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願“基因編輯嬰兒”能夠健康成長

齊魯晚報訊 11月26日,人民網刊發《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一文。該文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在艾滋病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誕生世界首例免疫基因嬰兒的消息,也就格外引人注目。這對雙胞胎天生就對艾滋病免疫。這項技術是通過基因編輯手術,對胚胎進行編輯,使嬰兒從植入母親子宮之前就獲得了抗擊霍亂、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

這對雙胞胎嬰兒一出生就能抵抗艾滋病,這對艾滋病防治來說,是一個好消息。艾滋病肆虐世界已經三十多年。三十多年來,人類醫學水平持續提升,但對於艾滋病仍然沒有根治的辦法。通過進行基因修改,讓人類天然就能抵抗艾滋病,這無疑是防控艾滋病的一項重大突破。

有人擔心,人類能夠免疫艾滋病,可能會引來濫交。這樣的擔憂是多慮,這種多慮可能基於這樣一種錯誤觀念:性病、艾滋病能夠有效防止人類濫交,得艾滋病的人往往是濫交之人。實際上,性開放與艾滋病並沒有必然關聯,很多艾滋病感染者都是通過吸毒、輸血等途徑感染,而很多性觀念開放的人也懂得通過採取安全措施來防範艾滋病。把艾滋病與濫交畫等號,大謬特謬。

有人則擔心,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就像克隆猴的誕生一樣,會在倫理等方面給人類帶來不可知的風險。這樣的擔憂倒不是杞人憂天。進行基因修改,被修改的基因也將可能被後代繼承,這是否會對人類基因帶來負面影響?基因可以修改,有錢人會通過修改基因來改變後代的命運,會不會導致階層固化,造成新的社會不公?

對於諸如此類的問題,必須予以正視,並要未雨綢繆,防止技術的不當使用。技術無所謂善惡,但人類要讓技術得到善用,要讓科技成果惠及更多人,而不至於成了對付人類自己或少數有錢有勢之人“對付”大多數人的“武器”。對此,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的同時,人文思考與制度設計也要及時跟上——要讓科學技術用於正途,用於為人類造福。盼望基因編輯嬰兒能在人類精細周到的呵護中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