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中的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九連死守而是要騙他們以集結號為令撤退?

黃應秋


因為“到底有沒有吹響集結號”才是這個故事的主要矛盾點啊。這種“下達死守命令然後軍隊死守到最後”的電影題材已經很多了,沒什麼看點。而且就是因為九連在等待集結號的過程之中的不斷犧牲和絕望,才讓觀眾一直揪心。這種被自己人“欺騙”的感覺,已經比死亡更加體現出戰爭的殘忍。觀眾們今天還在糾結這個問題,就說明導演和編劇已經贏了。

很多人對團長到底有沒有在欺騙一直很糾結。的確,集結號並沒有吹響,穀子地一直以為是吹響過的,只是自己沒聽見。團長對九連的隱瞞讓穀子地的內心一直不能接受,而後面的劇情也為團長圓了過來。在團長的原計劃中是想要安排九連撤退的,但是情況有變,如果吹響集結號,在前線牽制敵人的九連撤退的話,後方的大部隊會受到致命打擊。穀子地在聽過司號員的解釋之後,才領悟到團長的意思,也覺得九連的犧牲是值得的。

還有一點就是如果團長下達死守的命令會怎麼樣,我看到有答主的解釋是:如果讓九連死守,九連就會毫無保留地去拼命,也許很快就犧牲殆盡了。但是如果給他們一絲希望的話,他們反而會想盡辦法拖延,這樣會給大部隊留下充裕的時間。這是一種理想化的答案。

但是馮小剛自己在魯豫有約之中說得很明白,他不相信有人上了戰場是不害怕的。所以我的理解是,馮小剛本意之中,團長就是為了避免九連之中出現的驚慌怯懦的情緒,才繼續騙他們還有活下去的希望。

這是一部戰爭片,也許是因為國外太多追究人性的戰爭片了,馮導“與時俱進”製造一部為了靠向“人性”而刻意講人性的戰爭片。我是一個一看到電影裡面死人,音樂一響就會感動的人,但是這部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歷史上我們的解放軍到底會不會用欺騙來達成勝利暫且不說,在戰火連天的戰場上以集結號為信號的創新想法咱也不提了。馮導想要特立獨行,拒絕灌輸愛國教條,所以就將解放軍的信仰、使命和責任就全部拋棄不談,全篇都在為了兄弟而戰鬥,全篇兄弟情誼,“他倆死了,快來救我”,“活的抬進去,死的就算了吧”這種奇葩臺詞根本無法直視。這是解放軍啊,不是梁山好漢!

所以,沒有信仰的人去拍有信仰的電影是可怕的,讓普通人窺探英雄的內心永遠充滿懷疑,心理陰暗的人的確更適合去揭露社會的陰暗面。還有,解放戰爭之中的每一個英雄都值得尊敬,即使是政工幹部,打仗尿褲子的指導員真是前所未見。


木劍溫不勝


首先樓主問出這個問題,說明就沒有好好看電影,電影在99分30秒左右,九連連長谷子地終於找到了當年負責吹集結號的團長警衛員小樑子,說自己沒有聽到集結號,害死了九連的兄弟們,深感內疚,這時小梁說出了以下的話:

“老谷,我得明明白白的告訴你,我根本就沒給你們九連吹過集結號”

“團裡也是突然接到的撤退命令,當時你們在舊窯場牽制了大批的敵軍,”

“如果按原計劃讓你們撤下來,整個部隊可能有大麻煩,弄不好全都得讓敵軍咬死”

“劉團長,他沒下達吹集結號的命令”

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已經清楚的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不是團長騙他們以集結號為令撤退,而是,突然接到撤退命令,為了保全大部隊,不得以沒有吹集結號,無奈之下,只能犧牲九連,所以根本不存在騙這一說法,而是臨時命令的改變。

這樣聽上去或許很無情殘忍,但這就是戰爭的本性,就像小樑子說的“那有打仗不死人的,再說死的又不是你們一個九連”,因此,棄車保帥,舍小保大的犧牲是再所難免的。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紅軍長征的途中,大大小小的戰役中,有多少革命先烈為了保護“星星之火”,為了新中國的未來,犧牲自己的性命,為更多的戰友換取寶貴的撤退時間,諸如姚子青率領500勇士死守寶山等英勇烈士數不勝數,還有很多人到頭都像九連的戰士們一樣,成為了無名英雄,甚至被算為失蹤。

軍人的天性就是“服從命令”,所以哪怕是讓九連全員死守,相信所有的戰士也都會義不容辭的戰鬥到最後一刻,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指揮官是不會“欺騙”手底下的戰士,也沒有“欺騙”的必要。

儘管馮小剛導演近年來因為其個人心直口快,敢說敢做的性格,引起了很多爭議,包括對其個人作品也是褒貶不一,但在筆者看來,《集結號》毫無疑問是華語戰爭題材電影中不可忽略的經典作品之一,無論是戰爭場面,還是人物刻畫上都呈現了非常的水準,特別是老兵催人淚下的戰友情更是深深打動了無數的觀眾,而小人物與大時代之間的聯繫同樣也是該片令人稱道的地方。

據悉,馮小剛導演的最新力作《芳華》在經歷了撤檔風波之後終於定檔12月15日,就此前的內部點映的口碑來看,相信這又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驚豔之作。


香港電影


我來說兩點

第一,集結號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在座的各位應該有當兵的,當過兵的,我雖然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爭戰鬥,但也有過打靶射擊,野營拉練,觀摩演習的經歷,都知道戰場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噪音場,一支81-1的點射,連射都要大過司號聲,更不必說一個整建制的連隊參與的戰鬥!聽不見,聽不見!

