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防彈頭盔根本擋不住步槍子彈,為何戰場上有些士兵還會裝備呢?

王洋Daisy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談:有個錘子鋼盔!1979年解放軍步兵全部光著腦袋上

上次薩沙聽一群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吹牛,其中一人酒後高興,扒開頭髮,露出一個小指頭長的傷疤。這個老兵同薩沙說,這是被一塊手榴彈彈片劃傷的。軍醫說,彈片再低1釐米,他就沒命了。薩沙很驚奇,問:不會吧,你們不是有鋼盔嗎?連這都擋不住?老兵突然變得激憤,罵道:有個錘子鋼盔!!1979年只有炮兵有幾頂鋼盔,步兵全部光著腦袋上。

我靠,這是老兵胡說?不是,完全不是。這就是真實的歷史。

---------------抗戰攻打松山之前,美國聯絡組將自己的鋼盔交給中國遠征軍。當年國軍精銳部隊都有鋼盔!日軍鋼盔裝備率很高,尤其是先進的98式鋼盔,可以有效擋住500米距離7.9毫米毛瑟步槍彈(當年步槍彈比今天的自動步槍彈要強得多)和25米外手槍彈的直射。如果給鋼盔假裝前鐵,甚至可以擋住300米外直射步槍彈,相當了得!

鋼盔是一次大戰時候發明的,主要用於防備炮彈的破片。根據戰時統計,死於火炮的士兵約佔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死於頭部和胸腹部被彈片擊中。當年沒有防彈衣,胸腹部沒有辦法防禦,頭部則可以使用鋼盔。一戰中裝備的鋼盔,成功的降低了百分之五的死亡率。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鋼盔已經成為各國制式裝備。就連貧窮落後的中國,也在抗戰爆發前忍痛動用外匯,從德國購買了32萬頂嶄新的德式鋼盔。

而各派系軍閥也同樣重視鋼盔,諸如雲南軍閥龍雲的滇軍大量裝備法式鋼盔,宋哲元的西北軍大量裝備英式鋼盔,廣西軍閥李宗仁的桂軍裝備部分日式鋼盔。

這些鋼盔是相當重要的。著名的孫立人將軍在淞滬會戰中,被一發重迫擊炮彈殺傷全身十幾處。萬幸的是,他帶著嶄新的鋼盔,頭部沒有受傷,最終搶救過來,保住了命。

鋼盔除了可以防止破片傷以外,也可以對抗遠距離射來的流彈。很多老兵回憶,被流彈射中雖頭頸受嚴重震傷,但畢竟保住了性命。

抗戰後期,隨著美國援助軍事物資的進入,國軍又裝備了大量的美式鋼盔。

實戰證明,無論哪個國家鋼盔,都可以有效減低國軍官兵的傷亡率。所以,只要是國軍比較正規的部隊,都儘量裝備鋼盔。

在攻打滇西松山的作戰時,美國聯絡組發現就要衝鋒的中國遠征軍官兵,居然帶著軍帽,沒有鋼盔。這些軍銜很高的美國佬,立即脫下自己頭上的十幾頂鋼盔,交給了中國小夥子們。

國軍有重視鋼盔的傳統,大家都看過的電影《大決戰》裡面,所有國軍主力行軍都可以看到整齊的鋼盔。

------------------1979年一線解放軍步兵全部光著腦袋。

不知道什麼原因,解放軍卻有不重視鋼盔的傳統。

朝鮮戰爭中,開始是倉促進入朝鮮,連大衣都沒配齊,沒有裝備鋼盔可以理解。但之後幾次戰役,尤其是逐步陷入陣地戰時,志願軍戰士仍然帶著棉帽布帽子作戰,這就說不過去了。

誰都知道,美軍的炮火極其猛烈,上甘嶺的山頭都削低了幾米。這恰恰是志願軍急需要鋼盔的時候,為什麼不裝備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中國鋼產量低,工業水平低,生產不出來。這不是理由。

即便日本投降的時候,在中國就留下了至少70萬頂以上日式鋼盔(投降的日軍就有120萬),加上國軍敗退臺灣之前幾乎丟光了鋼盔,還有蘇聯援助的少批數量,保守估計志願軍可以使用的鋼盔至少有150萬以上。

