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學習書法首先從篆書開始,這個說法有錯嗎?

千千千里馬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學習書法從古自今都是以楷書為起始,為主體的。原因就是文字經過甲骨,金鼎,竹簡的大小篆,隸,到漢魏,的魏體最後演變到東晉的楷書。漢字完成了它從圖畫象形到方塊字,由繁到簡,有難到易的書寫過程的演變。而楷書自晉確立後,基本上再無大的變化,也就是說,楷書是漢字成熟的結果。而之前的都是這一結果的過渡和準備。

學習書法當然要從最成熟的楷書,或叫真書,正書開始。而後來的行書,草書也都是在楷書的基礎上變化而來。目的就是為了書寫更快捷。

把學習篆書當作書法入門,它的文字學意義遠大於它的書法意義。不是學習書法的正路。篆書寫得再好,也登不上書法殿堂。屬於漢字書法的旁枝末節。


王雨艽詩詞


如果學習書法本人不贊成從篆書開始。

理由有三:

1、嚴格說,篆書筆意更接近中國畫,是畫字,而非寫字。不適合於初學者。

2、篆書講究中鋒運筆,一筆到底,用筆缺乏變化。不適合初學者。

3、篆書結字講究圓潤,通常結字筆順與今人用筆習慣相反,不適合初學者。

本人也是書法愛好者,初學階段從歐楷臨摹,頗有進益。

結合本人自身說法,建議你從楷書練起。

《辭海》裡對於楷書的解釋是:結字方正,講究橫平豎直,可為楷模也。

楷書演變於隸書,至唐發展至巔峰,楷書大家輩出,如:歐陽詢、顏真卿等。

楷書結字多變,且法度嚴謹,正體現了書法的“法度”。

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可謂源遠流長。既然能代代相傳,自然有“法”可依,有跡可循。

如果是練習書法,自然要知道,書法的“法”為何物?

而最能體現書法法度的字體莫過於楷書了。

綜上所述,如果你想練習書法,建議從楷書著筆。

希望能幫到您。





書法客棧


有的老師認為初學書法要練習篆書,有的則認為一定要練習楷書,還有的老師認為應該練習隸書,甚至有的老師認為可以練習行草書。

覺得應該先練習篆書的老師,認為篆書以中鋒用筆為主,可以訓練中鋒,訓練初學者對於毛筆的掌控能力。還可以讓學習者從整體上建立一個人發展的書法觀。

認為學習書法一定要先練習楷書的老師認為,楷書和我們當今的書體最為相似,結構規則也都是一樣的,能夠更好的接受,更快的入門。通過楷書筆畫的訓練,能夠全面的練習書法的筆法,另外楷書結構也比較嚴謹,能夠更好的練習初學者對於結構的敏感性,同時由楷書過渡到任何書體都比較簡單,因為楷書形成的最晚,筆法最為完備、結構最為標準。



認為初學書法要先學習隸書的老師認為,隸書比較好寫,筆法比楷書簡單,字法比篆書簡單,好學好入門,而且有一些隸書,如《曹全碑》寫的很秀美、很漂亮,也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主張先練習行草的老師認為,行書很實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隨時用到,要先把手腕練活,把手腕練活了,其它的都比較簡單了。


我認為:

我覺得以上的說法都有道理,但是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不能一概而論,要有針對性的去教授學生。

如果學生是小學生,則建議練習楷書,楷書是他們的課程的一部分,他們剛學習識字,練習書法要和他們的課本內容相符合,這樣既學習了書法,又促進了他們的學習。

如果是中學生,我則建議從篆書開始學起,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的學習能力,但在書法上還是一張白紙,要做長遠的規劃,從篆書到隸書再到楷書,最後學習行草書是一個比較好的學習的路子。

如果是中年人,我覺得從隸書學起比較好,隸書相對於篆書和楷書,確實更容易入門,更容易進步,也更容易讓學習者獲得成就感,中年人一般事情比較多,很難靜下心來練習書法,如果有短暫的時間,需要更快的進步來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從而抓住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繼續堅持學習下去。

行草書我並不建議直接練習,初學書法還是從正書裡選擇,也就是楷書、隸書、篆書裡選擇,不首先學習行草書。


不二齋


應該說學書法可以從篆書入手,但不能說首先或必須從篆書入手。

並不是所有書法家都會篆書,但他們已經在某種體上很有成就了。

書法有五種基本書體:篆隸草行楷。其中楷篆隸是基礎,通常從楷篆隸中選擇一種字體入門,再練行書草書。因為楷書實用,所以從楷書入門者居多。也有部分從篆書或隸書入門的,再練楷行草,這也是可以的。

但最好不要直接從行書或草書入門,這樣基礎不行,欲速則不達。楷篆隸如站立、行如走、草如跑。只有學會站立才能走好路繼而學會奔跑。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打好基礎,學書法才會事半功倍。








墨海軒書法


我認為,這個說法沒有道理! 試想,絕大多數人學寫毛筆字,完全是出於興趣愛好,修心養性、娛樂健身,並不是研究文字學,也不是研究文字發展及書法演變史……只是想練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或者說,練好幾種書法字體而已。

況且,書法書體字體種類繁多,風格千秋,字形各異,而且,每一種書體都有各自不同的書寫法則與技術規範,尤其是筆法、字法,雖然互相有些聯繫,但是,都是相對獨立存在的,甚至彼此不能兼容……

