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十三爺”的出身高貴卻又無緣儲位,是什麼原因?

炒米視角


十三爺的出身並非高貴,十三爺的生母是章佳氏,原來是鑲黃旗的包衣,進入宮中成為宮女,即使生下了十三阿哥允祥,但是在康熙朝並沒有冊封的紀錄,仍是庶妃,另外也沒有被抬旗。

章佳氏從包衣被抬旗,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也就是說是在康熙駕崩後,雍正繼位後的事情了。另外在雍正元年六月,追封章佳氏為皇考皇貴妃(僅次於皇后),九月從葬康熙的景陵。

說十三爺出身高貴,顯然是指他的生母是皇貴妃,但是這個不是康熙冊封的,而是雍正追封的,顯然是看在十三爺的面子上封的。

另外,十三爺之所以不在爭儲名單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歷史上的十三爺,體弱多病,雍正王朝是說被康熙關了十年,其實是養病養了十年,在康熙時期基本無作為,對雍正的很多幫助是在雍正繼位之後。

正因為基於這樣的史實,二月河在《雍正王朝》裡面,就不可能將十三爺做為一個爭儲之人,而只能做為雍正的幫手。

在熱河行宮裡,太子第一次被廢黜,另外大阿哥,十三阿哥一起被幽禁後,康熙與張五哥在雪地裡,有過一段對話。康熙問張五哥:我那麼多皇子中間,你認為誰最好。張五哥說:十三爺最好。康熙說:是不是因為他救過你的命?

張五哥說:是,也不是。我並不是這個原因,才說十三爺的好,十三爺行俠仗義,不會暗中算計人,所以我才說他最好。康熙說:你認為他最好,那就是說,你覺得他應該做太子了?

張五哥說:人最好,不一定最合適做太子。康熙就有點納悶了,張五哥說:十三爺這個人太耿直了,很多事情不能想周全,而且容易聽信別人的話,所以十三爺雖然好,但是不合適當太子。

這個就是十三爺無緣儲君之位的原因了,既然張五哥都明白這個原因,康熙,雍正,鄔思道,張廷玉,自然都明白,十三爺自己也明白,他很清楚自己最適合做雍正的幫手,而不是自己當太子。

這個也就是像諸葛亮,張良,蕭何,劉伯溫,李善長,荀彧這些人合適當軍師,而不能當主公。


歷史簡單說


愛新覺羅·胤祥,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生母是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滿洲鑲黃旗人。

在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裡,“十三爺”胤祥文武雙全,為人樸實善良,忠肝義膽,嫉惡如仇,有俠義之心,路見不平一聲吼,仗義不計得失,出手不計後果,素有“俠王”之譽,在康熙皇帝的二十多個兒子當中,是最有傲骨的一個。

胤祥之所以無緣儲位,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母不尊貴,同時早逝。胤祥的母親章佳氏,本是滿洲鑲黃旗包衣人,康熙朝,在內務府選宮女的時候選入宮,去世前並無冊封記錄,貴妃是逝後追封的。所以,胤祥的母親出身既不顯貴,去世又早,他作為兒子,在康熙皇帝與所娶的許多王公貴族女兒所生的兒子們的出身,可謂大相徑庭。以這種出身,要立為皇儲,是非常之難的,除非有極其特殊的原因,如皇帝無其他兒子、或建過挽救國家於危亡之中的奇功等等,但胤祥沒有這種機遇。

二是他的性格不適合當皇帝。胤祥確實有俠義心腸,有慈悲情懷,但是,這種性格過度了,便成了弱點,比如,他好衝動,眼裡揉不下沙子,一個意念可以舉刀殺人,性格剛烈,脾氣火暴,舉動自專,這種沒有迴旋的性格,不是當皇帝的好料子。

三是他有自知之明。胤祥雖然受盡了其他兄弟的欺負,又多次遭到康熙的誤解,甚至在宗人府被圈禁了整整十年,但在所有皇子都垂涎於皇儲之位而躍躍欲試時,他卻除了一心幫助四阿哥胤禛爭奪皇位之外,內心從來就沒有過爭儲之念。這源於他有自知之明,他明白自己雖有“俠王”之稱,但他也僅一“俠王”而已,幫助人家上臺可以出一分力,但自己要爭強出頭,則天時不借、地利不合。

然而,也正因為他沒有霸王硬上弓,利用自己的才智幫助胤禛坐上了皇位,所以他才成了雍正王朝的議政大臣,成了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顯赫一時,富貴善終。


帝國的臉譜


十三爺胤祥母親是草原上“喀爾喀公主”寶日龍梅,所以胤祥也有一半的草原血統!而他也繼承了草原人熱情慷慨,俠義豪爽的性格,這種性格為他沉浮跌宕的人生寫下注腳!



