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什麼一定要殺年羹堯?

亞亞X


雍正殺年羹堯根本原因應該是為了加強自身的權力。

年羹堯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文武雙全。在康熙晚期的時候,年羹堯已經備受重用了,做到了川陝總督。雍正繼位以後,年羹堯更是位極人臣,只是雍正二年十月便開始失寵。雍正三年,年羹堯便被命令自裁了。據說年羹堯被殺的時候有92款大罪,犯有極刑和立斬的便有30多條。

首先來看一下年羹堯被殺的背景。在雍正繼位初年,非常倚重的兩個大臣便是兩個人:一個是隆科多、另一個便是年羹堯。無論是隆科多、還是年羹堯,最後都是被雍正收拾了的。從這裡可以看出,雍正收拾這些大功臣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力。

隆科多和年羹堯恃寵而驕的確是事實,但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位子做到這個位置的人必然是會犯一些錯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短短三年時間不到,從一個皇帝的大功臣如何可能犯下那麼多條大罪呢?很明顯,這些不過是藉口,而不是原因。

年羹堯在雍正繼位的過程中是參與了皇權之爭的,可以說是雍正繼位的大功臣。比如雍正繼位後召見大將軍王胤禵回京,便是派年羹堯去辦理移交,以安定人心。後來,雍正將九貝勒胤禟發配到西北,也是讓年羹堯監視他的一舉一動。對於這一點,《雍正王朝》有類似的情節。不得不說,《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雖然是虛構的,但是很多東西還是非常符合歷史的。

康熙晚年的時候,朝廷一個非常重大的隱患,那便是諸位皇子奪嫡。康熙本身兒子就多,加上自身壽命長,原來的太子兩度被廢,這使得諸位皇子都有自身的勢力。這樣使得諸位皇子是非常需要拉攏人的。即使雍正繼位,他的皇帝也是相當不穩的,朝廷中八爺黨依然勢力非常強大。

雍正剛做皇帝必然是依靠年羹堯和隆科多這些人,甚至連八爺這些人也是大加封賞的。可見,雍正是非常無奈的。不過,等雍正皇位開始慢慢鞏固,無論是像年羹堯、隆科多這樣的功臣,還是像八爺這樣的對手,都慢慢被他收拾了。

所以可以發現,雍正對年羹堯下手的時候是雍正主動暗示下面的官員。不然,以年羹堯當時的恩寵,是沒有幾個人敢說年羹堯的不是的。比如雍正做了這樣幾件事情:

第一,他把年羹堯調離了西安;

第二,年羹堯參了四川巡撫蔡珽,可是雍正不僅不治蔡珽的罪,甚至還升了蔡珽的官;

第三,雍正借年羹堯賀表中的筆誤,借題發揮,將他貶為了杭州將軍。

這幾件事情下來,手底下的大臣自然懂了雍正的意思。於是,牆倒眾人推,各個大臣紛紛給年羹堯羅織罪名,這樣年羹堯便有了92款大罪。

雍正皇帝不願意擔任“心狠手辣,殺戮功臣”的罪名,所以就讓年羹堯在獄中自裁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雍正二年十月,勞苦功高的年羹堯入京覲見。也不知是哪個溜鬚拍馬之徒最先提議,王公以下的官員竟然都在城中跪接大將軍。年羹堯以一副黃韁紫騮的行頭進城,對官員們的諂媚坦然受之,理都不理。甚至連王公大臣下馬對他問候也不以為意,並不下馬還禮。他並不在乎這樣的傲慢會惹來的些許麻煩。即使他能夠預見到群臣到雍正耳邊扇陰風點鬼火的樣子,年羹堯依然相信他還是可以仗著軍功,依然故我。坐在馬上不可一世的年大將軍一定想不到,僅僅一年之後,他就將為自己這個幼稚的炫耀付出血的代價。

讓雍正覺得傷自尊的是年羹堯沒下限的僭越。房子逾制,睡老婆要翻牌子,蒙古王公見他還得下跪。連聖旨都以不敢“上煩聖心”為由私自擬定。猖狂成這樣,大概也只有清初的多爾袞可以與之比擬。但多爾袞是攝政王,又是皇帝的叔叔,你年羹堯算什麼東西?雍正的反撲開始了。

