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最愛吃的野味,你更愛吃哪一種呢?

品品視頻


呵呵,我看了一下圖片,感覺圖片裡的野味我都喜歡吃,不過要說這裡面的最愛,可能還是這個野斑鳩,這可是個好東西!不需要太多的工藝,隨便加些稍辣一點的辣子,然後油鹽姜蒜適量,來一道爆炒斑鳩,估計是它身上自帶的美味,嘖嘖,又香又鮮,保證你下回還想要!



記得小時候,老父親工作之餘就帶上他自制的那隻獵槍,山上轉幾小時,回來家保證有收穫,十來只斑鳩開水燙燙打整出來,然後老媽地裡摘下些辣椒燒火炒一盤,那味道那香味真是絕美,什麼叫下飯菜,這才是!


大自然中的珍寶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人只要一長大都會懷念小時候。作為農村出來的我們,當時最懷念的還是小時候在山上找野味野菜野果,在河裡抓魚洗澡,在田裡抓泥鰍黃鱔。

答主這裡就是典型的南方山區農村,山上的田裡的水裡的天上的都吃過。說說農村小時候的美味吧。

首先就是田裡的黃鱔泥鰍鯽魚這些,這些也是吃的最多的,因為最容易抓到,天上飛的山上跑的水裡遊的不太容易抓。小時候一到夏天就開始了我們的野味之旅,晚上的時候就幾個孩子一起去田裡抓青蛙泥鰍黃鱔,一個晚上抓幾斤很容易的,白天了就去撿田螺,還可以抓黃鱔,黃鱔白天就看黃鱔洞,找到洞了很容易抓到,還有抓鯽魚,那時候田裡很多。每次回來都是一大桶,那時候怎麼也沒有想到二十年後這些每天抓的既然會沒有了。臘肉燉黃鱔是我最喜歡吃的。


然後就是山上的野味,野兔野雞吃的是最多的,我們這裡有一種說法就是飛斑走兔,就是天上飛的斑鳩,地上跑的野兔是最好吃的。那時候野兔真的非常多,有時候在路上走都能看見。小時候我們就跟著大人去山上趕山,一去山上有時候幾天不回來,就在山上住。每次回來野兔野雞,有時候還能打到野豬。那時候做一個紅燒兔肉感覺是好吃到爆了,現在怎麼吃也沒有那個味了,而且山上的野兔都要絕種了。

以前河裡的魚特別多,很多都叫不上名字,給我記憶最深的就是和父親一起去炸魚,那時候的雷管不像現在管的這麼嚴,小時候父親在煤礦挖煤,搞雷管是很容易的。一漲水了就去炸魚,一個雷管下去,水面上俘起一大片。最喜歡吃的還是黃鴨叫,就是一種身上有點黃黃的,背上有根刺的,抓得時候要特別小心,被刺到了很疼的。那時候感覺吃魚吃膩了,做魚湯是最喜歡喝的。然後在魚湯裡放點紫蘇葉,美味極了。

天上飛的,就不容易搞到了,那時候就跟著大人去趕鳥,就是在前面放一個很大的網子,幾米高,幾十米長的,然後一群人就去趕鳥,有時候一跑就是一天,特別累,但是那時候很好玩一群人,在山上一待就是好幾天。而且那時候的鳥銃基本上每家好幾把,打野雞是最多的,竹雞,還有紅腹錦雞,現在紅腹錦雞都是國家保護動物了,那時候吃的也多😄。最好吃的還是嘎嘎雞(石雞),這種野味湯一頓開都是白色的。



現在這些野味基本上吃不到了,很多都已經沒有了,很多也成為了國家保護動物了,比如以前山上的麂子,現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小時候一到冬天的時候吃也吃不完。


有時候想想真的很懷念小時候,不過早已是物是人非,農村裡也是人去樓空了。


張家界小伍


農村最愛吃的十種野味,你更愛吃哪一種呢?