壓根不是沒有鋼盔,說到底,之所以不用還是不重視。

在文革時期,這種輕視鋼盔的風氣更是愈演愈烈。極左年代,突出政治,強調一不怕死二不怕苦。鋼盔是所謂怕死鬼帶的東西,誰敢提誰就是落後派、保守派,被批鬥都是順理成章的事。

軍方有識之士也提到過鋼盔重要性,卻被一句: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也沒有鋼盔,還不都勝利了!堵得沒有話說。

在1979年之前,解放軍壓根就沒有研發過制式鋼盔。僅僅在1959年前,為了應付所謂的國慶十年大閱兵,仿造日式鋼盔造了一小批用於檢閱。

這僅僅是是檢閱而且,並不是有些軍人作家所說的重視鋼盔。

到了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解放軍僅僅研發了所謂的79式鋼盔。該鋼盔還在試驗期間,只有極少數量投入部隊使用,目的是看看是否符合需要。

戰爭打響以後,輕視鋼盔的解放軍為此吃了大虧。當時除了炮兵以外,我軍步兵沒有鋼盔,僅僅帶著布帽。炮兵之所以有鋼盔,只是因為他們被炮擊的可能性很大,才額外配備。

即便這樣,炮兵的鋼盔也不是人手一頂。老兵回憶,當時每個排幾頂,主要給炮手的,其他人還是沒有。

-------------------實戰傷亡太慘重,這才想到鋼盔的重要性。立即從倉庫裡面找來50年前的日軍90式鋼盔,發到解放軍戰士手上。事實證明,我們並不是沒有鋼盔,是不重視。

戰爭開始前三天,我軍付出了超過6000人傷亡的代價。野戰醫院一時間人滿為患!醫生護士通宵工作,大小便都跑著去,仍然有大量傷員得不到救治。

越軍經過三十年戰爭,正規軍兵員素質比我們強,武器裝備比我們強,作戰意志比我們強。老兵們回憶:我們1個連吃不掉他1個排。打他們1個營,我們要1個團。1個連滿員出發到越南,回國時候沒負傷的老兵就剩20幾個人。

當時越軍正規軍每個班,都裝備繳獲美軍的40毫米榴彈發射器。這種小玩意威力卻大,是解放軍所沒有的,給我們造成很大殺傷。

越軍的迫擊炮精度很高,彈藥非常充足(多為我國援助)。越軍以防禦為主,居高臨下投擲大量蘇制手雷。這些手雷威力是我們老式木杆手雷一倍。對於越軍大量的手榴彈炮彈破片,我軍傷亡很大。甚至一個炮彈炸飛的石頭,崩在頭上都是重傷。

這些爆炸物造成的傷亡,相當一部分是因為頭部頸部受傷。

根據戰後統計,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越戰爭,解放軍因顱腦傷犧牲的高達百分之三十一,還有面部頸部傷百分之三,一共為百分之三十四。而我軍公佈的數字為犧牲的數字為6900人!且不談水分,即便這樣也有2400人,犧牲於鋼盔可以保護的傷勢。

這個數字夠驚人了!

到了這個地步,才知道鋼盔的重要性。於是,一方面不顧一切將79式鋼盔於1980年投產,推出了性能平平的GK80式鋼盔。GK80式鋼盔和50年前的日式90鋼盔(90鋼盔是一種很垃圾的鋼盔,可以被1公里外射來的步槍子彈貫穿,戰爭後期被98鋼盔淘汰),根本就沒什麼區別。解放軍老兵回憶,在戰場上,被炸爛擊穿的GK80式鋼盔隨處可見。甚至有些老兵認為,這種鋼盔最大作用是作為野戰鍋,來煮煮食物。

在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時候,終於想到倉庫裡面還有大量的庫存鋼盔。於是,一時間,打開所有倉庫,把各種鋼盔運到前線。前線官兵,瞬間戴上了從日式鋼盔到蘇式鋼盔在內五花八門的各種鋼盔。甚至支前的民兵,有的還帶著抗戰期間國軍的德式鋼盔,上面還有國民黨的青天白日徽章。

目睹這個場景,讓所有人哭笑不得,請問你們早幹什麼什麼去了!