十三爺一生跌宕起伏,寵愛與軟禁並重,掌權共追封一色!在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之前,胤祥是很受康熙寵愛的,跟隨康熙爺四下江南,甚至讓他一個人去泰山祭典,這都是莫大的恩寵!這一方面是康熙對他母親的愛,另一方面也是源於他自身的性格!

胤祥素有俠名,急公好義,懲奸除惡!而他一開始就把自己定位的很明確,他沒有想過自己成為繼承人!從小他就和四哥胤禛的關係是最好,因為從小沒有母親,就是四哥一直庇護著他,當然,他對四哥也是絕對忠誠,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無論何時,他都是把自己定位一個小跟班,因為他明白自己有輔佐之才,沒有統帥之能!

前期,他就是和四哥一個戰線,支持太子胤礽,當八爺胤禩把競爭公開化,他的性格弱點暴露無遺,急躁魯莽,不夠穩重!有些好心人辦壞事!導致在太子二次被廢之時,他受到牽連,被康熙圈禁!隨後十年,十三爺不受重用,沒有任何封賞!這就是康熙最好對他的態度,相當冷落!

其實,康熙也是別有深意!為了讓胤祥更加成熟穩重,為了讓他成為一代棟樑之才,必須讓他經受心智的磨練!而這十年,確確實實讓胤祥有很大的改變,當四爺胤禛登上大寶時,第一件事就是釋放胤祥,掌管豐臺大營!當然,胤祥也不辱使命,成功保證了四爺初期的權利順利交接!

一代王朝的打造,不光得有一代明君,還得有有能力的臣子去輔佐!而在胤祥因操勞過度而死去以後,雍正追封他為 “鐵帽子王”,世襲罔替,並且讓他名字從“允祥”恢復本名“胤祥”,兄弟裡面只有十三爺一個有這個待遇!雍正這個意思也很有深意,

開始他們是有君臣之別,而恢復本名就是說明十三爺是他心底唯一真正認可的兄弟!


忠肝義膽嶽老三


《雍正王朝》裡說十三爺的母親就是寶日龍梅,本來是個蒙古公主,後來成為康熙的妃子,生下十三爺。但是呢,因為她進宮前的一段感情,康熙有點對她心聲猜疑,她最後也因為此事離開了皇宮,出家了。


所以康熙對十三爺也有一種愧疚的情緒在裡面,說他母親人品貴重。


至於為什麼無緣儲位,其實十三爺也志不在此,但是他和四阿哥感情特別好,從小他就因為是個沒孃的孩子備受冷落,四阿哥一直陪著他,保護他,雖然九龍奪嫡讓這些兄弟感情分崩離析,但是十三爺和四爺這兩兄弟確是感情一直很好的。

當然歷史上十三爺的母親也不是什麼蒙古公主,就是章佳氏,出身不高且早早去世,沒孃的十三爺對四爺這個很照顧他的兄長感情很深,正好四爺也不被母親和同胞兄弟所喜,兩人互相扶持,互相陪伴,十三爺也是四爺奪嫡的重要幫手。


小D雜談


要聽歷史還是二月河野史?如果是講歷史,題主這個問題就是錯的。十三爺哪裡來的出身高貴?相比其他阿哥,十三的出身是很不起眼的。十三爺,也就是愛新覺羅-胤祥,其生母為康熙庶妃章佳氏。

康熙年間,清朝後宮嬪妃編制趨於完善,有封號的嬪妃共有十四人,從上至下分別是:

  1. 皇后1人

  2. 皇貴妃1人
  3. 貴妃2人
  4. 妃4人
  5. 嬪6人

另有貴人、常在、答應不定數,皇后至嬪地位較高,稱之為主位,貴人、答應、常在地位較低。康熙此人又比較特殊,除赫舍裡被冊封為皇后時,與其同期進宮的妃嬪都未得到冊封稱之為庶妃,此後是每20年一次集體冊封,因此眾多佳麗終生沒有機會得到冊封,胤祥生母章佳氏也在此列。

史書明確記載,章佳氏出身鑲黃旗包衣。包衣可能大家不清楚是個什麼意思,但應該知道,《雍正王朝》劇中年羹堯自稱四爺府上包衣奴才,也就是滿族八旗旗主的家奴。清朝入關後,這些家奴憑戰功或其他渠道獲得升遷,章佳氏父親也就是十三爺外祖父海寬官至參領,按清朝官制為正三品。


這個出身如何談得上高貴?對比下其他兄弟再說,這裡以康熙二十年冊封為核心,那年康熙冊封佟佳氏為皇貴妃、鈕鈷祿氏為貴妃,另四人為妃依次是惠妃、宜妃、德妃和榮妃。


大阿哥胤褆生母那拉氏,與康熙初年重臣納蘭明珠同為金臺石(皇太極的舅舅 )之後,康熙二十年獲封惠妃,後宮第三,為四妃之首;

二阿哥胤礽即太子,生母赫舍里氏,康熙初年輔政大臣索尼孫女,後宮之首可惜早逝;

三阿哥胤祉生母馬佳氏出身卑微,其父為從五品員外郎,但是馬佳氏極受恩寵,康熙20年獲封榮妃,位列主位,就是康熙王朝裡的榮妃,位列後宮第六;


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的雍正帝,生母烏雅氏出身卑微,其父為護軍參領與十三阿哥外祖父同級,但是烏雅氏在康熙二十年獲封德妃,位列後宮第五;

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生母同為郭絡羅氏,也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裡的宜妃,位列後宮第四;

十阿哥胤䄉生母鈕鈷祿氏,康熙初年輔政大臣遏必隆之女,家世顯赫之極。康熙二十年,鈕鈷祿氏尚未生子,就被冊封為貴妃,後宮高居第二位。

著名的八阿哥胤禩生母衛氏可能是後宮出身最卑微之人,但是她命好。康熙四十年第二次冊封時,她被單獨冊封為良妃,這時十三阿哥生母章佳氏已在康熙三十八年過世被追諡“敏妃”,要不也能在生前獲封...

從上可以看到,康熙眾多皇子中,十三阿哥的出身一點也稱不上高貴,而其生母時運不濟,生前也未獲得冊封機會,後宮地位一直較為一般。另外十三阿哥比雍正小了八歲,身前還有好幾位宗法繼承排序都在他前面的阿哥,

十三阿哥身體一直不太好(患有結核病),因此即便他天資聰穎深受康熙喜愛,但也從未考慮將其列為繼承人候選,他自己也有這個自知之明

不過老十三和雍正關係堪稱老鐵,一生嘔心瀝血輔佐四哥,最終母以子貴(雖說已過世好多年),雍正除了封十三鐵帽子王之外,還把十三生母章佳氏追封為皇貴妃,僅次於康熙的四位皇后,並遷葬康熙陵寢,開皇貴妃合葬之先例,這可是原本只有皇后才有資格的…


正品足球



為什麼老十三出身高貴卻無緣儲位呢?

因為老十三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這個身份太敏感了,當然這只是表面原因。

接下來宋安之來深入說說。

愛新覺羅·胤祥是清聖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為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老十三的母親出自滿洲鑲黃旗包衣,康熙時為為庶妃,死後被康熙追封為敏妃。雍正元年,因為雍正帝與老十三的兄弟情深,所以老十三的母親被追封為敬敏皇貴妃。

在清朝與蒙古世代聯姻的背景下,老十三並非是具有滿蒙血統,是地地道道的滿族血統。

在經典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老十三搖身一變成為了具有滿蒙血統的皇子,他的外公還不是一般的蒙古人,是威名赫赫的喀爾喀蒙古大汗。

並且老十三帶兵多年,在軍隊中擁有深厚的根基。

而正因為這個高貴而由敏感的身份,所以很多人認為老十三與儲位無緣。

其實這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答案其實就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所想表達的宮廷政治陰謀之中。