我們都知道我軍有起床號,熄燈號,等等不同的號聲,每個部隊還要配備一定的司號員,但隨著人民軍隊正規化,現代化的不斷髮展壯大,取消了司號兵這一兵種,難道就不要號聲了嗎?不,而是改用電喇叭,擴音器!它們聲音傳播更廣,這顯然是司號員不能比的!不過沒電就尷尬了!

第二,我們先拋開騙不騙的事不說!假設當時下了死守陣地的命令,很顯然九連的戰士視死如歸,就不會抱生還的希望,很可能出現大部分人同敵人同歸於盡的結果,這樣一來,戰鬥就會很快結束,多出己方的敵人就會去追擊大部隊,雖然九連堅決執行了上級交於死守的任務,他們也這樣做了,其實任務是失敗了!

正如電影所講,給九連一個等待集結號撤退的命令,也是給了他們一個生的信號!這樣一來九連會在堅守陣地的同時,儘可能的保存實力與敵人周旋,為大部隊撤退爭取更多了時間!至於最後為什麼沒有等來撤退的信號,不討論!


陳大仙兒1


以淮海戰役為電影背景本身就是胡扯!淮海戰役敵我雙方都是大兵團作戰,且我軍主動出擊,處於攻勢。即便是防禦戰,也是阻援、遲滯敵軍型的防禦戰,當然這種防禦戰的戰略意義都十分重大,我軍就是再缺兵少將也不可能僅僅用一個殘連去防禦,淮海戰役當中的防禦戰起碼得用一個師,還得有預備隊!

《集結號》中汶河阻擊戰從敵我雙方態勢上看,九連打的是一場被動防禦戰,也就是敵方集中優勢兵力對我軍實施大包圓,這壓根就不符合淮海戰役的敵我態勢!淮海戰役我軍的主要任務是殲滅國軍幾大主力重兵集團,而敵軍的主要任務則是被動的奪路南下或西進,尋求會合之後再與我軍展開決戰,或退守江南組織長江防線。而淮海戰役的戰況是國軍幾個重兵集團被我華野、中野分割包圍,根本沒有會合的機會。被包圍的國軍只想著如何奪路突圍,不會對《集結號》中九連的防守陣地感興趣的,除非九連扼住了咽喉要道斷了敵軍退路!這樣一來的話,還是回到了剛開始的話題:既然是阻敵退路的咽喉要地,哪個指揮員敢用一個不足百人的殘連去堅守?用粟裕將軍的話說,就是‘‘除非他昏了頭’’!!


陌路豪強


這是因為穀子地很有可能會抗命!


可以看出,穀子地是一個很有能力的連長,擅長打硬仗,是團長的王牌。

但穀子地卻又很講感情,對戰友和下屬非常好。

連指導員戰死後,穀子地為了替他報仇,槍殺了投降的戰俘,軍功章沒了還被關了禁閉。如果不是後面又要用他打仗,恐怕就得坐牢。

那個小學教員因為害怕臨陣退縮,被大家都罵作膽小鬼。

但穀子地卻勸他:這有什麼!誰他媽不怕死啊。槍林彈雨,就是神仙來也得怕!

這樣一個人,到了傷亡殆盡的時候很可能為了保護戰友,擅自撤退。

但當時團被敵人包圍,上千人都很危險,寧可犧牲穀子地他們一個連,也要保住上千人的團。

所以團長瞭解穀子地,只能忽悠他援軍會到,讓他死撐到全軍覆沒。


這看似殘酷,其實是戰爭特有的邏輯。

本來戰爭的實質,就是為了大部分人而犧牲小部分人!


薩沙


部隊遇到強敵不得不撤退時,必須有小部隊阻擊敵人,以掩護大部隊逃離。我認識一個老英雄,1947年7月南麻戰役時他任連長。戰役失敗,大部隊奉命撤退,團長命令他這個連在一條河邊阻擊敵人,並且說,沒有命令不許後退一步。他們與敵人打了一夜,黎明時分,在雙方精疲力盡、戰場上出現短暫寂靜時,團長派通訊員騎馬趕來,命令他們在出其不意向敵人發起一次反衝鋒後,立即火速向博山轉移。果然,他們用這個辦法打的敵人暈頭轉向,摸不清底細。等敵人反應過來想追趕時,他們已經在一公里之外了。“他們的槍炮為我們送行了。”老英雄不無得意地說。


海上清風8070


這是因為團長的豐富經驗,是團長指揮能力的表現。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剛開始我也不太明白,後來慢慢就想明白了,這個命令還是有些內涵的。

根據我們在劇情中看到的,團長也是突然接到轉移的命令,在當時的情況下,全團的大部隊要達到順利轉移的目的,就必須有人掩護阻擋住敵人的追兵。於是團長命令穀子地帶著他的連去守舊窯廠,團長的命令是以號聲為穀子地撤退的信號,號聲不響,不準退。團長這麼下命令是出於什麼考慮呢?是不是就是要欺騙穀子地呢?

