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麼稱為千古一帝?

錢慧峰


前幾天看到一個問題:永樂大帝為什麼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世界性大帝。該問題下,一大群人在毫無根據的“論據”論證朱棣“世界性大帝”名號的合理性。如果朱棣都能被稱為“世界性”大帝的話,那麼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是沒什麼毛病的。



不妨看看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的為政舉措。在此多說一句,很多人拿擒鰲拜來當做康熙是“千古一帝”的論據,個人認為不太可取。擒鰲拜這件事,本質上就是皇帝拿回權力所採取的措施,鬥爭對象也僅僅是權臣,這一條最多說明康熙本人很機智果敢,但絕對能當做評價皇帝的標準。

閒話少說,進入正題。

第一,一一化解內憂外患。康熙皇帝在位時期,可謂沒過幾天好日子。都說明末面臨的局勢無解,但和康熙一朝比起來,那可真是好多了。

首先是內憂,鄭成功佔據臺灣,不時出兵攻擊福建沿海地區;雲南吳三桂蠢蠢欲動,最後聯絡尚可喜等起兵,一度佔領清朝半壁江山;其次是外患,準噶爾勾結沙皇俄國,在西北虎視眈眈,沙俄在東北燒殺搶掠。


而天公也不作美,有人說明朝滅亡是因為所謂的小冰河,但是據考證,小冰河最嚴重的時期是1650-1700年,這正好是康熙年間。

內憂外患,天災人禍,全讓康熙給碰上了。這大明朝就是這麼完蛋的,而此時清朝才入關沒五十年,根基極其不穩,大清怎麼看都是要完的樣子。然而,清朝偏偏就沒有完蛋。

康熙先是利用三藩之間的相互不信任,招降了耿尚二王,使得吳三桂變成孤家寡人,最終得以順利平定三藩之亂;接著,任用施琅進攻臺灣,將臺灣納入版圖;收拾完臺灣,緊接著和沙俄掰手腕,兩次擊敗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關於《尼布楚條約》,多說兩句,現在某些人認為這個條約是什麼出賣土地,喪權辱國的條約,能說出這種言論,充分說明其無知。條約簽署簽訂前,西伯利亞已經是沙俄的了,而清朝雖然將蒙古納入版圖,但統治並不牢固,而這個條約從國際法的意義上,確立了中國對蒙古的主權,同時確定了外興安嶺一帶中國的主權,有效遏制了沙俄的擴張。

沙俄退回去後,康熙又收拾了噶爾丹,具體是自己出兵,並且策反噶爾丹後方的負責人——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腹背受敵,最後身死。



這一系列的危機,就這麼化解了。

第二,康熙帝為政以德,恢復生產,體恤百姓。康熙帝在位期間,中國人口從明末的五千萬增長到一個億。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紅薯引入中國的結果。然而,前兩者在明朝萬曆年間就已經引入中國,而紅薯在乾隆時期才引進。而且,康熙年間國家並沒有大規模推廣種植。所以,人口的恢復,是百姓負擔減少,社會穩定發展的結果,康熙帝當然功不可沒。

據記載,康熙帝多次巡遊各地,親自到農戶家中瞭解民間情況。著名的永不加賦這一政策,就是康熙在親自考察農戶家中後做出的決策。康熙本人在深入民間時瞭解到

朕昔巡幸訪問百姓,據稱一家有四五丁(有納稅義務的成年男子)納銀一丁者,有七八丁納銀二丁者等語……………… 今國用充足,反給俸賞等項,綽綽有餘…………查此特欲知各省人民實數,並非視丁加賦之意。

可見,康熙帝對於民間的情況很重視,多次親自考察。

第三,康熙帝在政策上給予對外貿易很大自由。在收復臺灣後,康熙皇帝下展界令,海洋貿易自此恢復。清朝每年和西班牙,荷蘭,東南亞各國以及日本貿易往來頻繁,中國用茶葉,生絲等出口,日本,西班牙等國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這樣一位帝王,如果不能稱為千古一帝,那實在是沒道理。


庭州行者


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是由其一生的業績決定的。有一句話叫做中華一統萬年清。說的就是康熙。

