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國內通常叫外國人“老外”,而外國人在他們國家叫中國人又叫什麼?

Ch一切從頭開始


我們現在稱呼外國人,一般用“老外”這個詞來叫他們,因為我們中國人叫人都喜歡在“名字”前面加個“老”來修飾一下,用以表示親切。比如你姓王,稱你為老王,姓李就叫你老李了,而外國人“姓”外,就自然稱呼老外了。



老外這個稱呼還是不錯的,外國人也挺喜歡,因為至少比之前叫“洋鬼子”、“洋人”要強不少,居然雙方都沒意見,老外這個稱呼就這樣傳開了,外國人在中國就都被稱作老外了。

有些人就很感興趣了,我們既然稱呼外國人為老外,那外國人會怎麼稱呼我們呢?

首先西歐的叫法我們都很清楚,這裡我就簡單提下,他們稱中國為China,中國人為Chinese。China其實來自“秦”(chin)的發音,加上的a是表示地域,China其實是指秦朝,同理Chinese則為秦人。名字的來源於我國古代影響力相當大的大秦帝國。


還有一種說法是瓷器,由於瓷器是叫China,而中國瓷器遠銷海外,十分出名,就用瓷器來代表中國了。

中東、東歐、俄羅斯稱中國為“契丹”,即“китай”。在中世紀時期,契丹曾在中國北方建立了一個遼國,遼國疆土擴張到了整個絲綢之路,甚至是今俄羅斯境內附近,所以當時遼在與中東、俄羅斯等國的交流中佔據了主導地位,是當時的北宋都不能比的,遼將中國文化輸入到他們國家,於是他們都對遼很熟悉,就用契丹來稱呼中國。



至於其他的大多時候是“中國人”直接翻譯過來的,這裡我再來分享幾個外國在古代是如何稱呼中國人的吧!

朝鮮稱中國人(大清)為掌櫃,因為清朝人很精明,相當會做生意,朝鮮在當時與中國做生意老吃虧。


越南稱中國人為船伕,船伕是尊稱,在宋明時期,中國人常常乘坐大船,越南人羨慕中國有這麼多船,更羨慕中國先進的造船技術,於是用船伕稱呼中國人。

日本在古代稱中國人為唐人,這是受唐朝影響。在近代稱中國人為支那人,支那原本是褒義,但在這帶有蔑稱諷刺味道。

印度稱中國人為震旦人,有可能是在翻譯“支那”,即china的時候帶一點自己的口音,所以就翻譯成為了“震旦”。

除了這些其實還有很多種其他叫法,總之很多都是用帶中國文化的東西來指代中國。


夏目歷史君


中國對於文字的把控能力爐火純青,世界上鮮有國家能及,對於世界各國的綽號和外號上,也是玩的花樣十足。

比如說印度人,我們稱之為“阿三”;對於巴基斯坦人,我們稱之為“巴鐵;對於俄羅斯人,我們稱之為“毛子”/“戰鬥民族”;對於法國,我們稱之為“高盧雄雞”;當然,對於某些國家,我們還有“棒子”、“鬼子”、“猴子”之類的稱呼。



而對於所有的外國人(歪果仁),我們又會有一個統一的稱呼:老外!就類似於老張老李一樣。

那麼外國人又是怎麼稱呼我們的呢?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由於晚清的無能,我們被外國人冠以“東亞病夫”的稱號;而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則是用“支那人”來稱呼我們。這兩個稱呼,都是一種歧視的稱呼。


在古印度,則把當時的中國稱之為“震旦”,中國人自然也是“震旦人”。得益於唐王朝的昌盛,在某一個時期中國人也被稱之為“唐人”,目前在國外很多華人聚集的地方被稱之為“唐人街”。

而像俄羅斯和一些中亞國家,則把中國稱之為“契丹”,中國人則是“契丹人”。契丹是唐宋之際活躍在我國北方的強大的遊牧民族,建立了遼國,一度也是國力強盛,因而讓當時俄羅斯境內的人認為契丹人就是中國人。


