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為什麼桂系始終以李為首領呢?

飛花不脫


並沒有看出白比李的水平高,兩人各司其職,李宗仁是統領桂系的統帥,而白崇禧是他旗下必不可少的軍師。就像諸葛亮和劉備的關係一樣,世人讚歎諸葛亮的深謀遠慮,但別忘了劉備的知人善用。


論起資歷的話,李、黃、白三人在桂軍之中的資歷當是李宗仁最深。新桂系起家的資本就是李的定桂軍和黃的討賊軍,李宗仁當仁不讓是奠基者。最重要的是他有能將廣西團結起來的能力和魄力,這是白崇禧所缺乏的。

如果硬要在桂系之中分出個高低來,黃紹紘也要在白崇禧之上。在黃紹紘淡出桂系之後,李宗仁才從第三把交易升到第二位。在李、白被蔣介石逼得退到越南又輾轉去了香港之時是何等狼狽,後來還是黃紹紘先潛回了廣西,憑著在軍中的威望收服了各路將領,包括當時已經投靠了老蔣的呂煥炎和腳蹅幾條船的楊騰輝,在此基礎上李白才得以回來。這三人各有特點。李宗仁穩紮穩打視線也遠,白崇禧足智多謀但是沒有遠見,黃紹紘有了遠見但不會審時度勢。

白崇禧的性格和李宗仁不同,李宗仁喜怒皆不形於色、為人隨和、有容人之胸襟;但是白崇禧的相當高傲急躁,他不把蔣介石放在眼裡,也會直接表現出來。老蔣也是沒辦法,在解放戰爭時期還是得硬著頭皮用白崇禧。所以在性格上,李宗仁更有大將之風,白崇禧如果做了統領桂系,怕是要出不少簍子。

另外,李宗仁在桂系的資歷要比白崇禧高出許多,在廣西的影響力要比白崇禧大。即使是在軍事上的造詣,李宗仁也不一定比白崇禧差。說起李宗仁,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臺兒莊大捷,而這場戰役也成就了李宗仁這位抗日名將的榮譽,也成了後來他能夠為中共所容,重新迴歸祖國的重要因素之一。

李宗仁治軍嚴謹是出了名的,在當地也頗受百姓的擁護。在李宗仁治理之下,廣西夜不閉戶,土匪盜賊斂跡,貪汙者極少,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下是極為難得的。

最後從他們倆最終的選擇可以看出,李、白二人的眼界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李宗仁堅決去了美國,並且曾經極力勸阻白崇禧不要去臺灣。但是白崇禧甘願相信蔣介石丟給他的橄欖枝,白崇禧大約餘生都在後悔沒有聽李宗仁這位老領導的話。他晚年都在蔣介石的嚴密監控之中,不要說權力了,連自由都沒有。


木劍溫不勝


回答這個問題,得從新桂系的源頭說起。

新桂系是怎麼來的呢?

李宗仁的“討賊軍”(這裡的“賊”指舊桂系首領陸榮庭)和黃紹宏的定桂軍合併而成。黃為人寬厚,主動讓出老大的位置,李宗仁成了這支部隊的老大,黃位居第二。

當時白崇禧在幹啥呢?

只是一個下級軍官。



這就好比創業,李和黃是兩大股東,白只是打工的,無法和他們兩個相提並論。

隨著平定廣西,北伐中原,白崇禧的軍事才能開始展現,廣西從李、黃兩人,變成了李、黃、白三人,但依然是這個排名,分工明確。李作為廣西軍隊最高指揮官,始終率領軍隊,坐鎮前方。黃作為桂系二號首領,坐鎮後方,穩定軍心民心,並給前方提供後勤補給。白作為廣西的代表,到中樞出謀劃策,保障廣西的利益。從三人的位置,也看出三人在廣西的地位。

這個政治格局維持了很久,直到黃紹宏看透一切,主動要求去中央任職,不願再留在廣西,這個格局才被打破。李、黃、白三位一體的局面被打破,白晉升到第二位,廣西局面成了李、白二人的天下。

雖然黃旭初替代了黃紹宏的不少職能,但是此黃非彼黃,他和黃紹宏之間的差距太大,無法威脅到李白的地位。

拿今天的企業文化來說,白崇禧精明能幹,才華橫溢,他的位置大約就是桂系的CEO。李宗仁作為大股東,創業的元老,地位不可撼動,董事長的位置非常穩固,白崇禧這個高級打工者,動搖不了李的位置。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這要從兩人的經歷說起了,實際上白崇禧後期軍事上已經架空李宗仁了,李宗仁也樂的抽身專心政治;而且倆人關係並不像印象中那麼鐵板一塊,且聽本人慢慢道來。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本為林虎部將,人稱李猛子,驍勇善戰。在林虎隊伍被打散後他集結餘部進入六萬大山打游擊,後來與黃紹竑部合作,在與陸榮廷,沈鴻英等勢力較量中笑到最後,統一廣西。而此時的白崇禧只是黃紹竑的副手。白崇禧字建生,本為桂軍馬曉軍模範營連附,此時的黃紹竑是與他平級的隊友,後來白崇禧因為受傷離隊,再歸隊時地位開始在黃紹竑之下。