我們來看一下康熙一生的主要業績。

1、1667年,八歲的康熙登基做皇帝。

2、1675年,擒鰲拜,平內亂。

3、1673年,平三藩加強中央集權。

4、1684年收復臺灣。

5、1688年到1697年,平定準喝爾汗噶爾丹的叛亂。

6、抗擊俄國侵略,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維持東北邊境和平。

7、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組織編輯《康熙字典》等鉅著。

8、親征朔漠,和善蒙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收復內蒙。康熙平定噶爾丹收復漠西蒙古。不戰而屈人之兵收復漠北蒙古(也就是外蒙)。解決了中國古代2000年都沒解決的問題。徹底解決了中國北方的威脅。

9、重農業、修河工,改善民生。

以上是康熙的主要業績。

其中,徹底解決了2000年來。困擾中原的來自北方的威脅。將外蒙納入中華版圖。使得中華中央的管理真正的覆蓋了整個蒙古。

以儒學用於漢,以佛學用於蒙,真正實現了中華各民族的和平共處。

康熙時期,不論文治還是武治,都是封建時期,中華民族的頂峰。

康熙帝不虧千古一帝的稱號。


蒼穹孤鷹


地府開大會,討論誰是千古一帝!

前排就坐的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成吉思汗鐵木真!

後排有:漢高祖劉邦,魏武帝曹操,隋文帝楊堅,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康熙帝玄燁!

首先發言的是主持人:閻羅王

列位愛卿,既然大家都是死人,就不應該管活人的事情,但是凡間最近千古一帝討論熱烈,死了還在為這事嘰嘰歪歪,搞的朕很煩,為了更好維護秩序,消除人間的怨念,經過十殿閻羅商議並上報天庭,由黃泉公司主持千古一帝評選活動,經過多輪網絡投票,產生了在座幾位入圍人員,今天咱們開個民主推舉會,把千古一帝選出來,消除這場爭議,請諸位按照座次年齡順序發言,各自陳述一下競選理由及政績供評委參考!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是我,沒有我你們都是山大王,我不和你們這幫傻叉競選,無論誰勝出,千古一帝都是我的!

漢武帝:朕開疆拓土,把漢朝變成一個民族的稱號,你們要不服氣,出去單挑,老子不打死你們,你看匈奴那幾個單于,死了還天天被我打,誰不服氣可以一起上。

李世民:朕文治武功,號稱天可汗,國外那些黑人白人都服氣,連日本鬼子都給我下跪,你們這群土包子想和我爭,我可是走國際路線!

鐵木真:我就說一句,誰有我的國土大,如果沒有就別BB

劉邦:千古一帝是我重孫子!

曹操:朕雖然沒有登基,但朕的兒子和你們一樣是皇帝,別的我就不說了!

楊堅:科舉是我發明了,沒有我就沒有現代科學,沒有現代科學你們還搞個毛的網絡投票,都滾,不要和我爭!

宋太祖趙匡胤:我不殺功臣,你們誰不服!

朱元璋:老子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康熙:朕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定蒙古,在位時間歷史第一,誰不服?

經過第一輪投票:劉邦曹操楊堅趙匡胤朱元璋出局!

第二輪互評:

秦始皇:老子不和你們這些傻叉爭,老子做皇帝的時候你們連液體都不是!

劉徹:鐵木真是傻叉,康熙也是傻叉,老子當年應該把你們這些住在樹林裡的傢伙統統幹掉,讓你們和老子爭!

李世民:哥是天可汗,超凡脫俗,不玩打打殺殺,長城都懶得修,以德服人,你們和我比,都是傻叉。

鐵木真:老子是世界第一國土帝王,你們誰能打過我!你們漢人的子孫都被我幹趴下了,不服氣出去單挑!

康熙:老子一句話,把你們的墳都挖了,再搞幾個漢奸五毛,天天發帖罵你們,誰說你們幾個是千古一帝,老子就誅他九族,看你們誰和我爭!

會議陷入沉默!

經過緊急磋商,閻王宣佈:大家一致同意,後三輪評比取消,康熙勝出!



