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館閣體算不算書法?館閣體與楷書主要區別在哪?

當代尚書院


明清官場的通用體,明代叫“臺閣體”,清代叫“館閣體”。我覺得“館閣體”算是書法,人家也有“法”,講究黑、大、光、圓。用現在的話講,“館閣體”的特點是墨色烏黑,整齊方正,美觀而規範。士子考科舉、官員寫奏摺都講究用“館閣體”。這些人有一定的書法基礎,所以“館閣體”也不是憑空能寫好的,也不是憑空沒來由就形成的。沈括對於館閣體的評價相對比較中肯:三館楷書,不可不謂不精不麗,求其佳處,到死無一筆是也。沈括說的意思,館閣體精而麗,這正是科場和官場的需要。但對於書法家來說,館閣體當然不算書法藝術作品。

對館閣體一般來說是貶多於褒。所貶者往往說它沒有個性,過於死板。但書法家哪個不是從規矩開始學起,哪個不是一開始先臨帖,藝術也是構建在大量學習和練習的基礎上。現代的那些什麼醜書之類倒是有個性,能算書法藝術嗎?恐怕照館閣體也差得遠著呢。


沅汰






請各位老師指點一下,我寫的小楷算館閣體嗎?


筆墨匠工5926854806


謝謝提問,我是千千千里馬。你提出的問題是一個書法實用與書法欣賞問題。書法究竟是實用還是欣賞,這是書法家之間爭論比較激烈的問題。也是非常在乎的事情,假如人家說你的書法就是館閣體,你一定會氣個半死。所以,館閣體書法,還是有點談虎變色的。

趙孟頫的小楷《汲黯傳》。


這恰恰說明,館閣體書法確實不是什麼高明的書法。

館閣體又叫“臺閣體”是古代科舉考試,指定的書法規範,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考試卷面要工整清晰。

但是,古代對卷面工整清晰的要求,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幾乎就是你的卷面書法必須“烏亮光”。寫出來的字,必須像“刻出來”的打印稿

。古代沒有電腦打印,所以,我們用“刻出來”的字來形容好了。


沈度的畫像

這樣的要求已經有些捨本逐末,殘害人才的因素了。

明代大書法家文徵明就是因為書法不好,就沒考上狀元的大才子。文徵明生氣了,接受不了這樣的侮辱,老子不考你的試了,我學書法!

沈度的書法應制帖子。


結果,明代少了一個狀元,但是產生了一個傑出的畫家書法家文徵明。清代也是,對科舉書法要求十分苛刻,天才康有為也沒有過書法的關,於是又是一個老子不考你的試的康有為產生了。

他回家辦學,發現一個天才叫梁啟超,兩人合起來要改良清朝,一場“戊戌變法”就是康有為一夥乾的。

你看,是不是“館閣體”害人不淺?

至於從書法的角度來說,館閣體還是書法,這是沒有問題的。

館閣體要求書法嚴苛古代法帖,要寫得規規矩矩,方方亭亭整整齊齊。從書法為科舉服務來說,這樣做,也有他的道理。

所以,產生了大量規規矩矩寫字匠的讀書人。


但是,館閣體書法也不是鐵板一塊,在館閣體書法裡面,也有一些優秀的書法。不過,總之,因為書法束縛思想個性,館閣體中是沒有大書法家的,明代的沈度算是特例,但是也不是大書法家。



文徵明的書法《滕王閣序》

除非追求個性解放的讀書人,他們一面也寫一手館閣體書法,一面也有自己的書法藝術追求。例如徐渭、朱耷、傅山、王鐸、鄭燮等等。

他們的館閣體都寫得不錯,但是,最主要還是追求書法的個性,所以,為清代的書法,也留下了一下歷史的記憶。

書法主要是實用的寫字,書法藝術是書法的更高追求。

二者的區別就是,書法藝術作品主要是欣賞的書法藝術,而館閣體主要是實用領域的寫字。

具體說,館閣體屬於公文抄寫。書法藝術作品,主要是閒情逸致的抒發。


千千千里馬


我是萬題方

這題目問的,就好像在問“工筆畫是不是繪畫”一樣。館閣體當然是書法了,而且還是功力很深,格調很高的書法。

館閣體,是指因科舉制度而形成考場通用字體,以烏黑、方正、光沼、等大為特點。明代稱“臺閣體”,清代改稱“館閣體”。明永樂時,翰林院侍講學士沈度,其書法風格秀潤華美,正雅圓融,深受成祖朱棣賞識,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紙千金,上有好,下必甚焉,士子爭相仿效,遂成標準書體。