這道題挺適合我來回答的,回憶那青少年間匆匆流逝的歲月,都是滿滿的回憶殺,只要提要來自農村美味的野食,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想告訴你,我都吃過些什麼,比比誰吃的野味更多一點,如今回到農村這些天然的野味已很難找到了。

首先出現在我腦子裡的野味就是野兔,這或許與老家盛行吃兔肉有關係,野兔生性活潑,具有敏銳的洞察能力,一個人能抓到一隻野兔那是非常的不容易,所以兒時的小夥伴們總會拿來分享,體會這來之不易的野味,野兔肉營養豐富,基本不用添加什麼輔料肉質都會十分鮮嫩,而養殖的家兔不及野兔的10%。

再者就是田雞,或許有很多城裡的朋友不知道田雞是什麼,會從字面上理解為一種雞,其實不然,它是生活在田間的一種青蛙,只是因為肉質勝似雞肉,所以被大家習慣於叫做田雞。以前在農村田間是經常能看見的,在田間能與它為伴,也可以偶爾抓一些來食用,如今由於農田中使用大量的化學成分藥物,使得田雞受到了一定的汙染,失去了它原本的味道。

其次就是野雞,它通常生活在人煙稀少的山裡,非常難抓,小時候野雞數目氾濫,經常能看見野雞,我抓野雞時都是採用身邊石頭給以攻擊,但成功的概率非常的低。野雞肉質細嫩鮮美,野味十足,用來煮湯那是絕佳的美味。但如今的野雞採用人工養殖的方式,讓野雞失去了兒時的味道。

在農村的野味實在是太多太多,如還有黃鱔,野豬,螃蟹等都是不錯的野味,或許有朋友會發現我舌尖上的回憶全是葷菜,當然我也不否認自己是一個肉食主義者,除了這些外還是有些野果與野菜也是不錯的,要問我更喜歡哪一種,我實在是答不出來,因為它們都是我在農村的美好回憶。


文 | 漫話農桑答題助理:南瓜籽


遇鑑好物


出生於廣西柳州郊區農村,並且是在土地還沒有分田到戶搞承包制前的我們,可以說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卻無法阻止我們的創造力和“食”之本能。

那時候我家兄弟姐妹六個,僅靠我父親做民辦“臭老九”的每月工資18元和每年的兩擔穀子,以及我母親在生產隊掙的幾個公分養活一家八口人,貧窮程度可想而知!補丁落補丁的衣服還得哥哥姐姐穿小了才輪到弟弟妹妹們穿,一年倒頭就過年時才可以買一套新衣服。天天煮一大鍋白米粥送各種醃菜或鹹菜,晚飯比較“奢侈”的可以醬油拌飯吃青菜,豬肉更是一兩個月才能吃上一次……


很慶幸我有一個大我八歲的哥哥和兩個小我三四歲的弟弟,我們一家人才能吃上各種各樣的“野味”。農村的男孩子無拘無束的“野”得很,他們上樹掏鳥蛋,用彈弓打鳥,下河網魚,溝田中摸泥鰍,半夜打手電捉螞拐(青蛙),上山抓野雞、打野兔、捕野豬等等。總之我的童年吃過了無數的野味,撇開野菜、野果或野菌之類的野味不說,光葷類野味都數不勝數。下面上一波圖片與同齡的你或他,集體來一次滿滿的“回憶殺”哈!(注:《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是在1988年11月8日頒佈,自1989年3月1日起實施,因此那些年捕獵野生動物是不違法的。)


野豬。捕獵野豬,一般都是我哥跟村子裡十來個中年男子或小夥子結伴到很遠的深山狩獵,運氣再好都要狩獵幾天才能捕獲的,一年能夠捕獲一兩頭都算萬幸了!抬回村裡宰殺後,參與捕獵的村民每家可以分到十多斤。
野兔
果子狸

獾豬
野雞等。那時候我哥捕捉到這些小動物回家,我母親一般會把野兔斬塊以後加老薑、八角、桂皮、幹辣椒、米酒等配料(那年代農村不用料酒的),或紅燒或乾鍋;果子狸、獾豬、野雞之類的一般用紅燜,或加薑片加些米酒燉一大鍋湯,也沒有“焯水”這道工序,用我母親的話說,焯水會把油水和營養都“焯”掉了!嘿嘿!
麻雀
斑鳩