日慕鄉關


從秦始皇統一天下到今天也就2200多年,兩千多年撐死也就三個千古一帝。很遺憾這個名頭康熙還不配。那麼哪些人配呢?小編不得不欺心列舉了四個:

第一個配的就是千古第一帝秦始皇。


車同軌字同文,統一度量衡,貨幣等等。這個比開疆擴土還重要的舉措,決定了中國不會像歐洲那樣四分五裂,相同的文字與習俗奠定了以後王朝的統一戰爭的成本大幅降低。

基本確立了當今內地大致領土範圍,這也是以後華夏文明的核心區,圍繞這個區域開拓的領土諸如蒙藏新疆等地,都是為了確保漢地十八省的絕對安全,如果說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是中華的根本,那新疆內蒙等地,就是中華文明的緩衝地。

開拓了大量的領土。向北開拓河套,向南開拓嶺南、南越等地,使中華文明向四周傳播,溝通了各民族的交流。

對內,始皇帝任賢舉能,德才兼備。諸如王翦王賁父子,功高蓋世,掃蕩群雄,也得以善終。又如李信,伐楚大敗而歸,依舊沒有被迫害,在滅燕之戰依舊擔任將軍;又如趙高之流,因才能也得以為官。始皇帝時候的大秦,可謂是人才濟濟。


千古第二帝,漢武大帝。沒辦法,漢武帝就是這麼厲害!康熙再怎麼厲害也沒漢武大帝厲害吧,漢武大帝一生攻滅了朝鮮夜郎南越滇國大宛樓蘭等幾十個國家,還把牛氣哄哄的匈奴打的遠逃歐洲。

經過文景之治數十年的休養生息,大漢開始騰飛。在漢武大帝的統治下,北擊匈奴,從此漠南無王庭,讓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遠走,確保了中國背部邊境的安寧。又征伐朝鮮,設立郡縣,將朝鮮半島納入中國領土,從此朝鮮半島始終是中華文化圈的一員,始終以中國籓國存在。

開拓西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引進大量水果蔬菜等,豐富了中華文化。首次將西域納入統治圈,各個西域王國紛紛遣質入朝。


千古第三帝,唐太宗李世民。

雖然是玄武門政變上位,但是絲毫不影響他的影響力。從最開始的一戰擒三王到後來開創貞觀之治,充分說明了李世民的才能。

軍事上,攻滅東突厥和薛延陀,確立了大唐帝國的東亞霸主的位置。又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等國,設立安西四鎮,重新確立了對西域的統治。被各族人民稱為天可汗!這樣的武功,康熙只配去提鞋了!

政治上從諫如流,大唐相繼湧現出許多傑出的人才。從秦瓊敬德到李靖徐茂公再到蘇定方薛仁貴,都有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不僅名將輩出,而且名臣輩出,有房謀杜斷,又有魏徵長孫無忌等等。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讓古代中國的文明步入輝煌。周邊各國紛紛派遣使者,學習大唐文化。


千古第四帝,大明太祖朱元璋。康熙曾經多次三跪九叩祭拜太祖,難道不能說明康熙自己對太祖的尊崇嗎?

秦始皇帝是奮六世之餘烈,漢武帝也是有文景數十年的休養生息,唐太宗也是因為有一個好爸爸。而明太祖是真真實實的白手起家打天下。

重要的是,朱元璋實現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打敗了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蒙古,收復漢人故土,為靖康恥崖山恨的大宋報了滅火之恨,使漢人重新當家做主。

除此之外,實在沒有人能當的上千古一帝的稱號。再來看看康熙,一輩子活在奴役漢人中,如此之人,怎麼能千古呢?雖然打敗了葛爾丹,但是有匈奴難打嗎?

就是漢高帝劉邦、漢光武帝劉秀、魏武帝曹操、隋文帝楊堅、宋太祖趙匡胤、宋仁宗趙禎,明成祖朱棣,民國袁世凱、蔣介石,也是康熙遠遠比不了的!可能終滿清一世,康熙是水平最高的吧!

再者,小編是漢人,無論如何也不能欺師滅祖,去替胡虜唱讚歌的!巍巍大漢,何其偉岸!