雍正的貶官隱忍,非但沒有換來他的安分,反倒讓兩人的關係愈發緊張。年羹堯始終相信他是雍正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而歷史無數次證明,皇帝不能沒有的只有皇權。標榜自己的不可或缺無異於威脅。而皇帝,從來不受威脅。雍正三年三月,年羹堯上賀表稱頌雍正夙興夜寐,勵精圖治。但字跡潦草,又一時疏忽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認為這是“不敬”,甚至開始耍賴皮,稱年羹堯的功勞都在自己“許與不許之間”。


國家人文歷史


因為年羹堯太狂了。

雍正剛登基的時候,確實是很重視年羹堯的。因為年羹堯是很重要的武將,雍正剛登基沒多久,他就解決了青海之亂,這可是在康熙年覺都一直沒有解決的事情。尤其是雍正初登基的時候,流言四祈,政權不穩,年羹堯的勝仗來的太及時了,他幫助雍正確立了威信。



雍正也曾多次表示對年羹堯的重視和讚賞,但是年羹堯的政治智慧實在不高。本來嘛,皇帝都極盡所能的誇獎你了,而且你還是手握重權的武將,功高震主有沒有?年羹堯非但不思收斂,反而因為雍正的誇獎重用而愈發得意。他自己發展了一個小集團,結黨營私。還弄了個年選,只要是他推薦的人,可以直接任用;還任由官員們對他實行跪拜之禮。


這些,看在雍正眼裡,他又怎麼能忍受?為了政治,他和自己的兄弟八爺黨都可以反目成仇,何況區區一個年羹堯?所以年羹堯的下場是註定的,也是他自找的。他要是知道多收斂一些,或許該不會落到這個下場。


小D雜談


雍正對於年羹堯的感情,其實最近幾年因為幾個搞笑的奏摺批閱被廣泛流傳。兩個人本來就是十分默契的君臣關係,為何最後雍正忍心殺掉年羹堯呢?


有人覺得年羹堯一定是個一開始就領兵打仗的武將,其實這就錯了,年羹堯本是一介漢族的士大夫,康熙年間,皇帝對他大家讚賞,十分器重,認為她文韜武略,用在領兵打仗上能發揮作用。於是,而立之年的年羹堯開始了軍旅生涯。

年羹堯的妹妹,被選為雍正的貴妃,所以說理論上來講雍正與年羹堯還是妹夫與大舅哥的關係。有了這層關係,又手握重兵,雍正對年羹堯是十分看重,想方設法籠絡他。而年羹堯在受寵後沒有若驚,反而有恃無恐,開始大力提拔自己人,變得囂張跋扈起來。



但是,年羹堯沒想到,自己也有栽跟頭的一天,雍正生日,年羹堯本想送“朝乾夕惕”幾個字。但是沒想到讓他給寫反了,成了“夕惕朝乾”。雍正一下彷彿抓住了他的把柄,開始了猛烈的批判。最後,定了個欺君之罪,命年羹堯自裁。


雍正想要殺年羹堯,有對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擔憂,也有年羹堯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的教訓和警示。總之,伴君如伴虎,古今皆如此。


