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有沒有泡沫?我不知道,你去判斷!

擺在年輕人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買房子,榨乾全家的積蓄,然後湊足首付,揹負貸款,需要二三十年還清的貸款,然後未來二三十年都用來還房貸,試問,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浮躁,不能在一個崗位好好工作,不能紮根在需要人的普通崗位,都去那些來錢快的行業,還催生了網紅這一職業。

房地產有沒有泡沫?我不知道,你去判斷!


在第九屆財新峰會上,SOH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表示,有數據顯示中國房地產的總值是65萬億美元,超過美歐日三地的總數,達到了國有資產總數的七倍。到底是房價高了,還是國有資產少了,或是有泡沫?“我不知道,你去判斷”。

我國房地產總值65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歐盟與日本總和

中國房地產到底總市值多少錢?這個數字一直備受關注,也頗有爭議,但沒有爭議的是:中國房地產確實很值錢。

到底多值錢?總市值世界第一已經很謙虛了。

今年初,經濟學家任澤平在博智宏觀論壇上提到了一個數:300萬億,中國房地產市值。不過,有人說是200萬億人民幣,也有人說400萬億人民幣,最高的一個說到470萬億人民幣。

日前,SOHO中國的董事長潘石屹披露了一個最新數據:65萬億美元。“這超過了美國、歐盟加上日本三個地方的數,以65萬億美元的數字也是一個怪嚇人的數字”。

潘石屹並沒有披露該數據的來源。根據其披露的數據,與前述多個數據相比,既不算太高也不是太低。

房地產有沒有泡沫?我不知道,你去判斷!


依照11月19日的匯率,中國房地產總價值約人民幣450萬億。

但需要提醒的是:2017年末,中國A股總市值60萬億元不到,GDP也剛剛突破82萬億元。

我們再看看美國。2017年末,美國房地產市值是200萬億人民幣,不到中國房地產市值的一半。但另一個數據是:美國2017年GDP是122萬億人民幣,美股總市值190萬億人民幣。

另一組數據:16年來,北上廣深的房價漲了20倍,但全國的GDP漲幅還不到7倍。如果按照中國的樓市總市值已超過了450萬億來計算,這一數據是是GDP的5倍,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2.5倍,是儲備貨幣的15倍,是貨幣發行的45倍。

根據媒體測算,400萬億的住宅估值中,北上廣深四大城市佔據了三分之一多,二線和強三線城市大約佔了三分之一,其他三四五六線和兩千多個縣城佔了三分之一弱。

所以坊間傳言:賣掉北上廣深的房子,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的樓市。這話其實並不誇張。換言之,賣掉這四個城市的房子,估計也能買下除美國、日本與歐盟之外的全世界。

“厲害了!你國的房地產。”

舉國樓市卻不及中國樓市的三分之一,富得冒油的日本人看到潘石屹的說法,估計會黯然神傷。

要知道,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房地產總值已超過了20萬億美元。想想看,當時的20萬億美元購買力,是現在的多少倍?

這個規模,是當時全世界所有股市市值的總和的2倍。此外,美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25倍,但是房地產總市值卻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單位面積的地價,日本是美國的125倍。

當時媒體戲言:日本可以用東京買下整個美國,用皇室佔地買下整個加利福利亞。

然而此後,日本樓市泡沫爆裂,房地產業崩盤。經濟並自此一蹶不振。

自1990年至2015年的25年間,與高峰時相比,日本的住宅地產貶值了90%。商業地產下跌了99%。

也就是說:如果單價百萬的房子,25年後市值僅為1萬元。

回過頭看,中國房地產總值為何這麼高?有說法是,之所以維持,原因很簡單,因為樓市是最大的“海綿”,它將近年來釋放的大量“經濟水分”吸收了。

如果房價打壓的太厲害,被吸收的“水分”必然會流出來,對國民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造成致命衝擊。

然而有意思的是,關於樓市是否有泡沫論至今還有爭議。

潘石屹認為,中國房地產總市值已是國有資產總數的七倍。到底是房價高了,還是國有資產少了,或是有泡沫?“我不知道,你去判斷”。

這幾組有意思的網紅數字!引發樓市的深度思考!

潘石屹又耍起了滑頭,他說房價高不高,有沒有泡沫我說一個數字你們自己判斷,於是他拋出了一個問題,中國的房地產總市值多少?他說自己查了好多數字,其中有200萬億,300萬億,最多的一個數字是470萬億,然後他說,最近看到了一張圖表,上面顯示,中國的房地產總市值是65萬億美元,大約450萬人民幣,如果是這個數字,那麼也就意味著中國的房地產總市值,超過了美國,歐盟,日本的總和。這一數字還是我們所有國有資產總和66.5萬億人民幣的7倍。潘總最後留下一個發人深省問題,是國有資產少了呢,還是房價高了呢?

房地產有沒有泡沫?我不知道,你去判斷!