知之先生


康熙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8歲登基,10歲喪母,在其祖母孝莊太后的教導下長大成人,他雖年幼,卻年少老成,16歲便剷除了鰲拜,繼而平定三藩叛亂,穩定了西南邊陲。

他在位時重農治河,興修水利,發展了農業,收復臺灣,擴大了大清的版圖,北拒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西征不肯歸順的部分蒙古部落,進一步穩定了大清的西北疆土。

康熙還身份重視滿漢的融合。編纂漢語字典《康熙字典》以及滿語字典《御製清文鑑》,尊重兩族文化。

當時曾跟隨康熙的法國傳教士韋進高度讚揚康熙,明確說他是個明君,與自己的君主太陽王十四世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歷史有妖氣


鄙人不才,回答一下吧。

可能有的人看了這個問題就會好不猶豫地諷刺:“啥?千古一帝除了秦始皇還有第二個人嗎?” 其實,康熙皇帝的一生豐功偉績也配得上這個稱號的。

眾所周知,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十六歲智擒鰲拜,緊接著二十來歲又進入削藩的 “八年抗戰“。當時有多少高層滿人都想捲鋪蓋回老家?可是年輕的康熙硬是咬牙挺了過來;不僅如此,他接著平臺灣、滅準噶爾、收蒙古、趕沙俄,越打越強,打出了康乾盛世。。。

別的先不說,咱們只看中國古代疆域地圖就很清楚了。先來看唐朝後期的疆域圖:

再來看明朝後期的疆域圖:

接著看清朝的疆域:

能有如此之廣闊的國土,有幾個人能做到?即便漢唐有過如此景象,可維持了多久?如今我大中華的地圖,想必也不需要我貼出來了吧?

綜上,康熙皇帝不能被稱 “千古一帝” 嗎?


非正經學者


康熙,中華帝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統治時間長,最具活力,最英明、最清廉的君主,大度的胸襟,善任的智慧,無疑是中國曆屆帝皇的成功者。8歲登基做皇帝,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的確稱得上"千古一帝"。


康熙王朝三徵噶爾丹,打敗準噶爾,團結眾蒙古部,牢牢守住新疆地域,完成統一臺灣的大業,與沙俄簽訂條約,取得了獨立自主的外交勝利。康熙經常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治理黃河,能識別13個省份的方言,也可稱得上“千古一帝"。

康熙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精細的統治者,淵博的學者。在位61年,無論是軍事、經濟,還是政治、民生都是歷史上最昌盛時期,大力發展農業和經濟,特別是引進西方(歐洲)的先進的技藝和科學,很具有遠見卓識的眼光。推廣運用西藥治病,在京城內煉製西藥,在宮中設立實驗室試製藥品,開創中國歷史上的開河。

康熙雖不能與秦始皇相提並論,但確實是了不起的皇帝。


舞動人生124


康熙被稱千古一帝,是電視劇以及某個姓閻的滿吹公知捧上來的。

很多人談他智擒鰲拜,平三番。但是這只是誅殺功臣而已,鰲拜雖是權臣但對大清可謂忠心耿耿,康熙為了奪權誅殺功臣罷了!沒有吳三桂,尚可喜等人,滿清根本入不了中原,結果江山坐穩了就過河拆橋。

我不明白就是朱元璋殺藍玉等功臣被罵了幾百年暴君,為啥康熙殺功臣就被吹千古一帝?雙重標準真大。

之後收復臺灣,也不過是內戰而已,臺灣在荷蘭人的時候,康熙怎麼不去收呢?他要這個時候收絕對算功績,可是偏偏人家鄭成功從洋人手裡收回了,他來搶。這算什麼功績?

然後抵抗沙俄,戰爭看似贏了,結果牽的條約卻是放棄大片土地。

收復蒙古確實是功績,用宗教信仰以及分化手段,把蒙古弄的現在都一蹶不振,確實夠狡猾。

再然後發揚自己民族騎射,抵制火器,以及借的修康熙字典大興文字獄,毀滅無數華夏文明寶典,比如世界第一本百科全書永樂寶典,以及天工應物皆被毀滅。這是功是過?

