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順是奸臣嗎?該怎麼評價他?

請叫我白眉鷹王


肅順不是奸臣。

肅順不僅不是奸臣,反而是一位功臣。某種意義上說,沒有肅順就沒有曾國藩的湘軍,就沒有後來的平定洪楊,就沒有後來的同治中興。毫不誇張地說,沒有肅順,大清國很可能提前五十年壽終正寢。

肅順出身王侯世家。他是清朝開國的鐵帽子王濟爾哈朗的七世孫。他的父親是乾嘉朝的親王烏爾恭阿。到他這一輩是他同父異母的三哥端華襲爵為鄭親王。他在家中排行老六,與咸豐皇帝奕詝、恭親王奕訢是遠房堂兄弟。

肅順年輕時是京城聞名的紈絝子弟,晚清名士薛福成曾形容他“惟酒食鷹犬事務”。由於玩的太出色,以至於他的差事都於此有關。肅順在端華襲爵後授三等輔國將軍,然後尚虞備用處侍衛、鑾儀衛使,一路升到奉宸苑卿,也算是二品大員了,但沒幹什麼正經事。他的這些職位名義上是御前當差的侍衛,實際上基本都是鬥雞走狗捉蛐蛐,陪皇帝玩的。

到咸豐皇帝登基,肅順算是時來運轉了。先是他三哥鄭親王端華成了咸豐皇帝身邊的紅人,端華又向咸豐皇帝推薦了親弟弟肅順。咸豐皇帝與肅順只見了一面,就相見恨晚。

咸豐皇帝絕不是個庸碌的昏君,他繼位的時候,正趕上洪楊起事,而清廷與洪楊軍作戰的綠營腐朽不堪,一觸即潰。短短的兩年,眼看著東南半壁河山就糜爛了。朝中經歷了嘉道兩朝的無所作為,吏治早已敗壞了。咸豐皇帝正束手無策,正好肅順橫空出世。肅順的話石破天驚,“嚴禁令、重法紀、除奸宄”。咸豐皇帝馬上將他擢為內閣學士。這在當時令許多人不解,覺得咸豐皇帝被一個紈絝矇蔽了。但事實很快證明咸豐皇帝是非常有識人之明的。

肅順雖然紈絝,但絕不糊塗,反而心中雪亮。肅順的過人之處是智商,時人說他“接人一面,終身能道其形貌,治一案牘,終年能舉其辭”。他是天生的政治家,鴉片戰爭以來的朝局和弊端他都瞭然於胸,他用紈絝行徑掩蓋其志向,一朝得大用即大放光芒。

肅順做事一向大刀闊斧、簡潔明快。他以雷霆之力整頓清廷當時腐朽和顢頇的官場作風,令人耳目一新。咸豐皇帝重用他,基本上那個衙門問題嚴重,就派他到哪個衙門去。短短的幾年,肅順從護軍統領,一路工部、禮部、戶部,左都御史,內務府。別人遷轉各部是為當大學士熬資歷,肅順不是,他是真的負有使命而去的。所以,整個咸豐朝,有困難找肅順,肅順成了皇帝須臾不可離的要人。他不是軍機大臣,但卻比哪一個軍機大臣都重要。

肅順的一大功績是重拳反腐。清廷吏治的敗壞始於乾隆中晚期,嘉道兩朝雖然聲色俱厲地整頓過,但效果不好,以至腐敗益甚。到咸豐朝時,基本上已經治無可治了。肅順主張用重典,他給皇帝的九字方針就是以重手反腐為前提。

第一個撞到槍口的是戊午科場案。戊午科場案起於旗人平齡高中一甲第七名進士。平齡是個伶人,沒有什麼學問。他的高中立即引起周圍熟人的懷疑,一時物議沸騰,有御史將此上奏皇帝。恰巧另一御史孟傳金上奏,新科進士羅鴻祀考卷文理不通,錯別字達三百個。

