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趴,坐:科技如何賦能金融

直接擼起胳膊開幹金融業務的互金莽荒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金融持牌經營的政策大背景下,BATJ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們紛紛宣佈自己乾的不是金融,是給金融機構賦能。在這場金融科技公司轉型B端,賦能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浪潮中,大文看到了中國數字普惠金融事業快速推進新的契機。

蹲,趴,坐:科技如何賦能金融

賦能的思路

目前看,金融科技賦能商業銀行主要有以下兩個思路:

一是拾遺補闕。在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實踐中,增加一些不一樣的數據供給,針對特定客群提供一些風控上的優化方案,這些都為金融機構開展數字普惠金融過程中起到了添磚加瓦的作用。上至坐鎮帝都的工農中建四大行,下至邊遠地區的農商行等,都會存在這一訴求。

二是整體輸出。一些中小銀行受限於銀保監會跨區域經營限制,紮根本地,可以獲得的優質客戶較少,貸存比指標常年在50%多點的水平。早幾年有興業銀行之類提供的同業理財可以投資,但現在同業整成翔,手上的錢迫切需要放出去,這就催生了大量為中小銀行服務的助貸市場。這些助貸機構可以採購整合多家數據源或者使用自己的數據,做一次風控,給銀行匹配最合適的借款客群。早些時候助貸機構為了推動業務合作,是要給銀行做兜底做擔保的。現在監管明確不允許助貸機構兜底了,大家也都在轉型合作模式。

很多人覺得賦能這個事情盤子太小,單純從能夠切出的蛋糕比例看,的確很小,但要考慮到先前草根互聯網金融的小蛋糕跟整個中國金融市場的大蛋糕比是小巫見大巫,賦能的盤子也不小。我們知道中國獨立法人的銀行業機構有三千多家,2017年年底銀行業金融資產規模已經突破250萬億;我們再看看互聯網金融主流業態的P2P網貸現在的總市場規模也就1萬億左右,僅為銀行業規模體量的0.4%。兩相對比,我們能夠清醒地認識到:如果金融科技企業切實走上服務B端的道路,市場空間是毋庸置疑的。

賦能的困難

但是金融科技企業轉型過程並不會是一帆風順,困難必然會存在,但不能畏懼困難。以轉型助貸模式為例,突出的有兩點:

一是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風控理念上的差異。早在2010年前後阿里系就和建行、工行合作開展了針對其體系內客群的授信,後來分道揚鑣,阿里自己搞了小貸,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風控理念的差異,這個問題到現在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我們的金融機構在跟助貸機構合作時,還是希望你助貸機構能兜底,

不兜底我憑什麼把錢通過你放出去。在沒有放款之前,我們的金融機構習慣性地會問:出了問題後,風險誰來承擔?

二是監管對於這一合作的認同度。去年年底現金貸整頓的141號文中也對助貸機構規範做了進一步明確,要求助貸機構不得兜底,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核心風控不得外包等;而在前段時間網傳的互聯網貸款管理辦法中,對於區域性銀行通過線上異地授信佔比做出了20%的上限監管規定,並對諸如微眾和中小銀行之間聯合放貸這樣的模式也做出了規範,從監管的角度看,只要做金融必須具有資質,你搞的金融科技是不是在做監管套利,我必須壓縮任何試圖放大槓桿的影子銀行創新空間。

賦能的市場格局判斷

本來賦能這塊蛋糕巨頭們是瞧不上的,幫著別人幹還不如自己幹。招商銀行的理財年化百分之四點幾,我螞蟻進度旗下的招財寶線上募資成本也是年化百分之四點幾,而且我還不用養那麼多的線下理財團隊。但現在BATJ往金融的滲透和佈局被監管打斷了,互聯網金融控股集團更是被監管多次點名批評。於是BATJ不得不紛紛給自己貼上金融科技、數字科技啥的標籤,尤其是去年巨頭們開始與四大行、各中小銀行密切簽訂一系列合作,那麼

是不是以後BATJ就要在賦能這個領域一統天下了?

跟這些巨頭比流量、比數據、比AI,中小創業公司是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了?這裡我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你跟這些巨頭比這些,你的確沒有任何優勢,跟他們比,註定已經輸在起點了。但我還有一句話:輸在起點,不代表也會輸在終點

金融科技這個行業的變化實在太快,快到船大了反而不好調頭。你以為BATJ真的能徹底轉型成純粹給金融機構賦能的技術公司?笑話,京東金融1300億的估值靠給幾家銀行賣賣IT系統就能支撐?顯然不能。BATJ已經入場金融了,在資本的壓力下,也已經無法回頭,這就是最大的軟肋。所以我們看到銀行和諸如BATJ等機構合作永遠多多少少帶有提防心理的,監管對於BATJ介入金融的舉措都是密切關注的。之前的動靜弄得太大,現在的刻意低調反而讓人覺得是不是在醞釀下一波的大動靜。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該明白為什麼一窮二白起家的中小創業型公司在這個領域還是可以大有所為。

賦能的姿勢

我一直建議金融科技創業企業在賦能傳統金融,推動中國數字普惠金融大業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三個本事:什麼時候蹲,什麼時候趴,什麼時候坐。

蹲著,是你跟金融機構談合作,姿態肯定要放低,尤其是越高大上的金融機構,有體制內的優越感,這跟咱們以前跟P2P、網絡小貸談合作完全不一樣。這些互聯網巨頭們,過去的一個通病就是姿態擺的過高,總以為自己在互聯網世界王者的地位可以挪到國有高度控盤的金融市場,結果現在摔了大跟頭了。

趴著,合作的過程中,監管風險隨時存在,監管的刀下來了,要懂得趴下來,躲過去,活下來最重要。當螞蟻金融的招財寶發生“僑興債”違約事件後,招財寶就已經不復存在了。當京東“白拿”事件曝光後,京東金融也一度朝不保夕。

坐著,真正的金融科技龍頭企業,你既然有你自己的技術優勢,既然有你對數字普惠金融更深刻的認識,你就要有跟體制內機構坐而論道的水平,也要有跟四大行共舞的自信,別把自己搞成了低端的IT外包公司。科技是用來不斷突破和挑戰的,但金融始終是將嚴守風險放在第一位的。我們的金融科技企業迫切需要補補金融這場大課,要具備跟金融機構坐而論道的水平,才能擁有在符合監管大框架下的共舞機會。

作者陳文,系百舸新金融智庫創始人、北京大學新金融和創業投資研究中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