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朝代都因農民起義而倒臺,為何只有宋朝是亡於內亂?你怎麼看?

fengdxt


宋朝的滅亡不全因為內亂,它也沒有發生內亂,最多是奸臣當道,那也不是滅亡的主要原因。

大宋的滅亡原因是多方面的,自太祖開國以來,就已埋下滅亡的種子。大宋自公元960年建國到公元1279年滅亡,共歷18帝,享國319年,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科技文化高度繁榮的時代。那麼經濟、科技如此發達的朝代為什麼一直積弱不堪,直到滅亡?我這麼認為的。

1、宋太祖開國政策—重文輕武,以文制武

宋太祖通過“陳橋兵變”奪權之後,為防止此事再度發生,隨即上演“杯酒釋兵權”,實施“重文輕武”的國策。限制了武將的權力範圍,大力宣傳文治、忠君的思想。輕視視軍隊發展,軍事制度落後,軍隊戰鬥力可以說是不堪一擊。大宋終其一朝始終以“排除異己”為核心,完全摒棄“共存共榮”的思想,導致宋朝名將缺乏。

2、煙雲十六州未及時收復,北方屏障盡失

自太祖登基後,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南方基本平定轉而要北伐時,太祖的突然暴斃,令其政策基本擱淺。太宗由於不知兵,導致北伐失利後轉入防守態勢,從此一蹶不振。使大宋江山的天然屏障失去,無法抵禦外族騎兵的突擊騷擾。還有宋朝的聯金抗遼、聯蒙抗金決策失誤,只看到了局部利益,沒有想到後續的威脅。

3、變法失敗、貪汙成風、朝政腐敗、奸佞當道

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兩次推行變法,因觸及官僚利益集團神經而導致失敗。致使朝廷內鬥加劇,互相攻擊,被貶流放的人員無數,全國稅賦加重,地方官吏橫行,百姓負擔加劇,致使國力日漸衰退。宋朝時期賣國求榮的奸佞小人層出不窮,精忠報國的將帥打擊和迫害。致使國家無人可用。

4、科技發達未用於軍事,聯蒙抗金戰略欠妥

由於宋朝長期實行抑制軍事發展的策略,致使宋代已有火藥等科技發明無法廣泛應用於軍事,反倒被周邊經濟、科技均不如他的國家所征服。戰敗後連年向遼、金稱臣納貢,致使原先富足的經濟得不到緩解。其聯合蒙古滅金的戰略有待商榷,金國滅後大宋已無力抵抗蒙軍入侵且沒有得到金國一寸土地,盡為蒙古佔領。

5、將帥不和與用人不當致使臨安及江南失守

宋末宰相賈似道對蒙軍突襲襄陽的危險形勢沒有及時作出預判且有意隱瞞不報,其增援的嫡系主帥與原駐守襄陽的將領鬧矛盾而引起相互猜疑,導致襄陽堅守六年後失守。襄陽的失守,導致南宋已無險可守,官兵作鳥獸散。蒙古大軍迅速擴大戰果,在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裡就連續攻克了南宋都城臨安及整個江南。崖山海戰之後,南宋滅亡。

綜上所述,就是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內亂或者叫內訌,並不是其滅亡的根本原因或者是唯一原因。你所說的農民起義,宋朝也有而且很多,但都沒有威脅到宋朝的根基,也有其深層次的原因,這和大宋前期“三國鼎立”或者後來的“四國大戰”也有很大關係吧。


野史也是史


何為內亂?內亂包不包括農民起義?而且兩宋滅亡都是在外患之下。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破開封汴京城,擄走了宋徽宗和宋欽宗以及大批宗室官員及金銀財寶美女,這就是靖康之恥,北宋滅亡。

公元1279年,在海南島的崖山,南宋最後一點抵抗力量與追擊來的元朝軍隊最後一戰,失敗後大臣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蹈海而死,成千上萬的軍民投海殉國。南宋滅亡。

不管是北宋南宋,到末年都是腐敗了,內部矛盾不少,大臣黨爭很厲害。不過哪個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時候內部不是如此呢,所以這點並不是兩宋滅亡的直接原因,因此上說,兩宋還是亡於外患,而且南宋抵抗蒙元還比較久。

宋代的確農民起義比較少,規模相比黃巾起義黃巢起義以及後面的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元末紅巾軍起義以及太平天國運動,宋朝算是很太平的了,只有北宋的宋江方臘起義和南宋的鐘相楊么起義,範圍有限規模有限,遠遠沒有達到《水滸傳》上的規模。這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兩宋老百姓生活還湊合,還沒有形成大規模民變的基礎。



