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看西遊記和十年後看西遊記,你有什麼不同的感想?

故里的小酒館


不說十年前和十年後了,畢竟十年前我也不年輕。

還是先說一說1986年看《西遊記》時的感受吧。86版的《西遊記》可謂是家喻戶曉,深受觀眾喜愛,當年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那時深深的被故事情節所吸引,師徒四人取經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妖怪,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覺得孫悟空真厲害啊。

多年後的今天再看86版的《西遊記》,關注點就不同了。

第一,這部劇在艱難的環境下,拍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畫面。後來還看到楊潔導演的專訪,瞭解到拍攝背後的艱辛,為當年的劇組點贊!

第二,當時演員的精彩演繹令人折服。當年的六小齡童為了演好孫悟空這個角色,在拍攝過程中努力學習猴子的各種動作,才能演繹的如此惟妙惟肖,塑造了無法超越的孫悟空角色。

第三,今年在網絡上86版《西遊記》的梗被網友們玩壞了,沙和尚的經典臺詞“師傅說的對啊,大師兄說的對啊,二師兄說的對啊”被網友發現,龍太子扮演者拍攝時講的是粵語的視頻也被翻出。令人捧腹大笑。

總之在今天回看86版的《西遊記》,感嘆在當年艱苦的環境下能拍出這麼經典成功的電視劇!當主題曲《路在何方》想起,一下子就被拉回了那個歲月。






書法翰墨名帖集


十年前,我還是個大小夥子,86版《西遊記》是我最喜歡看的一部電視劇,裡面的孫悟空成了我心中的偶像,七十二般變化讓人浮想連篇,要是自己會那可就可以為所欲為了,一根金箍棒懲惡揚善,要是自己有既可以發揚正義也可以懲罰自己憎恨的人,要是會筋斗雲更好,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至少還可以在別人面前炫耀一番,自己當時真個鑽了進去,真個把自己當成了孫悟空,茫茫大海一葉舟時為他擔憂,八卦爐中為他惋惜,五行山下為他流淚,被冤枉時想打死唐僧,那時孫悟空就是我,我也是孫悟空,我曾把那首《五百年滄海桑田》唱了幾百遍,我當時的處境也確實和他差不多……


十年後,我再看《西遊記》,此時的我已經讀了好幾部佛教原著,特別是《金剛經》,此時的我對佛學、對人生、對宇宙已經有了新的認識,此時的我深信因果,不再喜歡打打殺殺,積德行善為成為我改變命運的法門,此時的我已經從孫悟空轉變成了唐三藏,此時的我不再執著妄想,此時的我已有濟世乃至渡化眾生之願望,我的追求已超越世俗,菩薩們的追求已成了我的追求。願眾生離一切憂苦……



悟道尊者



十年前看西遊記和十年後的今天看西遊記想法都差不多。十多年前還是小孩,還沒看過電視劇西遊記的時候,家中長輩們給我們講過西遊記等等之類神話故事,把故事搬上了電視就更加精彩了,十多年前作為小孩子看西遊記大概知道了一下幾點,這些都是家長,老師灌輸的思想。

其一:正義與邪惡,好人與壞人的鬥爭,邪惡一方的壞人是永遠無法戰勝正義這一方的好人的。唐僧師徒在取經的路上代表正義的一方,妖怪代表邪惡的一方。

其二:壞人抓了唐僧,要吃唐僧,孫悟空三兄弟齊心協力一起救師父,最後通過各種辦法把師父成功營救出來。父母告訴我們:兄弟姊妹團結,要齊心。

小時候的我們就是十萬個為什麼,問爸爸媽媽孫悟空為什麼大鬧天宮?得到的答案就是猴子太調皮,不聽話所以要懲罰它,然後我們調皮也一樣。

十年後的今天,再看西遊記依舊認為父母所說是正確的,只不過作為已經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的成年人,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得更透徹,妖怪們有背景被他們主人偏護我覺得是人之常情。多少人可以大公無私,然後大義滅親呢?我想這樣的人還是比較少的。


樸谷若一


10年前看《西遊記》,妖怪就是妖怪,人就是人。本質的區別可能就是技能和長相吧。

很單純。看的是打打殺殺,看的是男妖怪的怪,女妖精的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吃唐僧肉。


10年後看《西遊記》,會有許多思考。

比如,妖精們為什麼要吃唐僧肉,僅僅是因為想要長生不老嗎?不是。

唐僧為什麼每次都能化險為夷?是因為孫悟空太厲害了嗎?不是。

豬八戒為什麼當天蓬元帥的時候武功那麼高,去取經的路上突然變笨了,是因為他太胖了嗎?不是

這裡面摻雜了人際關係,利益關係。也可以為佛家說的因果關係。

總之,相比較10年前,現在看《西遊記》學會了很多,但是也少了那份純粹美好。

這也許是孩子與大人世界的區別。


8哥小娛


二十年前看西遊記的時候,看孫悟空打妖魔,覺的痛快,舒坦,覺得應該打。看唐僧磨磨唧唧,死腦筋,老是被妖怪捉住,覺的好笨。看豬八戒大肚子一顫一顫的,老是偷懶,被孫悟空捉弄覺的是應該的。看沙和尚一路上老是不大說話,人太實在了,就是一老實人,覺的挑擔子確實非他莫屬。還有覺得如來佛祖本事最大,孫悟空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十年前再看西遊記,覺得孫悟空太喜歡出風頭,出力最大,還是小孩子品性,所以會時常被唐僧趕走。而唐僧就有些心機了,明明知道此去西天取經離不開孫悟空真心相助,卻因孫悟空有時不聽話,就唸緊箍咒更加的約束他,打壓他,有職業的官僚作風。而豬八戒就覺得此人圓滑至極,應該是當今職場上的紅人。而沙僧的呢,老實人腳踏實地的做事,兢兢業業,最後也修成正果。而如來佛祖呢,西天取經這一路的磨難,都是他提前設計好的,是一流的編劇,有帝王風範。



十年前感覺是英雄劇,現在越來越感覺《西遊記》是一出悲劇,個人英雄主義的屈辱史。



簡約即止


說多了沒什麼用,

擼多了容易看破紅塵,

得道高僧都不一定比的過



業餘淫俠


十年前,我在快樂和緊張中看完的西遊記,而如今,我是帶著對現實的思考看的西遊記。有時候,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孫悟空,可是現實生活中,每個“孫悟空”都被體制、規矩、理想戴上了屬於自己的“緊箍咒”。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些豬隊友(豬八戒),有一些圓滑的和事老(沙僧),一個囉裡囉嗦沒啥能力的領導(唐僧),還要看著領導炫富開著豪車(白龍馬)。心裡難受只能自己承受著。


覽盡人煙


第一次看西遊記的時候,感覺故事情節特別精彩,那是剛上初中,特別喜歡看,小心感覺對西遊記不再有興趣!!


重生31


沒有再看了。不過,對西遊記已經有另外的理解。比如孫悟空很厲害,但是他不是領導人物。世俗也有這種情況,劉邦就說過的。沙僧和八戒其實也各代表了不同類型的人。還有小孫七十二變,終究逃不出如來掌心,這個從佛理上也是講得通的。總之,小時候看熱鬧,老了看塵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