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很厉害的人,究竟差距在哪里?

为了方便后期不断给宝宝们带来精彩内容,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哟。已关注的宝宝,后期精彩内容不容错过哟!

“大家好,我是低配黄执中。”

如果你看过今年的奇葩说,应该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刻。它出自一位网红经济学家,薛兆丰。

你和很厉害的人,究竟差距在哪里?

薛教授现在确实火得不行。高调开办全球最大的经济学堂,坐拥学生30万;低调进军综艺网红节目《奇葩说》,圈粉少女无数。

你和很厉害的人,究竟差距在哪里?

什么是很厉害的人?《精进》这本书告诉你:

一个很厉害的人,一定是具备某种独特东西的人,这个人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经历、方法论和大局意识,然后把这些统一为一个整体,在内心能树立一面旗帜,坚定地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在人们眼中,很多经济学家都是高高在上的人物,他们正儿八经搞理论,只出现在高端论坛、高校课堂或者电视荧幕上。但人家薛教授就把经济学理论,用知识付费产品的形式进行包装,以接地气的形式为大众普及知识,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牛逼吧!

在奇葩说节目,一个经济学家坐在五颜六色的席位上,旁边都是综艺大咖,本身就是一件很奇葩的事。

薛教授不像“马晓康”那样精通网综,互相传梗,金句连篇,他只有一双睿智的眼神,一把理性沉稳的嗓音。

但却能把家长里短、职场沉浮、甚至恋爱婚姻的表象层层剥开,用经济学的角度精准剖析,经常给人振聋发聩的感受。

在这个鸡汤泛滥的社会,薛兆丰的出现,就像一把“直男神经刀”,为大众撕开了一片天地。

所以,

薛兆丰可能不是正经的经济学家,但他是最有商业价值和人文主义的公共知识分子;

薛兆丰可能不是奇葩说上最能讲的人,但他说过的话,你不会听完就忘。

这就是厉害的人。

谁都有机会从普通人晋升为高段位的人(自带光环者请忽略),但不是谁都能成为厉害的人,因为过程都是反人性的。

01

你用时间换取快乐

Ta用时间创造价值

《精进》里首先提到的,是怎样对待时间的问题。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怎样把时间的价值最大化,作者提供了一个象限图,横坐标是收益,纵坐标是半衰期。

你和很厉害的人,究竟差距在哪里?

半衰期是一个物理概念,它是说一个元素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这里指的是一个事情能带给你的长期收益。

比如你每天晚上看网剧,就是一个高收益短半衰期的事情。它能带给你即时快感,填充你无聊的时间,但长期来看,对你没有多少帮助;但是,如果你利用睡觉前的一个钟,读一下书、或者学一个技能课程,它可能没那么爽,但能带来思维上的愉悦,也在无形中为成长积累价值,就属于高收益长半衰期。

董卿主持了几届诗词大会,每一次给人的印象都是诗书满腹、知性聪慧。这跟她长期坚持的一个习惯密不可分。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每天睡觉前一个小时,都在阅读中度过,而且手机从不带进卧室,这个习惯已经坚持多年了。

不妨想一下,你的时间都被这四个象限的哪些事情占据了?重新管理一下你能用的所有时间,尽量都投在具有长期收益的地方,享受指数上升的成长红利。

02

你在选择圈内苟且,

ta在选择圈外跨界

在考虑去哪吃饭的时候,你应该会经常用到大众点评。如果你想去附近的餐馆,就可以选择500米、1000米,最近的一间就能满足你的需求;但如果你和客户谈生意,就不能这么随便了。你要考虑餐馆类型、交通位置,甚至顾客好评度,从几间合适的之中优中选优,直到找出最佳选择。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都会面对很多选择,那厉害的人,都是怎么选择的呢?

Facebook 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一开始工作在世界银行,在印度帮助那些弱势群体。两年之后她不满足现状,考入哈佛商学院获得MBA学位,进入了麦肯锡工作一年。她后来意识到这个道路不太适合自己,又选择了一个新的岗位,去华盛顿成为了美国当时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的首席幕僚。随后她又有一个机会进入Google 公司,工作了6年以后,又被马克·扎克伯格邀请到 Facebook担任首席运营官。

桑德伯格的职业生涯,就是在不断选择变向中得到拓展和延伸。她不会给自己的人生设置壁垒,每一次有新的机会,她都会提高标准,扩大可以选择的范围,在选择圈以外寻找更多的可能。