館閣體是官方審美非常自然的選擇

更多歷史背景什麼的,我就說了,反正這就是一種科舉考試,官方最喜歡的字體,這個今天我們老師讓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也同樣會對你有類似要求,字寫的工整的,漂亮肯定要加分,寥寥草草的,亂七八糟的塗改的,肯定要打折,從某種程度上這是人在審美上很自然的選擇。

這種選擇我們今天也還在延續,“烏黑、方正、光沼、等大”,換一個說法是不是很像是偉光正的另一種表達呢?館閣體的這四個特點和標準,直接指向的就是一種端方大氣,中正平衡的美,能達到這個美其實是不容易的,非常考驗功力,你的楷書要很好,還有寫的快,這需要長年累月的訓練,需要有很深的傳承才行。所以,館閣體也不簡單。

館閣體現著儒家的精神

館閣體是最典型的體現儒家精神的官方字體,它要表現出方正,不偏不倚,剛柔並濟,還要有一種儒者的氣度,一種國家棟梁之才的風度,不能張牙舞爪,也不能縱橫捭闔,肆意張揚個性。而應該恪守中庸,誠敬謙和,有仁者,智者,臣子的風帆。

這些東西雖然一直被人詬病,但是自問一下,學習書法這麼多年,要達到這個境界,還真得學養深厚,真正讀了聖賢書,下了苦功鑽研不可。我們今天書法異彩紛呈,好是好,但也恰恰缺這麼一種儒者的氣質。大部分的書法都立不起來(包括我自己),所以,要能達到好的館閣體的水準,那也是厲害了。

館閣體中也有不同的姿態和氣象,並非完全刻板

我看館閣體的書法,從沈度到黃自元,到劉春霖,每一個人館閣體大家,都還是有自己的風格的。沈度的婉麗飄逸,雍容矩度,筆力勁道,氣格超邁。黃自元的字端莊秀蘊,靜雅內斂,文氣蔚然。劉春霖是筆力清秀、剛勁、典雅。

故宮、頤和園,還有很多寺院廟宇,城門宅院,以及大量著名的歷史建築上的題字,多數都是館閣體。我們也能看得出真的有它的風格。這個字體不簡單。當然,它的這些優點,也恰恰是缺陷,決定了它不可能有那麼豐富多姿,卓越超群,異彩紛呈的面貌和大格局出來。這點可以從其中少有真正大家就能看出來。

館閣體的侷限

前面說了一堆館閣體不簡單的論證,但它為什麼還會被詬病呢?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有兩點:

一、書寫者如果沒有達到非常高的境界,那麼基本上個性會被磨平,會把字寫死,寫刻板,寫的了無生機。而這部分人有都是社會上最重要的知識分子,也就是科舉考試學子階層,這種書體的流行,會壓抑和禁錮整個社會文化階層的個性和創造力,為妨礙文化的繁榮與進步,也會使得書法失去活力。

二、統治者以館閣體來看人才的重要標準,而忽略了真正的才學,本末倒置,這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龔自珍,人家字寫的潦草了一點,就沒能成為進士,進入翰林院。白白浪費了一個大才。而那些一位追求華美,華而不實的感官主義者,反而獲得賞識,這在社會上形成一種非常不好風氣,也使得朝廷越來越少真正的棟樑之才。這一點後來曾國藩還專門上書批判過,奈何腐爛已深,無力迴天。

左壁觀書右壁觀史

有酒學仙無酒學佛




13352866117


關於這個問題,你想一下現在圖書上的印刷體就明白了。

現在書上用的較多的是黑體、宋體、仿宋等,古時候沒有現代的印刷技術,一切文件靠手寫,臺閣體、館閣體就是一種官方的文字。

館閣體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產化,它對文化普及、規範行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具有的美觀、整潔、大方、便於書寫認知等特點,符合大眾審美。沈度是館閣體的傑出代表。

