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農村集體股份化改革,這件事你怎麼看?

農業無人機觀察員


實行土地集體化,村民人人入股,這才是可行的辦法。一:土地不會丟荒,二人人受益,三:便於機械化耕作,四:減少人工投入降低成本。

只有這樣,國家不心擔心土地荒廢,農村不必擔心發展不了,農業不必擔心興旺不了,農民不必擔心無事可做。

實行農村土地集體股份制,能充份調動廣大農村農民的積極性,發揮各人特能,掙錢的爭錢,耕作的耕作,不愁農村的面貌改變不了,那一定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愚人淺見,不知各位是否贊同。


手機用戶57692487122


還是走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好,毛主席早已知道了。


吾等還在


農村集體股份化改革其實是一件好事情,也是一件值得去探索的事情。但是個人認為這個事情要讓有條件的村去做,不能跟風,不是每個村都可以成功通過集體股份化改革完成集體經濟積累,給村民分紅的!


為什麼這麼說?原因如下:

一看村幹部。有的地方政府對農村集體股份化改革很是熱心,讓村裡進行清產核資、成員界定,給村民分股權。可是搞了半天村裡沒有集體經濟支柱,村幹部沒有幹勁沒有衝勁,嚴重的等靠要思想,農村集體股份化改革最後的結局必然是失敗的。二看當地資源。村與村的條件是不一樣的,有的村裡有礦,有的村交通便利,有的村可開發房地產,而有的村什麼都沒有,交通不便,農業也是非常分散的。這樣的村發展起來真的很吃力,就是完成集體股份制改革又能怎樣?集體沒有收入,農民得不到分紅,股權證就是一個爛本本,有什麼用?

目前,農村集體股份制改革主要還是土地的流轉,村集體通過土地流轉收租金的方式獲取一定的集體經濟積累,這是最可靠最保險的方式。

那假如一個村沒有資源沒有礦產,而且村裡土地也不多,那麼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怎麼辦?這樣的村要想發展實現集體經濟,就只有走村辦企業或者旅遊這條路子了,但是這兩條路子的風險極大。小焦認為,農村集體股份制改革好是好,但是要根據村情進行。最好是根據村情規劃出一條適合村集體進行發展的產業,有了集體產業就有收入,有了收入股權改革和分紅就是遲早的事。如果一個村產業都沒有,就先把股權劃分了,那豈不是給村民畫了個大餅,最後餅沒做豈不是讓農民空歡喜一場?

至於山東全省如火如荼進行集體股份制改革我們不做評論。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可以說,將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化、實體化、市場化,是一件值得探索的事情。

這事的關鍵點在於,農民變股東之後,要能有分紅或者獲得更多分紅的結果,否則跟沒有收益的創業公司一樣,股權並不是有價值的東西。

消息顯示,農業部確立山東全省作為2018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根據《山東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山東全省2020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個方案有一個較為明晰的時間表。

農村集體股份化改革其帶來的好處與變化,起碼有三個方面。

其一,首先股權確權,是對農民權益的保障。

農村集體股份化改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集體資產股權登記制度。集體資產有股份信息,而且要向農民出具股權證書。這跟一般的工商登記不同,農民的股份雖然也可以有償退出,但是隻能在集體內部成員間內部轉讓,或由集體贖回。

值得注意的是,集體資產量化為股權後,股權證書不僅是農民參與集體經濟管理決策的憑證,也是農民享有收益分配的憑證。

其二,農村集體股份化改革,是農村集體經濟壯大的又一次契機。

這一次農村集體股份化改革,涉及面廣,其全國性的相關文件2015年即出臺,表明是以試點的方式進行改革。公開數據顯示,中國農村集體資產擁有土地等資源性資產66.9億畝,各類賬面資產2.86萬億元。這是一個不小的資產值,如何做活,並給農民帶來紅利,這才是改革攻艱的本意所在。

需要注意到的是,中國廣大農村發展並不均衡,經濟發達地區,無論是經濟基礎面,還是產業發展實力,均較有利於探路與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要讓集體經濟在適度規模的前提下良性運作,就需要更廣闊的思路與更務實的實踐,其中的難點會更多。

其三,農村集體股份化改革,或給農村帶來更多活力,給農民帶來穩定的收入來源。

如果農村集體經濟因此獲得更大的發展,不用說別的,光是農村的養老問題也可能迎刃而解。當下現實是,農村的收入來源較少,部分農民光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養老,確實是不太夠的。


波士財經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在土地又集體化了,這說明毛主席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又經過了一次歷史的檢驗和人民的檢驗。毛澤東思想是指導我們事業的核心。


日月星辰123


三十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大包乾符合當時的國情,順應當時的民意,在建國以後的農村政策中是最得民心的。但是,也應該看到,任何事物都是有侷限性的,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大包乾發展到今天,已經面臨重重困境,前進乏力,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包乾也到了來一場改革的時候了。但是怎麼改,朝哪個方向改,卻是需要非常謹慎的,絕對不能搞形式主義,一刀切,大把擁。這樣的歷史教訓已經不少了。

我覺得,要搞改革,必須注意這幾條:

一,能增加農民的收入

為什麼要把這一條放在首位?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論你怎麼改,到最後都要靠這一點來檢驗。如果農民收入增加了,就說明改革成功了,否則就是失敗了。簡單明瞭。

二,有利於農業農村的長期發展

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解放生產力,增加經濟效益,推動農業農村的發展,走向文明富裕之路。要摸索出適合農業發展的新路子,為農村振興戰略的落地打好基礎。

三,嚴禁形式主義,政績工程

改革,不是兒戲,首先要做深入細緻的調查硏究,進行嚴密的論證。沒有把握的事不要幹,不要拿農民的利益當試驗品。嚴禁任何形式的形式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的政績工程。

四,應以點帶面,穏妥進行

任何改革都必須紮實穏妥,絕對不能搞一刀切。應先搞試點,摸索經驗,逐步完善。待經驗成熟後再逐步推廣,不能急於求成。如果試點失敗,也可以總結經驗教訓,以利於今後的改革,雖敗猶榮。但絕對不能因為失敗覺得沒面子就不顧大局,強行推廣,那隻能以失敗而告終。

總之,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改革,而改革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這種精神是可嘉的。只要本著實事求是,為民謀利的原則去改革,廣大農民肯定是會歡迎的。

在此,預祝這次改革取得成功。


十里八村眾鄉親


這個事是好事!如果能一步到位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就更好!小崗村大包乾已經造成農業嚴重落後!應該到了改變這種局面的時候了!


金戈鐵馬7890


還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領導的好,集體好,人多主意多人多力量大,團結就能戰勝一切。


天馬行空167200955


土地股份合作社是非常適合我國農村發展的一條好道路,在不改變原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前提下,每村通過農戶把土地集中起來,打破原有的田埂界限,不論原有田塊位置,統一改造成10畝~~8畝見方一塊,重新做進排水渠,機耕道路,適合大農機耕機作、整體連片的高標準農田,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僱少量勞動力經營耕種管理,機耕機作,收成按田畝面積分紅分成,或直接分取糧食,把國家原有再有農業補貼納入利潤分到各家各戶。按照入社自願,退社自由原則,如有農戶要退社,憑土地確權證和股權證,從一端按原有田地面積劃出歸還,也把一些不願入社的散耕戶的土地劃在同一端,叫作散耕退社區。這樣我國就實現農業機械化、現代化了。農業生產過程中更大限度地使用活菌酵制畜禽糞肥(生物有機肥),桔杆還田,富土肥壤,保護蛙鳥蛇魚平衡的農田生態環境,儘量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生產綠色無公害、高質量、營養高、香味好、具有價格優勢,具有國內外競爭力的有機糧食產品,為全體村民股東獲得更多的分紅利益,希望政府加強‘沃土計劃”,另外提高對散耕退社區如瘦農田照顧性的肥田補助。從始,農業生產方式也從家庭單幹走向企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的股份合作集體農業公司或股份合作集體農莊模式。從中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可作勞務輸出或其他經營,年底除了外出經濟收入,也有一份來自農村家鄉土地的殷實。那時會說做農村人真好!


善正書生



老梁說的好七零後不會種地,八零後不願種地,九零後不提種地,五零六零後心有餘而力不足。坡地荒蕪,平地在留守老人手中堅持。平原大村尚能繁榮,深山小村早已人去屋空,只聞鳥聲語,萬徑人蹤滅。


隨著人員的流動生存原來包產到戶式的分散經營模式已經不符合形勢的新變化也不利於現代農村農業的發展。國家的三農政策非常好,但是真正受惠的不一定是農民本人。一些投機鑽營者借政策之東風揮師農村,閃轉騰挪佔據基層村幹部的崗位,把利民變成愚民利己的高地,行雁過拔毛之事。不僅呼吸著農村的新鮮空氣,饞食著農村的無公害蔬菜,推杯把盞之間把自己搞的肥的流油。好在國家洞悉一切雷霆出擊,碩鼠收手一切皆在向好趨勢。

坡地退耕還林,給山川大地披上盛妝添一分綠意。農村農民農業是國人的糧倉是人類生存的後勤保障。是國家經濟命脈的基礎。如果我們這樣一個擁有沃野萬里的泱泱大國吃糧食依賴進口的話簡直是一個極大的侮辱。

建立現代化企業式的農業刻不容緩也是大勢所趨。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恵農政策和監管制度,吸引八方人才服務新農村建設新農村的熱情,建立一支熱愛農村紮根農村的隊伍,讓政策的春風真正的受恵於熱愛農村甘願服務農村農民的幹部隊伍和紮根農村的農民兄弟。農村合作社的村幹部做為帶頭人不僅要有一心為公的思想同時要有經營管理的才幹,讓他們重新點燃大寨的激情。讓現代化的集約式高效的新農業遍地開花!



脫貧不是口號,更是行動,惠民不是承諾,更是落實,紮根農村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讓累累碩果去證明。今日山東農村集體股份化改革好比往日的安徽小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異曲同功之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工農一條心,熱火朝天大幹一場。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繁榮富強盡心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