老十三之所以爭儲無望其實並非其敏感身份,或者說所謂的敏感身份只是一層遮羞布。其根本原因在於老十三俠王式性格加上軍方擁有深厚影響力,所以康熙一直是刻意打壓,以防止老十三被人利用。

當然康熙這樣不放心親兒子,這樣怕老十三被利用,從而一直打壓老十三總不能搞的那樣明顯。所以只能有意無意的將老十三這個敏感身份的不利影響擴大,營造出老十三因為這個敏感身份不能爭奪儲位甚至還要提防的假象。

以至於老四想保舉被第二次被圈禁的老十三為大將軍王,鄔先生直接說別忘了老十三的外公可是喀爾喀蒙古大汗,肯定會有人藉此極力反對的,可見老十三這層身份的不利影響被有意無意的擴大了不少。

而為什麼會這樣呢?


以宋安之個人觀點來看,雍正王朝這部經典神劇無緣無故修改老十三的出身並沒有那麼簡單,應該是從另一方面來詮釋康熙的帝王心術。

首先老十三與儲位無緣的最大原因並非是什麼敏感出身,而是他的俠王性格。老十三這種人出生於民間可能是一代大俠,出生於皇家,肯定不適合當皇位繼承人,這個道理想必康熙也是心裡明白。

更要命的是,老十三不僅是一個義薄雲天的俠王,還是一個比較衝動的直性子,喜歡有什麼說什麼。(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像一廢太子時的敏感時刻,老十三陪太子外出有著跟著進行兵變的嫌疑,當時康熙在戒得居屋內躺著,老大在外訓斥老十三,老十三是直言直語的反駁老大,並且說無情最是帝王家,大不了一死什麼的話。足以可見老十三有多衝動多直來直去了。

而老十三這種衝動暴脾氣的性子,其實更容易被人利用。康熙肯定心裡門兒清,身為九子奪嫡中無奈的老父親,康熙肯定不放心包括老四在內的所有兒子,他也怕落得一個晚節不保。所以老十三這個容易被人利用,不適合繼承皇位的俠王,又有敏感身份,還在軍隊中有深厚影響的兒子,康熙自然是將其排除在儲位名單之外。

當然人家老十三壓根也沒想著奪儲,而是想一心一意的幫助他的四哥雍正。

當然康熙不能赤裸裸的表現出對在軍隊擁有深厚影響的老十三的不放心,所以只能有意無意的擴大老十三這個敏感身份的不利之處。甚至駕崩前對雍正解釋到,圈禁老十三十年之久,只是為了打磨其性格,以後好輔佐雍正。其實圈禁老十三沒有害怕老十三被雍正利用,沒有平衡眾皇子勢力格局的成分在內的話鬼才信。

當然老十三這個敏感身份的確有不利的地方。

因為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西北叛亂的源頭是羅卜藏丹津,屬於是青海蒙古。還有康熙早年征戰的準噶爾部的噶爾丹,也是出自蒙古,可以說這兩個蒙古人給了大清江山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其中噶爾丹還想恢復蒙古成吉思汗時代的榮光,老十三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的確身份有點敏感。

不過放大環境上來看,清朝自沒有入關時就一直與蒙古聯姻,算是世代聯姻了。老十三具有蒙古血統,並不是其不能奪儲的致命原因,只能說是表面原因罷了。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139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愛新覺羅·胤祥。生於1686年,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在康熙所有的兒子中,胤祥與雍正胤禛十分深厚,因為胤祥是雍正的母親撫養長大、所以胤禛也把胤祥當親弟弟看待,。待胤祥異常親厚,已經達到了無以復加多的地步。康熙六十一年,四皇子胤禛繼位,在雍正登基當年,胤祥直接從一個普通的貝子直接晉封被封為怡親王,主管戶部。後又處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雍正七年,胤禛因胤祥功績甚高。特旨加封胤祥為世襲罔替,與國同休。也就是俗稱的鐵帽子王。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雍正八年薨世世,不過45歲。配享太廟,同時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可以說,康熙對這個兒子是很看重的,在各個方面都顯示出了胤祥這個兒子的不同,但直到康熙駕崩的時候,卻是最低級別的貝子,而且被圈禁了10年,但胤禛登基以後。胤祥卻是鹹魚大翻身,為何?只有一點,(在實際的正史裡分析)胤祥是主動替胤禛背了黑鍋。把責任攔在自己的身上,由此也引發康熙反感,就此地位上一落千丈,至於說,康熙是否有傳位給胤祥的意圖,應該說,康熙根本就沒有這個意思。

