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如何避免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

問題的N次方


我的閨蜜最近很焦慮。

女兒滿三歲,七月份從老家接到城裡上學。

母女團聚喜悅沒持續多久,她就開始各種發愁。

“我現在後悔讓女兒留在鄉下了……”

“鄰居家的孩子,四歲能背幾十首詩,我女兒只知道要糖吃……”

“人家的孩子,琴棋書畫、英語舞蹈樣樣會,我女兒……哎……”

我自然理解她的心情。

作為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十項全能,自家孩子“一無是處”,能不著急嗎?

果然,沒多久,她就打電話給我說:

花光自己的工資,給女兒報了四個補習班。

“孩子能承受的了嗎?”

“沒關係,人家孩子能上,她為什麼不能?我這還算少的,給孩子報七八個的大有人在。”

說這話的時候,她心情愉悅,之前的焦慮一掃而盡。

看到她,再看身邊為孩子各種謀算規劃的家長,我瞬間意識到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不遺餘力為孩子教育投資,真的是為了孩子嗎?

從始至終,作為父母,我們只看到我們的焦慮,卻很少考慮孩子的意願。

表面上,我們為孩子全心全意。

實際上呢?

我們不過是拿孩子的未來,為自己的焦慮買單。

這個社會很容易讓我們焦慮,衣食住行,工作生活……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能挑逗起我們的焦慮。

你自己算過嗎?

你一天對孩子說多少句“快點”?

孩子起床慢了,快點;

孩子吃飯慢了,快點;

孩子喝水慢了,快點;

……

幾乎生活中的任何場景,只要到了孩子身上,都可能換來一句“快點”。

這兩個字是如此普遍,以至於當我自己有意識地統計的時候,嚇了一跳!

我對孩子每天至少說30句“快點”,還是在剋制的情況下,如果不剋制,那得有多少句?

“快點、快點、快點……”

能快多少呢?

快不了多少的,我們都清楚。

但忍不住還會不斷催促,甚至因此大發雷霆。

為什麼?

內心焦慮。

我們習慣了社會施壓給我們的節奏,以為快就能夠適應社會,慢遲早要淘汰,所以,即便明知道孩子僅僅是孩子,還是不自覺地去催促“快點”。

其實又何止是這些。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如意、做錯一道數學題、畫畫不如別人、背書不如別人甚至長相不如別人的時候,我們都會陷入焦慮。

然後想法設法讓孩子追上來,趕上去。

於是,有了深夜凌晨在幼兒園門口睡帳篷、排長隊的家長,有了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上名校的渴望,有了孩子贏在起跑線太晚,要贏在出生前的瘋狂。

我們如同投資房產一樣,瘋狂地投資孩子,打著“為你好”的名義為自己催眠,讓自己安心。

但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在孩子教育上,我們用力過猛、揠苗助長。

就像香港教育紀錄片《沒有起跑線》中採訪的高中生所說:人生是場馬拉松,不應該過早加速。

道理人人都懂。

可是,別人都這麼做,我自然也要做。

至少,在隨波逐流的過程中,大家和我同在,內心可以得到片刻的安寧。

到最後,只能說苦了孩子。

事實上,如同慾望一樣,瘋狂的教育投資後,我們可以得到片刻的安寧,卻不會得到永久的滿足。

孩子琴棋書畫學得不錯,人家孩子能編程,要不要再報一個班?

孩子記憶力強,要不要想想辦法,開發一下智力,說不定也是一個小天才?

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長那麼高,是不是讓孩子學個籃球鍛鍊身體?

……

我們的目光從來不在自家孩子身上,而是在別人家的孩子身上。

看到別人家孩子優秀,彷彿自己看到同齡人套現多少個億一般,心裡立刻開始緊張焦慮,坐立不安……

然後回家逼著孩子讀書,逼著孩子優秀……

結果呢?

