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濤,請在第二回合的比賽中“犯混”一次

今天的主角是

「 姜濤 」

1比1的比分對國安來說肯定不算是滿意,但國安球迷認為在球員中表現最無法令人滿意的是姜濤。

相對於時隔4個月重返球場的李磊所表現的生龍活虎和更加多變的傳中線路,姜濤顯得太乏善可陳了。

姜濤,請在第二回合的比賽中“犯混”一次

第一次拿球就把球傳到了對手腳下,從那以後姜濤就開始不斷回傳,即便有傳中機會,他也會把球穩穩的停好,然後擺好姿勢,傳中。

當然結果每個人都看到了,姜濤的傳中絕大部分都被對手的邊後衛封堵出邊線。

因為在足協盃決賽這個等級的比賽中,對手根本不可能給你一板一眼瞄準的機會。


姜濤在這場比賽的傳中,很容易讓人想起國安主場同恆大比賽中,最後絕平的畫面。

同樣是在左路的連續倒腳,同樣是奧古斯托利用精準的長傳轉移到右路插上的姜濤處——這樣的戲碼在聯賽就經常出現——在足協盃決賽上也是。

但不同的一點在於,同恆大的比賽,姜濤沒有停球,更沒有擺姿勢,他不等皮球落地,凌空傳中,他給巴坎布送出了一個西甲級的好球,並不擅長頭球的巴坎布衝頂破門,國安最後一刻絕平恆大。

姜濤,請在第二回合的比賽中“犯混”一次

這腳傳中可以說是姜濤目前為止職業生涯的巔峰時刻。而與他一貫的平庸相比,這腳傳球的唯一不同在於,姜濤的勇氣。

老實說,這份勇氣並不是來自姜濤平時本分的姿態,而是開始滴答讀秒的督促。

那個時候,姜濤已經沒有時間去考慮太多。如果不凌空傳中,把球停下來再傳,可能就沒有機會了,也沒有時間了。如果凌空傳中,要麼傳不好,飛了,要麼傳好了威脅巨大。

其實成功的幾率只有四分之一,但姜濤敢傳。是因為在時間面前,恆大已經沒有可能斷球反擊了,即便姜濤這球沒傳好,也不會造成對手的偷襲。

在這樣一種前提下,姜濤這球就傳好了,而且傳的太好了。

長久的觀察姜濤踢球會發現,姜濤的傳中腳法非常不錯,算是他技術上的優勢,但他似乎並沒有把自己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他在場上想的更多的還是“別失誤”。因為這種心態,甚至不惜放棄了自己的優勢。

這也沒辦法,從姜濤回到國安開始,他就是一些球迷所說的是被“罵出來”的。

姜濤,請在第二回合的比賽中“犯混”一次

有些所謂的球迷,以姜濤“再生父母”的姿態,自詡為姜濤成長路上的“導師”,但他們所做的,只是在姜濤表現最低迷、最彷徨的時候,送上一句“京罵”和“抱怨”而已。

那個時候的姜濤,不會豎起手指讓“再生父母”閉嘴,他只是低頭默默奔跑,然後為了贏球喜極而泣。

有多少人知道姜濤為什麼忍氣吞聲,他所走過的路,“再生父母”們又有多少人懂。

年少就是國安梯隊主力,被帕切科看好,但卻在上了一線隊的三年時間裡踢不上一秒鐘。在遠離中超豪門國安又虛度大半年後去了默默無聞的青島黃海製藥,還要接受試訓的安排,終於在26歲踢上職業聯賽,28歲重回國安,以主人的身份走入夢寐以求的工人體育場,卻發現迎接自己的是“再生父母”的辱罵。

除了低頭奔跑,姜濤還能做什麼?

姜濤,請在第二回合的比賽中“犯混”一次


所以,姜濤在國安踢球,一直謹小慎微,應該能夠讀懂,他擔心好不容易煎熬得來的穩定因為自己的失誤而丟失。但在外界看來,他的球風太過平實和穩妥,缺乏冒險精神。

29歲的姜濤,作為足球運動員已經“人到中年”,有多少人會在這個年齡段選擇冒險?尤其又是在目前的位置是經歷諸多磨難才換來的。

年少不懂林教頭,讀懂已是中年人。姜濤的謹小慎微,其實並不難理解。只是不需要“懂球帝”們穎指氣使,那些指摘者恰恰都是不懂林教頭的年少人。

但是對姜濤來說,他確實需要一些改變。就好像陷入中年危機的男人,哪怕荒唐一次,激情一次,彌補一下自己曾經苦難的青春。儘管哪怕他再“犯混”也比不過少年成名的韋世豪,但不代表他就不能衝動一次。

同恆大的那場比賽,在秒錶的逼迫下,姜濤“混”了一次,留下了人生濃墨重彩的一筆。

林教頭三十五歲的時候,做了人生最瘋狂的一件事,他風雪山神廟,殺了陷害他的人一怒落草。而在四天後的濟南,希望姜濤也能夠做到。

姜濤,請“犯混”一次,把球踢得再混一點,混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