雪鳥等各種鳥類極其鳥蛋。這些鳥肉我們當時如果在野外的話,就燒火烤熟,如果是拿回家,小個的直接油炸然後撒點鹽,大個的斬塊後與幹辣椒、老薑、蒜米、白酒等配料爆炒。


各種各樣的

蛇。蛇肉我們基本上是拿回家後跟家裡的老母雞或捉到的野雞燉湯,我哥偶爾會弄一兩條砍成大塊後油炸,然後撒鹽調味即食,但我們都不喜歡吃他這種煮法,感覺沒有喝湯鮮美、過癮。




四腳蛇(也稱肥蛇)。這種蛇我哥跟他的小夥伴們一般喜歡去掉內臟後,直接用火煨,或者用油炸撒鹽調味即食,他們美其名曰“吃龍成龍”。講真,我一直沒有勇氣品嚐這種蛇肉,看見雞皮疙瘩都起了,所以直到現在也不知其味如何,好遺憾!



蠶蛹、螞蚱、土狗子螻蛄的俗稱)。每年汛期漲大水,我們就去水田或小河溝裡,用細密的撈絞撈在水面上拼命掙扎的土狗子。撈回家後,去掉其翅膀,油炸得香噴噴的,饞壞隔壁家的小孩子!


蠶蛹、螞蚱、大蝗蟲、竹節蟲、知了猴等等昆蟲類,反正不管季節如何變換,我哥或我弟弟總是“按季索蟲”,因此家裡一年四季“昆蟲宴”不斷。但我屬於過敏體質,原來吃這些高蛋白質的昆蟲很容易異體蛋白過敏,特別吃蝗蟲和蠶蛹。不過,現在人到中年以後,或許免疫力增強了吧,反正我吃了不少昆蟲但沒有再出現過敏現象。

龍眼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這種讓種植龍眼、荔枝的果農恨之入骨的漂亮害蟲?它們特別喜歡棲息在樹齡較大的龍眼樹的枝幹上,以吸食果樹的樹液為生。我們常常在晚上打手電筒鑽到龍眼樹下捕捉,有時一個小時都可以捉到兩三斤。它們長長的鼻子中的“鼻涕”甜津津的,我們捉回來就砍斷它的“鼻子”,吸收裡面甜甜的汁液(後來聽說這樣吸龍眼雞的鼻涕還能治療咽喉痛或咳嗽等症)。然後去掉其翅膀,油炸或文火炒香加鹽調味即可。





馬蜂、黃蜂、地蜂、黑蜂等各種蜂蜜和蜂蛹。白胖肥嫩的蜂蛹我們喜歡直接鮮食,更喜歡用牙磕破蜂蛹時那甜潤鮮美的爆漿感覺。即將蛻化成蜂的蜂蛹鮮吃口感不行,我們就用油炸或炒熟。

螺螄、河蚌
青蛙













各種河魚、河蝦、河蟹、黃鱔、泥鰍等等河鮮更是我們日常吃得最多的菜譜。甚至大人們在田間地頭忙碌農活時,在附近小河溝捕到胖乎乎的荷花魚或鯽魚,偶爾也會生火烤幾串荷花魚解饞,又或者用一口爛鍋加些泉水,熬一鍋濃白鮮美的鯽魚湯禦寒。







還有各種山鼠、竹鼠、田鼠等。俗話說“一鼠當三雞”,的確鼠肉鮮嫩味美,讓人食後回味無窮!那時候河邊竹林裡特別多胖乎乎的竹鼠,還有地裡埋甘蔗種的地方也有很多田鼠。我哥他們有時一兩天都可以抓到上百個,去毛去內臟後或烤或爆炒或紅燜,怎麼煮都挺好吃。一下子吃不完的,就收拾乾淨放陽光下臘成鼠幹,留著過冬慢慢吃。

