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唱歌用的什麼唱法?

於無聲處34


鄧麗君在演唱上之所以美妙絕倫、獨一無二,那是因為她掌握了一個“度”字,而不是純粹靠的音質,以下用鄧麗君演唱歌曲裡所留下的一些經典處理模式來淺析如何唱好歌的方法。

拖音、顫音。要顫音必須要很長的拖音來作為波形切割點,用了拖音就不得不用巧妙的顫音去點綴,否則冗長的拖音無異於畫蛇添足。拖音考驗你的演唱指標就是氣息,一般保持平穩或由弱漸強,如果出現參差不齊也破壞了收尾的意境。以鄧麗君在演唱《千言萬語》為例,“不知道為了什麼,憂愁它圍繞著我,我每天都在祈禱,快趕走愛的寂寞”這四句,每句的最後一個音她都使用了顫音這一基本技巧。顫音不是說把聲音拿來抖兩下子就算顫音,而是種氣流綿綿不斷地從口腔和鼻腔溢出,起到助推聲音的作用,你應該輕微感到腹部慢慢地收縮,而不是一下子蹦出來的聲音。可以這麼說,不會善用顫音還沒學會如何唱歌。此為第一個“度”!

拉全音、組合音。可能有人會認為拉音就是拖音,指的可能是一種行為,但切入點不同。拖音是立體式的,更多的是描述聲音的一種力度、一種強弱,而拉音指的是種深度。你的聲音有沒有發到位,發到該發的位置?多一點或少一點都有影響,會造成硬扯嗓或沒放開的感覺。聲音是立體的,有它的寬度和深度,寬度更多是種生理上的限定,而深度是可以後天去努力開鑿的。如何瞭解自己的聲帶結構,去開拓適合自己的演唱路線也在這個問題上一目瞭然。此可視為第二個“度”!何為婉轉?就是歌者能把一組音的起伏排列成一個圈,沒有終點,鄧麗君就是個很會組合音的優秀歌者,在多首作品中都有很好的體現。如何組合音符,把它們組合成最能勾起聽覺好感的排列也是種竅門。

口腔音、翹舌音。用嘴巴唱歌是對,但聲音卻並不是用嘴巴發出來的,只是嘴巴是聲音的最終出口,聲音是從器官裡發出來的,通過腹腔、胸腔再到喉部加工,最後到口腔。口腔只是用來當通道?也不是,口腔當然有很多東西可以協助,使歌聲更多變更美妙。比如舌頭、牙齒、嘴唇。一個漂亮適度的翹舌音不顯造作,比如鄧麗君演唱“ch”、“sh”打頭的音時;牙縫出聲也是種點綴,比如鄧麗君在唱“S”、“Z”打頭的漢字時。嘴型不斷收放,時而呈圓狀、時而緊貼牙面,這些都對演唱效果造成很大影響的。還是拿鄧麗君的《千言萬語》作解釋,就高潮部分吟唱“千言和萬語”這五個字時,她的嘴型明顯有大變動,“千言”是緊貼牙面,“和”上半唇應該微微上翹,“萬”張嘴,“語”又呈圓狀。此時的氣息處理的急促也是很明顯的,但這決不能表現在臉部。此為第三個“度”!

咽音、氣音。什麼叫咽音?為何唱出來的音還要嚥下去?這裡說的只不過是種音色配合情感變幻的需要,把聲音的寬度壓扁,把聲音的高度壓低,而不是有意識把聲音呈現出優雅感、藝術感。鄧麗君演唱《再見,我的愛人》和《淚的小雨》到復歌部分時用到過這種法門,也就是說一個的大高潮過後猛然把聲音的張力收減住,這就有了蕩氣迴腸的快感。氣音也就是氣聲,氣息更多的會和假聲聯繫起來,但氣聲是氣聲,微弱、短促,但效果極佳,起到了承接作用,並非上氣不接下氣;而假聲更多是用來承受更高難度的音階的。前者是種技巧,後者是種方法。氣音在高低潮轉換裡必然會使用到,一般氣音靠的是鼻腔發實音,也不是純粹的氣流運動。這些都需要適度,此為第四個“度”!

當然,再多的技巧都得以真實的情感為驅動力,否則有形無實,觀眾的耳朵是聽得出來的。說白了就是用心,懂用心唱歌,完全忘記技巧的使用的人才是到了至高境界。你頭腦裡有沒有思緒,你眼神裡有沒有畫面,觀眾都看得出來。鄧麗君決不是什麼甜歌皇后、靡靡之音,而無愧於一代歌后的美譽。


非主劉學長a


使用了"說話式唱法"首先唱詞理解通透,有畫面感,存在感。唱出來要有輕重緩急,陰陽頓搓,咬字清晰,感情句句抓人心扉。加上日積月累的演唱功底肯定成為一代歌后。


非衣6222418


自由唱法,她把民歌,通俗,美聲,甚至民間小調金融匯慣通,但她有自己的特點,吐字,發聲,尤其是氣息方面有較高的造旨,只可惜天讀英才,英年早逝,令人


王學民36


就知道她是歌唱人才,沒有進過音樂學院之類,這種人在大陸不一定能冒出來。她有些歌很好聽,唱得很好…


浩茫廣宇001


鄧麗君用的是原生態唱法,作者你認為對嗎?


邊城149288967


半閉合結合氣息,很獨特的鄧氏唱腔


張牙武爪600


民間小調使用最多


17339089053


明顯吸收了日本演歌原素


攜戀


鄧氏唱法!


手機用戶53286286108


😬?唔知道呀!鄧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