根據中國兒童中心發佈的《中國兒童的生存與發展報告》顯示,中國17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干擾,5.2%的人存在明顯的軀體化、強迫症、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

米蘭·昆德拉說,壓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不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而是已經被父母的焦慮壓制到極限,在此情形之下,生命反而微不足道,了無輕重。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的心性直接影響孩子的前程。

如果父母自己都每天焦慮不安,你不可能指望孩子心性穩定。

都說教育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放下自己的焦慮,保持心性的穩定。

只有當你找到自己的節奏時,才能冷靜下來去思考孩子的未來,以及根據孩子的特徵制定最適合的方案。

楊瀾教育孩子,主張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於陪伴。

孫儷曾表示,她對孩子的教育既不是“虎媽式”也不是“鼓勵式”,而是“哥們型”,她跟孩子聊天就像朋友相處一樣,不會拿出所謂媽媽的尊嚴。

……

這些優秀的父母之所以優秀,不是嘶聲力竭,拼盡全力地去投資教育,而是他們對自己有明確的人生方向和前行節奏。

不會因為一點風吹草動就焦慮不安,反而能在巨大的社會躁動中保持個人的冷靜。

對孩子同樣如此,他們不會輕易從眾,不會盲目跟風,更多的是根據個人的人生經驗和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所以,他們看上去毫不費力,實際上早就深思熟慮。

周國平在《寶貝寶貝》中說: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東西,也是我在教育中最想讓孩子得到的東西。

所以,在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前,要先冷靜地捫心自問,你的教育主張夠明晰嗎?

是出於焦慮後的解壓逃避,還是真心為孩子的腳踏實地?

如果是後者,那麼大膽往前走,不用擔心別人的非議,

如果是前者,那麼請你先停下,好好想想、認清自己。

畢竟,孩子的一生不能重來,容不得因為你的焦慮,毀掉他們的大好未來。

---END---


十月媽媽心理


先跟你分享一個我身邊兒童心理健康諮詢的案例。有一位家長向專家傾訴:“每當我一回家,孩子就在那裡嘀嘀咕咕,提出沒完沒了的要求,有時候甚至大吵大鬧,脾氣也變壞。”經過專家的詢問,發現問題出現在家長身上,因為生活壓力大,工作壓力大,家長生活中很焦慮,變得非常沒有耐心,總是跟兒子說:“快點穿衣服”,“別折騰了”,而不是問他“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麼樣”……

這位家長說,因為生活中很焦慮,根本沒有精力關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根本就不想傾聽孩子在說什麼。

家長焦慮,孩子就變得不敢大聲說話,生怕你衝他吼叫。於孩子而言,其實他們正在度過自己的童年時光。而當你壓不住自己的焦慮而催促或者呵斥他的時候,孩子真的非常的可憐。如何避免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呢?以下有一些建議。



首先要承認自己的焦慮。找個時間溫柔的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生活壓力太大了,可能對你說話比較急,能原諒爸爸媽媽嗎?”承認自己焦慮,可以讓孩子在我們焦慮的時候體諒我們。

其次,和孩子一起努力消除焦慮。不管你在生活中如何焦慮,找個時間跟孩子一起玩,玩的時候把所有焦慮先放在一邊,全身心投入。要讓孩子知道你和他在一起的時候非常的高興,對孩子來說對他最大的肯定就是父母跟他在一起而感到快樂和驕傲。記住,一副繃緊的臉孔,會毀了你和孩子的關係。找個時間,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一起哈哈大笑。對父母來說,和孩子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種消除焦慮的放鬆方式。



第三,通過努力,消除生活中的焦慮情緒。你的焦慮主要是來自於你的生活經濟壓力。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天不會塌下來,只要你們夫妻同心,家庭和睦,一定可以共同面對一切困難,老天一定會獎勵那些努力生活的人。

總之,孩子其實比我們想象的更敏感,不管你的焦慮情緒如何隱藏,他一定會感知到的。關鍵在於你要轉變觀念,消除焦慮情緒的根源,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給他關注,讓他感受到愛和信任。



教書匠老楊


說真的,家長的確各方面影響著孩子,甚至某個方面還嚴重影響著孩子。因為家長是孩子最初的接觸者,最直接的影響者,也是孩子最初的榜樣者,示範者,引領者,因為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著孩子,示範著孩子,觸動著孩子,甚至家長的一些脾氣或性格也都影響著孩子,看來家長對於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下面我就上述問題,簡單說一下我個人的一點看法,不當不妥,敬請諒解。

一,作為家長,首先要知道,在你做任何事情,處理任何事情之前,特別是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更要知道你身邊還有自己的孩子,你的對待一些事情的態度,處理事情的一些方法,無不從側面影響著孩子,甚至直接影響著孩子。上行下效,或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作為家長,遇事一定要儘可能的冷靜。儘可能的在事情面前,不被事情搞的抓耳撓腮,六神無主,甚至是暴跳如雷,特別是當著孩子的面。往往越是這樣,越是想不出較好的辦法來,甚至還有時將事情辦砸,將事情辦的更糟,同時你這種焦慮,這種情緒還會不自覺地傳遞給了孩子。

三,說句不好聽的,家長焦慮,說明家長還不夠成熟,還不夠穩重,還不夠豁達,還不夠理智,控制自身情緒的能力還有所欠缺。這就向家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家長好好歷練,好好修身,好好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改正自己,不斷完美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給孩子最好的影響!