然後說疆域,這也是清粉最愛吹的,但是要以疆域論帝王的話,那乾隆是不是比康熙牛逼?乾隆時期地盤可比康熙時期大多了。而元朝忽必烈,以及唐朝李世民,是不是完爆康熙?所以論疆域康熙時期也不是最大的。

所以說談帝王權謀能力康熙確實有,但談功績連一流皇帝都難以進去,更別說千古一帝了。


不跳梁的小丑


首先我並不認可你的說法,康熙是個偉大的帝王但是一定要說他是千古一帝那還是有點水分的,先不說比他強的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朱元璋等人。我就說說康熙作為一代帝王,一個統治中國最久的皇帝,在位61年,他的那些歷史功績和犯下的歷史責任。

功績:

第一個功績:

削三藩平三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吳三桂,統治雲南;平南王尚可喜,統治廣東;靖南王耿繼茂,統治福建。這三個人都是明朝的降清的將領。清朝初期的統治者順治帝及輔政王多爾袞為了安撫他們也為了表彰他們為清朝的統一做出的貢獻特分他們三個在南方。但是到了康熙登基這三藩佔據要地,擁兵自重,成為清初的三個地方割據勢力,其中以吳三桂實力最強。他們花費國家大量財力,而且成了國家最大的隱患,於是康熙及其大臣決定削藩,導致三藩發動叛亂,經過八年平叛戰爭,終於取得削平三藩的勝利。

第二個功績:

用姚啟聖、施琅等人收復臺灣,並在臺灣開府設縣。並派兵駐守。

第三個功績:

親征準格爾,解決幾十年來的蒙古問題,使得蒙古完全服從中央王朝的統治。

第四個功績也是敗績:

與沙俄爭奪黑龍江之戰,雖然贏了,但是在簽訂《尼布楚條約》的時候明顯讓國家受到了極大的損失,特別是割地一塊。

第五個:

新修水利、鼓勵發展經濟使得國家迅速繁榮百姓安康,史稱康乾盛世。

雖然康熙在位61年做了很多貢獻,但是也存在巨大問題,主要有三大敗筆。

第一、坐視黨爭,為了維護自己的皇權,他默認黨爭,導致康熙朝出現了很多奸臣,比如明珠、索爾圖等人。

第二、眼界狹隘,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看不起西方科學,導致西方科技高速發展的時候未能跟上,致使天朝上國逐漸被西方趕上並超過,為後來的王朝悲劇埋下伏筆。

第三、後期吏治腐敗導致國家人民生活困難。

第四、對女子教育存在問題,導致八王奪嫡,差點把國家帶入分裂地帶。


無聊感悟人生




說到千古一帝,你最先想到的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還是宋太祖?成吉思汗?

不,在我看來,其實都不是。

真正的千古一帝,是明成祖朱棣!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從下面幾個點切入。

一、八百年前的朱棣,就已經開始建設小康社會了!

據史書上記載,明成祖在位期間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鹽商開中則例,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閒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實行一系列政策進行建設。

誠然,這些措施都是很有成效的,好的措施往往會帶來國泰民安,永樂時“賦入盈羨”,明朝社會經濟在這個時候也達到了達到高峰。

那個時候的帝王,就已經有建設小康社會的意念!

二、朱棣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財富

不用說,大家肯定想到了!



沒錯,就是故宮,的確,要是沒有他,那個時候的國家的經濟、文化、社會中心就不會移到北京來,現在故宮每年給國家帶來的旅遊收入,也大大增加了我國的GDP。

大家都知道清朝時期紀曉嵐編纂的《四庫全書》,可是,你殊不知道,明成祖給我們留下的《永樂大典》,卻是當時全球著名的百科全書!



清朝是在明朝的後面,話說文化應該比明朝高,可是卻不然。清朝時期編纂的《四庫全書》,當時紀曉嵐還想超過《永樂大典》,卻發現根本做不到!

成祖留下來的成功太多了,我就不一一詳述了。

最後用初中學過的毛澤東詩句總結,: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是彎弓射大雕,還得向朱棣學習!

一個來自四線城市,非985、211學校的偽文藝青年。20歲、大一,敢想敢做敢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