是關鍵後,他的表現會出乎你的意料。

第三階段:讀書,寫讀書筆記

這個才是貫穿三個階段的大招。閱讀理解和作文,都主要靠這一個辦法。一本作文書、一個筆記本、若干課外書是必要的投資。不管是作文書還是課外書,只要孩子喜歡的,都可以將它當作“文學作品”來看待(漫畫除外)。既然定位為“文學作品”,分析它是必須的。

怎麼分析?

每一週,給孩子佈置一個任務:寫一篇讀書筆記,在精不在多。對四年級的孩子,讀書筆記本上可以設計成這個樣子:

每週,我都會讓孩子們寫一個讀書筆記。無論他們最初喜不喜歡閱讀,為了要完成作業,都會抽時間看書,閱讀量大了,理解能力也會有所提高。我得出的結論是,讀書筆記完成得越認真的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提升越快。

另外要說的是,閱讀題通常分為課內閱讀、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可以檢驗孩子上課情況,如果孩子課內閱讀失分多,說明他上課不夠認真。如果只是課外閱讀失分多,那就是讀書與練習偏少,你可以讓他讀書寫筆記,適當刷題。



關注優育說,關注兒童學習力,探討學習方法。


優育說


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理解題的考點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利用原文內容解答題目所問問題,考查學生對原文信息的篩選能力。第二類是考查從遣詞造句到謀篇佈局的表現手法及表達效果的技巧類題。第三類是聯繫生活實際作答的開放題。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差,多數孩子並不是讀不懂文章,關鍵在於答題思路不清,下面小徐老師就就各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技巧作一下解析。

一、利用原文內容解答題目所問問題

這類題型要求學生要牢固樹立文本意識和語境意識,所謂文本意識和語境意識就是堅信原文中有所問問題的答案,並根據題目中的提示言語,特別是和原文內容重合的言詞去原文中找到這些詞所在的位置,並根據上下文找到準確的答案。

此類題的考點包括:

  1. 選擇正確的讀音、選擇恰當的字詞
  2. 找出本文或本段的中心句

  3. 概括段意或文意

  4. 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或某個句子的意思

  5. 給某段加上適當的標點符號

  6. 給文章加上恰當的題目

  7. 給文句填上合適的關聯詞

  8. 分析刻畫人物用了哪些描寫,體現了人物怎樣的性格及精神品質?

另外四年級語文閱讀理解不僅考查記敘文,還考查說明文閱讀,說明文閱讀中可以從原文中找到題目答案的考點有:

  1. 本文的說明對象——即本文或本段說明了什麼?

  2. 說明事物的特點——即本文或本段說明了它哪些特點?

  3.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即文中某個字詞能不能去掉(刪掉),為什麼?

二、利用原文篩選出考題答案的題型的解析思路及技巧

既然此類題解題的根本在於回扣原文,從原文中篩選準確的信息來回答問題,因此在做此類題時對原文要準確理解,不可斷章取義,更不可脫離原文去憑自己的想法回答問題。

例如:找中心句在於全面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找出最能概括全文內容,體現作者寫作目的的語句,因此起總結全文作用的一般在文章的末尾,如下圖《荷包蛋》,文中父親連續三次讓兒子先選擇一碗麵,並都告訴了兒子一個道理,然而在閱讀理解題中第3題中問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顯然只有結尾處的那句才是最能全面表達作者的寫作意圖,才是全文的中心句。

再如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主要內容,同樣也需要根據原文內容,結合文章中心來總結。

四年級的對段意的總結沒有什麼難度,一般就是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段首。

  • 在段首起過渡作用的句子,前半句可以概括上一段的主要內容,而下一句正好可以概括下一段的內容。

  • 在段尾的句子往往起總結上文的作用,也可以概括這段的內容。

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 對寫事的記敘文來說主要是概括文中的主要人物在什麼時間做了什麼事情。對寫人的記敘文來講就是概括什麼人做了什麼事,表現了什麼樣的性格或品質。

  • 對寫景的記敘文來講就是全文寫人哪裡什麼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哪裡的喜愛或讚美之情。