歷史密探


說起年羹堯,大家腦海裡湧現出來的都是《甄嬛傳》裡囂張跋扈的年妃口頭常掛著的“我那在外為陛下賣命的哥哥”,而在真正的歷史裡,囂張跋扈的並非他那妹妹,而是他本人,甚至最後還因為功高自滿、做事太乖張,惹雍正不滿,最後被定罪92條,賜其自殺。然而,年羹堯為何被殺,卻一直是清史的未解之謎。那麼雍正為何一定要殺年羹堯?綜合各種史料所述,有以下幾種說法。
1、你知道朕的秘密太多了,朕怎能留你
看過清宮劇的都知道九子奪嫡在康熙暮年鬧得有多嚴重,因此有學者認為年羹堯之死與幫助雍正奪得皇位的事有關。據說康熙臨終指定的皇位繼承人是皇十四子允禵,而皇四子胤禛聯合年羹堯、隆科多、鄂爾泰等人矯詔篡位,最終獲得皇位。
在這場奪位戰中,因為皇十四子其時為四川巡撫大將軍,年羹堯此時為四川川督,皇十四子本可揮兵回京奪位,而受制與川督年羹堯,最終被皇四子胤禛搶得了先機。而在雍正繼位之後,由於年羹堯擁立有功,雍正對其大加恩賞,給其封功加爵。然而,“事君數,斯辱矣”,年羹堯知道的秘密太多了,終究會是雍正心裡的一根刺,富貴流水過,不是不殺,時候未到。等到年羹堯因為功高自滿而忘乎所以時,雍正立馬將其定罪92條,年羹堯最後自殺。然而這種說法也受到別的學者的反對,反對的學者認為年羹堯在雍正登基時忙著在四川打仗,沒有閒工夫參與此事。
2、恃功自傲、威脅皇權而被殺
年羹堯文武雙全,與雍正相識多年,且出仕於雍正做皇子時候的皇府,在康熙五十七年因軍事才能而被重視,雍正繼位後,又親自主持了平定青海的戰役,最後順利平定了青海,此時達到權勢的最高峰,元年三月,加太保官銜,封三等功;十月,授撫遠大將軍、晉二等公;二年三月,晉一等功。短短一年,年羹堯的地位、權勢達到了頂點。然而,與他的權勢一起來的,還有他的貪婪和恃功驕縱。
年羹堯早在當巡撫、總督期間就開始通過侵蝕軍需、勒索屬員、私佔鹽窩等手段大肆斂財,僅當時他在各直隸縣所佔有的房產就達一千兩百餘間;得到雍正寵信之後更是得意到忘乎所以,竟狂妄地藉口循允禵的“大將軍王”的舊例來耍排場,如在轅門鼓廳、公館牆壁俱畫四角龍;出署時令百姓黃土填道,御前侍衛擺隊,前引後隨,執鞭墜鐙,屬員送禮要稱“進”,送人物品稱“賜”,令蒙古郡王額駙下跪等等,儼然一副雍正以外的另一個“地王”的樣子。這種恃功作威的做法被雍正一一看在眼裡,即使是再親近的侍臣,一向嚴格吏治的雍正也無法看著自己的權威被忽視至此了,何況他年羹堯還掌握著西路八旗官兵,在川陝經營多年,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幾乎就是一個定時炸彈,雍正怎能不除他。於是,雍正三年四月,年羹堯就得到了被賜自殺的下場。
3、因要自立為皇帝被殺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年羹堯是因為想要稱帝而被除,乾隆時學者蕭在 《永憲錄》 中提到:年羹堯與靜一道人、佔象人鄒魯都曾商談過做皇帝的事。當時,靜一道人這些人找到一條圖讖碑文:赤龍飛上隴山頭,此日相分九鼎逢。紀歲木火,畢當承運。也就是說,紀歲為年,年羹堯必定為帝。年羹堯對此深信不疑,還稱自己的住房上有王氣出現。這時候,年羹堯的狂悖已經到了“圖謀不軌”的地步,這被穿插眾多眼線的雍正帝知道後,當然是無法容忍的。
伴君如伴虎,如果不懂得跟老虎保持距離,還把老虎當自己人,在老虎背上上躥下跳的,也就只能有年大人這個下場了。

歷史研習社





首先說明一下很多瞭解雍正皇帝和年羹堯的人都是看電視劇《雍正王朝》和小說《二月河》,而電視劇雍正王朝是根據二月河改編的,所以可以說是師從同處。

本人看了多少次《雍正王朝》已經記不清了,最後兩次看是2017年9月和前幾天看了幾集,反正是隻要看到電視上播我就看。

看了這麼多次,也比較瞭解年羹堯,在雍正還沒有當皇帝的時候,年有兩次惹到雍正:

第一次是血洗江夏鎮,拿走全部錢財卻沒有說!

雍正怒其膽子太大和廉財沒有彙報,這時的雍正就說出怕年羹堯惹事和將來尾大不掉,聽的鄔先生兩眼一亮,連連點頭!



第二次:十四爺推介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年去八爺府做客,沒有提前去四爺那裡報道,結果提前回來的消息被李衛告訴了四爺,也不知道他的陝甘總督位置是四爺提前運作的,結果四爺大怒到了戶部把年羹堯的調令壓下來再儀。把年羹堯嚇壞了在四爺府跪了一天!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年羹堯心恨,狡猾,沒有把寶全部壓在四爺雍正身上,再有就是他把在四川的政績全部劃到自己身上,自己雖為封疆大吏,在主子眼裡啥都不是,還不是矮下身給主子洗腳!這時他的心已經對雍正不滿,不過不敢反抗!

