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建好“升級版”示範區 打贏脫貧攻堅戰

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日前正式獲批。該示範區在精準脫貧攻堅戰決勝階段獲批,且基本覆蓋了我省深度貧困地區,對創新產業扶貧、助力湖南脫貧攻堅戰有著特殊意義。

“升級版”示範區的特殊使命

作為2011年獲批的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升級版”,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增加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懷化市和邵陽市3市州,這3個市州地處大湘西,是湖南武陵山片區的核心區域,也是湖南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升級版”示範區覆蓋了全省51個扶貧工作重點縣中的39個、11個深度貧困縣中的10個。要徹底扭轉這些地區的貧困面貌,根本出路在於發展產業。將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覆蓋到我省6市州,可以更好地將產業扶貧投入與產業承接轉移結合起來,將我省資源優勢與沿海地區資本技術優勢結合起來。

《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總體方案》明確指出:“要探索建立示範區與轉出地無縫對接的合作機制,加強產業轉移政策與精準扶貧政策對接,為貧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致富門路,讓貧困人口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可見,推動湘南湘西等革命老區、民族地區依託產業發展,助力湖南打贏脫貧攻堅戰是該“升級版”示範區的特殊使命。

湖南脫貧攻堅迫切需要承接產業轉移

湖南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於加快扶貧工作重點縣、深度貧困縣的產業發展,發揮產業扶貧的帶動效應。這也使得承接產業轉移成為湖南脫貧攻堅的迫切需要。

首先,這些貧困縣普遍“產業貧血”,產業基礎差、種類少、規模小、等級低、帶動效應弱、包容性不強,無法通過務工增收,導致勞動力外流。湖南每年超過1000萬的外出務工人員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這些地區。勞動力外流同時帶來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和農村空心化等問題,加大了脫貧難度。

其次,扶貧產業選擇少、選擇難使產業扶貧陷入“兩難境地”,要麼“戶戶養羊、村村種茶”,急功近利、難以持續,要麼“產業門檻高、貧困戶幹不了”“產業風險大、資金不敢投”,導致大量扶貧資金“趴賬”閒置,難以發揮扶貧效應。

再次,一些貧困戶經過易地扶貧搬遷後,缺乏可持續生計保障,需要大量非農就業崗位支持。

承接產業轉移是破解上述難題的有效舉措。一方面,承接產業轉移可以將就業崗位“搬”到本地,既能快速緩解“產業貧血”問題,又能通過青壯年勞動力回鄉解決脫貧攻堅中主體能動性不強難題;另一方面,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更多元、更成熟、更可持續且見效更快的扶貧產業選擇,也可為易地扶貧搬遷提供更有效的生計保障。此外,承接產業轉移還有助於貧困縣突破邊緣鎖定,融入區域甚至全球產業鏈和經濟大循環,促進可持續發展。

以承接產業轉移助推脫貧攻堅的建議

一是共建共享,緊抓區域發展帶動脫貧的“機會窗口”。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突破性政策多、政策含金量高,如“一單式”“直通車”“保稅倉”等貿易通關便利化舉措等。示範區內貧困地區務必抓住這一大好契機,主動響應、大膽創新,發揮自身“青山綠水”的生態優勢、富硒有機的特色農產品優勢、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優勢等,與產業轉出地共建共享,打造1-2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園區型增長極,通過區域發展帶動脫貧。

二是精準對接,充分發揮承接產業轉移項目的直接減貧效應。承接什麼產業、如何承接產業、怎樣讓貧困群體參與所承接的產業、怎樣對接產業轉移政策與精準扶貧政策、如何實現所承接產業“落地生根”,需要統籌規劃。在產業類型對接上,既要注重長遠、高質量發展,又要突出產業的包容性、益貧性,打造一批“扶貧車間”;在對接機制上,既要充分激勵利益相關者,又要體現社會責任、扶貧責任,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政策對接上,要充分發揮政策的協同效應,如適當擴大產業扶貧資金使用彈性,規範其參與承接產業轉移項目運行等。

三是堅守底線,確保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穩定脫貧。湘南湘西的貧困地區同時也是生態脆弱地區和限制開發區,將“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將“資源詛咒”轉變為“資源祝福”,是這些地區可持續脫貧的不二選擇。在承接產業轉移項目助推脫貧攻堅過程中,要以《總體方案》中的產業承接方向為重點,嚴格產業准入標準,因地制宜地承接不破壞生態環境的特色產業、綠色產業,促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融合發展,在綠色發展中確保可持續穩定脫貧。

(作者系吉首大學民族地區扶貧與發展研究中心、武陵山片區扶貧與發展2011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