實踐證明,如果始學篆書,寫得多麼好,不一定能寫隸書、楷書、行書,簡言之,篆書與其他書體沒有必然的聯繫,也不存在因果關係,想學別的字體,必須重新開頭,系統的練……

如果不是大學書法專業生,只是普通的餘愛好者,初學書法,還是從楷書練起比較好,或者說,想練什麼書體都行……不過,無論之前練過什麼書體字體,最終,楷書這個書體還是要補上,尤其是魏碑(楷書)、晉楷等,即使起步入門練的是《九成宮》、《勤禮碑》等唐楷,也要擴大涉獵範圍,轉學歷代楷書,這不僅對下一步學行書非常有好處,還對日後不斷提升基本功技法和培養創作能力大有益處。

以上是我的觀點,僅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信息。謝謝支持!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學習書法從篆書開始,這個說法不太準確。

書法在學習過程中之篆書的學習是不必可少的,其主要練習中鋒運筆之用。然而,剛剛入門的書法學習者,建議用楷書在前,活學活用。



福大祥


學習書法從篆書開始的說法不但沒錯,而且是極為正確的。古人學習書法大多就是從篆書開始的。

篆書,是小篆和大篆的統稱。



篆書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中鋒用筆,起筆逆入平出,且多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

小篆指“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傳說小篆是秦國丞相李斯發明的。李斯的代表作有《嶧山刻石》和《會稽刻石》。秦篆被譽為標準的小篆。

多年來,篆書已成為裝飾性文字而不是實用性文字了。現在的學書之人,大多都是從實用性文字開始學起,但也有人是從篆書開始學起的。

依我的觀點,凡學書法者都要先從篆書學起。學篆書,應該先學小篆,再學大篆。學習篆書的目的,就是為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打基礎。顏真卿的楷書《勤禮碑》中的不少字,就是帶有篆意的。特別是學草書者,更有學篆書的必要,因為草書中的大多線條均是源自篆書。

附: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

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在本回答劃上句號之前,我再次重複一下開頭的話:學習書法,從篆書開始學起沒有錯,而且是完全正確的。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討論!


中州耕牛堂主


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因個人而定。一般學書法,應該首先對毛筆,筆畫,行筆,運筆,寫書法正確的姿勢瞭解,也可以請教老師。學習書法要有引導和勤奮,引導就是選好自己喜愛的字帖,歐顏柳趙可選一家,不能貪戀。拿到字帖後,不要馬上進行書寫,應當認真分析字帖中的字,瞭解字的起筆,行筆,運筆以及結構的佈置,然後從最基本的開始,把書法中的橫,豎,撇,捺,鉤,折,挑,點八種筆畫進行反覆練習,做到熟能生巧。對筆畫的中鋒,回鋒,偏鋒,提筆按筆,轉筆與折筆,也就是每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把握好。可以從永字八法中去理解和學習。學習書法不是一朝一日的事,要持之以恆方能成器。對筆畫熟練後,對字體結構分析,楷書九十二法進行練習,背熟記好。掌握結構,再到章法的練習以及創作,大體離不開五種風格:1端莊工整;2淳樸平和;3飄逸俊秀;4剛勁雄強;5雄偉豪放。書法藝術約的創作,不僅要有熟練的技法,還要有文學,美學,藝術等方面的訓練和修養,要有較廣泛的知識層面和較深厚的藝術功底。

以上與其說是在勸導初學者要用心

去學習,要以真對待藝術創作,倒不如提醒和勉勵我自己。學海無涯,藝無止境,在藝術的道路上永無盡頭,奮力往前奔跑就是!



無限美86327206


這個說法,對於說的人來說,是沒有錯的。不過我所聽到對書法初學者最多的建議是,先隸後楷,也有說先學楷書的。從篆書學,可能是對於成年人(中老年人)說的,一般對於青少年,是很少有這種建議的。

篆書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照著畫,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但你“畫”的是什麼,從辯識的角度來說,沒有一些文字研究功底,恐怕對於書法練習來說,會有一些相反作用。

個人建議是:如果你是成年人,並且將書法作為業餘修身養性的一種手段的話,則不需要遵守什麼步驟,去書店看看字貼,喜歡什麼字體,就練習什麼字體,管他隸、楷、行呢。

如果你是青少年,則建議從楷書或隸書入手。楷書法度森嚴,練習起來,可能非一朝一夕、三五月能成事的。隸書筆畫簡單,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掌握到其規律,練習起來更有成就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青少年書法培訓機構首選隸書教學的原因,容易出成績啊),但到了一定的時候,還是要轉到楷書上來。

個人建議而已,僅作參考。

北京文人書畫院副院長齊樹亭書寫,歡迎大家點評。


文人藝術


這個是追本溯源的做法,因為隸楷草行都從篆書或間接從篆書來的。

起初我認為學書從篆書學起未必科學未必有效。

還提出無知的疑問:

王羲之是從篆書學起嗎?顏真卿是從篆書學起嗎?蘇東坡是從篆書學起嗎?

殊不知後來才瞭解到王羲之曾不止一次告誡其子王獻之:“勿播於外,緘之秘之。

學篆籀,工省而易成。”

唐太宗李世民看不起很多書法家,唯獨盛讚王羲之“精研篆素”,盡善盡美”。

另外,古人認為篆書是諸體之本,學書應從篆、分入手。

現在也有人認為篆書易學耐看,學篆可以打好基礎,有益於其他字體的學習。

所以學書從篆書學起應該有道理。

我學學篆書看。

另外,我自以為是地認為,歐楷有隸書筆法,顏楷有篆書筆法。

特此請教專家千里馬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