但從欣賞的角度看,它缺乏個性,千人一面,流於俗氣。

所以說,館閣體的實用價值高於欣賞價值,要實用學學館閣體未嘗不可。

更多文章及作品點評,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沈度楷書


千年蘭亭


本人也練習書法,但怪異字堅決不寫。






快樂人生140415174


關於“館閣體”的論述不多,也不全面,且多貶損之言。評價“館閣體”大致就是:書寫拘謹刻板,法度謹嚴,字體方正圓融,“黑大光圓”,沒有生氣,千人一面。更有與題主一樣質疑“館閣體算不算書法”,“館閣體”真是那麼不堪?我的回答是:館閣體肯定是書法,並且是需有深厚功力才能寫得出來的書法!!

“館閣體”盛於明清,其代表隊人物沈度,明代書法家,擅篆、隸、楷、行等書體,婉麗飄逸,雍容矩度。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賞識,稱其為“我朝王羲之”,名重一時,乃至片紙千金。士子爭相仿效,遂成標準書體“臺閣體”(館閣體)。有墨跡《楷書四箴》《敬齋箴》《隸書歸去來辭》等傳世。《楷書四箴》楷法緊結遒麗,端正嚴謹,筆勢穩健,體態圓潤,表現出精湛的功力,具唐人法度,是沈度“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作。

《敬齋箴》為沈度的小楷作品,其筆力勁道,氣格超邁,點畫表現為粗不為重、細不為輕,法度俱存,中規中矩;通篇結字勻停,行列齊整,在風格上展露的是那種婉麗飄逸、雍容典雅、不激不厲的氣度,頗有儒者之風。

黃自元,書法以二王為宗,藝術雅俗共賞,後人評價他的字端莊秀蘊,靜雅內斂,文氣蔚然,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風格特點和審美取向秉承的是晉人鍾繇,羲、獻父子,看得出其書法藝術的取法淵源和傳承脈絡。一生致力研究且成就最高的,就是那被人貶為“館閣體”的黃氏楷書。書帖《黃自元楷書九十二法》在學書字帖中被廣為推崇。

劉春霖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名狀元,其書法聞名當世,尤其是他的小楷,深得世人推崇。筆力清秀、剛勁、典雅,頗具文人之風,也是館閣體中的代表人物!時有“大楷學顏(顏真卿),小楷學劉(劉春霖)”之譽。

董其昌對二沈(沈度兄弟)頗為推崇,稱“文(徵明)、祝(允明)二家,一時之標,然欲突過二沈,未能也”。有人說啟功先生的書法是館閣體,先生回答:我沒有館閣體寫的好。我不是說館體一定是多麼精妙、完美無比,但它絕對是門精深功夫才能寫的出的書體。審美意識本來就是一種自覺的發展,具有時代氣息。過分強調了規範,過於拘謹刻板,缺乏生氣,的確讓書法失去了情趣和風格,這也是弊端。這們今天書法的實用性已逐漸變替代,強調個性藝術美,但不代表就否定一切傳統的東西,何況書法更是講求繼承的發揚。古人一個圖畫符號,也是書法藝術,古拙美,把字寫規矩了同樣還是美,那道這就不是書法了?!工筆畫還講究一絲不苟,那他就不是藝術了!能把館閣體寫得結構嚴謹,字體端莊,點劃精到,其他的行草書也能寫得很好!況且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喜好不一,專攻不一,你就不能一概而全,你喜歡的就是好的,那不也成了一個模式了?那又叫做什麼體?


