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劉禹祺---


鄧麗君絕對是神一般的存在,她就是天生的歌者。從小就展現出非同凡響的音樂才能:經常去參加一些黃梅調的歌唱比賽,其甜美清亮的嗓音加之圓圓可愛的面龐,很快便脫穎而出,成為小有名氣的“娃娃歌后”。之後出國進修,又展示了她得天獨厚的語言天賦——可以熟練的運用英語、日語、法語;她翻唱的英文歌堪稱完美,最經典的是邁克爾•傑克遜的《Beat it》,勁歌熱舞,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鄧麗君。

她的經典歌曲太多了,比如:《我只在乎你》、《小城故事》、《獨上西樓》《海韻》、《南海姑娘》、《冬之戀情》、《一封情書》、《北國之春》、《船歌》、《夜來香》……

總之,各種風格的歌曲她都可以駕輕就熟,高音清亮,氣息平穩演唱技巧無人能比,是當之無愧的一代歌后。





薩爾斯堡的天空


我是一名歌盲,雖然五音不全,但超級喜歡鄧麗君的歌,《我只在乎你》,《漫步人生路》,《北國之春》,《愛像一首歌》等等。

聽她唱歌,心靈瞬間產生美好的嚮往,生活真像一首歌, 時而純淨,時而清秀,時面柔情似水,時而心潮澎湃,時而唯美,時而遺憾,時而思念,時而記憶,時而花開花落,時而東風無力、讓人相信生活是天上的星星,每一顆星都是人間的精靈,帶著使命隆重地降生在這永不凋謝的浪漫神話人間。

聽了她的歌后,還有一種感概,石頭也會說話,小鳥也會說唱,沙漠裡也會栽培出小玫瑰,生命是如此美好,愛生活,愛工作,愛朋友,愛世界萬物,不是世界不夠美好,是我們不夠完美,強大,無法演繹生命的意義,對生活的愛不夠完善,讓自己優秀,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富多彩,讓我們的能力發揮到最高的境界,接納不完美的生活,接納不夠上進的自己,生活如歌,歌頌生命,提升生命的價值,乖著歌聲的翅膀與天地共賀,我們的生活我們創造。





康建華


人們記得1979年大陸改革開放,各種資本主義文化滲透國內,鄧麗君的歌曲也給當年中國大陸的《革命樣板戲》才是主流音樂的文化領域帶來了曙光,她的歌曲在當時絕對是一種豐富人們文化生活的精神食糧,開始就給大家一種全新的聽覺感受,原來歌曲可以這麼唱,從那以後這種流行唱法對中國大陸流行音樂的發展產生了很深的影響,《革命樣板戲》已經變成了一代人童年的回憶。

在當時,鄧麗君的歌曲和這個名字已經不侷限於是流行音樂的經典老歌和一代歌星,她已經變成了一個文化名片,一種政治文化,之所以當時的臺灣不許鄧麗君到大陸演出,大打政治牌,大陸擔心傳統文化被資本主義腐朽文化侵蝕,故把這種歌曲定性為“靡靡之音”,人們只能以偷聽的方式來欣賞。

鄧麗君歌曲對亞洲各國及大陸流行音樂和人們的文化生活帶來了很深的影響力,這種文化也就超越了音樂本身,成為了文化圖騰,鄧麗君當之無愧成為了中國流行音樂的集大成者。

現在,很多六-七時年代的人把鄧麗君這個名字變為一種心裡的信仰去尊崇或者去膜拜,部分原因和目前的金錢社會價值觀有關,和娛樂圈靠炒作上位亂象有關,也和人與人之間的人情淡漠有關,鄧麗君時代是一個內心單純的時代,是一個只講真善美德和奉獻精神的時代,是一個淡泊名利的時代,更是一代人值得回憶的時代。

歡迎喜歡那個時代的朋友們在留言區留言,謝謝。



君心雅伯1


鄧麗君小姐,她在華人華語歌壇真正是上下幾百年,惟一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歌者噢!







安龍15


文化遺產,歌壇豐碑,字正腔圓,多才多才,德藝雙馨,精通多國語言及許多地方方言的世界級歌后中國的鄧麗君小姐,亞洲歌壇之顛峰,全亞洲歌壇裡神話與傳奇的化身!全球華語世界裡幾代人心中永遠難以割捨的情結!千年難遇的歌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領先歌壇1000年……





專修飛機缸門


這倒真是個有趣的話題,我那時還小,每天聽到的歌都是喇叭裡放的“一條大河波浪寬”,或者“咱們工人有力量”,忽然的家裡有了錄音機,然後有了磁帶,第一次聽到有個軟綿綿的聲音唱“南海姑娘”,“美酒加咖啡”呵呵,真的好新鮮,南海姑娘長什麼樣啊,為什麼那麼嬌滴滴的愛哭,為什麼她不高興,美酒和咖啡能一起喝啊?什麼味道的?呵呵,那種歌啊一首接一首,真的很不同。然後有一天,表哥嚇得把磁帶都扔了,有幾盒實在捨不得,用布包好了藏在旮旯裡。我是臉都嚇白了,每天探頭探腦張望,聽說要來家裡搜查的。原來她唱的屬於“靡靡之音”,是不好的違禁品。一度我從心裡厭煩起來,不好的不要聽了,是壞的就扔了吧!但是又過了一段,大街小巷還是傳出了這個叫麗君的女人的歌,到處都是她的海報照片。然後聽起來也沒什麼啊,都是雅雅的詞,唱出來的詩情畫意,款款深情。不過,隨後的歌星層出不窮,但是她吧,在我心裡是一個標誌,好像從此可以在歌詞裡聽到更多的故事,更豐沛的情感。


一樹花開故人來


鄧麗君的演唱風格以簡單和真誠著稱:甜美的聲音讓她出名。 她的聲音如泣如訴,她的聲音七分甜美,三分傷心。

能夠用普通話、粵語、日語和英語演唱的中國歌手並不多,而能夠用這些語言演唱而且能夠征服聽眾的歌手就更少了。

鄧麗君恐怕是鳳毛麟角吧!她的影響力已經從臺灣延伸到了到了馬來西亞和印尼。在臺灣,鄧麗君經常為軍人表演而被稱為“士兵的心上人”。

由於鄧麗君出生軍人家庭,她為軍隊舉辦的音樂會中,既有對臺灣本地人有吸引力的臺灣民歌,也有中國大陸的民歌。

改革開放頭幾年,鄧麗君的歌曲被認為是靡靡之音。不過,人民群眾的熱愛是擋不住的;從夜總會到政府辦公樓,到處都在播放著鄧麗君

以至於在中國大陸還有這樣的流行語:白天聽老鄧的;晚上聽小鄧的。

鄧麗君代表著一個時代。中國大陸稍微有點名氣的歌手無一不是模仿鄧麗君而出名,然後才成為大陸流行歌手的領軍人物。


閒看秋風999


君姐 人不在 音仍存 相信再過去五十年 她的歌聲仍然在人間吟唱 永遠的女神


古德里安586


靠賣乖小唇而已,在這個轉折點,聲音只進不出說明是錄音即使是現場版。假如她堅持用四十二歲以前的聲音,絕對無今天的聲音效果(一般是五十幾歲聲音)。一個自欺欺人的存在,根既不在中國,也不在臺灣。


隨緣一派


沒有什麼,她也是一個匆匆過客,再過幾十年,可能就會被人忘得差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