其實對於這個數字應該並不意外,我們去年就已經說過了,房地產總市值高達450萬億,是貨幣供應量M2的將近3倍,是流通中的貨幣M1的8倍,大家都說貨幣超發了,但其實房地產創造的泡沫市值遠遠超過了貨幣供給。潘總所提到的網紅數字圖表,不光有房地產總市值,還有股票總市值跟全球的對比,美國30萬億美元房產,30萬億美元股票。歐盟是20萬億美元房地產,20萬億美元股票,日本10萬億美元房地產,6萬億美元股票市值,而咱們65萬億美元的房地產,6萬億美元的股票市值。人家都是股票市場市值與房地產市場市值大體相當,而我們卻差了十倍,那麼問題又來了,是房地產高了呢,還是股票市場低了呢?又或者既是房地產高了,又是股票低了,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我們才是光榮偉大正確的,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都錯了,而且他們錯的很離譜。

房地產有沒有泡沫?我不知道,你去判斷!


我們既然反覆的表態,要進一步開放國門,要全球化,市場化,這個方向不會改變,那麼也就意味著最終就是金融互通,也就是說全球資產價格水平會平衡,那麼大家可以再思考,是全球的資產價格結構向我們靠攏呢?還是我們向其他國家靠攏?這就好比冬天出門的時候,你是想著多穿點衣服呢?還是準備用你強大的內力,去自發熱,把全球氣候變暖?

房地產有沒有泡沫?我不知道,你去判斷!


說個小事,也可以看到目前樓市的變化,最近老齊在網上看到某房地產人士的發言,他發現北京500萬的房子,還有人問問,超過800萬的,現在連帶看的都少了,1500萬總價的房子,基本無人問津。當然還有3000萬以上的房子,據中介說有位業主急售,奧運村的位置,掛牌3500萬,2個月降到了3200萬,這老哥很著急,幾乎天天跑中介問怎麼樣了,有一天正好碰見了一個有意向的。老哥如獲至寶,也很爽快,說這樣!一口價3000萬你拿走,中介費和稅費我還包了。房子裡的傢俱電器,精裝修,全都留給你。基本沒怎麼住過,所以全新的,這麼一通讓利之後,不過看房那哥們最後呵呵一笑,用句抖音上時髦的話講,我是差那200萬的人嗎?我差的是那3000萬,於是這位房地產人士,又給我們留下了一道很深奧的難題,到底誰會接房地產的盤?

確實如此,根據統計即使是上市公司,有三分之一的企業一年淨利潤不到3000萬,2017年,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只有不到30位董事長的年薪超過了500萬,這還是稅前收入,砍掉所得稅,基本上只有一半。也就是說即使是全中國最賺錢的上市公司的一把手,買一套3000萬的房子,也得差不多10年的時間。那麼貸款能不能買呢?首付1000萬,貸款2000萬,期限30年,每月還款10.5萬。也就是說,每年還貸130萬,按照房貸收入比50%計算,你至少得稅後年薪260萬以上,還原所得稅,如果你沒有稅前年薪400萬,根本供不起這樣的房子,這種收入,在全國有多少呢?反正上市公司中,只有42位董事長有這個實力。

房地產有沒有泡沫?我不知道,你去判斷!


所以,直接買似乎已經不太可能了,唯一符合邏輯的就是置換,賣掉之前2000多萬的房子,買這個3000多萬的,但如果人家真有2000多萬了,也能買的起3000萬的房子了,其實放眼全世界,也基本想住哪住哪了,即便在美國紐約,洛杉磯或者舊金山,只要不買曼哈頓的豪宅,基本都問題不大。所以這種選擇和替代性其實是相當多的。這種人也應該早就有了全球化的視野。所以他們真的會在北京接盤嗎?

房地產有沒有泡沫?我不知道,你去判斷!


從中介那瞭解到,現在豪宅成交極低,基本上一個小區一年也不見得賣一套,所以價格很穩定,因為根本沒有流動性,屬於自發的停牌了,但是一旦有業主因為生意問題,急需用錢,那就會攪動市場,通常都會低價甩賣。但往往甩賣也賣不掉,跌個20%,也沒什麼人問津,因為實在總價太高。連看的都沒有。所以顯然北京的豪宅,已經把資金全都給固化下來了,這部分市值已經變得不再有流動性,隨著底下共有產權房項目不斷推出,相當於把新增的流動性全都接到了另一個服務器裡,那麼商品房市場的流動性就會更少,500萬的房子賣不掉,那麼1000萬的房子也就別想賣掉,2000萬,3000萬,4000萬,甚至一個億以上的房子,全都得乾死在那!這就是最可怕的,市值在那,但錢卻沒有了。換房的需求的底層流動性,逐漸被吸納到保障房的體系裡了,那麼整個換房市場就完全不轉了。現在高端豪宅市場逐漸死水一潭,只能進不能出。也會慢慢的向下傳導。逐漸2000萬的房子,1000萬的房子,也會越來越賣不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