而在一些英語國家,則把中國稱之為“China”,中國人稱之為“Chinese”。有一種說法認為China就是秦的音譯,Chinese就是秦人。還有有一種說法認為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有時候,英語國家會使用“Chinaman”(中國佬)這樣的蔑稱來稱呼中國人。

在明清時期,朝鮮人把中國人稱之為“掌櫃”,大概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人會做生意。


胡史亂翔


就叫“中國人”(chinos)褒貶完全看語氣。最不能忍受的“侮辱”就是帶三角鬥笠和留辮子。他們在說小眼睛時,就說“被中國了的眼睛”(Ojos chinados)。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就是:眯眯眼。而且是很小很小的眯眯眼。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馬德里有個西班牙小孩,從小就跟著一堆中文老師學中文,由於住得近,整天和老師一家人泡在一起。當這個孩子14歲的時候,他不僅中文非常流利,而且還會說一點點溫州話。他和中國人在一起的時候,叫自己的西班牙同胞就叫“老外”。有一次他來辦公室玩,一位西班牙人進來找人,這個西班牙小孩就用中文在門口喊“有個老外來了!”把我們一屋子人都逗笑了。

西班牙語裡有指小詞,類似於咱們中文裡的疊詞或者加個“小”,普通的中國人是Chino,指小詞就是Chinito,類似(小小中國人或者中國崽子)。這個叫法,很多華人覺得是侮辱,很多人覺得就是暱稱。這個敏感的問題,其實和我們中文裡“小崽子”是一樣的。完全看語氣和預警。叫人家兔崽子,可以是咒罵,也可以是表達親近關係。

外國人會眯起眼睛,或者用手把眼睛拉長來表示“中國人”,是否是諷刺和侮辱,也要看具體語境。

比較難以接受的是用“清朝辮子”和“三角鬥笠”來暗指中國人。這種形象設計會出現在漫畫和搞笑節目中,這樣的設計動機,基本上就是帶有貶義了。

這種設計,不僅無知還很蠢,一定要抗議一下。


西班牙大米良


其實在我們的文化歷史中,並不是所有外國人都會被我們稱為老外,一般被我們稱為老外的人都是美國或者歐洲的白色人種,只有在面對他們的時候,我們才會叫出老外這個稱號。

至於像印度、越南、韓國、日本這些我們周圍鄰國的人除了正常對他們的稱呼之外,我們則有著其他特殊的叫法。

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佬”是一個帶有汙衊性的詞,所以在我們需要向這些國家的人表達鄙視性的時候,我們就會在稱呼他們時在他們國家後面加一個“佬”字。

而除了這方面的叫法之外,我們一般會將日本人稱為鬼子、將韓國人稱之為棒子、將越南人稱之為猴子、將印度人稱為阿三。

接下來我們就從這眾多鄰國人外號中挑選出兩個講述一下它們的來源。

我們之所以將韓國人稱為棒子的原因

我們之所以會將韓國人稱為棒子,主要跟抗戰時期的歷史有關。

在上個世紀日本展開對各國的侵略戰爭後,日本人從當時的韓國、朝鮮地區抽調了不少高麗人充當他們的侵略助手。


在這些高麗奸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被日本人徵調為了警察,為他們負責起了我國戰後地區的安穩維持。

因為當時資源有限的原因,日本人並沒有給這些高麗警察頌發太多的武器以及警械,所以這些高麗人在負責各種治安的時候,他們就會經常從民間婦女的手中搶過洗衣棒來威脅當地的百姓們。

他們的為虎作倀給我國當時的百姓們留下了很差的印象,因此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國北方的很多地區才流傳下了高麗棒子、韓國棒子這樣的稱號。

我們之所以把印度人稱為阿三的原因

接下來我們再來介紹一下印度阿三稱號的來源,關於這個稱號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很簡單,主要跟上個世紀印度的氣焰囂張有關,他們當時認為美國和蘇聯排在世界第一和第二。