磨史作鏡


這個結論不知道題主是怎麼得出來的,基本不符合歷史的實際情況啊。

其實,歷史上亡於農民起義的王朝比例根本不高,建國以來因政治原因把很多農民起義地位抬得很高,如果不加以辨識,很容易形成錯誤的認識。

歷史上爆發農民起義的原因,無非是以下幾個——

1. 人口逼近紅線,土地無法負載如此之多的人口,導致大家沒飯吃。

2. 封建王朝土地兼併現象嚴重,大量破產農民沒有去路嘯聚造反。

3. 統治階級粗暴錯誤地處理階級、民族矛盾,導致底層反彈。

所以,農民起義發生的頻次是很高的,但是要說導致亡國,大多數情況下只構成原因之一,很少能直接導致亡國。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王朝是亡於農民起義。


夏商周,假設有夏,湯武革命、武王伐紂,都是部族之間的戰爭,不在討論的範圍內。

秦末,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大名鼎鼎,但是很少有人關注,陳勝很快就失敗了,跟上來的都是六國舊貴族,從項羽分封的18路諸侯來看,基本上戰國後期的六國都恢復了,劉邦也是在這個隊伍裡混出來的,所以,並不能說完全是農民起義。

西漢末,最後是宗室劉秀重新恢復了漢室,不是農民起義軍。

東漢末,黃巾起義軍被軍閥們聯手殲滅了。

魏晉至唐,都是接連的篡奪、“禪讓”,農民起義是很多啦,但是作用並不明顯。

唐末,黃巢農民起義,被軍閥們聯手剿滅。軍閥們自己玩得很開心,五代十國,也是他們內鬥。

北宋、南宋,亡於異族入侵。

元末,這時候才能算是亡於農民起義。

明末,李自成是成功了的,但是被滿清掀桌子了,算是失敗。

清末,太平天國、捻子被剿滅後,還過了很多年清朝才完蛋,辛亥革命不能算是農民起義。


所以,你告訴我大多數朝代都是亡於農民起義??


夜小紫


拿一個亡於農民起義的做對比就很容易明白。

農民起義最少的是漢朝,最多的是宋朝,為何強漢亡於內亂,而弱宋沒有?

道理很簡單,因為漢強宋弱。

漢朝在三國分裂時期都能順手滅了周圍少數民族政權,基本不存在被外族滅亡的可能,漢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漢朝全民武裝,地方實力強大,打嗨了,周圍沒人可打就自己打自己,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外部壓力可以緩解內部矛盾,最後亡了。

宋朝全程菜雞,周圍國家都能揍他一頓,雖然內部農民起義眾多,但是外部壓力更大,有著極大的外部壓力可以緩解內部矛盾,所以農民起義沒兩天就開始被政府招安了,然後調去和北方政權打仗,越打國土越少,最後被其他政權攻滅。





寶石獵人又夏


第一、宋朝工商業發達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富庶的朝代之一,它最顯著的特點在於工商業的高度發展,甚至有人說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始於宋朝。工商業的發達對國家的穩定有很大的積極作用,首先就是大批農民不用再被束縛到土地上,很多王朝的傾覆都與土地兼併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在宋朝,人們即便是沒有了土地,也能通過其他途徑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所謂民以食為天,細看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如果人們能夠吃飽肚子,誰會去鋌而走險參加起義呢?

第二、宋朝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雖然蔡京被定義為大奸大惡之人,被人唾棄一千年,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了他對宋朝做出的貢獻,他當政期間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制度,說白了就是建立孤兒院、養老院以及公益性公墓,這就給國家減少了大量的流民。此外,兩宋都有嚴重的冗兵現象,政府當時養活大量的軍隊其實未必是希望他們出去打勝仗,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安撫流民,甚至沒到災荒之年,宋朝政府就會大規模徵兵。五代時期幾乎全國皆兵,南宋立國之初又有大量流民南渡,國家為了防止這些人集結成為流寇,便出錢養活他們,閒事種地,戰時防守。

第三、宋朝政治環境寬鬆

秦末起義中,最響亮的口號莫過於“天下同苦秦久矣”,秦朝的暴政讓人們甚至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也難怪陳勝振臂一呼而天下響應了。但是宋朝幾乎真的做到了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並且相對來說整個宋朝都是輕徭薄賦,人們不僅吃得好,還能睡的香。

第四、宋朝始終面臨嚴峻的國際形勢

這一點也比較重要,當時華夷之辨盛行且兩宋立國三百多年時間中,始終與周邊國家保持軍事對立,甚至曾經亡國於金。巨大的國際壓力很大程度上轉移了國內矛盾,宋朝軍民同仇敵愾,故而內耗相對於其他王朝相對要少一些。