蝙蝠。 一鼠當三雞,而一隻蝙蝠頂三鼠!嘿嘿,它的營養和味道可想而知有多麼鮮美!捕捉蝙蝠我倒是沒有親眼目睹過,不過,以前我家翻修泥瓦做的老房子時,總抓到幾隻燉湯喝。而據大量捕獲過蝙蝠的朋友說,他們那時候跑到山洞裡,用一張大網把洞口遮攔得嚴嚴實實的,然後點燃一堆稻草,讓稻草散發出的煙霧燻蝙蝠,蝙蝠受驚後就立馬往洞口逃,被網兜住就跑不掉了。
還有許許多多數不清、道不完的山珍野味,要說更愛哪一種是無法選擇的,因為每一種野味都有它獨特的味道。雖然如今已有大量人工培育和養殖的仿野生動物,我們依然可以品嚐到,但是所有的美味,都已不再是我們在那個貧窮飢餓的年代所吃過的味道!


美食桃淘


如今的農村裡,隨著農藥的濫用、亂砍亂伐,已經沒有什麼野味了。

作為80後在農村長大的我,自己從小就是一個打野愛好者。只要有的野味,都嘗過。野兔,野雞,果子狸,松鼠,石蛙,牛蛙,田雞,螃蟹,龍蝦,泥鰍,鱔魚,各種魚類,斑鳩,鷓鴣,麻雀,黑頭公,馬蜂蛹,野生菌,蛇。



最愛吃的還是野生菌。雲南的農村裡每一個7.8歲的孩子都是撿菌高手,那些年的野生菌賣不上價格,撿了都是自己留著吃。炒雜菌那是相當的美味,雞樅油能吃上一年,糟辣子乾巴菌那是下飯的必備。撿回來的菌子曬乾了,留著冬天煮火鍋那也是美滋滋。



馬蜂蛹也是一道美味,只是想吃到它需要勇氣和技術。首先要尾蜂,這可是技術活,眼力相當重要,看見馬蜂后要在它身上栓上雞毛做標記,然後跟蹤。找到馬蜂窩後還要等到天黑才能去捉,我們都是用火燒的方式將大蜂燒死後才能拿到蜂蛹。不小心時也會被咬到,那叫一個痛,半個月才能消腫。但馬蜂蛹帶回家油炸出來那叫一個香。



斑鳩也好吃,都說一鳩勝九雞。農村的男孩每人都有一把彈弓,一到天黑後帶上電筒就出動了。斑鳩白天很警惕,但到了晚上就變憨了很多,電筒照住它就不會動了。竹林裡的斑鳩是最多的,每晚出去都能有些收穫,拔毛後就地燒火烤了吃……

唉,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農村,回不去的舊時光。

好時光應該被寶貝,因為有限……


彝家小夥


我的家鄉在東北吉林省的一個東南部小山城,哪裡山林環繞,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野味也比較多。我就介紹下我最喜歡的幾種美味。

1、麻雀,又叫家雀,體型不大,以蟲子、穀物為食。記著小時候大人用粘網粘麻雀,找個靠近樹林的地方把網只開,一上午就能粘一袋子。用火烤著吃,那股濃烈的味道,用化學老師的話講就是特殊蛋白質燃燒的味道,聞一次一輩子都忘不掉。肉也是真香啊,不怪人們說天上飛的最好吃。


2、川丁子。又叫柳根,以前老家的河裡不少這種小魚。大的能有一紮長。一般的也就10公分左右,喜歡聚居在河邊的柳樹根下,把退網逆著水流擋在柳樹根下,用腳踹幾下樹根部位小魚就全出來了,擠出內臟,用醬燜制,那味道別提多鮮美了。現在環境沒以前好了,偶爾看見幾份賣這種小魚的也是被惡劣環境汙染的顏色不正常的小魚,一看就沒胃口了。

3、蝲蛄,也叫東北小龍蝦。外形和南方人喜歡吃的小龍蝦很像。對環境要求較為苛刻,任何的汙染都會導致其死亡。記著90年代環境還比較好的時候,經常去河裡翻石頭小蝲蛄。等到大概1995年之後,環境汙染了,河裡再也看不到蝲蛄了。蝲蛄活體是呈黑褐色,有兩隻大鰲,煮熟後呈紅色,肉質細嫩、鮮美。代表有快20多年沒有吃過小時候吃的那種蝲蛄了。

上述三種是小時候最喜歡的。現在麻雀是保護動物了,川丁子由於環境汙染也變味了,蝲蛄基本上絕跡了。還是懷念小時候的那種味道。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有沒有人超級喜歡三月泡的




點點有個小哥哥


農村最愛吃的野味,你更愛吃哪一種呢?

