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給北冰洋換水”的計劃,是否屬於天方夜譚?

荰妏囮


相對於中國牟其中老爺子提出的,將喜馬拉雅山脈炸出一個十公里寬口子,讓印度洋暖流傳遍西北地區的大膽計劃比較起來,其實前蘇聯這個“給北冰洋換水”計劃可實現度更高,而且不是天方夜譚,只是投資太大美國又不配合而已。

提出這個計劃的時候正值上世紀八十年代,蘇聯鼎盛時期,當時國際形勢是冷戰正酣,美蘇爭霸從地面到空中到高空幾乎佔據世界任何一個角度,由美蘇領導的二大集團北約,華約隨時都劍拔虜張。

為了在軍備競賽中贏得優勢或者說,戰略聲望上的優勢,美蘇各自都提出啦自己的超級計劃,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是一個,蘇聯的“給北冰洋換水”是一個,還有啥幽靈轟炸機啊,蘇聯的一億頓當量沙皇核彈啊,美國土星五號啊,蘇聯打穿地獄的科拉超深鑽孔啊都是那個時候的產物。

因為競賽不斷,蘇聯其實是非常強大而且在整個80年代面對美國競爭都是佔據優勢地位的,恐怖伊萬,沙皇核彈,蘇聯軍事核武器能將地球毀滅數十次。但是在強大的國家也有弱點,而蘇聯的弱點就是海軍,確切的說,海軍弱,港口位置也不好。彼得大帝有句名言:俄羅斯民族必須要有出海口。於是他不斷髮動戰爭,打敗丹麥,打敗瑞典終於獲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後來俄羅斯又陸續在中國手中獲得海參崴出海口,但是這還遠遠不夠。

因為蘇聯所有出海口,大部分都通向內海,比如裡海、亞速海、黑海、波羅的海和白海唯一的大洋出海口還是遠離蘇聯重心的遠東地區海參崴。這就讓蘇聯海軍及其難堪。

於是他們將大洋出口的目光瞄準啦冰封千里的白海地區。

當時的蘇聯在北海有一個唯一的不凍港位於巴倫支海南方的摩爾曼斯克,迫於無奈的蘇聯就決定想辦法開發白海附近海域。

於是一個大膽而又瘋狂的計劃產生那就是“北冰洋換水”計劃。當時這個計劃的理論依據是,將大西洋高鹽分溫暖海水引入白海,讓白海區域冰雪融化,從而製造出大片優質的不凍港,在部分改變地理環境情況下,完成蘇聯永久不凍港出海口的希望。

這個計劃的策劃者是:蘇聯地理學家彼得·米哈伊洛維奇·鮑裡索夫

其實在當時許多人看來,“給北冰洋換水”這個計劃是非常瘋狂的,後果也是很嚴重的,因為北冰洋是世界的儲水戰,如果儲水站冰山融化,那麼世界海平面上升就會成為必然,無數沿海地區會被淹沒,像日本,馬爾代夫這樣的小國也許就不會存在啦,這件事的國際影響太大,換個國家來做估計會被噴死。

可是蘇聯不一樣啊,他們是當時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為了這個計劃他們還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和分段施行步奏、

第一步:蘇聯計劃在白令海峽處建造一個寬約88公里的攔截堤壩,目的是截流將北冰洋和太平洋徹底隔絕,打斷原本的洋流方向。

第二步:打斷洋流方向之後,在用大型抽水設備將北冰洋低鹽分的海水抽往太平洋,目的讓大西洋溫暖的海水不斷流經挪威進入巴倫支海,最後在走一圈,終點是加拿大北部,形成一個循環水域,

第三部:如此往復循環數十年之後,北冰洋的海水就會被高鹽分的太平洋海水代替。最後溫暖海水的流入將蘇聯巴倫支海域的凍土地區變成可開放地區,進而改變整個生態環境。

以上步奏就是計劃的分段方案,看上去瘋狂其實是可行的,這個計劃利用啦洋流的走勢,不同海域水溫的不同鹽分的不同,最後在三大洋之間形成循環,最終目的是溫暖蘇聯巴倫支海凍土地區。

恩非常完美的計劃,只是投資太大變的不太現實

困難點很多

第一點:封鎖白令海峽的88公里攔截堤壩造價太高,參考三峽大壩就可以知道,沒有幾百上千億美元玩不轉。

第二點:美國不支持,很簡單啊,白令海峽對岸是美國的阿拉斯加,美國和蘇聯是競爭對手,你覺得美國會和蘇聯合作,進行這個瘋狂計劃嗎?美國是商業國家無利不起草,賠錢為別人事情他才不幹。

第三點:眾多沿海國家的擔憂還有惡劣的世界政治影響,你蘇聯一國為了一個出海口就將全世界置於危險之下,這國際壓力就是蘇聯也要好好考慮啊。

最後蘇聯無奈,只能讓這個瘋狂計劃胎死腹中,由此我們就可以看見蘇聯對於不凍港是多麼的渴求啦。可是在渴求,沒有合適的時間,不再合適的國際環境下,不顧全世界,這就是作惡,你一國之惡,就不要讓世界買單啦吧。


阿斗不傻


不可能實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