正喜百家姓


兩千年的爭鬥史,可以看出,中國曆朝政權的倒臺,並不是因為農民起義,而是亡於內亂。先是內爭內亂,然後會有亂政暴政,然後才會出現農民起義。因此,農民起義不過是火藥桶,炸裂了本來就內亂不堪的政權而已。因此,歷史告訴我們:一個組織的滅亡,不是亡於外敵,而是亡於內亂。


從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來看,陳勝、吳廣只是起到點火作用,事實上當時的秦朝政權內部已經在大清洗了,陳勝、吳廣的點火,六國舊貴族的加油,然後加速了秦政權內部的大分裂大混亂。尉繚子說,亂政無精兵。軍爭的基礎是政治,政治清明民心一向,則軍隊所向無敵。試看哪朝哪代,政權滅亡時沒有精兵強將,但最後還是滅亡了,原因何在?內部分裂混亂了,大後方亂了,中樞亂了,軍事即便有小勝,也無力迴天。總而言之,歷朝政權,都是先亡於內亂,這是根源所在,農民起義只是個引爆點與加速劑而已。


宋朝無分北宋南宋,在滅亡時,內政昏暗權臣奸佞,以至於內亂頻起,外部又強敵環伺。實權君臣無振作之心無長圖偉略,一心想作完成之君貪圖享樂,因此對外也不可能有強將精兵(有也很快會被幹掉)。所以宋也是先亡於內,而後敗於外。


xfy2018


我認為宋朝不是亡於內亂,不好意思,題主,我持反方意見,

第一、宋朝工商業發達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富庶的朝代之一,它最顯著的特點在於工商業的高度發展,甚至有人說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始於宋朝。工商業的發達對國家的穩定有很大的積極作用,首先就是大批農民不用再被束縛到土地上,很多王朝的傾覆都與土地兼併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在宋朝,人們即便是沒有了土地,也能通過其他途徑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所謂民以食為天,細看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如果人們能夠吃飽肚子,誰會去鋌而走險參加起義呢?

第二、宋朝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雖然蔡京被定義為大奸大惡之人,被人唾棄一千年,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了他對宋朝做出的貢獻,他當政期間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制度,說白了就是建立孤兒院、養老院以及公益性公墓,這就給國家減少了大量的流民。此外,兩宋都有嚴重的冗兵現象,政府當時養活大量的軍隊其實未必是希望他們出去打勝仗,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安撫流民,甚至沒到災荒之年,宋朝政府就會大規模徵兵。五代時期幾乎全國皆兵,南宋立國之初又有大量流民南渡,國家為了防止這些人集結成為流寇,便出錢養活他們,閒事種地,戰時防守。

第三、宋朝政治環境寬鬆

秦末起義中,最響亮的口號莫過於“天下同苦秦久矣”,秦朝的暴政讓人們甚至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也難怪陳勝振臂一呼而天下響應了。但是宋朝幾乎真的做到了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並且相對來說整個宋朝都是輕徭薄賦,人們不僅吃得好,還能睡的香。

第四、宋朝始終面臨嚴峻的國際形勢

這一點也比較重要,當時華夷之辨盛行且兩宋立國三百多年時間中,始終與周邊國家保持軍事對立,甚至曾經亡國於金。巨大的國際壓力很大程度上轉移了國內矛盾,宋朝軍民同仇敵愾,故而內耗相對於其他王朝相對要少一些。


風一樣自由As free as the wind


南宋末年,漢民族走到了亡國的邊緣。從黃帝戰蚩尤到現在四千年了,這個民族一次次的打碎重整,鳳凰涅槃。可是這次漢民族真的再無機會了。漢民族的兵源地先後淪喪,山東山西陝西諸省已經淪喪百年,那裡的漢民族已經接受了被奴役的命運,開始為蒙古人賣命,充當先鋒,甚至追隨蒙古人征服了波斯和阿拉伯腹地。南方的朝堂上再無敢戰主戰的中樞。南宋滅亡不值得同情,可以說是把正常的王朝更替與漢民族亡國混淆,擾亂歷史。從漢民族來講,不是漢族無能戰之兵,能戰之將,是因為宋朝錯誤的仰武崇文國策,超越歷史的軍制革新毀掉了漢民族的第二個千年


半世滄惶


應該是問題當中說反了,事實上中國絕大多數朝代亡於內亂,只有宋朝是亡於外戰!


博古不論今


首先問題就不對,應該是外亂才是。雖然說宋朝末期和別的朝代大同小異都是朝政腐敗,但經濟發達,百姓安居樂業。(有飯吃誰願意造反)

古人有句話說得好,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一言以蔽之,宋朝只注重經濟發展,重文輕武,而當時的對手又是歷史上最強大的冷兵器軍團的蒙古人,在敵人的鐵蹄踐踏下,豈有不亡國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