我從小在鄉下外公家長大,外公是抓野味的高手,帶回家的野味數不勝數,最常吃到的就是泥鰍和螃蟹,偶爾運氣好還能抓到野兔。可惜排名第一的野豬沒吃過,野豬攻擊力太強悍了,不是爾等凡人可以打的。

在我吃過的野味中,野兔的味道都記不太清了,印象最深的還是農田裡、小河邊的田螺。

無論是爆炒田螺肉還是做嗦螺,現在想想都口水直流,最愛口味嗦螺。在農村長大或者在農村待過的80、90後小淘氣包們,去田裡摸田螺、捉泥鰍、小河裡釣螃蟹的事肯定沒少幹。小時候摸田螺還被劃傷過,至今腿上都留著一個疤痕。

有次摸田螺的時候不知道被什麼割傷了,回家也沒太注意消毒,結果晚上就發高燒了,傷口吃藥、打針都不見好轉,足足打了半個月點滴才沒有繼續惡化了。後來治好後腿上就留下了一塊疤,每次看著都能憶起跟小夥伴一起摸田螺的時光。

田螺摸回家後處理起來是一個大工程,撿回家的田螺要先用清水涮上幾天,把田螺裡的汙泥去掉,再用毛刷把外邊的青苔泥巴之類的刷乾淨,剪田螺尾也要剪半天。再掐上一把紫蘇去腥提鮮和辣椒一炒,嘬起來別提多過癮了吃田螺一定要嘬才有意思,實在嘬不出的再用牙籤挑。

現在的農田裡基本摸不到田螺了,市面上賣田螺的倒是不少,聽說是田裡的野田螺,可惜吃起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味道跟小時候的沒法比。


答題助理:白衣


新農大視野



好不疑問的說是炒田螺。

記得以前住的附近有家宵夜攤,裡面的田螺炒的特別好吃,容易吸出螺肉,辣度鹹度都剛剛好,當然想吃辣的可以加辣的。

有時候也會和幾個同事去吃,一邊吃個小燒烤,一邊點兩盤炒田螺。

後來大家都不在一起共事了,也沒有長聚了。我也會在市場買一些回來自己炒,市場有一些是剪了尾巴的田螺,買回來直接滴兩滴油下去,泡個一兩個小時,再認真清洗一下外殼。

蔥薑蒜是必須的,還有豆瓣醬,幹辣椒,紅辣椒,熱鍋下油,放調料,炒香後放田螺下去炒一會。再加一些開水下去,煮透,放點紫蘇葉,蔥葉,調一點芡粉水,這樣汁會濃一些,吸田螺的時候能把一些汁吸到。

這樣的特別適合看電視的時候吃,當宵夜。


小不點叮噹


我們關中一馬平川,小時候能知道的野味還真不多,像什麼野兔啊,田鼠啊,野雞在我的記憶裡從沒吃過,要說野味,唯一的記憶就是抓知了猴,仲夏時節,每天傍晚就在樹邊去找,先是在地上找,看見一個針眼大小地洞就用手去摳,越扣越大,裡面就有知了猴,有時它也聰明,立馬縮回去,離洞口有一段距離,小手可能夠不著它,這種情況下,大家就會用細跟枯枝,或者毛毛草放進洞中,燈一會,它就會順著爬出來。等天黑了,就去樹林裡的樹上摸,運氣好的話,有時會摸一大堆。


回家放在盆中用鹽水泡著,這樣他就不會亂跑,也不會褪殼,等到第二天洗乾淨,鍋裡倒回少許油,^就這樣炒著,當時家裡油少,不會讓給你炸知了的。出鍋撒點鹽就ok啦,在我記憶裡,那可是真的美味! 至今仍然喜歡吃它,每年都會買點,自己炸得嘎嘣脆,撒上鹽胡椒麵,孜然粉,吃一口,唇齒留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