  • 狀物的記敘文要概括文章寫了什麼事物,它有哪些特點或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它的什麼感情(一般是喜愛)。或者通過對此物的描寫,表達作者對什麼精神的讚美(即託物言志,四年級基本不會考查)或者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即借物抒情)。所有方法如下圖所示:

另外較難一點的題要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要從人物做的事情和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上去把握,如下圖《小牛和老騾子》所示第4題的解析。

填寫關聯詞的題型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比較難,關鍵在於:

一、關聯詞語的關係類型不熟練。

二、關聯詞所聯繫的前後兩句話之間的關係不明確。

因此這樣的題首先要記住不同關係的關聯詞分類,小學常用的有並列關係、遞進關係、選擇關係、轉折關係、假設關係、條件關係、因果關係等。如下圖所示,要熟記。

熟記關聯詞後,要經常用這些關係詞造句,並且閱讀中或課文中遇到的關聯詞句劃下來,反覆讀感受前句與後句的關係,形成強烈的語感。

說明文閱讀理解同樣很簡單,所有答案均在原文可以準確被找到,說明文閱讀的考查多數在單元測中出現,大型考試裡不考。

三、考查文章的表現手法及表達效果類的技巧題

四年級在表現手法及表達效果上考查的考點主要有:

  1. 從遣詞造句上來看主要考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反問等及表達效果。

  2. 從結構上來看主要考過渡句及過渡句的作用和開頭、結尾的作用。

  3. 從表達方式上來看主要判斷刻畫人物用了哪些描寫,表現了人物什麼性格特點。

表現手法及表達效果類題的解題思路和技巧:

1、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從一年級開始學比喻和擬人,但是基礎不好的孩子依然會把比喻和擬人句混淆,具體區別如下:

排比句是用三個及三個以上句式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來增強氣勢,表達較強烈的情感。

誇張句是為了突出事物的某種特點而將特點誇大或縮小。

反問句也是為了加強語氣,強烈作者要表達的答案。

具體考題形式和答題技巧如下圖所示:

2、過渡句、開頭、結尾的作用

過渡句出現在文章中間,起承上啟下或啟下的過渡作用,初學閱讀理解的小學生一定要會找過渡句,因為過渡句就是對上下文主要內容的總結,會找過渡句也可以幫學生更好的總結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所寫主要內容。

開頭的作用:小學期間主要是點題,總領下文,引起讀者的興趣的作用。

結尾的作用:照應開頭,總結全文(昇華主題),揭示文章的中心等作用。

如果考查的深還有以下作用,如下圖所示:

3、對人物描寫及作用的考查,首先要準確分清哪種描寫是動作,哪種是神態,最後結合人物的行為總結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環境描寫的作用一般到五年級才考查,四年級只考查哪句用了環境描寫。

具體答題模板如下圖所示:

四、聯繫生活實際作答的開放題

此類題的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但要求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


例如:1、你想對文中XX說什麼?

答題時注意,一要用第二人稱“你”來寫,直接與文中XX對話,而且要符合文中人物的經歷。

2、生活中你會怎樣做呢,有沒有過像文中XX一樣的經歷?

此類題,最好要說“有過類似的經歷”,我和文中的XX一樣也經過……(寫文中人物做事的心理和行為),最後……(寫出結果)。

3、文章中你更喜歡誰?為什麼?

這類題,喜歡誰可以隨使寫,但“為什麼”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行為和性格。

由此可見,雖為開放題,但也必須符合題意,不要王顧左右而言他。在不跑題的情況下,大家可以各抒已見,大膽的寫。

綜上所述,四年級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差,大多是因為:

1、在做去原文中找答案的題時不去原文中找,而憑自己想象寫答案。

2、做表現手法及表達效果類題時又對此類專業知識沒有清晰的掌握。

3、做聯繫實際生活的開放型題時又不敢大膽的按題意來寫出自己心裡真實的想法。

不過,今天聽了小徐老師的解析,相信對同學們一定有所啟發,趕緊用徐老師的方法去試試吧。


指尖教育帝國


我看到有些答案,推薦學習閱讀技巧,我不建議這樣的學習方法,那是一種應試的技巧,不是真正的提高閱讀能力。我以我家娃的經歷,來說明我的看法。

我家娃,也是4年級,閱讀量很大,做閱讀理解,也是丟分無數,很難答到點子上。一個例子。這是他的一份卷子。

對這一問題,我困擾了很長時間:題目不難,問題也很清楚,為什麼會答不對?每次和他一起分析,好像說起答案,他也可以理解,但是自己就是想不到這麼說。

不過,這兩天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覺得有些明白問題的根源。(詳情請看我的一篇文章:學鋼琴的一件小事,讓我明白孩子為什麼做不好,語文的閱讀理解

我的結論有二:

1、 題目是大人出的,是大人慣常思維的產物。出題人自以為難度已經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但是!孩子的理解方式明顯和大人是不一樣的。孩子對題目的理解往往和我們的理解有歧義(如我文章中的例子所言,這種情況下表現為答非所問)。

2、小孩子們的思考方式非常直接,常常按照字面意思去思考,不會也想不起來去抓文字背後的意義,所以即使很簡單的問題,涉及到需要對信息進行分析的,孩子就不知道怎麼答了。舉個例子,比如說此處描寫說明“華佗做事很認真”,題目若不提示他往認真的方向上去想,他就不會主動去總結。或者說,他不會透過表面看內裡,不會明白出題人的意圖。

可是,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嗎,我們都是一輩子慢慢積累才知道要讀人心,一個小孩子,單純的很,怎麼可能一下子就通曉這些?

有些孩子可能很會答,那可能是因為孩子思想超前成熟,不同孩子成長的速度不一樣,拔苗助長是行不通的。稍微耐心等待一下,特別是小學階段的男孩子,比女孩子幼稚很多倍。

我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思維方式、理解能力、思考深度慢慢提高後,這些問題就不是什麼問題。切記不要以為問題很簡單,就連吼帶罵,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害怕閱讀理解。於事無補。現階段不需要為此驚慌,家長先放鬆,才能慢慢引導孩子走進深入閱讀。我認為,重點應放在聽取孩子對具體問題的理解,明白了他的理解,結合我們的理解,就可以找到啟發引導的方法。

我正在做一些嘗試,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的空間去看。歡迎有益的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小悠媽,頭條號08娃de小史記,我在頭條分享孩子成長中的各種教育問題,經驗教訓一堆堆,也許就有你家的問題。所以,歡迎關注,討論。

08娃de小史記


看了很多朋友的回答,建議都是多讀書。對於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你能要求他有多麼大的閱讀量。關鍵是在答題技巧。

很多人一輩子讀過千萬本書,也未必能夠做好閱讀理解。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把握答題技巧。在應試環境下,作為考試大省山東學子中的一員,從小就被老師灌輸了無數的答題技巧。

對於小學語文閱讀理解來說,主要的答題技巧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先看題再閱讀文章

很多學生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犯的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先把文章讀完,再看問題,看完問題之後,再讀一遍文章,之後才開始答題。

這樣做一方面浪費了答題時間,另一方面,容易產生閱讀疲勞,更不容易把握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

反之先看題目再閱讀,知道問的是什麼,便會在讀文章的時候,更好地側重和把握文章的脈絡。

2.把握關鍵詞,從文章當中找答案

閱讀理解當中,很多的題目動能從原文當中找到對應的答案。特別要注意原文當中,表達感情的感嘆詞或者句子。

一般作者在陳述事件之後,都會有一句或者一段表達感想的詞句,而這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掌握並活用基礎知識

閱讀理解一方面考查學生的概括歸納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小學閱讀理解當中很多題目都和字詞有關。

最常見的題目是,在原文當中填上合適的詞語或者成語,作者用這個詞語表達了什麼思想。而這些字詞都是平常課本當中提及到的。

所以,只有對課本知識點熟練掌握,並且進一步瞭解它的應用語境,對於閱讀理解至關重要。

總結以上幾點,對於閱讀理解不要存在懼怕心理,只要掌握好課本基礎知識點,認真讀題,帶著問題讀原文,在原文當中找答案,閱讀理解拿高分並不是一件難事。


王插秧



孩子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是語文當中的最重要的能力。其中的讀就是指的閱讀能力,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方面的能力。孩子的閱讀能力差,通常有以下這些 原因:

1、上語文課時不認真。

在語文課上,老師會講解很多閱讀的方法,也會花大量的時間來教孩子們閱讀,如果課堂上老師講,孩子不認真聽課;老師提出問題,孩子也不認真思考;老師叫討論,孩子還是無所謂。這樣的話,孩子的語文閱讀能力怎麼可能得到提高呢?

2、不注重總結閱讀方法。

有的孩子雖然上課認真,但是卻不知道總結積累,尋找學習中的規律和出題者的意圖。

遇到一種題目現在在老師的講解下也許會做,但是等到再遇見相同類型的題目時,卻是一無所知。

3、閱讀量比較少或者閱讀效果不佳。

閱讀就必須要有閱有讀,如果沒有大量的閱和讀,閱讀能力怎麼可能提高呢?

還有一種可能,孩子雖然在讀書,但是讀的書不一定適合孩子,讀的時候不一定用了心,或者只關注了緊張動人的情節,沒有思考,沒有動筆,當然也就沒有效果了。


那麼怎樣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1、認真聽課

不管是什麼課,孩子都得認真聽,課堂上跟隨老師的節奏,在老師帶領下,朗讀、思考、討論、概括、總結、回答,並且學習老師講的閱讀方法,哪一類文章該注意什麼,怎麼閱讀,怎麼思考,只有自己學會思考與總結方法,才能真正做飯靈活運用。

2、在練習中找到規律

閱讀能力如果很差,可以適當的做一點點閱讀題。但是孩子們需要注意的是做題不僅僅是為了做題,在做閱讀題的過程中,我們要思考。每一類文章出題者會出一些什麼樣的題目,每一個題目有什麼解題規律。

比如關鍵句子的作用,開篇往往是開篇點題,引起下文,中間的句子往往是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運用,篇末的句子往往是總結全文。

我們在閱讀訓練的過程中要根據出題者的意圖,去發現其中的規律。

3、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閱讀能力如果只是靠課內閱讀是不太可能提高的,所以要讓孩子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

首先要幫助孩子選擇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不要隨便拿書給孩子讀;讀書時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要一邊讀一邊做批註,一邊讀一邊做摘抄,圈、畫、點、注是閱讀時常用的方法。

還應該把好詞佳句積累在摘抄本上,每天不一定摘抄多少,詞語可以是五個,句子可以是兩、三個,閱讀後可以簡單地寫寫自己的感受,為以後寫讀書筆記打下基礎。

經常進行閱讀可以培養孩子語感,增強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家長和老師要鼓勵孩子堅持,堅持認真聽課、思考、閱讀、積累,閱讀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孩子剛剛四年級,發現閱讀理解差,現在開始補救,很快就能見到成效。小學生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孩子的閱讀量。讓孩子多讀一些他感興趣的書或刊物,讀完以後讓孩子講給你聽,這樣既加深了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又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一箭雙鵰。《意林》少兒版比較適合孩子閱讀,家長不妨讓學生多讀一下。課外閱讀對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這一方法適用於任何年齡段的學生。



其次,小學閱讀理解比較簡單,問題的答案几乎都在文章裡。所以,要告訴孩子,讀的時候仔細讀,讀完以後,結合文章內容到文章裡去找答案。除此以外,小學閱讀理解還考查一些簡單的修辭,像比喻、排比、誇張等,要讓學生理解並掌握這樣修辭及其好處。這樣鍛鍊一段時間,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一定會提高。



再次,多做一些閱讀。俗話說,熟能生巧。學習也不例外,多做一些相應的閱讀,孩子就會發現其中的規律,也就會做閱讀理解了,並對它產生興趣,成績自然也就上來了。

最後,希望你的孩子能快去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取得好成績!