默楊



新加兩幅送女兒學校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是書法的一種。法度森嚴。現代人大都寫不好,容易打XX家的臉。館閣體的形態,







就象現代韓國的整容,漂亮,但有點缺少變化。順便發幾幅本人的習作,大家評評。


冬日夏雲嗎


館閣體當然不算書法。

不單單館閣體,楷書也不能算書法。

廣而言之,只要是書協的大師們不願寫的,都不算書法。

只有那些歪歪扭扭、像小學一年級作業的才叫書法;只有那些無法辨識、不知所云的抽象派線條才叫書法;只有拿個塑料桶往地上潑墨、雙手攥個拖把寫的算書法;只有那些身體滾在墨水裡的、用頭髮等藝術行為創作的、甚至閉著眼睛盲寫的,才叫書法。


一城風絮2016


這題目問的,就好像在問“工筆畫是不是繪畫”一樣。館閣體當然是書法了,而且還是功力很深,格調很高的書法。


館閣體,是指因科舉制度而形成考場通用字體,以烏黑、方正、光沼、等大為特點。明代稱“臺閣體”,清代改稱“館閣體”。明永樂時,翰林院侍講學士沈度,其書法風格秀潤華美,正雅圓融,深受成祖朱棣賞識,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紙千金,上有好,下必甚焉,士子爭相仿效,遂成標準書體。

館閣體是官方審美非常自然的選擇

更多歷史背景什麼的,我就說了,反正這就是一種科舉考試,官方最喜歡的字體,這個今天我們老師讓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也同樣會對你有類似要求,字寫的工整的,漂亮肯定要加分,寥寥草草的,亂七八糟的塗改的,肯定要打折,從某種程度上這是人在審美上很自然的選擇。


這種選擇我們今天也還在延續,“烏黑、方正、光沼、等大”,換一個說法是不是很像是偉光正的另一種表達呢?館閣體的這四個特點和標準,直接指向的就是一種端方大氣,中正平衡的美,能達到這個美其實是不容易的,非常考驗功力,你的楷書要很好,還有寫的快,這需要長年累月的訓練,需要有很深的傳承才行。所以,館閣體也不簡單。

館閣體現著儒家的精神

館閣體是最典型的體現儒家精神的官方字體,它要表現出方正,不偏不倚,剛柔並濟,還要有一種儒者的氣度,一種國家棟梁之才的風度,不能張牙舞爪,也不能縱橫捭闔,肆意張揚個性。而應該恪守中庸,誠敬謙和,有仁者,智者,臣子的風帆。


這些東西雖然一直被人詬病,但是自問一下,學習書法這麼多年,要達到這個境界,還真得學養深厚,真正讀了聖賢書,下了苦功鑽研不可。我們今天書法異彩紛呈,好是好,但也恰恰缺這麼一種儒者的氣質。大部分的書法都立不起來(包括我自己),所以,要能達到好的館閣體的水準,那也是厲害了。


館閣體中也有不同的姿態和氣象,並非完全刻板

我看館閣體的書法,從沈度到黃自元,到劉春霖,每一個人館閣體大家,都還是有自己的風格的。沈度的婉麗飄逸,雍容矩度,筆力勁道,氣格超邁。黃自元的字端莊秀蘊,靜雅內斂,文氣蔚然。劉春霖是筆力清秀、剛勁、典雅。


故宮、頤和園,還有很多寺院廟宇,城門宅院,以及大量著名的歷史建築上的題字,多數都是館閣體。我們也能看得出真的有它的風格。這個字體不簡單。當然,它的這些優點,也恰恰是缺陷,決定了它不可能有那麼豐富多姿,卓越超群,異彩紛呈的面貌和大格局出來。這點可以從其中少有真正大家就能看出來。

館閣體的侷限

前面說了一堆館閣體不簡單的論證,但它為什麼還會被詬病呢?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有兩點:

一、書寫者如果沒有達到非常高的境界,那麼基本上個性會被磨平,會把字寫死,寫刻板,寫的了無生機。而這部分人有都是社會上最重要的知識分子,也就是科舉考試學子階層,這種書體的流行,會壓抑和禁錮整個社會文化階層的個性和創造力,為妨礙文化的繁榮與進步,也會使得書法失去活力。


二、統治者以館閣體來看人才的重要標準,而忽略了真正的才學,本末倒置,這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龔自珍,人家字寫的潦草了一點,就沒能成為進士,進入翰林院。白白浪費了一個大才。而那些一位追求華美,華而不實的感官主義者,反而獲得賞識,這在社會上形成一種非常不好風氣,也使得朝廷越來越少真正的棟樑之才。這一點後來曾國藩還專門上書批判過,奈何腐爛已深,無力迴天。


左壁觀書右壁觀史

有酒學仙無酒學佛

我是“李藝泓西平王后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