而自己是美國和蘇聯之外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應當排在第三,因為他們的自信過度,人們才將他們稱為了阿三。

至於第二種說法則跟我們民國時期的上海有關,民國時期上海有部分地區處在英國人設立的英租界中。

因為印度是英國人數最為龐大的殖民地,所以英國人無論是在作戰或者維持治安的時候,他們都會徵調大量的印度人。

當時英租界的警察、保安就大多數是由印度人擔任的,因為當時印度人的自大給上海市民們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所以上海人就給這些印度人起了一個紅頭阿三的稱號,阿三的“三”就是上海“小癟三”中的“三”。


瓷器國或者絲國的稱呼

在說了那麼多我們對外國人的稱號之後,我們接下來說一下外國人對我們的稱號。

在英文中,外國人通常會把我們國家稱之為China,他們稱呼我們國家的人時也僅僅是在這個詞之後加一個人的稱呼。

而這個詞主要來源於古代外國人對我們國家瓷器的稱呼,在古代的時候,我們國家的瓷器、絲綢、茶葉對西方貴族有著非常巨大的吸引力。



如果要打一個對比的話,古代的瓷器、絲綢就如同現在西方蘭博基尼、法拉利這樣跑車對我們的吸引力。

因為古代瓷器對西方人的吸引太過於強烈的原因,所以他們就將我們稱為了瓷器國,他們對瓷器的叫法就正好是China。

除了瓷器的叫法之外,古代有些西方國家也會將我們稱為絲國(賽里斯)、把我們稱為絲國人(賽里斯人),而這種叫法主要來源於對我們國家絲綢的看重。

西方人對我們的侮辱性稱呼

除此之外,美國人在對我們表達輕蔑性的時候,也會將我們稱為中國佬。

這個詞的原文是Chink,在他們的英文意思中含義是“穿著盔甲的中國佬”,這種意思跟我們將外國人稱為洋鬼子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還有在上個世紀的時候,西方人也會將我們稱為“藍螞蟻”或者“灰螞蟻”。

而這種叫法主要來源於當時時代的特殊性,因為我們的服裝比較單調、無論男女大多數穿著只有藍色或者灰色的原因,所以他們才起了這麼兩個帶有汙辱性的稱號。

日本人對我們的侮辱性稱呼

以上這些都是西方人對我們的稱呼外號,接下來我們說一個最為我們所熟知、且普遍被我們認為帶有汙辱性的稱呼。

“支那”和“支那人”,平常大家在看各種抗日神劇的時候,想必都經常會看到日本人稱呼我們為支那人的片段。

在瞭解抗戰的歷史時,大家想必也看到過日本人把我們能打的軍隊稱為“支那鐵軍”、把我們能打的將軍稱為“支那虎將”之類的記載。

在曾經以及現在、無論是我們國家還是日本的看法,支那都是一個對我們的汙辱性稱呼。

但是如果我們瞭解到這個詞的來源,我們會發現這個詞原本是沒有侮辱性的。

支那這個詞最開始是印度某些古代佛經對我們的叫法,在廣為流傳後,支那就成為了很多中東國家以及東南亞、日本等國家對我們的統稱。

最開始的時候支那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詞,但是隨著日本人對我們的侵略,這個詞才開始變了意味。

當然當時除了支那人這個侮辱性稱呼之外,日本人在民國早期、清朝末期也很喜歡將我們稱為東亞病夫。


俄羅斯人仍舊將我們稱為契丹人

接下來我們瞭解一下俄羅斯人對我們的稱呼。

在宋朝時期,因為我國北方的遼朝太過於強大的原因,所以導致俄羅斯以及很多西方國家只知道有遼朝而不知道有宋朝。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把當時的遼朝以及契丹人當成了我國的全部所有,把當時我們國家稱為了契丹國。


