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1934年,中國足球為什麼所向披靡?

江南博哥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是當時世界足球水平還不是很高。

同時,那時候足球偏向於技術流,對於身體對抗相對較低。

而中國人踢球就是玩技術,水平相當不差,大體是世界準一流水平,自然能夠很牛了。

稱雄綠蔭賽場到浴血抗戰疆場:民國國足的抗日曆程


本文作者為煩惱的愛,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中國哪支男子國家足球隊可稱得上史上最強?相信絕大多數的球迷都會選擇進入02年世界盃決賽圈的那支國足。但如果你能瞭解八十年前那支國足的壯舉,相信一定會改變自己的看法。

今天的國足被球迷們戲稱為“國豬”,然而民國時期的國足卻是當之無愧的亞洲足壇霸主。

1913年,初出茅廬的國足首次亮相國際A級足球賽事,參加首屆遠東運動會,可惜1∶2負於東道主菲律賓隊,屈居亞軍。但此後從1915年到1934年20年間的9屆遠東運動會中,國足多次在足球決賽中橫掃日本隊,豪取九連冠,傲視亞洲足壇。

1917年,在日本東京芝浦運動場,國足5∶0橫掃日本奪冠;1921年,上海虹口公園足球場,國足4∶0狂勝日本再次奪冠;1923年“亞洲球王”李惠堂首次入選國足,他在大阪市立運動場打入處子球,幫助國足再次以5∶1戰勝日本奪冠。1930年第九屆遠東運動會在日本東京舉行,為了擺脫“恐華症”,日本隊為此準備了整整一年,全日本上下誓言一定要奪冠。

首戰他們便以7∶2擊敗上屆亞軍菲律賓隊,展現了強大的實力。決賽在明治神宮外苑競技場舉行,現場湧入了高達3萬6千名觀眾,連大會總裁日本秩父宮親王伉儷也親自到場。決賽打的異常激烈,堪稱遠東運動會史上最刺激的一場比賽。李惠堂因腳傷,未能出戰。由於當值主裁判竹內廣三郎嚴重偏袒主隊,國足每次進攻都被判越位,盤球突破又被判犯規,導致日本隊利用越位球和莫須有的點球,三次領先中國隊。

然而,國足頂住巨大壓力,三度扳平比分,90分鐘握手言和。根據比賽規則,還須進行30分鐘加時賽,但是日方懼怕國足的反彈,堅持聲稱比賽已結束,中日雙方並列冠軍,就此誕生了遠東運動會史上唯一一次並列冠軍。

1934年,第十屆遠東運動會在馬尼拉黎剎紀念體育場舉行,決賽再次在中日之間上演,此時東三省已淪陷兩年有餘,國足的熱血男兒賽前就喊出一定要擊敗日本隊,在賽場上為東北同胞報仇。

上半場國足就以2∶0領先,下半場雙方各入一球,就當大家以為國足勝券在握時,不料右後衛李天生剷球過大,被罰下場,日本隊藉此機會連入兩球,扳平比分。此後國足大舉進攻,逼的日本後衛用手擋球,李惠堂頂住壓力,穩穩罰入點球,終於以4∶3擊敗日本,奪得冠軍,在場的僑胞很多都激動地落下了眼淚。

1936年,國足還作為亞洲冠軍還參加了柏林奧運會,可惜首輪比賽由於體力不濟最終0∶2輸給了A組的種子英國隊。

正當李惠堂等人全力準備1938年法國世界盃時,盧溝橋頭的一聲炮響卻擊碎了國足所有美好的願景。極負愛國情懷的李惠堂拒絕為日寇和汪偽政權踢球,借率領南華隊到澳門比賽的機會,逃離了日寇佔領下的香港。

1942年,為響應國民政府號召,李惠堂再次率領那幫國足隊員組成“蜀健隊”,與全國各地的足球健將,舉行了高達138場的足球義賽、義捐,所得款項全部購買糧食、衣被、醫療藥品和武器,用以支援抗戰前線。