等到了雍正當了皇帝,年羹堯當了大將軍後,雍正不太信任年羹堯,分別安排嶽鍾琪的軍隊不受年的調度,又安排伊興阿等暗中監視年,再有後來的十個侍衛,還有牛人孫家誠,結果十個侍衛被收買,孫家誠被殺!其它被殺的三品以上的官無數!尤其雍正是隊嶽鍾琪的安排,要知道嶽鍾琪當初是年的小跟班,後來慢慢被雍正收買,最後接收年的大將軍,到那時年羹堯才明白,連說好手段,好手段!




還有年選,和睡覺翻牌子,吃飯叫傳善等!雍正都知道,也都不滿,不過沒發作!結果年羹堯回京城擺譜,對雍正說我的兵只知軍令不知皇帝的話等等行為,直接當著文武大臣打雍正的臉!當時雍正的臉是綠的!



再後來在蒙古草原年用戰馬和火炮等武器去換美女,這種做法有私下收買人心或走私軍火,搞個人武裝之嫌!



到最後貶為杭州將軍,杭州參將等,年羹堯已經直接對抗雍正,死也要轟轟烈烈!最終李衛來了,讓曾經的家人給年羹堯送終來了!




當時雍正殺年羹堯是不殺不行,一得平民憤!二得平官員的憤!三就是堵八爺黨的嘴!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條!九爺曾經去年軍前和年羹堯呆過,這期間他們之間可能存在一些交易了,具體是啥?不得而知,但絕對不是好事!不然的話後來發生的八爺黨糾結關外四位旗組鬧事會提前發生,如果當時年羹堯還在並出來搗亂,估計局面會很難處理!還不如乘年羹堯為落水之狗,應滿朝官員的要求殺了年羹堯,為將來除去一大禍患!



雍正殺年羹堯,順應民意,官意,私意,年羹堯豈能活命!


看歷史說古今


提起雍正王朝的事兒,必然繞不開“九王奪嫡”和殺年羹堯兩大事件。前者是雍正帝為坐上皇位,與眾兄弟之間鬥法;後者則是雍正帝為維護帝王統治和尊嚴,與自己寄予厚望的心腹重臣年羹堯之間紛爭。

那麼,雍正帝為何一定要殺了忠心耿耿的年羹堯?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年大將軍


年羹堯年大將軍,功勞赫赫,立下多次平定西北叛亂的不世之功,輝煌時擁有節制西北四省的軍政大權,一人統管四省,地位已遠超大清所有地方督撫之上,又兼任西北大軍三軍統帥大將軍,已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年羹堯是雍正帝坐上皇位的擁立功臣,也是雍正帝坐穩皇位的心腹干將,深受雍正帝倚重和專寵,甚至雍正帝與作為臣子的年羹堯常常“推心置腹”,視為心腹中的心腹,曾言要和年羹堯“做一對千古君臣典範”。

雍正帝因年羹堯之功不斷的給年羹堯加權,很多朝政大事都會徵求年羹堯的意見,又娶了年羹堯的妹妹為年妃,結為皇親國戚,雍正帝對這位有本事有能耐的“大舅哥”的信任和寵愛程度,有雍正一朝,似已無出其右了,可謂無以復加。

可是,一切都只是雍正帝的一廂情願罷了。建立功勳後的年羹堯,他的所作所為,讓皇帝雍正徹底失望了,最終痛下殺手,不得不上演了一出“兔死狗烹”的血腥結局。

雍正帝之所以,一定要殺年羹堯,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 1、恃寵而驕,功高震主

  • 2、結黨擅權,觸犯帝忌
  • 3、貪汙軍餉,權大樹敵
  • 4、帝要面子,臣忠死節

雍正上臺,爬上人生最巔峰



清朝康熙年間,西北地區騷亂湧起,屢次遭受準噶爾的侵擾,領土的統一與穩定日漸成為康熙帝的一塊心病,而此時的年羹堯年紀尚輕未滿三十,就已經驍勇善戰,盡顯軍事才能。


進士出身的他,為人聰慧,文武雙全,受到康熙賞識,遷至四川巡撫,遂步入封疆大吏行列。

1723年,雍正帝扥登基後,年羹堯奉命掌管西部一切軍務大權,西部官員均聽命於他,實權已大過其它一切地方督撫。這一年,年羹堯奉命平定羅卜藏丹津動亂,戰爭持續二年,年羹堯巧妙戰術橫掃全場,大獲全勝,於是聲名四起。

