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縣,歷史悠久且曾為徐州治所,現為山東南大門

山東省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古為華夏先民繁衍生息之地,是儒家文化的誕生地,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山東地域自古為華夏核心區域之一,其地分屬古九州之青州、徐州、兗州,現青州、兗州也均位於山東境內,而徐州建國後也曾隸屬於山東。

山東一縣,歷史悠久且曾為徐州治所,現為山東南大門

古九州之徐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指的是泰山以南、黃海以西、淮河以北的地區,大致相當於現在山東南部及江蘇淮河以北及安徽北部部分地區。當然,古九州只是地理稱謂而不是行政區劃,徐州作為行政區出現於漢朝時期,西漢漢武帝將天下分為十三刺史部,徐州就為其一,但其最早只是監察區,但隨著地方權力的逐漸擴充,逐漸演化為正式的行政區。

山東一縣,歷史悠久且曾為徐州治所,現為山東南大門

徐州為兩漢十三刺史部之一,設於漢武帝時,其治所位於郯縣(今山東郯城),東漢末其治所才遷往下邳(今睢寧古邳鎮),郯縣作為徐州刺史部治所時間長達三百餘年,現在稱郯城,僅為山東省臨沂市下轄的一個縣。

山東一縣,歷史悠久且曾為徐州治所,現為山東南大門

郯城縣,位於山東省東南部、魯蘇交界處,為山東最南端,有山東“南大門”之稱,是地級臨沂市轄縣。郯城地處沂蒙山南麓,但大部屬臨郯蒼平原,地貌以平原為主,土地資源豐富,沂河、沭河貫穿全境,素有“魯南糧倉”之稱,也是著名的“中國銀杏之鄉”。

山東一縣,歷史悠久且曾為徐州治所,現為山東南大門

郯城歷史悠久,其古為炎國,後稱郯國,後被越國所滅,後屬楚,公元前221年秦滅齊統一六國於此置郯縣,屬薛郡,後於郯縣之郯郡,不久改稱東海郡,均以郯縣為治所。西漢初,郯縣為東海郡郡治,漢武帝時設徐州刺史部,郯縣為州、郡治所,此為郯城最輝煌的歲月。

山東一縣,歷史悠久且曾為徐州治所,現為山東南大門

東漢末,徐州刺史部治所遷往下邳,郯縣仍為東海郡郡治,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郯縣地處南北爭奪激烈之地,其隸屬及區劃變得混亂,失去了州、郡治所的地位,東海郡(海州)治所遷往今連雲港地區。唐時,郯縣併入下邳,稱郯城鄉,後又於此置郯城縣,完成了由郯縣到郯城縣的轉變。郯城縣設後不久就撤銷,其地併入臨沂縣,五代、宋及金時均屬臨沂縣,元末才復置,仍稱郯城縣,明清時屬沂州、沂州府,建國後屬臨沂。

山東一縣,歷史悠久且曾為徐州治所,現為山東南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