胤祥的生母章佳氏來自一個普通的滿族中級軍官之家,家族之中並無背景。章佳氏出身地位很一般。地位並不高,僅為庶妃。雍正王朝裡說章佳氏是喀爾喀蒙古公主,是胡說。但章佳氏深得康熙喜歡,她一共給康熙生下二個公主和一個兒子。應該說。康熙是把胤祥當輔佐皇帝的輔弼之臣培養,胤祥名義是因為大阿哥所陷。而

康熙對胤祥的忠義果敢十分欣賞。這樣的人一定會忠於新皇帝的.但這樣的人當皇帝肯定不行,太感情用事。但帝王是不應該感情用事,所謂“孤家寡人”就在於此。而且胤祥在軍中素有威望人脈頗高,如果被其他皇子和大臣所利用,一但胤祥頭腦發熱,後果不設想,因此保護胤祥也為了鍛鍊胤祥,所以將胤祥圈禁。待新皇帝啟用胤祥,這個籠子裡的老虎一但出籠,那就是虎嘯山林百獸驚。

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胤祥自己沒有想當太子奪嫡的意圖和想法,其母過早地去世,母妃一系根本沒有任何助力。沒孃的孩子早當家,胤祥也許自小敏感,讓他感到了帝王之家的無情和冷漠(要不讓也不會當老爹的面說出無情最是帝王家)遠離是非,遠離危險是胤祥養成的習慣,但對於任何不公他表達了不滿和氣憤。對於兄弟之間對於太子的覬覦他十分鄙夷,所以他才會在太子危難之際毅然相助,表現出了帝王之家難得親情,這一點也給年老的注重親情的康熙極大安慰。也就此讓康熙覺得這個兒子急公好義。但也絕非太子的合適人選。

胤祥正式由於這種性格和品質,以及和胤禛的親密的關係,才會成為雍正一朝的第一大臣。大方異彩。也造就胤祥一脈的在滿清一朝的富貴。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人品貴重並不等於出身高貴。歷史上十三爺的母親為康熙敏妃,出生並不算高貴,為鑲黃旗包衣,雍正後來登基以後,將敏妃追升敬敏皇貴妃。當然既然我們說的是《雍正王朝》那我們就先放下歷史,來好好看劇。雖然電視劇中都沒有明說,但是我們要結合《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這兩部來說一下十三爺的母親。


寶日龍梅

不過小說看過電視劇,兩者結合,我們就會發現十三爺的母親就是《康熙王朝》裡的寶日龍梅喀爾喀公主。在《雍正王朝》中,推薦大將軍王的時候胤禎也說了喀爾喀王汗為十三爺外公。

說是公主,準確的說應該是一個亡國公主,喀爾喀被準噶爾部葛爾丹侵佔。作為公主,她來到大清就希望康熙幫忙復國。喀爾喀公主寶日龍梅開始被丟在大哥府裡,大哥垂涎其美貌。但是後來寶玉龍梅接觸到了蘇麻拉姑,從蘇麻拉姑口中她知道了康熙的各種好和偉大。寶日龍梅情竇初開,把自己的釵子留給康熙,康熙領會到她的意思但沒有同意。後來葛爾丹越來越強大,康熙御駕親征打敗了葛爾丹,寶日龍梅便將康熙霸王硬上弓。這一位來自草原的公主,敢愛敢恨也是性情中人。所以康熙會稱讚十三爺的母親品德貴重。

寶日龍梅的歷史原型正是十三爺的生母敏妃章佳氏

康熙愛子

至於十三爺無緣儲位,其實是康熙太愛這個兒子了,他看得出這個兒子俠肝義膽,沒有帝王之術。十三爺應該是《雍正王朝》裡邊最受歡迎的一個角色之一。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電視劇中,十三爺都十分受到康熙的看重和褒獎。歷史上的十三爺,從12歲就開始隨皇帝巡遊,深得康熙皇帝看中,連八阿哥胤禩都在給老師的信中談到了這件事。電視劇中康熙也多次褒獎胤祥的為人,雖然將十三爺圈禁,康熙皇帝卻沒有像罵大阿哥,八阿哥那樣罵過十三爺。