你可能会觉得她这种择业成本很高,每次转向都要重新开始,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节奏。但是,表面上她在不同职业之间跨界,其实前一个职业都为她后一个职业进行赋能。也就是说,她选择的不同职业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

她如果没有在世界银行工作过、没有在哈佛商学院获得MBA学位,就不可能进入到部长幕僚团队里,更不可能最后被邀请当首席运营官。

厉害的人不会在自己熟悉的选择圈里苟且,相反,ta总能从选择圈的一个小口突破,把原来的资源和能量转移嫁接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平台。

你看ta似乎走了很多岔道,其实ta只是在一条大路上,越走越宽。

03

你在雕砌完美中落后

ta在改进差距中前进

很多人做事都会有完美主义的倾向。

一件事情,你对它的期望越高,就越难满足最后的结果。你会在不断准备中否定之前的努力,到最后,你辛辛苦苦雕砌出来的完美,可能只是风口和浪潮退却后的明日黄花。

你知道硅谷很多企业为什么成功吗?根源是它们都扎根在一片鼓励试错的土壤上。

电商巨头亚马逊的kindle,相信你很熟悉,现在都成了上班族的必备用品了。你可能只知道kindle这个阅读神器,其实它还有个孪生兄弟,叫kindle fire 平板电脑。

它当时跟iPad不相上下,热卖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款鲜为人知的试错失败品——fire phone。

你和很厉害的人,究竟差距在哪里?

fire phone是亚马逊之前生产的智能手机,但这款手机上市后销量平平,反响不高,很快就夭折了。不过,它造就了kindle fire的诞生,亚马逊CEO贝佐斯曾经说过,“我为Fire phone的失败感到自豪,这个探索本身就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过程。”

一个产品,只有当它尚未完善的时候,接受大众的吐槽和反馈,才有不断升级迭代的可能。

我们熟悉的微信也是这样。你很难想象,微信最初的版本,只是熟人之间的一款通讯工具,只能免费发短信和照片。但现在,不仅有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微信朋友圈等一系列功能,这些都是一步步改进过来的。

你不需羡慕贝佐斯、张小龙这些厉害的产品经理,你的才华一样可以打造成一款网红产品,只要及时推出市场,不断打磨,终会有发光的时候。

04

你为了知识而学习,

ta为了知识体系而学习

罗振宇曾经说过,“知识不是信息,知识的生命在于“知识共同体”。

你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学习具体的知识,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学的可能不是知识,只是一些“信息”。

现在叫你立刻说出曾经学过李白作的几首诗,你能说出几首?让你默写一遍元素周期表,你能写出几个?

但是,当你站在庐山瀑布前,你可能会想起那首《望庐山瀑布》;偶尔从一本科学杂志里看到一两个化学元素,可能你就能顺藤摸瓜,记得整个元素表。

所以,你有没有觉得,我明明学过的呀,为什么就好像不是我的知识呢?

因为你之前学过的,只是一块块孤立的“信息”,分散在大脑的各个地方,只有当你掌握了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你才再次被接入知识共同体,找到看似“遗忘”的知识。

厉害的人,不需要掌握很多具体的知识,只要掌握了知识背后的逻辑,就能秒杀你。

就像一个军师,他不需知道每一个士兵的个人能力,只要每个团的实战能力数据就行;他不需要具体视察地形位置、天气状况、甚至敌军人数,只要调取各个幕僚的反馈意见,就能运筹帷幄。军师看重的,是各项具体数据相互关联背后的战略蓝图,这个才是战打必胜的关键啊!

人的一生,不可能学完所有的知识,尽管你学了很多,不是一样会忘?所以,调动知识的能力才是厉害之人的必备技能。

比如你身边有各行各业的人,你要善于从他们的职业思维和经验去考虑和补充你的知识体系,找到彼此相通的地方,才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版图。

你要做的,不是去深挖别人的行业知识,而是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把人家的思维方式为己所用,修炼内功,培养一套多元的思维模型。

最后,为你复盘一下很厉害的人都有哪些“骚技能”

1、把时间用在“高收益长半衰期”的事情上;

2、扩大自己的选择圈,在跨界中找到最合适选项;

3、勇于面对不完美的自己,在试错中不断成长;

4、培养多元思维模型,升级知识调动能力。

你和很厉害的人,究竟差距在哪里?

·END·

为了方便后期不断给宝宝们带来精彩内容,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哟。已关注的宝宝,后期精彩内容不容错过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