皇帝命肅順徹查,查出此事是大學士柏俊的家人靳祥所為,於是將柏俊下獄。按清律,柏俊之罪當斬。但柏俊是滿洲親貴中的文曲星,道光六年的進士,到咸豐朝時已是朝中大佬了。他常年掌文衡,門生故舊遍及朝野,是個動不得的人。咸豐皇帝也念及登基以來,頗得柏俊之力,於心不忍。但肅順極力主張用重典,大辟柏俊。最後咸豐皇帝採納了肅順的意見,判柏俊斬立決。

殺柏俊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清朝開國以來,除非謀反大罪,很少殺一品大員,更何況柏俊是滿大員。雍正朝年羹堯跋扈,也只是賜令自盡。柏俊是自雍正朝以降殺的第一個大學士,因此觸目驚心。

肅順則不管不顧,趁熱打鐵,很快又揪出戶部官銀票舞弊案。戶部官銀票案涉案的多是王公勳戚、官員和財大氣粗的土豪,肅順以雷霆之力查抄了京中一百多戶人家,罰沒贓銀一千多萬兩,給早就枯竭的朝廷國庫籌集了一大筆銀兩,等於解了咸豐的燃眉之急。肅順重拳反腐,也令清廷官場數十年諸弊淨絕。為同治中興打下了良好的吏治基礎。

肅順的另一個功績是用人,尤其是啟用以曾國藩和胡林翼為首的漢大臣,包括袁甲三、吳棠、丁寶楨、左宗棠、郭嵩燾等。咸豐朝以前,清廷掌軍權的絕對得是滿洲親貴大員,漢大臣只能做副手。因此,道光朝以前,能打仗的漢大臣,除了年羹堯和嶽中琪外,幾乎就沒什麼人了。是肅順敏銳地覺察到,要想取得對太平天國的勝利,必須仰仗漢大臣。他十分瞧不起當時只會提籠架鳥的旗下大爺,直言他們是一群蛀蠹。為此,肅順力排眾議,說服咸豐皇帝讓曾國藩、胡林翼他們自行編練地方武裝以御太平軍。不僅如此,他還親自給他們當後臺,為他們擋下朝野上下射來的明槍暗箭。肅順那時候簡直就是個漢人控,常掛在嘴邊的話是,咱們旗人混蛋多,漢人都是惹不得的,你們不知道他們那隻筆有多厲害。

左宗棠在駱秉章幕府,不小心得罪了樊燮,咸豐皇帝命湖廣總督官文一經查實就地正法。是肅順與上書房師傅潘祖蔭一起救了左宗棠,那一句天下無一日不可無湖南,湖南無一日不可無左宗棠,何嘗不是肅順的心裡話。

當年肅順還是個紈絝的時候,就懂得禮賢下士,聚天下英才而結交之。他家裡常年高朋滿座,談笑皆鴻儒。細數咸豐初年肅順的朋友圈,差不多涵蓋了整個同光年間的朝中俊傑和軍中名將。除了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以外,還有著名的肅門六子,有郭嵩燾、王闓運、尹耕雲、高心夔、李壽蓉、盛康(令一說為王闓運、高心夔、李壽蓉、陳浮恩、黃錫燾、龍汝霖)。這些人都是咸豐初年的人傑,堪稱人中龍鳳,一時之選。

平心而論,肅順延攬人才,不見得全是為了國家。比如肅門六子中的個別人就很可疑,陳浮恩是奸詐之徒,幫著他做了不少贓事。王闓運倡帝王之學,老想當劉伯溫,謹飭的君子都躲著他。但肅順不是個謹小慎微的人,他一旦認準了什麼目標,就大刀闊斧勇往直前。

肅順在辛酉政變中被慈禧和恭親王奕訢聯手拿下,不得不說是個特別令人遺憾的事。這其中,咸豐皇帝當然脫不了干係,肅順自己也要負上很大責任。

咸豐皇帝登基時,自覺用了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在恭親王奕訢面前總有些不自在,加上奕訢太能幹,咸豐多少有些嫉妒。而肅順則是壓根瞧不起自己人,對所有滿洲親貴不屑一顧。恭王雖然能幹,但年齡比他小17歲,小屁孩一個,他沒放在眼裡。時間長了兩人成了政敵。恭親王奕訢逐漸與被肅順整肅的漢大臣周祖培、祁雋藻等大佬走到一起,加上他的老丈人兩江總督桂良幫著他,令咸豐皇帝愈發不滿。肅順一直都不是軍機大臣,不是咸豐皇帝不讓他當,而是他自覺身份比奕訢高,不想進了軍機屈反而居恭王之下,因為那時恭親王奕訢是軍機領班。

