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幽州節度使的權力很大,那麼到底能調動多少軍隊呢?

勤勞致富和珅


唐朝建立的初期,仍舊沿用了府兵制。但是隨著帝國面積的擴大,府兵制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唐朝逐步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為了方便作戰,唐玄宗在邊境地區設立了10個節度使。這10位節度使就像10個軍區司令,手下擁有大量的軍隊,負責對周邊地區作戰。其實,節度使僅僅擁有軍權,後來為了方便指揮,把人事任免權和財政使用權,也先後交給了節度使。這樣一來,節度使就成了一個個割據一方的土皇帝。

在10位節度使中,幽州節度使的權力最大,所能管轄的軍隊也最多。按照唐朝的戰區劃分,幽州節度使負責管理幽州、薊州、媯州、檀州、易州、定州、恆州、莫州、滄州等大片的地區。如果發現熟悉五代十國的歷史,或許發現了什麼,幽州節度使的管轄區,基本上就是後來的幽雲十六州。唐朝的疆域面積很大,但唐朝軍隊的總兵力卻不算太大。唐朝軍隊一直在50、60萬之間徘徊,這些軍隊分為了邊塞軍團和中央軍團。

邊塞軍團由10位節度使分別統帥,其中,幽州節度使的兵力最多。由於需要和契丹、突厥作戰,幽州節度使能夠調動9萬多軍隊。其次是隴右節度使,能夠調動7萬多軍隊。由於防禦壓力很大,有的時候,需要一個將領擔任好幾個地方的節度使。例如唐朝宗親王忠嗣,兼任了朔方節度使和河西節度使。唐玄宗的寵臣安祿山,一個人兼任河東、幽州和平盧三個地區的節度使。幽州有9萬多軍隊,河東有5萬多,平盧有3萬多。再加上安祿山私自招募的軍隊,安祿山能夠調動的軍隊超過2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