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1.8億獨生子女要承擔7個億的老人問題,你怎麼想?

大提琴心聲


怎麼不想下一個子女繼承七個老人的財產啊!爺爺奶奶父母可以照顧,當父母老了,作為獨生子女的怎麼就不能照顧了呢?我單位就有好幾個這樣的,子女多又怎麼樣,還不是在外地,只有身邊的一個孩子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顧著。以前的鄰居四十多了,是獨生子,父親常年有病,母親有神經病,這幾年一直癱瘓,鄰居白天上班,下班就回到父母家給父母做飯,給母親端屎倒尿。我初中班主任老兩口退休金一萬多,兩個孩子大學生在深圳混的挺好,家裡僱的保姆洗衣服,老師突發急病沒及時送醫院去世了,可惜不可惜。獨生子女不能光享受啊!也要學會照顧他人,才能讓父母活的更久。


八卦新聞視頻


我就是1.8億中的一員。我的親身經歷是。小時候家裡沒什麼錢。但吃的用的都是最好。大了賺多少花多少。多貴的東西都敢買。沒錢就問家裡要。

父母老人問題來了。我父親退休金,他自己花不完還可以幫襯我們。

去年父親腦血栓住院。我死的心都有了。我自己搬不動他。顧個護工。

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老人因為生病,嘰嘰歪歪。話說的可難聽了。出院後,我兩頭跑,真是心力交瘁。那種感覺就是要是再有個兄弟姐妹和我換換班多好啊。

中國的傳統是老人生病要兒女照顧。一個孩子怎的照顧?我這樣父母經歷條件比較好,生病用不到我花錢,都要累死了。

那些沒錢的怎的辦?我鄰居老伴半身不遂,老頭照顧,這幾年老頭身體也不行了。兒子在外省。混的也不咋地。老兩口一個月不到2000退休金,一個月吃藥好幾百。他倆想去養老院,去不起。問了好多地方,最便宜的他倆也要4000多。兒子肯定是不能幫他們出錢。倆人還沒存款。我看的都可憐。

我們不是國家領導,沒那麼多意識。但我想說養兒防老在現在就是個屁。鈔票才是真的。

養老院才是歸宿。


藍帶577


我和老婆都是獨生子女.上面四個老人...下面一個兒子.本想再生一個.想想算了.....四個老人都退休了.現在身體還好.可是萬一呢....

就拿我朋友今年發生的事情來說...

他老爸騎電動車出去買菜..突發腦溢血躺地上了...大概二十幾分鐘沒人管.最後有好心人撥打了110.110呢叫了120;送去醫院.昏迷...

朋友說要救..行.搭橋..反正前後花進去18萬...做好手術後一週..沒醒...醫生說手術很成功.又過去兩週醫生說準備後事吧...

...然後人沒了...

前後花費二十萬.....人也沒救回來...

那麼問題來了...上面還有老人...

說心裡話.希望他們沒病沒痛..走了..就怕拖啊...併發症啊...這個真的是要老命...


紅湯辣小餛燉


一提到獨生子女就有人噴計劃生育,怎麼不想想,中國現在14億,40年前如果不計劃生育現在人口有多少?會有多少殘疾人?28億夠嗎?中國地貌是山地丘陵多耕地少,怎麼養活這些人?溫飽都顧不上怎麼發展科技、經濟?說到養老,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現在六十多歲,全都退休了有工資的,不是倆人養四個,是四個幫兩個。


北國風光1973


這種是混淆視聽的說法。

實際上是這樣,一對獨生子女夫婦可能要面對兩個家庭的獨生子女父母養老問題,也就是四個老人。

但獨生子女家庭的數量並沒有太確切的數據,有人說是2.18億,也有人說是1.8億個。而實際上我們想想也就知道了,假設有1.8億獨生子女家庭,那麼我們需要贍養的老人是3.6億,怎麼樣也不可能出現7億老人的情況。

從社會的整個撫養比來說,也沒有這麼恐怖。2016年底我們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2.89比1,2017年到2018年可能略有下降,也肯定在2.8以上。

也就是說2.8個勞動者供養一個退休老人。

實際上不僅是職工養老保險,整個社會也是這樣。2017年底我們約有7.76億勞動人口,退休老人大約有2.56億,這個數據差不多是3.03比1。實際上有4億多勞動人口,壓根就沒有參加職工養老保險。

而實際上我們結婚,獨生子女也不一定肯定會找獨生子女結婚。其他有兩個甚至三個孩子以上的家庭,也能夠分擔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壓力。從社會大概率上講,雙獨的家庭數量也就3000萬到5000萬之間,不到整個社會家庭的1/10。

養老壓力不是這麼恐怖的主要原因還有,我們中國父母的奉獻精神。多數父母在孩子長大之後不願意跟孩子同住,主要原因還是家庭瑣事和個人自由。尤其是父母雙方健在的情況下,還是一個完整的家庭,喜歡自己居住的居多。而且老人即使跟孩子居住,也主要是幫助看看孫輩,普遍不會給孩子帶來太大的拖累。只有極個別家庭會出現幾個老人同時生病的情況,這樣就會拖累孩子了,獨生子女們就會非常辛苦了。

獨生子女能夠得到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繼承父母的財產,在財務方面的壓力還是比較輕鬆的。

現在國家逐步推出老年失能護理保險,獨生子女護理假的措施,幫助減輕獨生子女們的康復壓力。


希望能夠幫助獨生子女熬過困難的一關。

所以,獨生子女在考慮未來養老壓力的時候,不要擔憂太多,走一步算一步吧。


暖心人社


問題很大,很嚴峻,最困難的就是醫療,陪護問題.