圖手畫圓


一個人揹負的多了,自然容易產生焦慮,而這種焦慮需要釋放,孩子便無可奈何的在懵懂中成為我們焦慮的承受者。如果家長已經覺察還好,就怕這種焦慮傳導連家長自己都未覺察。

不知不覺中,我們可能會對孩子愈加嚴格;可能會對孩子的任性調皮失去耐心;可能在孩子希望陪伴時,心事重重;可能拿著手機疏壓,卻忽視孩子的需求;可能為了得到片刻的寧靜,打發孩子去看電視;...太多太多的可能。不少家長都用孩子逐漸長大了,我們需要對孩子更加嚴格來解釋這一切。其實這何嘗不是我們焦慮的結果。

家庭氛圍的營造其實是一件藝術。家長強忍著內心的躁動,力求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交流,輔導孩子功課,督促孩子完成各項任務,自認為做的很完美,自己是理智的父母,其實在孩子心中,這份理智是不合格的。有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像是一臉萌笑的大耳朵狼,家長的躁動孩子內心是有感應的。雖然家長們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如果不是真的內心寧和,孩子仍然會受到影響,最直接的表現是孩子走向兩個極端,或者越來越敏感,越來越叛逆;或者越來越寡言少語,不自信。



簡言之,避免將焦慮傳導給孩子,最最有效的方式是管理好自己,修煉自身,以身作則。這真的很難,但人生不就是一場修行嗎?堅持的人,會獲得精彩。

願屁孩媽自己也能早日脫胎換骨!


與倆屁孩共成長


大人保持快樂的心境,善於學習,善於調節情緒!

多出去旅旅行,跑跑步,看看書,練練瑜伽等等!把心情調節好,讓孩子感覺到輕鬆的氛圍!

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在生活中,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孩子做到更好!

對待孩子用更多的耐心,讓孩子快樂,讓自己快樂!

大人保持學習的能力,參加培訓班,保持工作上的進步,生活心態也會變好!

生活帶動工作,工作帶動生活,實現正向循環!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兒童閱讀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現代都市下,許多大人可能都有焦慮症。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夠通過藥物治療結合呼吸練習、祈禱和冥想來治療焦慮。但是不能保證自己的反應總是正常和健康的,所以會擔心孩子會因為焦慮而負擔沉重。也擔心他們是否會因為自己而發展成焦慮症,就像其他父母擔心傳遞諸如高血壓或糖尿病之類的醫學問題一樣。

焦慮的根源在於遺傳和環境。我們不能控制遺傳部分,因為像其他任何情況一樣,後代有更高的焦慮傾向。但是也有一些實用的解決方案。正如服用藥物和冥想作為治療焦慮的方法,作為一個家長,可以利用以下做法,避免孩子焦慮。

1.不要大驚小怪

當孩子在陽臺上,可能父母的大腦直接想象一個悲慘的結局,那是災難性的。焦慮有時會利用我們生動的想象力,這對自己和孩子都是不利的。同樣,如果跟孩子說,不允許他獨自穿過繁忙的道路去朋友家,也不需要用極端的情況來嚇唬。與其告訴孩子自己不想看到他被車撞倒躺在街上,倒不如從更小更現實的角度關注他的安全。設想最好的結果而不是最壞的結果是一種管理消極預期和控制災難傾向的方法。

2.練習健康的反應

在孩子們能聽懂我們的話之前,他們會抓住其他線索。如果蹣跚學步的孩子朝著自己不小心沒放置好的那把刀子走去,父母應該努力鎮靜而不是驚慌,不是瘋狂地揮舞著大喊大叫,而是迅速採取行動,把刀子放好。通過首先實踐這些更合理的反應,也能幫助父母自己在這些時刻更加平靜。

3.不要做“直升機父母”

直升機父母是指爸爸媽媽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直升飛機育兒會助長焦慮,並干擾兒童自我發展應對技巧和解決問題的工具,父母自身必須提高對過度保護和控制懸停衝動的認識。