而在歷史過去了那麼久之後,俄羅斯保留下了以前對我們的叫法,仍舊將我們稱之為契丹人。

所以說這就是外國各個不同國家對我們的稱呼,其中有很多字面意思尋常的叫法,也有不少帶有侮辱性含義的叫法。


孤客生


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如何看待中國和中國人呢?首先,中國人通常叫外國人為老外,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而且並沒有任何的貶義在裡面。也就說今天我們討論的便是沒有任何貶義的稱謂。


以歐洲國家為主的大多數國家——China。

“China”一詞由來已久。這一次會在當今的英語國家裡有兩層意思,第一代表中國,第二代表瓷器。毫無疑問,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中國生產的優美的瓷器通過絲綢之路遠銷海內外,最遠自然到達了今天的歐洲中東乃至於非洲。因此這些西方人當看到那些來自東方大國的商人將優美的瓷器賣到歐洲社會貴族的餐桌上,久而久之,歐洲人普遍的便將這個神秘的東方大國稱作了“China”。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中國人則被稱作“Chinese”。


周邊國家叫法各不相同——日本反覆無常!

當然,上面提到的是以歐洲國家為主的西方國家的普遍叫法,但是作為我們的鄰國,歷史上又經常打交道的這些周邊的一些國家,又是如何稱呼我們呢?

先說日本,歷史上日本曾經長期以中國為師,從漢唐時期到宋明時期,日本曾經長期派遣來華使團學習和借鑑中國的優秀文化和經驗,唐朝盛世時期,長安街頭更是經常可以見到絡繹不絕的日本遣唐使團。正式由於唐朝,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影響,因此以日本為代表的部分國家則稱呼中國人為“唐人”。


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清朝時期,但是隨著西方列強紛紛欺辱落後自閉的清朝時,日本在經歷了明治維新之後,便開始對中國這個曾經的老師產生了不屑一顧的看法,這時日本開始稱中國為“支那”。這一帶有貶義性質的稱呼在我們的另一個鄰國印度也經常被用來稱呼近代以來的中國人。直到近些年這一現象才被杜絕。支那這一稱呼徹底告別歷史舞臺。

而我們的北方鄰國俄羅斯,則由於受到了1000多年前兩宋時期存在於中國北邊遼國的影響,稱呼中國為“契丹”。這是由於當時中國大地上同時存在著宋朝和遼國、西夏國。而聊過,由於控制著整個中國的北方蒙古高原地區,成為了俄羅斯等東歐部分國家對中國的一種稱謂。一直沿用至今。



新環境下,稱呼華人、唐人和中國人更廣泛!

隨著中國的獨立和中國人民越來越富裕的生活,以及中國對亞非拉等地區的援助,使得這些地方的人與中國人建立了十分友好的感情。在中國援助的部分非洲國家,當地人更願意用一口蹩腳的中國話,稱呼我們為:中國人、華人、中國朋友!滿臉的笑容自然流露出了中非友誼!


值得一提的是,在巴基斯坦,儘管他們官方用語為英語和烏爾都語。但是就像我們親切的稱巴基斯坦為“巴鐵”一樣,現在的巴基斯坦人也會用一句“鐵哥們”來表達中巴深厚的友誼。漢字在巴基斯坦隨處可見!


珞珈山的貓


在我國曆史上,對於外國人我們叫過他們“番人”、“洋鬼子”、“洋人”,而在今天通常叫外國人“老外”,那麼在古代,外國人是怎麼稱呼中國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歷史一探究竟。



我們中國人今天自己稱自己的國家為“中國”,“中國”是我們自己創設的一個名字,並非是外國人在古代對我們的稱呼。歷史上,在不同的事情,因為中國王朝的更替等原因,外國人對中國的叫法也是不斷在變化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沒想到古代外國人對我們稱呼五花八門,簡直就是腦洞大開呀!