以我個人為例照顧四個老人,都是60多歲,每年都會住院2-4次,每次費用在2-3萬,醫保報銷80%,自付20%,但是住院期間會發生30%左右的陪護相關費用,最主要還得上班,照顧孩子,補課,特長。

如果兩位老人同時住院孩子就沒法照顧了,不要說什麼請護工,護工真是照顧不到位,家庭年收入20萬左右,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我都如此,比我少的會怎樣,陪護期間多次見到老人住院沒錢交住院押金的情況,農村人口有多少,城鎮化建設帶來的問題就是留守老人的增加,往往老人帶著孫子孫女共同居住,一旦發病打電話的人都沒有,近年有多少此類的新聞,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


大叔帶你浪


7億老人的養老,不能拋給1.8億的獨生子女。…………老人的養老要由國家來負責,來承擔。…………每個老人都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貢獻給了自己的國家,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和進步做出了一生的貢獻。人老了,就該由國家承擔起養老。…………不要寄希望於年輕人,他們有他們很多事要做,不能說他們不孝。他們確實分身乏術。…………如果國家不能承擔老人的養老,那麼,各位老人只能自求多福了!生死有命。此時,年輕人也要以此為鑑,現在的老人生存狀況就將是你們的未來!希望年輕人能讓國家和社會有所改變!


一己之見的飄票


我五十歲了,歲月不饒人視力下降體力下降,總是祈福一定要堅強,因為下有一兒一女的事情沒交接,上有七十多歲雙親需要我,我長年漂外每月給父母一千元生活保障,我父母還邦我看家,在家把六畝山種草草耕種另養二頭年豬,幾十只雞,生活方面算無憂無慮,但每年醫藥費開支大,母親哮喘病長年靠藥,父親又患上腦供血不足,準備年底回家送重慶大醫院檢查,經濟方面我還壓力不大,在東莞自已做低端加工,曾多次跟老婆商量接二位老人家來東莞住一起,各方面都能照顧,但老人家又不願意,拼死為我守住家,所以每年一到年底總是急於回家過年,與老人團聚,有父母在家就在,這是生命中的動力,其實在我們家鄉比我家條件差的非常之多,那些老人更可憐了,我們無怨無悔,不期盼天上掉餡餅,人不怕患八敗,只要人勤快,但忠孝不全,成為人生遺憾。


老傅4518


請不要被數據所欺騙,7億老人,真正需要子女負責的可能5000萬都不到,老人自己都是幹活的,我們這裡是比較富裕的地區,但是普通老年人都是幹到七十歲才漸漸退出工作,有的身體好的老人可能要做到七十五歲以上,現在社會上一些簡單勞動,種地,木匠,泥瓦匠很多都是六十歲以上老人做,年輕人都不願意從事這些髒活累活。現在的老年人一般都有自己的積蓄,那些積蓄可都是他們自己年輕時候積累下來的,沒有動用子女的一分錢,更有甚者,還會支持子女買車買房,有多少老年人是純粹需要子女供養?要真是這樣還真是很不好意思的事情呢,至於退休金,那是從沒有退休的時候工資里扣的,和子女有個屁關係,所以不要被數據所誤導,現實情況沒那麼誇張,年輕人的壓力沒有那麼大。年輕人關鍵是要掙錢養活自己,如果有了多餘的錢,要多想到自己的父母,那才是正理。若是連自己都養活不了,做啃老族,那才叫垃圾中的戰鬥機。所以真正需要子女贍養的是那些85歲以上,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這些人中有一些人是比較有錢的,子女可能多陪伴也就可以了。真正沒有錢需要子女提供經濟來源,還要幫忙照顧的這些人又有多少呢,可能也就一千多萬把。


ion60940851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說實話第一次看到這個數據我被震撼到了,雖然一直以來都知道下一個十年中國的老齡化會比現在嚴重,但是沒想到數據有那麼大的。(中國現階段很典型的一家三口的組成)

作為新中國上世紀的獨生子女之一,在工作之初就開始感到了社會和家庭的各方面壓力之大。現在的年輕人結婚雙方要是都是獨生子女,就要面臨要對雙方父母,爺爺奶奶以及未來的子女的生活開支頭疼,加上什麼房貸車貸,壓力可想而知。一個最直觀的現象就是國家開放二胎之後,二胎的出生率遠遠沒達到預期,而且農村地區的出生率遠高於城市,這就側面說明了現在的很多人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可能無法給二胎帶來想要的生活,因此就先放棄了二胎的打算。

(以上圖片是網友對相關問題的看法)

對於老人的養老問題,我覺得不能僅僅靠獨生子女雙方,我們的父輩,響應了國家的號召,把自己的青春乃至人生都貢獻到了祖國的建設中去,到老了不能把所有的壓力和希望都壓在子女身上。對於即將面臨的問題,我覺得在國家層面也要給出一些政策,替獨生子女分擔一部分的壓力。

就好像身邊有的獨生子女二十四五歲結婚,雙方父母還相對年輕,能幫著分擔一部分,但是幾年之後情況就不知道了。而且子女也要上學,加之現在生活成本的上漲,年輕人的壓力誰人能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