4. 讓兒科醫生了解情況

關於自己的焦慮症,以及對孩子情緒健康的擔憂,其實可以和專業人士溝通。提出任何令人擔憂的情感問題很重要。這有助於醫生治療,並量身提出相關建議。

如果孩子有焦慮症,請盡力幫助他們處理。

不知道各位寶爸寶媽關於這個問題有什麼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進行留言哦~蜜桃姐姐等著你!ღ( ´・ᴗ・` )比心


蜜桃姐姐


現代社會,尤其剛剛有了孩子的小夫妻,一時難以適應面對的種種壓力,這些壓力來源於工作職場,家庭關係等等。應當說沒有人能夠避免這些壓力。


我們有壓力就接受它面對它吧!還要怎樣?重要的是不想將壓力造成的焦慮傳遞給孩子!我從旁觀者來評價,你就是一個合格的父母!你能有這個想法,就感受了你對孩子有多麼的愛!


作為你的孩子是幸運的。因為他有肯對他負責的父母,他有愛他的父母,多麼的難能可貴!正因為你們的想法,你就會做好自己的父母角色,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一定會在你們的精心呵護下,健康地成長!

對於自己的壓力,或者因此產生的焦慮,如果在可控範圍,不用去管它,接受它跟它在一起就好!隨著你的能力越來越強大,孩子越來越懂事,你的所有的難題會迎刃而解,你的生活一定會充滿陽光!你的家庭會充滿希望!


心如蓮花91632563


昨日已去,明日未來,過好今日即可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唐·羅隱)

雖然說,今朝有酒今朝醉,聽起來有點不負責任的感覺。然而事實上,一個總在回顧過去,擔心將來的人,總生活在恐懼、焦慮和擔憂之中,又怎麼去承擔過重的責任呢?

說得難聽點,焦慮是一種思維的習慣,如果你不小心患上了,要提醒自己需要改變習慣。有問題來時,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要學會接受事情最壞的結果。

不想讓焦慮影響孩子,想法很對,但無法實踐。只要你還在焦慮,你的身體都在告訴孩子,你並不輕鬆,又如何不影響孩子?因此,問題關鍵,是要解決你的焦慮。


這裡頭有幾個步驟,可以機械化地幫助你,擺脫思維的困境:

第一步:內觀自己,問問自己都在焦慮什麼,寫下來。

第二步:把這些焦慮劃掉:1.壓根不會發生的(比如世界末日之類的,杞人憂天的事);2.已經發生了的(都發生了,只能接受);3.即便發生,你也改變不了的(比如年歲增長,時光流逝);

當你無法改變的一些事,又必然會發生時,你要做的,只是迎接最壞結果的準備,並努力把損失降到最小。要學會放棄完美主義,凡事不要非黑即白,這樣太累。

第三步:把剩下的部分,單列出來。

第四步:把單列的每一條,仔細分析,分為幾類去解決:

  1. 你自己能搞定的,儘快解決;

  2. 靠家人能搞定的,尋求幫助;

  3. 無法在家庭內解決的,嘗試從外部尋求方法;

  4. 找不到解決方法,短時間不是重大問題的,先擱置一旁再說。

第五步:勤練內功,學會化解問題

很多容易焦慮的人,其實是因為沒有成長,成長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1. 養成讀好書的習慣 《不抱怨的人生》、《人性的弱點》就很不錯

  2. 嘗試獨立思考 這樣,你便不會心隨境傳,與人比較,煩惱叢生

  3. 多運動 健康的體魄助你通過難關

  4. 多交友 朋友是心靈最好的調劑


我的回答也許偏題,也許能讓你有所收穫,真心希望你能從焦慮的陰霾下走出來,活在自信和希望的陽光裡,成為孩子成長最堅實的後盾。

祝福你!


素秋慈


當今社會群雄逐鹿,每一個人都有無盡的苦樂,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兒女快樂。然而,成功不是輕而易舉,唾手可得的事情,需要一個人默默的努力,默默的負出。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繁忙,事業的成敗,家庭的鎖事,方方面面的壓力都集中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使我們每個人都焦急,焦躁,焦慮。不由自主的表露在我們的言行之中。作為家長如何才能避免把自已的焦慮傳遞給自己的孩孑,不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家長要滿懷自信,面對困難,自信是關鋰,有了自信心,就會樹立積極的心態,就會有戰勝困難的勇氣,樹立自信是人生成熟的重要標誌,在孩子面前,坐言起行要做到敗而不餒,勝而不傲。具備勝者氣,樂觀積極,笑對一切。滾滾紅塵,漫漫人生,唯有態度積極,洗盡鉛華,人生才會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保持一份淡然的心態。才不會計較個人得失,少生煩惱,才會寬宏大量。在孩子面前不要發牢騷,才不會流露自己的焦慮。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毋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健康。所以,我們要膽大心細,處變不驚,克服自已的售急,焦躁,焦慮。把自己的優點,信心,才華展示給自己的孩子吧。(謝謝朋友們的關注)