一、至那、支那、震旦。在古梵文佛經中,古代的印度人稱中國為“至那”、“脂那”,“震旦”或者“摩訶震旦”意思是“支那國”或“偉大的支那國”,其中往往表示對古代中國的尊崇的意思。而到了近代,由於清王朝的腐朽無能,連小日本都蔑視我們,叫我們“支那”,帶有嚴重的歧視意味。

二、秦、賽里斯,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由於秦帝國的強大影響力,古羅馬等歐洲國家與秦王朝交往密切,那時候,他們稱中國為“秦”。後來,由於絲綢之路的開闢,大量的絲綢進入歐洲,因此歐洲人對中國稱呼也發生了變化,稱中國為“賽里斯”,意思是絲國,就是絲來的地方。



三、“秦那斯坦”,“唐格斯”、“唐格馬”。在唐朝的時候,在一塊由敘利亞文字記錄的《大秦景教流行碑》中,我們驚奇地發現,敘利亞人竟然叫我們為“秦那斯坦”,這完全是回到了秦朝的時候,這個名字有著濃濃的中東國家的名字特徵,猛一聽還以為是中東的某個國家呢!而此時,拜占庭帝國稱我們為“唐格斯”,一些中東伊斯蘭國家稱我們“唐格馬”,可見當時唐朝強大的影響力。

四、契丹,在東歐和中西亞的一些國家因為受遼國契丹人的影響,古代的突厥人和斯拉夫人叫我們為“契丹”,認為契丹就是中國。



五、China,在古代,中國的瓷器銷往世界各國,被外國人所喜好。而當時的江西景德鎮被稱為瓷都,出口外國的瓷器基本都是來自景德鎮。因此,外國人稱瓷器為“china”,其讀音就是來自“昌南”的讀音,而在古代,昌南鎮就是指被稱為“瓷都”的景德鎮。於是,後來,外國人就用“China”稱我們的國家。

在古代,外國人對我國的稱呼伴隨著我國曆代王朝的更替以及經濟、文化的交流而在不斷地變化。同時,這種稱呼的變法,也反映了古代中國影響力的變化。總之,不論外國人怎麼稱呼我國都是他們的事,但重要的是我們自身要強大,落後就要捱打,以史為鑑,奮發圖強!


密探零零發


契丹人的影響

就這個問題而言,我就通過俄羅斯人稱呼中國來舉例一下。俄國人叫中國人是“китай”,翻譯過來就是契丹。為什麼會這樣叫呢?接下來就讓我來講一下這個名字的緣由。

兩宋時代,北方有一個很厲害的政權,叫遼。遼是契丹人建立的政權,契丹是遊牧民族,對領土的擴張是十分強烈的。它的領土範圍非常大,西至中亞,北至西伯利亞,對歐洲的影響也非常大。當時的經濟交流主要是陸地交流,而遼切斷了宋朝與外界的路上通道。這也導致了遼比當時的漢族政權宋對歐洲國家的影響更大。當時俄羅斯還沒有建立政權,都是土著居民。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契丹對他們的影響就非常大。



金帳汗國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蒙古。13世紀的時候,蒙古大軍橫掃歐亞大陸。而統治歐洲部分的蒙古國家叫金帳汗國,這個國家在拔都即位的時候,開始入侵歐洲各國,領土進一步擴大。最後在伏爾加流域建立了“金帳汗國”也叫“。名字是因為蒙古人所居住的蒙古包,而被西方人稱為“金帳汗國”。而伏爾加流域是俄羅斯人的發源地,俄國人被這個國家統治了近200年,而金帳汗國稱中國人為“契丹”,俄羅斯在這種影響下稱中國人為“契丹”。

我們也不必糾結於外國人對我們的稱呼,只要沒有貶義,那大多數都是有歷史淵源的,就跟我們稱呼外國人為老外一樣。


我是藤樹先生,歡迎大家的關注,謝謝關照!