俠肝義膽

十三爺無緣儲位,只是因為他太不合適,他自己也不願意,他只願勤勤懇懇輔助自己的四哥。康熙與張五哥的一段雪地對話,就是連沒有學過文化的五哥都能夠明白,十三爺古道熱腸,俠肝義膽,沒有心機,容易被人利用和算計,所以不適合當太子。電視劇中十三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

“我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在軍營裡滾大的”“是個帶兵的阿哥”。

可見十三阿哥自小在軍營長大,所以軍隊裡的很多人都是他帶出來的,威望自然高。魏東亭和隆科多見到十三爺,一聊起來就是想起當年和皇上打仗的時候,在軍隊的時候。可見康熙早年,御駕親征 ,十三阿哥基本是陪侍在側的。


紅雨說歷史


因為嫉惡如仇的十三爺會砍光林子殺壞鳥,卻也讓好鳥無處容身!這一點得結合李衛當官來看,在李衛當官裡,李衛跟康熙在亭子裡講話,康熙問李衛,如果這林子裡有壞鳥怎麼辦!李衛說他就把林子砍光了,讓壞鳥待不下去,康熙又反過來問他,那林子裡的其他好鳥怎麼辦?李衛說他沒想過!這便是十三爺無法當皇帝的原因!

十三爺是性情中人,他的想法其實跟李衛的差不多,他嫉惡如仇,又充滿正義,對於一些看不下去的事他絕對不會坐視不管!這是優勢也是劣勢!比如,康熙就稱他為俠王,非常喜歡他的這個十三子!但是喜歡歸喜歡,他卻不能將他擺上皇位!十三爺的正邪分明讓他可以殺盡天下貪官,擺平天下不平事,但是天下卻也會因此變得一片死地,這對國家對人民也不是一件好事!

這一點吳承恩在西遊記裡也有過類似控訴!比如,車遲國三大國師,除了身份不正外,其實也沒幹其他壞事,甚至還能幹點利國利民的事,比如祁雨。但是孫悟空等一陣風過,殺了這三個道士,確實,妖怪是除乾淨了,但是卻也沒人再幫老百姓辦事了!反而不是好辦法!真正的當皇帝,就得挖掘人的優點,包容別人的缺點!


優己


胤祥在眾阿哥中,是難得有一身正氣的皇子,被大家尊稱為“俠王”,忠肝義膽,剛正不阿。

1.他和胤禛從小就在一處長大,都是沒有娘疼愛的孩子,倆人惺惺相惜,一同輔佐太子。

一開始胤禛的母親德妃因為身份地位很低,所以沒有德妃撫養,而且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所以從小母子關係不親密,而胤祥雖然出身高貴,但是卻因為少年喪母,所以總是被其他皇子欺負,胤禛對這個幼弟很是保護疼愛,胤祥又屬於那種有恩必報的性格,所以對自己的四哥很感恩,所以他也追隨哥哥輔佐太子。



2.胤祥雖然出身好,又是俠王,然而卻不是做皇帝的最佳人選。

胤祥深知哥哥們為皇位爭奪做了許多見不得人的事,所以他應該也不願意為了爭奪皇位耍什麼手段,而且他自認為沒那個本事做皇上,他覺得皇位還不如四阿哥來做,他了解胤禛的脾性,知道他做了皇上,將來天下會是什麼樣子。

3.在廢太子事件中,胤祥把所有的罪責都攬在了自己身上,康熙把他圈進養蜂夾道十年,導致他徹底失去了爭儲的機會,當然他根本無心皇位。

胤祥基本就是追隨雍正的腳步,唯四阿哥馬首是瞻,所以他根本就不會去爭奪帝位。

康熙也知道胤祥為人忠厚,做個賢臣尚可,做皇帝不狠心,天下恐將大亂,不知他將胤祥軟禁是不是處於保護他的原因,因為胤祥說話太直,如果繼續讓他在奪嫡的漩渦裡攪和,很可能會丟了性命,不知道這是否算作另一種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