1924年,黃紹竑與李宗仁的隊伍正式合併,改編為廣西定桂討賊聯軍,此時的白崇禧地位一直在李宗仁和黃紹竑之下。直到桂系在蔣桂戰爭中失利,心灰意冷的黃紹竑退出桂系,白崇禧開始成為桂系第二號人物,後來李宗仁因為政治需要常駐廣東,白崇禧趁機打壓李宗仁六萬大山打游擊時期的嫡系將領,換上自己的心腹,徹底控制軍隊。

醉心政治的李宗仁也樂的清閒,全身心投入政治鬥爭,而白崇禧則率領桂系軍隊為老李做後盾,表面上看起來合作無間,在國民黨逐步敗退大陸時白崇禧一度暗地預謀撇開李宗仁,頻頻與老蔣眉來眼去,但是沒等付諸行動國民黨就嗝屁了。

總而言之,白崇禧和李宗仁一直維持李一白二的現狀是各取所需,李宗仁意欲與老蔣在政治上比高低,而白崇禧只想掌握軍權,就是如此。


林屋公子


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只表現在行兵佈陣方面,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是國民政府最能打的將領,統一廣西打出名聲,從北伐戰爭再到抗戰,白崇禧都作為國民政府的總參謀長直接指揮作戰,戰績卓著。解放戰爭初期東北戰場上''血戰四平"及1949年的"血戰青樹坪",都讓我軍第一戰神林彪吃了大虧;中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又是白宗禧的圍追堵截使我軍傷亡慘重。但白的弱點是政治上不夠成熟,而李宗仁看起來忠厚老實,實則城府極深,政治手腕高明,善於籠絡人心,具備領袖氣質。從統一廣西直到成為國民政府的代總統,足以證明李宗仁能力超群,格局遠高於白崇禧。解放戰爭接近尾聲,白崇禧不聽李宗仁的苦勸,在蔣介石的引誘下執意去臺灣,導致晚年淒涼,備受責難,形同軟禁,也是他政治上短視的表現。所以李宗仁是帥而白崇禧只能做將。


原上牧馬


軍中資歷和個人仕途運氣吧。

1916年,李宗仁官階排長,白崇禧為剛畢業的上士,這已經是差距。

1921年,二人雖然官階都差不多,營長身份,但李宗仁已經開始在培植自家勢力,建立定桂軍,白崇禧就倒黴運了,為了救馬曉軍團長摔斷腿,且全團都被繳械,幾乎成了光桿。

二人命運分野,但同在孫中山的號召還是纏繞在一起,只是李宗仁是有實力的軍閥,白崇禧身份是參謀,呵呵,有職無實,但他也不是孬貨,削尖腦袋往上爬,終於能在身份與李宗仁、黃紹竑成為桂系軍閥的巨頭,而後黃紹竑退出,便和李宗仁成為所謂的“李白”。

桂系的實權人物依然是李宗仁,因為軍隊是他的,白崇禧只能次之。

而後的李宗仁步入政壇,白崇禧自然替他接掌軍權,這是一個相關聯利害關係,直至時勢動盪,固定的關係才有了波折變動。


鴻哥iouyh福小鋪


誰當首領,並不是由軍事水平決定的。決定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是政治手腕。這是首要因素。從歷史情況看,李的政治手腕顯然比白強。李一生未敗,而白晚年比較悽慘。再說,李的政治資源,社會資源也明顯比白要多得多。一支隊伍要打仗是由多種因素支撐的,比如後勤保障,就是你的軍費軍餉來源很重要,沒資源打個屁仗啊。而資源就得靠政治運作。

二是資歷威望。李在桂系的資歷肯定一比白深,威望也比白高。所謂威望,就是你得服眾,大多數人得支持你擁護你。相比之下,在桂系內部,李肯定更能服眾些。

三是歷史形成。桂系是李創建的,他當首領是歷史形成的。除非有人遠遠超過他,存心扳倒他,他的地位一般不會動搖。

所以,李是帥才,白是將才。李是政治人物,白是軍事人物。


熙熙天下


白崇禧比李宗仁的水平高要看你從那一方面來看了,如果單單從軍事才能來論,我承認白勝於李。但是要是政治和治理才能上看,白則遠不如李,而這又是桂系所需要的能力,所以桂系才會以李宗仁為首領。