事後為了面子,又稱什麼越南山地戰不適合戴鋼盔,1公斤多會加重士兵負擔。但1981年以後,為啥很快人手一頂鋼盔呢,上廁所都帶著呢?

資料中寫道:穿褲頭顯然有些特殊化,配合他打冷槍的弟兄們全都一絲不掛。他看出來,排長們最聯繫群眾,去連部開會,鋼盔往頭頂一扣,叼上顆煙就齊了。光腚去,光腚回,好象上了趟茅房。

又說什麼進攻期間,胸腹部受傷多,頭部受傷少,鋼盔不是太要緊。那後來81年的法卡山,84年的者陰山、老山戰場不是進攻作戰?

】--------------------1984年以後,我們基本可以做到所有兵種配備鋼盔。早在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已經開始配發M-69式尼龍防彈衣了,還是差了一截。


薩沙


在戰場上士兵都是會裝備防彈頭盔的,有的軍迷說防彈頭盔在戰鬥時是擋不住步槍子彈的,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防彈頭盔的確是擋不住步槍子彈,但防彈頭盔能擋住手槍子彈,而且在戰鬥時,傷害來源可不止步槍子彈,對其它的傷害防彈頭盔還有一些防護作用,能夠增加士兵的生存率。而且現代頭盔還有許多輔助功能。

網上就有一個俄羅斯的青年試驗防彈頭盔能不能擋住手槍子彈的視頻。他佩戴的是俄羅斯的K6-3頭盔,然後讓他朋友手持手槍向頭盔射擊,結果只是頭盔被蹭掉了漆,這個戴頭盔的人也被子彈產生的衝擊力擊倒了,但他並沒有受傷。士兵在戰場上的傷害來源還有炮彈的碎片衝擊。手雷的碎片等等。防彈頭盔對這些傷害就能進行有效阻擋,而且防彈頭盔是圓形的,這不僅僅是根據人類的頭的形狀來設計的,圓形頭盔能避免一些子彈直接擊穿頭盔,軍迷們還稱防彈頭盔叫“滑彈頭盔”。士兵在戰鬥時佩戴防彈頭盔還有一種心理安慰的作用。

現代頭盔的作用可不止防護這麼簡單的功能了,現在的頭盔有了許多輔助功能,比如頭盔上就有輔助士兵瞄準的設備,在夜間進行戰鬥的時候,士兵的視力是有限的,頭盔上佩戴的夜視儀設備就能很好的輔助士兵進行戰鬥。還有在戰鬥時進行交流的無線電頭盔也具有這種功能。


紫龍防務觀察


奉獻精品內容,歡迎訂閱本號!

我是科羅廖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從現代戰爭來看,目前各國的軍用頭盔,基本上是無力阻止步槍子彈近距離的直接射擊的。即使是二戰期間,直接射擊的子彈可以輕鬆打穿頭盔也是一個常識,這一點在許多影視作品中也有體現。那麼,既然不能擋住子彈,要頭盔幹嘛呢?這絕不是多此一舉,頭盔作為軍隊士兵的必備品,有自己的用處。

首先,不能直接攔住子彈,不代表不能防流彈啊。戰場上,到處亂飛的流彈還是很多的,如果沒有鋼盔,隨隨便便一顆流彈可能就要了小命。凡是較遠距離的,或是大傾角射擊過來的子彈,鋼盔都能提供較為有效的保護。因此,佩戴鋼盔仍然對於防彈很有益處。

當然鋼盔最重要的不是為了防流彈,最重要的筆者認為應該是為了防破片。戰場上士兵的絕大多數傷亡,其實並不是來源於步兵輕武器。絕大多數的傷亡,都是來自於爆炸性武器。換句話說,基本都是重型武器造成的死傷。

重型武器的火力才是真正的殺傷主力,而破片是重型武器的主要殺傷手段之一。對於鋼盔來說,防止那些飛舞的炮彈碎片打到士兵的腦袋裡,就是最好的安全保障了。因此,鋼盔還是很有用的。


科羅廖夫


軍用頭盔當然能防禦子彈,這是毋庸置疑的。相比起子彈直接將你沒有任何防護的腦殼打爆,戴上頭盔的士兵生存幾率要高得多。當然,頭盔的功能不僅僅是防彈,它是重要的戰術工具載體。再說了,不防彈防磚頭拍行不行?戰場上意外那麼多...

