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剎(Raksas/ Rakshasa)是古印度傳說中的一種妖魔,最早見於《梨俱吠陀》當中,其名字是“保護者”或“躲藏者”之意。吠陀文獻將羅剎描繪成喜好在夜間出沒和危害人類的生物,在墓地經常可以看見它們的身影。其形象沒有統一的說法,或肥胖,或消瘦,或高大,或矮小,或似人,或似野獸,有的長有多個腦袋或多條肢體……總而言之,千奇百怪。羅剎精通變形幻化之術,這給它們的形象又增加了更多神秘的色彩。關於羅剎的由來,也是眾說紛紜:《毗溼奴往世書》說羅剎是迦葉波仙人和伽娑的後代;《摩訶婆羅多》說羅剎是梵天創造出來保護元初的水源的;還有的說法說羅剎生於梵天的腳,或羅剎是補羅私底耶(從梵天心臟中生出的四個神之一)的後代。有學者認為羅剎的原型是印度的原住部落,被雅利安人征服後,遭到了汙名化。
最有名的羅剎當屬羅婆那,他是羅剎族的國王,生有十個腦袋和二十條手臂,是補羅私底耶的孫子,也是史詩《羅摩衍那》中的大反派。然而,羅婆那最初是一個虔誠、正直的羅剎。他進行了一萬年的苦行,感動了梵天。梵天決定實現他一個心願。羅婆那提出想獲得永生不死的能力。梵天沒有答應,不過卻給了他一項差不多的保證,那就是:除了用一枚梵天親手打造的飛鏢以外,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殺死羅婆那。梵天還將這枚飛鏢交給羅婆那收藏了起來。後來,羅婆那打敗了眾神,一統三界。但是他沒有搬到天界居住,而是住在了海中的一座小島——楞伽島上,因為他發誓要把鹹澀的大海排幹,再把香甜的乳海搬來,讓世界上的所有人都享受到乳海的恩澤。另外,羅婆那還發誓要把地獄清空,解救所有遭受苦難的人。
可是時間一長,羅婆那的心漸漸被權力腐化,變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的統治者。於是至高主神毗溼奴決定下凡打倒羅婆那,他投胎轉世成了太陽族的四個王子。其中老大羅摩成年後,被流放到森林裡去。這時羅婆那聽聞羅摩有一個美麗的妻子悉多,就用調虎離山計,誘開了羅摩,將悉多擄劫到了楞伽島上。羅摩遂與猴族結盟,向楞伽島發起了進攻。大戰持續了許多年,雖然羅婆那擁有一統三界的能力和如雲的猛將,但羅摩是至高主神的化身,所以羅婆那的軍隊還是被羅摩一點一點的消滅光了。到了大決戰的關頭,神猴哈魯曼化身成羅婆那的模樣,潛入楞伽王宮,從羅婆那的妻子口中騙出了梵天飛鏢的藏匿地點,取得飛鏢,交給了羅摩。羅摩用此鏢成功的殺死了羅婆那。不過,在羅婆那臨終前,寬恕了他,並虛心的向他請教治國的技巧。
後來,羅剎也被佛教所吸收,並隨之傳入中國。南朝宋劉義慶的《宣驗記》中記載了一則關於羅剎的故事:
晉代咸寧年間,渤海人張融有一個孫子,一開始與尋常孩子沒有兩樣,後來卻顯示出過人的智慧和體力。有一次,張融帶著孫子出去射箭,孫子自願幫祖父拾箭。張融一箭射出去,孫子也隨即衝了出去。沒想到箭剛射中靶子的同時,孫子也到達了靶前。他拔下箭,一瞬間又跑回了張融身邊。過了不久,張融的孫子突然病死了,即將出殯時,有一個路過的作道士打扮的胡人告訴張融說:“你的孫子其實是一個羅剎,你要速速將他埋葬,否則他會跑出來吃人。”過了一會兒,棺材裡突然發出一陣陣響聲。張融趕緊叫人將孫子下葬。之後的幾天,張融的孫子數次出現,直到張融做過了八關齋戒(一種佛教齋戒),才徹底消失了。
唐代張鷟的《朝野僉載》卷六記載:
太寧年間,泰州(今江蘇泰州)赤水店鄭家莊有一個男子,一天晚上在路上看見一個美麗的青衣女子獨行,便將她帶回家,請她吃飯,然後與她同寢。第二天,家人見男子遲遲沒有從房間出來,就從窗戶往裡偷看,竟看見床上只剩一個頭骨了。家人急忙破門而入,只見一隻藏在樑上暗處大鳥立即張開翅膀衝出門外,飛走了。據信,這隻鳥(或者說這個女子)就是羅剎變化而成的。
羅剎和夜叉經常被混淆,二者實為兩種不同的生物。夜叉,又叫“藥叉”,也是出自古印度神話,是一種居住在森林裡負責看守財寶的妖怪,是財神俱毗羅手下,通常不會主動危害人類。
閱讀更多 妖怪博士潘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