白崇禧作為“小諸葛”,他的軍事才能我不否認,可以說是國民黨內部最能打的將領了。統一廣西,參加北伐,抗日時期被日軍稱為“軍神”,解放時期在東北血戰四平讓林彪吃了大虧,他的能力是槓槓的。




但是白崇禧其他的能力可能就不那麼好了,比如說他的政治才能。在民國時期那樣的政治環境,白崇禧的政治表現像是一個低能兒。在大陸的時候為了軍事指揮權和桂系的實力,幾次三番的犯政治錯誤。敗退臺灣的時候,老夥計李宗仁勸他別去臺灣,他卻不相信,最終如同軟禁。


如此政治低能的人,桂系的實力派怎麼會放心的讓他做桂系的掌門人。周恩來總理曾經有一句評價白崇禧的話“白頗自負,缺乏政治遠見”,這一句話我認為是正論,政治是白崇禧最致命的毛病。

反觀李宗仁,李宗仁的軍事才能無需多說,臺兒莊戰役一戰封神,狠狠地打擊了不可一世的日軍,後來他又參加了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豫南會戰,可以說也是戰功赫赫。

但是李宗仁除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的治理能力和政治能力都要強於白崇禧。

李宗仁的治理能力——抗日戰爭爆發前,李宗仁雄踞廣西,廣西在他的治理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為全國有名的“模範省”。在那樣的亂世,能夠帶給廣西如此好的環境,李宗仁的治理能力可見一番,就這一樣便強於白崇禧。

李宗仁的政治能力——從兩廣的首腦到中華民國副總統再到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通過這些足以證明自己的格局要遠高於白崇禧。解放戰爭後期,李宗仁更是看透了蔣介石虛情假意的假象,沒有選擇去臺灣。而桂系恰恰需要這樣的一個人,一個有政治才能的人才能在民國那蹚渾水帶領桂系走下去,這是白崇禧遠遠不能具備的。

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是民國時期響噹噹的人物,在抗日戰爭時期都是出了大力的。不知道大家對他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看法。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歷史十二郎


廣西有首很出名的民間謎語,說的是:是兩人,也是一人;是今人,也是古人。謎底便是李白。

李白除了唐朝大詩人李白以外,還有另一個指代,即民國年間桂系軍閥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自古歷史上有過兩人合稱的,包括毛澤東和朱德,張學良和楊虎城,孫中山和黃興等。以上無不是合作默契同時私交甚篤的親密關係。

▲ 左:李宗仁,右:白崇禧


李宗仁和白崇禧兩人不僅是同學,而且從一統廣西開始兩人就推心置腹,在一起共事的三十餘年裡,兩人始終精誠合作,配合默契,逐漸成長為桂系軍閥裡的核心人物。

其中以擅長謀略見長的白崇禧,外號“小諸葛”,是國民黨內的罕有的軍事奇才,可他對李宗仁一直很尊敬,始終奉李宗仁為桂系軍閥的一把手。

▲ “小諸葛” 白崇禧


說到白崇禧和李宗仁的水平孰高孰低的問題,筆者覺得這裡有必要說一下,水平實無高下之分。能力是多方面的,有人擅長謀略,有人擅長統籌全局。

白崇禧和李宗仁的關係,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劉備的關係一樣。

你說是劉備的能力高,還是諸葛亮的能力高?

兩人都是有才之人,只不過白崇禧的“才”更加著眼於謀略之上,這點我們從白崇禧一直在參謀長的職位上供職上可見一斑。

而反觀李宗仁,青年時期便從軍,壯年時期便成為八桂之一,將廣西省治理的井井有條,深受百姓愛戴,這點倒和山西的“土皇帝”閻錫山類似。

▲ 左:白崇禧,右:李宗仁


這說明李宗仁同樣可以以才牧民,以德服人。這是一個領袖必不可缺的必要條件,因此李宗仁可以穩坐桂系的第一把交椅,實至名歸。

不僅如此,牧童出身的李宗仁,身上有著農村人特有的渾厚和淳樸。這一點和民國時期其他的諸如“西北四馬”,晉系閻錫山等望風使舵,搖擺不定的軍閥是大相徑庭的。

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在《李宗仁回憶錄》中曾經這樣評價李宗仁:

得意而未忘形,當官而未流於無賴。……誅心以論之,則李宗仁在中國歷史上,也該算個德勝於才的君子。

這裡提到了一個詞叫“德勝於才”,我想可以概括李宗仁和白崇禧之間為什麼桂系軍閥奉李宗仁為首領?