當然,軍用頭盔的設計初衷是防禦炮彈破片,哪怕現在也是如此。對頭部的防護能顯著降低遭遇炮火攻擊時士兵的喪命風險;現代戰場也早不是過去的“槍林彈雨”而應該是“炮火連天”的場景。

頭部是人類的要害,沒有頭盔防禦的情況下,手榴彈、炮彈、炸彈、火箭彈、地雷、槍榴彈等許多破片武器對人的威脅遠遠大於一顆射向頭部的子彈。現代戰爭已經大大降低了雙方靠輕武器對射造成的傷亡,近年來美軍統計平均二十五萬發子彈才能消滅一個敵人,而這些子彈能有多少是射中頭部的呢?

子彈命中頭部的概率絕對不高,在複雜緊張的戰場環境下能瞄準敵人頭部射擊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雖然頭部更致命,但也要有命打得中才行。

戰場上反而有75%的傷亡是由上述手榴彈、炮彈、炸彈、火箭彈、地雷、槍榴彈等等破片武器造成的,並且目前還在逐年上升。槍械在現代戰爭中早就不是占主導地位的東西,所謂“防彈性能”對於正規戰場而言其實是個被無足輕重的話題。

所以,軍用頭盔的“防彈性能”無足輕重,防破片能力才是關鍵的大頭,有頭盔的部隊,能更有效的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生存下來,最早期的數據就已經顯示,佩戴鋼盔的部隊,陣亡率降低19%。

現代頭盔喜歡使用V50指標進行測試。所謂“V50”指的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彈道測試體系,採用1.1g的標準模擬破片對防彈裝備進行檢驗。我軍在2004年頒佈了《軍用頭盔安全技術性能要求》,目前與國際是接軌的。實際測試彈體從圓柱形模擬破片到手槍彈、步槍彈、鋼芯穿甲彈等很多,表明了頭盔在材料、結構符合破片防禦標準的前提下,防槍彈性能實質也是重要指標。

V50測試的基本概念是“50%”擊穿率,即同樣的距離內用不同速度的彈丸射擊頭盔,當達到一半幾率擊穿時,再取子彈速度的平均數值,得到的就是V50值。這個數值越高,代表被測試的頭盔防護能力越高。

所以現代新型頭盔在面對子彈時,我們應該用V50來判斷它的防護性能,而不是單純的以“打穿了”、“沒打穿”來評價。彈丸質量不同、射擊距離不同、射擊角度不同都會造成各種不同情況。你要拿發射9mm魯格彈的槍,站100米肯定打不穿凱夫拉頭盔,但換上14.5mm的QJG02式高射機槍,讓你站1000米用頭接一個看看?

對於手槍子彈的防禦現代頭盔幾乎都不差,早在幾十年前大量的鋼盔就接受過這類子彈射擊試驗,普遍能在十多米外抵禦魯格彈或帕拉貝魯姆的攻擊。現代頭盔對手槍子彈的防禦已經比較完善,只要不是正中盔心,子彈都會被防住和彈開。

所以面對防彈性能的問題決不能耍流氓,頭盔雖然不能接下步槍子彈,但可以有效減少子彈的動能,讓這顆本該要你命的子彈減速、跳彈。

這裡可以打個比方,同樣100米距離,被流彈擊中。沒有頭盔防護的腦袋會“嘭”!的碎成西瓜瓤子。戴了頭盔的可能“叮”!然後倒地的士兵按著血葫蘆一樣的腦袋被戰友們七手八腳拖下場急救。

更何況戰場上戴頭盔的確出現了許多幸運兒,不戴頭盔的肯定遇不到這麼好的事情。從格林納達的凱夫拉到戰火中的以色列,頭盔擋住的子彈不知凡幾。上圖是2016年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槍擊事件中一位警官佩戴的頭盔,在對槍手進行突擊時,鋼盔上中了一彈。

戰場上發生過多起頭盔防禦AK射擊的情況,這種情況多半是流彈或入射角不好、子彈失穩過早的彈藥。可想而知,如果沒有頭盔,迎接你的還會是幸運嗎?