在清代康熙、雍正年間,官位一路飆升,從四川巡撫到四川總督、 川陝總督、 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特別是在雍正帝上位後,年羹堯地位達到了人臣巔峰。


功高震主,危機重重



然而,年羹堯像古往今來的許多重臣一樣,犯了一個毛病:恃寵而驕。聖眷隆盛的年大將軍,開始飄了。仗著皇帝的寵信,忘乎所以了,他把驕奢淫逸、飛揚跋扈之風演繹到淋漓盡致的地步。

年羹堯來往出行,都有王公大臣跪地迎送,而年大將軍傲視而過,連正眼都不屑正瞧他們一眼。年羹堯住宅奢華鋪張,大量美女陪侍,車馬儀仗前呼後擁,所到之處無論官員還是百姓,統統避讓,甚至比厲行節儉的皇帝雍正還要氣派。

年羹堯功高震主,權勢熏天,卻不知收斂鋒芒、權大遭嫉,屢屢招搖於市,早已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嫉恨。不僅如此,年羹堯的手爪也伸的很長,竟大肆插手其他省份的官員任免,分了專屬皇帝的天下官員任免權,並藉此扶植親信、廣植黨羽勢力,時稱“年選”。

結黨專權,拉幫結派搞成自己一股黨羽勢力,事事唯你馬首是瞻,這歷來都是犯帝王大忌的,甚至比貪點拿點更嚴重,因為這已經威脅到了皇帝的統權根本。皇帝歷來是天下一人,最高皇權獨攬,皇權是獨享的、排他性的,敢分皇帝至高無上大權的,歷來都沒有幾個有好下場。

年羹堯擅作威福,甚至後來發展到,年羹堯在雍正帝君前奏事,君前無狀,跋扈之態昭然若揭,竟無人臣之禮。這令“極好面子”的雍正帝顏面喪失,帝王尊嚴和權威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和挑釁。


跌下深淵,身死名滅



隨著,年羹堯的結黨擅權、貪汙軍餉等事,陸續被爆出,加之跋扈的年羹堯權大樹敵,遭人嫉恨眼紅非議,大臣們紛紛彈劾年羹堯,最後居然被人舉報說要謀反。這一下,雍正帝忍無可忍,年羹堯最終把自己作死了。

公元1725年(雍正三年)十二月,於上年入京的年羹堯,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賜自盡。

從年羹堯來看,其實一直是忠於雍正帝的,甚至到了最後關頭也一直對雍正抱有很大幻想。當然,雍正帝也未必真相信年會謀反,他也知道只是羅織的一項罪名罷了。


從雍正帝將年羹堯從撫遠大將軍,貶官為杭州將軍這一舉動,至少可以推測出一點:雍正帝一開始並沒有想對年羹堯痛下殺手,置年羹堯於死地。


畢竟,二人久共患難、知遇多年,感情自然是有的,又曾是雍正帝的臂膀心腹,還是雍正帝的大舅哥,他們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君臣關係。


要不然,上來直接賜死不就完了,何必還要來個貶官(以觀後效)呢?雍正帝對這個昔日君臣知遇的年羹堯,又何嘗不是也抱有一絲幻想呢。

只是後來,形勢所迫,彼此幻想都破滅了。千條萬條皆表面,本質還是觸動到皇權了。



峰子奇觀


年羹堯在清朝時期是一名非常英勇善戰的將軍,在他沒有被雍正殺掉之前,他為雍正做了許多事情,尤其是在雍正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平定了許多地方的混亂。雍正可以牢牢地坐穩他的位置,可以說年羹堯功不可沒,年羹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按理來說,經常打勝仗的人不論是情商還是智商都挺高的,讓人沒想到的是年羹堯的下場非常悲慘。

據說年羹堯在西藏打仗的時候,有一次紮營休息,三更半夜的時候,年羹堯突然聽到一陣疾風颳了過來,突然間就沒有聲音了。對於一般人來說,在荒郊野外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在年羹堯眼裡,這是不尋常的一件事。年羹堯認為大半夜的樹林子裡面,鳥兒都在休息,能夠引起鳥兒飛起來,那只有一個原因,鳥兒受到了驚嚇。

想清楚之後,年羹堯帶著自己的部下去樹林子搜查,果不其然,搜出了許多賊人,成功的把這些賊人給殲滅。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年羹堯是一個非常機警的人,通過一個小小的細節揪出一幫賊人,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這場仗他打得很順利,等他班師回朝的時候,年羹堯完全放鬆了警惕,他認為雍正還是以前的皇子,並沒有把雍正當皇帝對待。