對於領導來說,才是無關緊要的,只要手下的人有才就行。德確實必不可少的,不然何以服人?

記得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曾經說過: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治理國家,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因為他們甘為我所用,所以我才能取得天下。

這一點上,李宗仁和劉邦大有類似之處。

▲ 李宗仁


因此說,要論謀略,論詭計,白崇禧要略勝一籌;然而要說統御軍隊,將士歸心,則李宗仁要強一些了。

因此來說,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水平無所謂高下,但桂系軍閥奉李宗仁為領袖,只是說李宗仁在領導力方面要比白崇禧強得多。

除此之外,白崇禧的私生活混亂,也是造成白崇禧不會成為領袖的一個主要原因。


奇點歷史


有一則有趣的謎語:“是文人又是武人,是今人又是古人,是一人又是兩人,是兩人仍是一人 。”這個謎語的謎底是“李白”,既指唐代大詩人李白,又指民國年間新桂系首領李宗仁和白崇禧。

李宗仁(左)和白崇禧在臺兒莊

將人物合稱在中國近代史上經常見到,譬如將朱德和毛澤東合稱“朱毛”、孫中山和黃興合稱“孫黃”、張學良和楊虎城合稱“張楊”等等。凡是這樣稱呼的,一般都由兩重含義:一是合作密切;二是私交甚篤。李宗仁和白崇禧就是這種公交和私交都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兩人同為桂系核心人物,但幾十年來團結一致,配合默契,堪稱是一對模範搭檔。白崇禧人稱“小諸葛”,足智多謀,是國民黨內有名的軍事奇才,但他對李宗仁卻是非常尊敬,一直奉李宗仁為桂系首腦,從來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著名歷史學家、《李宗仁回憶錄》的撰寫者唐德剛曾經說過:

李宗仁是赤足牧童出身,為人渾厚,有著中國傳統農村中村夫老農淳樸的美德。為人處世,他不是個反反覆覆、縱橫捭闔、見利忘義的黨棍官僚或市儈小人。等到他時來運轉、風雲際會、享榮華、受富貴之時,得意而未忘形,當官而未流於無賴。遇僚屬不易其寬厚平易之本色;主國政亦不忘相與為善之大體。以此與一般出將入相的官僚相比較,都是難能可貴的。誅心以論之,則李宗仁在中國歷史上,也該算個德勝於才的君子。

當然,唐德剛此言並不是說李宗仁是個無才之人,李青年從軍,壯年時期便雄踞八桂,軍而不閥,將廣西一省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為民國時期有名的模範省。這說明李氏其才足以牧民,其德亦足以服眾,穩坐桂系第一把交椅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李宗仁還是一位優秀的軍人和統帥,早在青年時期,他就是一位披堅執銳的猛將,成熟之後,更是一位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主帥。論謀略,論險詐,走偏鋒,李不如白;然御百萬之眾、進退有度、將士歸心,則白不如李。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劉邦之所以成功,因為他善於用人,會將將——在這點上,李宗仁與劉邦有相通之處。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有云:“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李宗仁不僅有君子之德,而且在軍政兩行,皆有過人之處,這就是白崇禧等人終生奉其為桂系首腦而從不逾越的主要原因。


民國年間那些事



白崇禧無論哪個方面,政治,軍事,思想境界,都沒法和李宗仁比,所以始終認李宗仁為老大,也是心服口服!


政治上,李作為桂系領袖,起家最早,最有感召力,與閻錫山,馮玉祥,張作霖,蔣介石都是割據一方的諸侯,名義上蔣是國家領袖,在各自地盤都是自己說了算!

白根本沒有這樣的權威和地位,也就是根本沒有這樣的號召力影響力和凝聚力,這就是個人的道德教化、思想影響和人格魅力,李如果是帥,白只能成為將。


軍事上,不少人說白強於李,可是白只是參謀為主,有幾次漂亮的大的勝仗是白親自指揮的?李在第五戰區,可是親自指揮了抗戰以來首次最輝煌戰績的臺兒莊戰役!無論大局觀軍事戰略思想,現場戰術指揮李應該不次於白。

民族大義上,李大局觀深遠明確,能屈能伸,看清世界發展潮流,以國家統一民族大義為重。白氣量狹小,失敗了跑去孤島割據,自己落得個淒涼晚景,還是沒有達到李的眼光境界。



所以,事實上也就是李從來都是桂溪名副其實的領袖,這是桂系李白黃實際水平的真實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