李惠堂的獎盃

“男兒立志出夔關,不滅倭奴誓不回。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有青山。”在面對日寇的野蠻侵略時,更有一批熱血國足健兒直接投身抗日戰場中。

譚江柏

譚江柏,30年代中國足壇的“頭球王”,國足主力左後衛。在最後的遠東運動會決賽上,和李惠堂各入兩球,擊敗日本奪冠,此後更是以主力身份參加了柏林奧運會。早在1932年1.28事變時,他就已是十九路軍後勤民運大隊長。抗戰全面爆發後,他又來到雲南,不顧日軍炮火和飛機轟炸,擔任了華僑運輸大隊長,直接參與滇緬公路軍備物質運輸,並迎來最終的抗戰勝利。而他的另一個身份,則更是讓人津津樂道,他就是著名歌星譚詠麟的父親。

陳鎮和

有人能幸運的看到抗戰勝利,而更多的人則早已犧牲在了前往勝利的道路上。

譚江柏的好搭檔,國足中場主力左邊鋒陳鎮和,速度快、敢打敢拼,早在學生時代便擔任國腳,1930年第九屆遠東運動會上以主力身份隨隊奪冠。1.28事變的失敗,讓他悲憤不已,遂轉而考入中央航校,成為了一名空軍戰士,這也讓他整整3年時間告別了心愛的綠蔭場。

航校畢業後,他再次入選國足,並以主力身份參加了柏林奧運會。抗戰全面爆發時,陳鎮和已是空軍第6大隊第5中隊的一名飛行員,駕駛道格拉斯O-2MC偵察/轟炸機。他所在的第5中隊是赫赫有名的“夜襲支隊”,在淞滬會戰中,陳鎮和多次隨隊參與夜間轟炸。特別是在9月18日的“復仇之夜”行動中,陳鎮和與戰友們駕機四處出擊,對日軍駐滬司令部、艦隊、碼頭給予重點轟炸,給日軍造成極大損失。

陳鎮和

11月14日,陳鎮和奉命駕機對江陰河面的敵艦實施轟炸,由於道格拉斯O-2MC機型過於老舊,未能避開敵防空炮火,不幸被擊落,英勇殉國。

“男兒莫惜少年頭,快把鋼刀試新仇。殺盡倭奴雪舊恥,誓平扶桑方罷休。”陳鎮和在1.28事變後所作的這首立志詩,準確地詮釋了這支國足的戰鬥精神。

他們在綠蔭賽場上流汗,以精湛的足球技藝擊敗日本球隊,捍衛了中國足球的尊嚴。

他們在抗日戰場上流血,以無畏的犧牲精神抗擊日本軍隊,證明了中華民族的血性。

他們才是史上最強的那支國足!


薩沙


1913年-1934年,中國足球為什麼所向披靡?題主應該加個前提,“亞洲”!為什麼在亞洲所向披靡,原因很簡單。第一,李惠堂太強,是亞洲球王,進球數過千,大力遠射和凌空臥射都是李惠堂的獨門絕技,譚江柏(香港明星譚詠麟之父)是那年代亞洲頭球最強的球員,有這麼一批具備鮮明個人特點的球員,當時的國足吊打亞洲其他球隊沒問題。第二,亞洲其他球隊太弱,那個年代在亞洲,能稱得上是獨立國家的,也就中國日本泰國菲律賓等少數幾個,大部分地區還是殖民地狀態,那個年代亞洲很落後,能玩足球的國家並不多。以李惠堂等人的水平,吊打亞洲其他球隊沒問題,遠東運動會擊敗日本隊,就是例子。

綜合來說,那個年代中國足球在亞洲無敵,既有李惠堂等人太強的原因,也有亞洲其他球隊太弱的原因。但好漢不提當年勇,到如今,亞洲其他球隊紛紛崛起,咱們的國足就不行了。


綠茵守望者



黑子哲雜談


所向披靡個P。。。1930年已經有世界盃了,1900奧運會就有足球賽了,中國一次都沒參加過,就在東南亞的地區運動會上贏過菲律賓和在當年還不如菲律賓的日本,就“所向披靡”了?這個所向披靡的標準未免太低了。

當時韓國朝鮮還沒獨立,中國也沒有機會和西亞踢球,日本在80年代前本就是足球魚腩,無非贏了幾支東南亞球隊,即便是80年代到21世紀初這段時間,中國足球贏那些球隊不也是輕輕鬆鬆的?