過了幾年青海出現了嚴重的叛亂,雍正依舊派自己的小舅子年羹堯去征戰,年羹堯對於打仗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他的指導下,把青海地區的戰亂分子收拾的服服帖帖,等到他回到了京城,雍正賞了他許多奇珍異寶,雍正還把年羹堯的戰績寫在了一篇文章當中,讓清朝後代子孫都記著年羹堯的戰績。

這個時候的年羹堯目中無人,認為皇帝都得聽他的話,雍正豈是傀儡之輩,他看年羹堯也不是特別順眼了。後面雍正看見年羹堯與許多官員勾結在一起,揹著他做了許多壞事,雍正徹底翻臉了。直接下令把年羹堯給抓起來判死刑,還下令讓年羹堯的後人一輩子為奴,永遠不能再當官,這個懲罰可以說相當嚴重了。

回想年羹堯這一輩子,風光的時候無人能敵,但是他卻不自知雍正對他的忌憚,伴君如伴虎,在年羹堯身上很好的體現了這句話。


零零七說歷史


在雍正拿下年羹堯後,年羹堯這位昔日的大將軍已經對雍正構成不了任何威脅了,但雍正為何一定要殺他?

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說了,繼續說點勁爆的陰謀論吧。

年羹堯有個妹妹(《甄嬛傳》裡華妃的原型),在胤禛還沒當皇帝時就嫁入了藩邸成為了側妃,雍正登基後被冊封為貴妃,在後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后,雍正對她也非常寵愛,並沒有如電視劇中那樣完全是“政治戀愛”。

年氏(史書中沒有姓名)給雍正生了三個皇子,其中皇八子福惠可以說是雍正最喜歡的皇子,或者說,寵愛程度僅次於弘曆。可惜,雍正六年,8歲的福惠就去世了。雍正十分傷心,下令“照親王例殯葬”。年過18歲的弘曆和弘晝連貝子都不是,乾隆追封福惠為親王時,就說過:“朕弟八阿哥,素為皇考所鍾愛”,這也證明了雍正寵愛福惠是宮廷內人所眾知的。

現在回過頭來看,雖然弘曆當皇帝似乎是板上釘釘的,是康熙“隔代指定”的,但考慮到福惠的受寵愛程度,很難說一點機會都沒有。如福惠不早死,如果雍正多活個十年二十年,宮廷政治又那麼波雲詭譎,誰又能保證弘曆就那麼順順利利的能夠登基?

回到年羹堯。年羹堯是雍正三年以後開始出事的,那時候福惠還活著。在決定是否殺年羹堯一事時,雍正很可能有過類似考慮:年羹堯是福惠的親舅舅,自己駕崩之後,如果福慧有機會成為皇帝,年羹堯會不會利用舅舅的地位“東山再起”,輕則搞政治翻案,重則傷及大清江山?即使福慧不當皇帝,年羹堯會不會照樣利用自己的身份去攪動大清政局,引福慧入歧途。

或者我們換一種思維。如果年羹堯一生低調謙和,和雍正始終君臣相合,雍正晚年的時候,為了大清江山的穩定,照樣可能殺掉年羹堯。福慧有了這樣一位掌握軍權的舅舅,弘曆登基做皇帝哪裡做得安啊?


張明揚不說話


相信很多人被電視劇給忽悠的,都覺得是年羹堯自己不守分作死的。什麼貪汙幾百萬兩銀子,隨意殺人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小編要說的是:年羹堯被殺是典型的“鳥盡弓藏,兔死走狗烹”。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說說年羹堯亂殺人這件事,大家想想年羹堯去西北打仗,一個出生卑微的漢人卻擔任大將軍,多少滿人貴族不服氣啊!多少人不但不配合年羹堯還處處和年羹堯作對,代表事件一個部下不聽命私自帶兵出戰,導致8萬人全軍覆沒。以九爺為首的貴族黨純粹就是給年羹堯搗亂的。再說說年羹堯部卸甲這件事,部下聽見年羹堯同意才敢卸甲,難道年羹堯真的愚笨到這個分上了嗎?不,這正是說明年羹堯帶兵有方。然而已經貴為皇上的雍正卻沒有體會到一個老奴才的意思,把年羹堯的帶兵有方卻領悟成大逆不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