寧靜山麓


您的孩子語文閱讀理解很差,我覺得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孩子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一,平時孩子在背誦課文和朗讀課文時一定要讓孩子大聲地去讀出聲音來,孩子在大聲朗讀的同時,其實就是讓孩子對通篇課文的一個理解。有的孩子平時讀書不愛讀出聲音來,一目十行一掃而過,不要說預習課文了,就連讀通文章都成問題。孩子若能堅持每天大聲朗讀課文,你會慢慢發現孩子的理解能力都隨之提高了。

二,在課餘時間讓孩子讀讀有益的課外書籍,可以買孩子喜歡的書籍,這樣孩子更有興趣。家長不能書買回來就不管了,而是要同孩子一起探討書中的內容。比如,孩子每讀完一篇文章,可以讓孩子說說他看完後的想法。不要小看這一句兩句的想法,堅持下去,您會發現孩子的想法越來越獨到,越來越有自己的見解。當然,如果您有更好的見解也可以在孩子說完後,您也來談談自己的想法。這就是在交流中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三,在平時可以讓孩子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如果時間緊,至少保證讓孩子堅持寫週記。您會欣喜地發現,孩子寫作能力提高的同時,閱讀能力也提高了。到五六年級時,可以讓孩子寫隨筆,有什麼想寫的隨時寫下來。

四,另外,還可以買同步閱讀題讓孩子適當地練一練,也會對孩子的閱讀能力有幫助。

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不是一下就能提高的,需要不斷地積累和堅持。您的孩子才上四年級,完全可以把閱讀能力提上去。一看您提出的問題就知道您是一位耐心有責任的家長,相信在您的幫助下,只要堅持下去,您孩子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一定會不斷進步的,加油!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祝您的孩子取得優異的成績!


默羽


讓我這個讓兒子逆襲了的媽媽來說一說,五年級時期終考試兒子語文只考了82分,去老師那兒查了試卷,基礎部分很好沒扣分,作文寫得也很好只扣了4分,其餘全部扣在閱讀上。整個暑假專門練閱讀,一天一篇。幫著他一起分析文章中的每段每句。開學第一週摸底考,語文考了全班第一,功夫沒白花。閱讀沒什麼難的,只要多練習,一定能提高,家長也要沉下心來陪著孩子練,心血不會白費。如果只想著找竅門,想偷懶,那是不會好的。家長都不能堅持,讓孩子怎麼學。為了自己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沉下心做到堅持,絕不放棄,無論語文還是數學還是英語,幫著孩子一起練,慢慢你就會發現,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會給你驚喜的。


走走停停166534117


作為一名教師,現在談一下我的觀點,我認為在小學的時候,孩子一定要養成好的習慣,尤其是語文,把字一定要寫好,一定要夯實基礎,因為字是受益終生的,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外面都是,要寫字的,雖然現在科技發展很快,網絡很流行,但是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結婚的時候,讓你簽字,那麼你也會電子版嗎?也會打印出來嗎?當然不是。舉這個例子雖然不太貼切,但是說明了一個問題,語文很重要,小學練好字很重要,小學的閱讀理解,一定要注重練習,提高理解能力,這樣對,初中,高中的語文有很大的幫助。


我經常對我的學生說,提高語文的閱讀能力,並非朝夕之事,首先要牢牢的把握記敘文閱讀的知識點,在小學的時候應該也會有說明文。說明文閱讀相對比較簡單,都是從文中可以找出答案,通過自己的理解可以做出,但是,最難理解的還是記敘文。

記敘文閱讀的,知識點,無非就是,事情人物,情感。答題過程中,無論寫人或寫事,都會升華到一個主旨,一箇中心思想。一個動作描寫,一個心理描寫,往往都是襯托這個人的,性格特點或這個人當時的心情的。

寫一件事,往往也是,為了表現某種思想,為了反映一種社會現實,為了表現自己的看法。在小學階段,一般寫一件是為了讚美母愛,讚美可貴的精神,同學友誼,父母親情等,是相對都比較簡單,很容易。

只是說還不行,還要落到實際,建議每天做一篇閱讀。日積月累,想必肯定有所收穫。

祝你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