根據劇情,我們知道,穀子地和團長都是老八區教導隊出來的戰友,是有深厚戰友感情的。同時,穀子地也是團長手下一位能帶兵打仗的連長,團長是不會隨隨便便就想著要犧牲穀子地和他的連。

因為當時敵情不太明朗,轉移的命令又緊急,團長的初衷應該是讓穀子地帶他的連拖住敵人,為大部隊順利轉移贏得時間。只要大部隊一轉移就給穀子地吹號,讓他撤退。這也是團長為什麼沒有給穀子地下死守的命令。但是,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誰也不能保證全團就能順利轉移出去,團長就在命令裡留下了餘量,以號聲為撤退命令,是為了轉移不順利就只能讓穀子地死守。這個命令對一個團級指揮員來說 ,沒什麼毛病。而且考慮到了戰場上的各種情況,由此可以看出,這個團長也是一位十分有戰場經驗的團長。


D三隻眼觀察


這個結論顯然是不正確的,一個團級指揮員怎麼會欺騙連級指揮員?這在我軍歷史上是不曾出現的,過去不會有,以後也不會出現。因為我軍自三灣改編以來,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黨指揮槍”是正確的,是經過實踐檢驗的,也是任何時候都要遵守和執行的。

所以說在電影《集結號》中,胡軍飾演的團長只是在執行作戰命令,集結號肯定是有,至於為什麼要以集結號作為“信號”,後面再談,但團長對九連絕對不存在欺騙行為。如果團長執意讓九連拼光打狙擊,直接下命令就是了,我軍歷史上負責狙擊斷後的團、營、連建制部隊太多了,為了大部隊轉移或是打響決戰總攻,實現更大成果的殲滅敵人作戰行動,一些部隊做出犧牲在所難免。

但對於影片中團長命令穀子地及他指揮的九連完成一定狙擊任務後聽“集結號”撤退,就有點兒脫離當時複雜作戰情況下的常識了。首先,集結號的聲音傳遞範圍有限,炮火連天的戰場誰還會準確無誤地聽到號聲?而且,軍號大部分時候都是在己方陣地由司號員吹給身旁戰友衝鋒用的,範圍相對較小。所以說,用軍號傳遞撤退信號,容易暴露目標不說,信號極可能傳遞不到位。

顯然,《集結號》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了藝術化處理,因為影片的核心問題就在於“到底吹沒吹號”?但影片所反映的是淮海戰役局部,如此嚴謹決絕的大戰役,絕對不會出現某連打狙擊會用軍號傳遞信號的做法。


南瓜報告


馮小剛早年在文工團混得不行,所以拍了“被領導出賣”的《集結號》,拍“好人沒好報”的《芳華》,原來還可以議一議,現在被崔永元一鬧,大家才知道馮不是東西,這鳥廝三觀不正,偷稅漏稅,見一個睡一個,你還指望他思想上給你昇華?集結號這個點子是碎冰冰的時候想到的?除了衝鋒號收拾殘局,其他號你在戰場上吹,你是怕敵人不知道你的動向?所以不可能有其他號,有事都是通信員。再說淮海戰役,那是我們圍殲國軍,撤退個屁啊。馮褲子早年在文工團,覺得自己受委屈,現在錢多了,腕大,用自己的陰暗心理想象別人,假裝人文一下。但請不要侮辱先輩,那個年代只有主動掩護大部隊撤退的軍人,沒有出賣隊友的軍人!特麼的,一個連就能掩護幾萬人撤退?特麼有沒有腦的編劇。


儒泓1


究竟有沒有人看電影啊!後面小樑子解釋得很清楚。集結號的確沒吹,因為九連牽制了大量敵軍,一旦撤退可能會使全團甚至全師遭受致命打擊。為確保最後的勝利,不得已犧牲九連。穀子地的憤怒主要是認為,九連不怕犧牲,但是你讓我們送命要跟我們講清楚。如果接到的是不惜一切代價牽制敵人的命令,那九連拼光了也在所不惜。但你騙我們等集結號,結果卻沒吹。害的九連全軍覆沒不說。至今屍骨無存,無人證明,應有的名譽都不能被承認。這才是穀子地的心結所在!團長當然不可能欺騙他。命令是戰前下達的,當時團長肯定製訂了作戰計劃。按計劃進行應可保九連無虞。然而戰場形式瞬息萬變,以致最後不得不眼睜睜看著九連被殲。當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