5364231322852


害怕和貪婪是造成人焦慮的主要原因。

害怕和貪婪是不能制服自己的心理。當思想那些焦慮有用嗎?一切事務比起人本身都微不足道。可人往往看重物質大過人本身。

我因愛你(孩子),而為你做一切。如果因我愛你而有的行為,影響了你,就不是真正的愛孩子。

  • 想要不把焦慮傳給孩子,大人就要改變自己的思想,以及思維模式。

人被什麼控制就被什麼轄制,有些是不知不覺自己就陷入其中的,隨之產生的副作用就是焦慮。焦慮本身不會給人帶來盼望,也不會對事情有客觀的改變。

最主要看自己所看重的對人生的意義來說是否是有益的、長遠的、對人生命有建造的、支撐人生命動力的一些特殊的品質等等。而不僅僅是金錢與物質,一切以金錢至上的觀念為主的,都是金錢的奴僕,被金錢而左右。真正能夠主宰金錢的是人的能力。

所以,人很自然的定睛在金錢上,而不是隱藏的能力。所以,擺正自己的觀念,就不會直觀的把自己的焦慮傳給孩子。

一位朋友的妹妹她能力出眾,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一直很努力,但是她很不自信,常常害怕和焦慮,就變作更加的努力。到後來,自己的努力不知為了什麼,感覺人生沒有任何意義,也不滿足,對她自己的孩子嚴格苛刻,孩子的行為模式受母親的影響,她看到孩子隱約中有她的影子,她自己就很痛苦。

說起來,源自她七歲的時候,那年正月裡走親訪友,她母親帶著她去,出門的時候她母親對她說:“咱們家就只剩七塊錢了!”然後,就著急出門了。

她聽到這句話,陰霾籠罩在她的心頭,她想:“咱們家就只剩七塊錢了,花完了怎麼辦?明天吃什麼呀?”越想越就像世界末日來到一樣。她再沒有心情和親戚家孩子玩耍,而是陷入深深的恐懼當中。

或許母親說這句話是無意的,也或許是她母親心中有壓力,也有對缺乏不滿足的心理。但是,她不該跟孩子說,孩子還小,沒有責任去擔當父母經濟壓力。對孩子說,或許有讓孩子要明白一些事情,比如:“出去了,可能媽媽不能給你買好吃的東西了,也不能給你買玩具,等等”,但是,她沒有向孩子解釋。

要說,要表達不滿,要發洩也應該向她的丈夫說。要和孩子說,也應該和孩子解釋自己的想法。積極樂觀地引導孩子,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影響人一輩子心理健康的發酵劑。

  • 工作是工作,工作是為家庭,不要把工作帶入家庭。
大多父母忙碌半天還不是為了孩子,想著只有自己努力工作掙更多的錢才能讓孩子過的更好。這只是父母的想法,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愛孩子。當然,努力工作,是作為父母養育孩子的基本和職責,但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需要這些,尤其是孩子心理的成長。

工作一天帶著焦慮和疲憊的身體回到了家,家是放鬆的地方,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聊天、玩耍,也可以和孩子運動,既可以緩解自己的疲勞,也不會因為身體的拖累影響心理。

多接觸孩子,用心和孩子相處,你會發現童真,會把自己從繁雜和汙穢中解脫出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

很多時候孩子會告訴你,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反而,大人在忙碌中不知不覺就迷失了自己。丟失了初衷,不知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等到人生病了,得了絕症才醒悟過來“原來健康最重要!”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慢慢發現,“原來他/她在最重要!計較那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幹嘛呀?”

處心積慮的得到什麼,最後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家庭,“原來,家庭最重要,好好經營家庭才會讓人在平凡中感覺到幸福!”

父母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會直接的影響著孩子,所以,當你看到孩子的問題和不足時,恰恰是自己該努力改變和調整的時候。心態的改變讓自己看到不足而改變,任何時候都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