發洩對現在國足的不滿,也用不著編故事吧。

那段時間的亞洲足球根本做不了數,當年就沒有幾個有獨立政府的亞洲國家,大多數國家的球隊,無非就是一群有錢人組成的興趣小組,而且實話說,李惠堂還有當年中國國家隊的事蹟,根本就是近些年因為天涯的一篇帖子吹起來的,當年幾乎沒有一點影響力。

不是都號稱李惠堂和梅蘭芳齊名嘛,神奇的事情是,那些戲劇大師,家裡老人都比孫子輩知道的多,唯獨李惠堂是孫子輩知道,爺爺輩的人一無所知,自己合計他到底有沒有那個本事吧。

一個被世界承認的人,英文相關內容的資料全無,都是中文資料,而且都是來源近些年的網文,真實性幾何,我就不想多說了。

中國足球的確有值得驕傲的年代,比如80年代,中國足球作為一支剛起步的力量,在脫離世界足壇20多年後,重新參加世界盃預選賽,就能夠3比0勝科威特,4比2勝沙特,只差一個淨勝球就能擠走新西蘭直接進入世界盃,和馬拉多納,濟科,羅西同在西班牙的1982年世界盃上比賽,這對一支足壇新軍來說,起點可以說是相當高的。要知道當年,就只有科威特一支球隊代表亞洲參加世界盃,新西蘭還從亞洲這擠佔名額,國足當年是真的亞洲頂尖水平。

縱觀整個80年代,像容志行,古廣明,賈秀全等球員,也都是當年的亞洲一流球員,古廣明兩次亞洲足球先生評選中排名第二,在那個年代裡贏日韓絕對不稀奇。

80年代還曾經有遼寧隊獲得亞俱杯冠軍的壯舉,在那個沒有外援的時代,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

後來1993年,宮磊成為了中國足球歷史上唯一獲得過世界足球先生提名的球員。

再後來2001年范志毅成為了中國第一位亞洲足球先生。

2015年,孫繼海因為在曼城期間(2002-2008年)出色的表現入選了英超名人堂。

這些是真正的曾經的輝煌,是真正的,我們看不起現在國足的原因,而不是什麼遠古傳說。


Xinxin的體育世界


或許大家都沒想法,亞洲第二流的中國足球,曾經也有過稱霸亞洲的輝煌歲月。那就是在1913年到1934年二戰之前,代表著亞洲最高水平的賽事——遠東運動會的足球比賽一共舉行了10屆,中國隊包攬了除第一屆之外的全部9個冠軍,絕對的亞洲霸主。
那中國足球當時為什麼如此所向披靡呢?在近代,中國的大門被西方列強打開後,足球便是最早進去中國的體育運動之一。在上海租界,洋人成立了足球俱樂部,引起國人的關注,再後來,教會學校引進外籍教練,開始教中國學生踢球,受此影響,於1896年成立的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南洋公學剛剛創辦,就宣佈“體育一事與中西各課一律並重”,還成立了南洋公學足球隊,當時的校長唐文治一直把足球比賽作為大事,鼎力支持。受南洋公學影響,其他學校相繼也成立了足球隊。再後來,中華民國成立後,上海還最早實行足球聯賽,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足球人才,大大提高了中國足球的水平,湧現了不少著名的球員,從此,中國足球走出國門,稱霸亞洲。