藤樹先生


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家,因此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我國不同的時期也對不同的國家產生了不同的影響,而這些受到我們影響的外國人也對我們有著不同的稱呼。



東亞地區

在東亞漢文化圈中,中國一直是以君臨天下的姿態俯視周邊國家,也因此對東亞其他國家影響最深。

古代的朝鮮距離我國最近,也因此受到我國的影響最深。而且在兩千年的封建歷史中,朝鮮大部分時間都是中央王朝的附屬國,所以朝鮮認為自己也是華夏文明的一份子,稱呼自己為“小中華”,而相應的稱呼我國為【大中華】



日本與我們隔海相望,最早部落時代的時候正是我們強盛漢朝。當時日本國王請求漢光武帝賜名,劉秀就賜給了日本名稱為倭奴國,而日本則是以我國朝代的名稱稱呼。比如稱漢朝為【大漢】、唐朝為【大唐】。直到後來甲午中日戰爭後,日本開始以【支那】蔑稱中國。

越南也是一個深受我國文化影響的國家,他們也認為自己是漢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稱呼中國為【北朝】,據說民間也有【船國】的稱呼。



歐洲地區

歐洲人最早對我國的稱呼為【Sinae(賽里斯)】。曾經的古羅馬凱撒大帝對絲綢愛不釋手,有一次他穿著絲綢製作的袍子去看戲,當時的人們都被絲綢的華麗驚呆了。後來得知絲綢來自一個東方國度,他們便稱中國為【賽里斯】。意思是絲綢的國度,或者是絲國的人。

China】是歐洲人繼【賽里斯】之後對我們的通稱,並且延用至今。關於【China】有很多說法,一種是源於瓷器。一種是源於梵語中對秦稱呼的音譯【chin】,從印度傳入歐洲就由【chin】變成了【China】。



俄國人稱呼中國為【Китай(契丹)】。原因在於我國北宋時期,遼國雄踞我國北方,導致俄國人只知道遼國的契丹人,所以俄國人也就一直稱呼我國為【Китай(契丹)】了。



中亞地帶

古代印度因為佛教而與我們交往頻繁,它曾經稱呼我們為【摩訶至那】或者【摩訶震旦】。

【摩訶】的意思是大而無量,智慧無邊。

【至那】有兩個意思,一種是(秦)的音譯,一種是讚美我國絲綢娟布的精美。後因佛教傳入日本,所以日本最初稱中國為支那是讚美嚮往之意。

【震旦】的意思東方日出之地。

從以上稱呼來看,古代的印度對中國推崇之至。

阿拉伯一帶的人稱呼中國為【桃花石】或者【唐家子】。


我是越關


歷史上對中國的稱呼有很多。

包括:支那(Cīna)、秦(Chīn)、桃花石(Tabgatch)、契丹(Kitad)、囊家歹(Nanggiyad)等等,分別是說梵語、波斯語、突厥語和蒙古語等不同文化的部族對中國的稱呼。

經過千百年的演化,逐漸形成以Cīna、Kitad為首的兩個主要的中國名稱系統。

例如,中國的英文名稱China,這個詞其實源於梵語的Cīna(支那),它的本初含義是“秦”,因此在當時看來,中國人或許就是“秦人”的意思。

經過長期的演變,Cīna(支那)得以在南亞、東南亞和歐洲傳播開來,最終演變成China、Chine等詞語的發音,並得到世界的普遍認可,成為我們的對外標誌。

如果說Cīna(支那)的傳播途徑是南部的大陸或海域,那麼另外一個詞語Kitad(契丹)就是通過北方蒙古文化傳播的。

歷史上契丹曾經牢牢佔據過北方,故而稍後崛起的蒙古人也就以kitad(契丹)稱呼中國、漢人。甚至於現今的斯拉夫語系、阿爾泰語系也多將中國稱作Kitai,俄語的китай就是很好的例子。

總而言之,這是蒙古文化的長時段影響的體現。

以上就是外國對中國、中國人的兩個主要的稱謂。


HuiNanHistory


給你講個笑話你大概就懂了。兩個中國人去外國旅遊,下了飛機之後驚訝的看著面前烏泱泱的外國人,驚訝的說:看,外國人。 一句話驚到了接機口的外國人《們》。外國人統統扭頭:看,外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