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辦教師有哪些養老補貼,能確保老有所養嗎?

waiwai2000


題主一定不是原民辦教師,不然也不會提出這樣是原民辦教師都知道結果的問題;樓主一的回答也不盡其然,斷章取義,太不瞭解原民辦教師的現狀和境況了。

其實,對於這樣的問題只有做過民辦教師,現在是真正的原民辦教師的人才能說得清、道得明。


原民辦教師是指因個人生計問題和“政策年限”而界定無望自動輟教的,一是被教育部“政策清退”而被迫離崗的。他們曾經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支撐了中國農村教育的“半邊天”。至上世紀末期,已經徹底地退出了中國教育的舞臺,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眼下的他們跨五奔六,有的已到古稀之年了,迫在眉睫的很現實的問題是養老。


所謂的養老補貼,也就是在教人發【2011】8號文件精神指導下,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建立並實行的原民辦教師養老補助政策,即每月發放每一年教齡的8元或10元或20元不等的養老補助費。目前甘肅、陝西仍是按8元的教齡補貼發放,青海省提高到了20元。最近看到安徽省對原民辦教師的教齡津貼增加到26元。

一般來說被清退的原民辦教師教齡最多的20年左右,也就是說每月最多隻有二三百元的養老補助,而大多數人是不足百元的。想一想,在物價上漲的年代,怎麼能保障養老生活?

原民辦教師的養老補貼與教齡津貼搭上關係,而教齡津貼又是1986年《教師法》頒佈實施時的標準。30多年過去了,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物價上漲的因素很不適應了,應當按如今公辦教師工資漲幅比例,將教齡津貼提高到每月至少200元。只有這樣,原民辦教師的養老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為生活而提神


看到“民辦教師”,我就很有感情。不由得想起了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兩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還有晚清詩人龔自珍的著名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不得不說,廣大民辦教師在我國特殊年代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為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做出的巨大貢獻,但有的素質偏低、年齡偏大、知識結構欠缺、教學能力不足等,且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他們退出了教師崗位,返回原籍。

我是頭條號【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業政策解讀,農村民俗見聞,農民喜怒哀樂,種養殖經驗,土地耕種時令,全在我【鄉村關中】。近年來,當年的民辦教師陸續進入退休年齡,其養老和生活成為人們非常關切的問題。但,作為歷史遺留問題,各地都未能有效妥善解決。關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第一,各地養老補貼發放和計算形式不同。省市經濟發展不同,補貼標準不同。具體政策當事人

直接諮詢當地教育局。

1、有的省市是一次性發放生活補貼,有的是按照代課年限分段給予補貼。

2、各省市發放的補貼名目不同,有的按養老補貼,有的按醫療和教齡補助。

第二,補貼申請程序。本人提出書面申請,經所在鄉(鎮)初級審核,報經所在縣級主管部門審核,再報經市級地方主管部門核准。

第三,各省市發放的生活補貼額度有限。基本是參照當地現行老年人的生活補貼標準發放。

第四,民辦教師最遺憾的是在教學之餘,沒有考取或者沒有資格參加公辦教師招錄,這是根本問題。

所以,民辦教師領取的生活補貼,並不能像在編公辦教師退休那樣,每月足額領取養老退休金,還得依靠子女養老,或者具備勞動能力的自食其力。

民辦教師就像【鄉村關中】引用的兩句詩那樣“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但他們用自己所學和經驗,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化作春泥更護花”的人生奉獻精神,更是我們這個時代欠缺的。我們在悟空問答平臺,向全國各地的民辦教師問好,祝你們身體健康!你們為國家、為人民做出的有益貢獻,您的學生們永遠記著您!

我在走訪民辦教師途中,卻聽到關於“民辦教師”的另類聲音,他們說,民辦教師誤人子弟,不應被社會尊重和認可,對這個提法,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而網友朋友們有何高見?我在下面留言評論區等你,我們共同探討。(注:文原創,圖片源於網絡,涉侵權,必刪)


鄉村關中


我也是原民辦教師,袒誠的說原民辦教師確實很辛苦。每個月四塊到十幾塊錢,每個人抱一個班,各科課程全面教學,白天上課晚上備課批改作業,每週上五天半的課,週六下午開會學習交流經驗。他們對本職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教的學生上大學的,機關單位的,工廠企業的等等,各行各業都有人在,真的是桃李滿天下。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一批有用人才,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現在他們老了,有的已不能自食其力了。政府也沒忘了他們,只是每教一年一月二十元錢太杯水車薪了。


青山150147155


我們這裡老民辦代課幼兒教師教一年補170元,比如你教學20年就是170元X20年一次性補貼,其他沒有。老民代幼這群人全部都老了,望政府按一教齡200元一月就一般了,比如:20年x200二4000元一月就合適了。或者政府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補齊教書年限的工資差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