王司徒老百科


這屬於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吧,人們通常把鋼盔的功能與防彈聯繫到了一起,但是這裡所說的防彈並不是子彈,而是炮彈彈片。最早的鋼盔出現就不是為了防禦子彈的攻擊,而是要保護士兵的頭部免受炮彈彈片的殺傷,源於一戰時期的現實,一當時由於彈藥技術的進步,爆破彈大量使用,在戰鬥當中,士兵因頭部被彈片擊中造成的損失率非常高,於是就出現了鋼盔,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護人的頭部,不受在炮彈彈片擊中就輕易的受傷,頭部是人最為重要的,在通常情況下,在炮擊只要能保護好頭部,那麼士兵多半情況下可以生存下來,即便受傷,也往往只是輕傷。

從歷戰實戰的統計數據說,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為炮彈,而不是槍彈,其實槍彈造成的傷亡已經非常低了。

鋼盔的出現對減少士兵的傷亡率確實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雖然它也具體防彈的能力,但是這個功能被過分誇大了,其實只是次要功能,實際上它只是具備這個能力,不是說,能百分之百防彈,只具備帶上鋼盔,就可以不怕子彈了。

這種想法不正確,鋼盔的防彈功能沒有傳說中那麼好,只要戴上鋼盔,子彈打不穿的事情不可能存在,只要在合適的距離內,命中角度不是很特別的話,步槍子彈能夠擊穿鋼盔,只不過鋼盔能夠在很大概率上減少士兵的傷亡,而不是保證一個士兵不死。


講武堂


紅軍時代限於條件,紅軍無法配用鋼盔。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條件稍有改善,但仍只有極少數部隊能配用鋼盔,絕大部份部隊沒配用鋼盔。歷史上的勝利,使不少人產生誤解:不配用鋼盔同樣打勝仗,忽視了鋼盔對降低戰傷率的作用。在某些特定歷史時期,這種誤解被某些人恣意神化,上升到不可置疑、不可討論的地步,甚至將不戴鋼盔的行為神化為"忠於革命、忠於祖國"的標誌,以致我軍長期未能全員配用鋼盔(防彈頭盔)。歷史在前進,科學逐漸消除了誤解,防彈頭盔對降低官兵傷率的作用己被決策層認識、接受,我軍正在逐步實現全員配用防彈頭盔。

防彈頭盔降低戰傷率的功能,不只能侷限於抗擊"直接命中的步槍子彈″,更多的作用是抗擊對官兵頭鄖殺傷幾率更大的"彈片"、"飛石"、"流彈",這是應該明確的。|


供參考同研討


防彈頭盔防彈衣是不能防止直射的子彈的,比如防彈衣也是同樣的道理,它可以防止子彈打在牆或者其他物體上濺起來的碎片,能明白嗎?再者講吧,比如你胸部被子彈擊中但是你穿的防彈衣就算子彈打不穿防彈衣可是子彈的衝擊力可以對你身體造成致命傷害的,就更別說頭部瞭如果擊中頭部就算打不穿頭盔你的腦仁早成漿糊了。別人專門做過統計戰場完成士兵死亡百分之八十是彈片或流彈造成的。


陌上紅塵丶Taurus


頭盔的作用主要是防止流彈擦傷,造成意外傷害。

試想,戰場上子彈到處飛,彈片到處飄,還有石子、鐵棍等等,頭盔都可以擋住這些東西對頭部的直接傷害,把意外危險降到最低。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頭盔是圓形,子彈打過來,碰到堅硬的滑面,極有可能會被改變運行方向,進而保護被擊打對象的生命安全。


文慧星


頭盔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蛋片進入腦部損壞神經!比如榴彈炮的鋼珠。爆炸時建築物飛散的建築碎片等等!其實在戰鬥中被步槍命中頭部的概率很低!只要還是爆炸碎片!除非你遇到狙擊手爆你頭!常規戰士想要白頭是很難的!


嵐楓418


防彈頭盔在戰場上只能防流彈,和炮彈手榴彈爆炸飛起來的碎片,手榴彈爆炸後能產生大小碎片200多片,特別,是現在造的手榴彈,抗日時期根居地造的不行,有時只能炸兩辦,日本地手雷能炸100多片,很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