當時中國足球的成功,除了學校足球、足球聯賽的促進以外,還有不得不提的是,後來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李惠堂就是那個時代的球員的代表。


蝸牛賽點


有什麼證據嗎?那時的足球,甚至是奧運會都不是很狂熱的運動,或者大家都剛起步,看不出什麼差距來。

1913到1934年,應該是民國最好的時期,外無戰事,內無憂患。而縱觀歐洲南美正處於最亂的時期,根本無心踢球。不是中國所向披靡,是別人都還沒發展起來。

中國女足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也很猛啊,但現在怎麼樣了呢?一項不是一兩個球星或是十幾個厲害的人就可以撐起來的。靠的是,幾代人甚至是幾十代不斷積累的人才和足球文化!中國乒乓球為什麼厲害?不就是乒乓球文化太牛逼了嗎?

足球在中國不是一項運動,它是一項政治資源,因為它的影響力大,可以利用足球達成很多目的。


足球進化論


俗語說:好漢不提當年用勇。這話沒錯,當一個人總要提到以前他怎樣怎樣厲害怎樣怎樣牛逼,那說明他已是廉頗老矣又或者是江河日下不復當年,只能活在歷史的光環中,有事沒事拿出來說說聊以自慰吧!20世紀初,現代足球在歐美國家已很是盛行,當時在中國也出現了以李惠堂為代表的一代致力發展足球才俊,


據統計,李惠堂足球生涯中入球近2000個,媲美球王貝利,1976年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足球雜誌組織的評選活動中,他被評為世界五名球王之一。在他的帶領下,中國足球曾經稱霸亞洲多年,但這已是歷史。二戰之後,當歐美列強分分重建家園謀求發展之時,中國大地卻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多年的內戰把本已脆弱的國家打得更是千瘡百孔,建國後在一窮二白的國力下,馬上又經歷了抗美援朝、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在政治掛帥的年代,文娛體育活動難以得到廣泛的推廣,乒乓球除外。

記得以前有部電影叫《球迷》,是一部以足球為主題的喜劇片,挺不錯的。在電影中可以看出,足球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在當時人民群眾文化娛樂生活極度貧乏的年代,還是深受喜愛的,群眾基礎也相當不錯,但這只是侷限在民間範圍,自發的組織的,官方推廣的賽事應該是沒有的,這就嚴重限制的足球的發展,從建國到上世紀80代初,我們的足球發展基本處於停滯階段,至於後來我們有了中甲中超聯賽,足球運動有了一定的發展,相對於歐美國家甚至日韓,我們走了不少彎路,已是落後不少。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足球運動也在不斷探索前進中,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足球會重回亞洲強國之列吧!


7光年1


足球之鄉——五華,繼承了球王李惠堂的精神,大力培養足球苗子和發展足球事業,現有中甲梅州客家足球隊,中甲梅州輝駿女子足球隊兩支隊伍,繼2018年新建惠堂體育館順利竣工之際,五華足球體育必將為國家培養出新一代的足球希望,讓球王精神再放異彩!








彼岸是歸途


真不清楚那段歷史,我來學習一下吧。

我猜,那個年代,應該是現代足球剛剛啟蒙吧?各種規則與現在應該有非常大的區別。另外,那個年代,蘇聯從不承認自己是亞州國家,而中東西亞,應該是大量的英美法殖民地而沒有幾個單獨的國家吧?

僅僅是南亞、東亞,印度還沒有獨立吧?東北亞的朝鮮半島,還歸日本吧?我不太清楚東亞當年有幾個獨立的國家,應該很少吧?那個年代東亞最強大的國家,也就只有日本吧?

從歷史環境來看,日本忙著四處擴張,戰爭久未間斷,怕是沒有興趣搞什麼足球吧?我不太清楚所謂的那個年代中國足球稱霸亞州的情況與實際意義,也許根本沒有意義,普通遊戲而已,怕完全不能與現代足球的地位相比吧?


全利88


因為那時候沒有足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