咸豐臨終時安排的顧命八大臣很成問題。它實際上是由肅順自做主張安排的,裡面的重臣看似很嚇人,比如鄭親王端華和怡親王載垣。但誰都知道這兩人是廢物,惟肅順馬首是瞻,擺設而已。還有一個親貴代表六額駙景壽,放著小皇帝那麼多叔叔不用,找一個姑父來充數,怎麼都說不過去。唯一的一個軍機處代表還是在軍機上學習行走的穆蔭,還是個滿人,明顯是湊數。下面辦事的杜瀚和焦佑瀛倒是兩個漢大臣,可又太年輕,難以服眾。

從邏輯和情理來說,咸豐皇帝都應該把恭王列在顧命八大臣裡,那樣的話,辛酉政變肯定不會發生。恭親王是小皇帝的親叔叔,又是軍機領班。更何況他身後還代表著留守京師的一眾朝臣。當初英法聯軍打到北京,皇帝自顧自跑了,帶在身邊的都是寵臣,剩下的人在京城裡擔驚受怕,是恭親王充當了他們的主心骨。

肅順當時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他得罪了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這個錯誤是從他擔任內務府大臣開始的。肅順是咸豐九年當內務府大臣的,他一上任就一如既往地興利除弊,凡是他認為沒有必要的開支一律蠲免,對皇后和懿貴妃也不例外。

逃難熱河的途中,供應不足,嬪妃們只能一葷一素,甚至拿豆豉下飯。肅順對皇帝忠心耿耿,但其他人他就不甚在意了。據說皇后和懿貴妃的待遇也與嬪妃們一樣,豆豉吃了半個月。而他和皇帝那邊大魚大肉,讓整個後宮都恨上了他。至於咸豐駕崩以後的事就是盡人皆知了。御史董原醇上摺子恭請兩宮太后垂簾,肅順和一班顧命大臣撂挑子,其實就是往死路上走了。

肅順這個人,從小鐘鳴鼎食,沒吃過苦,也沒有受過什麼挫折,所以他當政以後過於跋扈,做事不計後果,得罪的人太多。尤其是,過於抑滿揚漢,使得整個既得利益集團都成了他的對立面。

但他的功勞是不容抹殺的。沒有他,咸豐皇帝肯定撐不過去,而且很有可能清廷會在咸豐朝就垮掉。他鐵腕反腐的成果,他的治理整頓,他的抑滿揚漢,都成為那個年代的精神遺產。後世恭親王奕訢的施政,是對肅順政策的模仿和延續。同治中興,洋務運動,其實都是肅順治國理政的成果。

肅順和奕訢,是滿洲親貴中最傑出的人才。他們變成你死我活的仇敵是一件特別悲劇的事,否則晚清一定是另外一番局面。其實從結果來看,兩個人的政見沒有任何分歧,只是奕訢比肅順更溫和一些。他們聯手的話,正好會短長互補,承上啟下。其實奕訢後來的施政,完全是對肅順政策的延續和模仿,他幾乎無條件接收了肅順的班底,就連大家公認的小人陳浮恩也沒有嚴辦,只是讓他告老還鄉。

可惜了肅順,他是生不逢時,運氣也不太好。


國史館


是否是奸臣來評價肅順是太偏頗了

當然,肅順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清史稿對他頗多微詞。但是近來研究發現肅順有許多作為值得讚賞。鐵腕吏治整肅官場政風。果斷處理“戊午科場案”、戶部寶鈔案。主張發紙幣鑄大錢,增加通貨,促進市場經濟。肅順最早提出應停止對旗人的供養。用人不因民族,提拔重用郭嵩燾、尹耕雲、王闓運、高心夔、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漢族人才。對外英法聯軍態度強硬,對俄國的貪婪要求也給予痛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