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經常頂撞大人真的沒辦法!請大家給出出主意?

二豆賭神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乖巧,但是,養育孩子是一件相當艱辛的事情,在現實中,很多父母都經歷過自己的孩子頂嘴、甚至與自己對著幹的經歷。很多父母直言,辛苦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孩子的體諒和尊重,有時候竟然會成為孩子反抗甚至仇恨的對象,真的很痛心絕望。其實,小編認為孩子頂撞不可怕,這其實也是孩子心理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可怕的是我們父母到底做了啥?

首先,父母的命令和要求,可能不契合孩子的心理需求

父母的命令和要求更多是站在成人的視角上,缺乏兒童立場,例如父母總是要求孩子考試得高分,總是以大人的口吻對孩子考試成績進行吆喝和教訓,而不管孩子是否是已經努力,所以導致很多時候父母是在“好心做壞事”,孩子受挫後,就容易對父母的命令和要求產生反感情緒,導致頂撞。

其次,父母的指責和過激的言辭,容易引起孩子的辯護

其實很多孩子頂撞家長,不是因為孩子首先頂撞父母,而是因為父母過激的言辭和不斷的指責往往是引起孩子頂撞的導火線,在父母的言辭和指責下,孩子必然會出現反抗情緒,以表達自己的立場,並對事情進行解釋和歸因,以證明自己並沒有錯,是因為父母的誤解,或是事出有因,總之,通過頂撞這種方式來辯解,來尋求自我保護。

其次,父母“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容易激發孩子的叛逆

當孩子出現頂撞的時候,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把孩子打壓下去,正如這位母親所言,這麼小都壓不下去,長大了還得了?以後還怎麼管教?……事實正相反,孩子處於叛逆期,當孩子做錯事時,孩子的心理已經非常緊張和害怕,而很大父母在得知事情後,往往耐不住性子,喪失了對自己情緒的控制,直接開打洩憤,導致“以暴制暴”。

一位家長說,有一次她對著孩子怒吼的時候,碰巧看到了鏡子,鏡子裡的那張臉面目猙獰,兇相畢露,當時我正拿著一根竹子對孩子怒吼,看到這一霎那,我自己竟然嚇了一跳,天啦,這竟然是我自己,我竟然對著孩子如此凶神惡煞,我被自己的面孔嚇壞了。而與此同時,孩子在我的威嚴下並沒有屈服,反而變得更加變本加厲,這時的孩子,除了不斷的哭泣、就是不停的抗爭……。

【教育建議】

一是學會冷靜、學會退避、學會等待。首先要學會冷靜,因為在任何發怒的時候,暫時的退避和沉默都可能是最安全的解決之道。退避並非表面你的讓步,其實也是你表面或者認為局勢是多麼嚴重的一種有力手段。而學會等待,在沉默中等待的好處之一,就是你從來不必去收回自己過激的言辭。

二是要尋找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孩子為什麼會因為這個事件頂撞?要客觀地瞭解事情的全過程,確保沒有誤解孩子,在此基礎上,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三是要切記,對孩子的處罰不要過於嚴厲。因為過於嚴厲的處罰會影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會影響孩子對父母的親子關係,同時,也容易在孩子的心靈世界裡種下仇視的種子,容易導致家庭親子關係的不良,更容易造成孩子心理障礙。


教育博士看教育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過來人,我本人青春期特別叛逆,有一次幾天沒回家,家裡人都報警了,最後通過村村通的大喇叭才找到我,說出來也夠丟人的了😒😒😒😒。

第一,你不要覺得這是對你的不尊重,現在的家長總認為自己比孩子高上一等,是有了我才有的他,所以總會認為孩子的不聽自己的就是不尊重自己,而徒然的給自己增加煩惱。記得我那時候有很多心裡想法,父母說的和我的想法有衝突,沒問我呢,就說我不懂事。

第二,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很正常,就想做一些平時一做你就會生氣的事來氣你,這那你就要好好反思自己了,因為叛逆的原因其實是壓力,曾經你的高高在上給予了孩子無比的壓力,現在孩子長大了認為自己有推翻你的壓制的能力了自然就會選擇反抗。我記得我英語不好,每次考試,父母都把我訓斥一番,說我不如誰誰誰誰,說下次一定要考到多少分,這讓我很反感。

第三,你自己沒有給自己設定好一個界限,就是寵溺與壓力並行,如果你一直寵著孩子,孩子再怎麼也不會選擇叛逆,因為不用叛逆父母也會聽他的,他不用藉此來表達主張,如果你一直嚴厲,正常來說重要父母有一人對孩子有著嚴厲的印象,那麼孩子叛逆的幾率就會大幅減小,所以是你沒有把握好一個度,現在的家長在孩子叛逆的時候總愛說孩子怎麼這麼不好,該怎麼教啊之類的,但其實孩子就是一塊璞玉,他最後會成為什麼樣子是家長在雕琢,

所以從現在開始好好確立一個方針,多與他交流,不要因為一點小事或是孩子衝你發火就生氣,你要好好想想孩子為什麼會生氣,找找你的原因,家長總愛對孩子說要換位思考,但家長自己卻做不到,你只要做到的,該道歉的時候你就去道歉,又有什麼呢,是給你孩子道歉,又不是給不認識的人道歉,你又有什麼做不到的呢。平日放低點自己的姿態,以平輩的身份去跟孩子聊天交流,就會慢慢好起來的。還有就是說到做到,多和孩子溝通,一定要溝通溝通溝通。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角哥抄水錶


孩子處於青春期時,這個時候他是比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個性,天不怕地不怕。這時候父母跟孩子溝通就不要再跟以前一樣以長者的姿態了,因為這樣的話很容易就引起他們的排斥和牴觸情緒。嘗試著以朋友的姿態深入溝通,交換想法,這樣才能明白孩子現在遇到的難題以及他們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