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斜塔斜度減少,但 4000 年裡它可能都不會被拉直

比萨斜塔斜度减少,但 4000 年里它可能都不会被拉直

意大利工程師最近宣佈,比薩斜塔不僅結構健康,傾斜程度也有所下降。

負責監看比薩斜塔修復過程的監督小組在聲明中表示,經過 17 年觀察,這座地標建築“很穩定”,並且“正在非常緩慢地減少傾斜”。研究小組稱,這座 57 米高的中世紀遺蹟在過去 20 年裡被拉直了 4 釐米。來自監督小組的比薩大學地質技術學教授 Nunziante Squeglia 說:“目前它的穩定性比預期得要高。”

比薩斜塔是意大利托斯卡納大區比薩市中心的奇蹟廣場的一部分,廣場上有四大建築:比薩主教座堂、比薩斜塔(鐘樓)、聖若望洗禮堂、洗禮堂墓園。1987 年,整個廣場被列為了世界遺產。

比薩斜塔是建築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築。它的獨特性在於大膽的圓形建築設計。雖然在更早年代的意大利鐘樓中,採用圓形地基的設計並不少見。但是,比薩鐘樓被認為是在借鑑了前人建築經驗的基礎上,對圓形建築加以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比薩風格。

比薩斜塔在建造的早期一直飽受傾斜困擾。鐘塔始建於 1172 年,在建造的第一階段第 3 層結束時,塔身就已經開始向北傾斜約 0.25 °,如果再按照圖紙向上建造,即將有坍塌的危險。第二階段的建造由於糾偏過度, 1278 年第 7 層完成時反而向南傾斜約 0.6 °,1360年建造頂層鍾房時增加到 1.6 °。 1817 年,兩位英國學者用鉛垂線測量傾斜,那時的測量結果是 5°。 1550 年與 1817 年的勘測之間相隔 267 年,傾斜僅增加了 5 釐米。因此人們也沒有對斜塔進行特意的維修。

而塔之所以會傾斜,是因其地基下面土層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薩斜塔下有好幾層不同材質的土層,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澱物和非常軟的粘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最新的挖掘表明,鐘樓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邊緣,因此土質在建造時便已經沙化和下沉。

比萨斜塔斜度减少,但 4000 年里它可能都不会被拉直

奇蹟廣場,來自 wikipedia

近年來,專家們擔心這座塔會完全倒塌。由於傾斜程度過於危險,比薩斜塔曾在 1990 年 1 月起,自建造 800 年來首次停止對公眾開放。到 2001 年 12 月,經過 11 年的修繕,耗資約 3960 萬美元,斜塔被扶正 44 釐米,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專家認為,只要不出現不可抵禦的自然因素,經過修復的比薩斜塔, 300 年內將不會倒下。

在 90 年代開始的保護項目中,專家們利用“地基應力解除法”清除了地基下的一百噸汙泥,同時填入八百噸的鉛塊作以保持塔樓的平衡。從 1990 年起的 11 年維護,將傾斜的塔身往回拉了近 48 釐米,讓重心重新回到正常範圍內。

如今, Salvatore Settis 教授領導著一個由三人組成的委員會,負責監控這座塔,並報告其“健康狀況”。他說,這座塔是“世界上被監控最多的遺址”,有 100 多個傳感器每小時讀取各類數據,監控的數據從內外部的溫度、風速、材料中的微裂縫到土壤運動。

“我們讓這座塔年輕了 200 年”,將傾斜程度恢復到了 1820 年左右的狀態, Settis 教授說。“好消息是,這座塔正在持續地往回變直,哪怕幅度很小。”

為了保護比薩斜塔,當地官員還控制減半了上塔頂的人數。“登塔人數必須加以控制”,遊客們可以提前預約,或參與團隊遊覽。每年有大約 40 萬遊客爬上塔頂參觀,而卻有近 300 萬遊客參觀了包括大教堂、洗禮堂、兩個博物館和一個墓地在內的整個景點。

儘管翻修使它失去了世界上最斜塔的地位,比薩斜塔至今仍是最吸引人的拍照景點。雖然比薩斜塔經過多次修繕和維護在慢慢變直,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可以完全變直。 Squeglia 教授說,“以目前的速度,這座塔將需要 4000 年左右的時間(變直)”。

題圖來自 wikipedi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