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會獨處?

悅寶小yi


一個愛熱鬧的人,最難忍受熱鬧後的冷清。當宴會結束朋友散去的那一刻,各種空虛寂寞湧上心頭,似乎全天下只剩自己一個人,

狂歡後的孤單,總是最可怕的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朱自清在《荷塘月色》裡如是說。


是的,我們都是牆頭草罷了,在熱鬧與冷清之間舉棋不定,在群居與獨處之間顛沛流離。熱鬧之餘我們總唸叨冷清的好,離群索居後又懷念與人共處的繁華熱鬧。


終其一生,我們只不過想在熱鬧與冷清間尋一處位置,在群居與獨處間找一個平衡。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的,無非就是自我個體與外在環境的和諧統一。


一,個體與環境,對自我存在的證明


在我回答《你覺得一個人的自信來源於哪裡》的那個問答裡,有一名網友的回覆很有意思。他用陰陽來解釋自信與自卑,他說:“凡事皆有度,自信過頭則自負,便是陽亢,易得躁狂症;自卑過度則自閉,便是陰鬱,易得抑鬱症。須得陰陽協調,平衡方得始終。”這種古代的陰陽二元論當然不科學,但古人的生活智慧亦不失其妙處。



人是群居性動物,需要在社會的分工合作中協調進步。離開社會的個人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若一個真實的人像魯濱遜般一個人在荒島上生活多年,他的語言功能、人際交往等多項功能都會退化到一個令人咋舌的地步。


人又是獨立的個體,需要完善自我,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內心仍然害怕被同化,或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再者說,獨處的時候,人們才能靜下心來學習或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這就涉及到一個有關自我的概念。心理學上的自我概念,即一個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它包括一個人通過經驗、反省和他人的反饋,逐步加深對自身的瞭解。他人的反饋必須要在和其他人的交往中進行,而對自我的反省,更多的是在自己獨處的時候進行,這就需要得到獨處與群居兩個情境的支持。


喜歡養狗的人都知道,狗狗不僅會吃屎,還喜歡聞自己的小便。比如上次在一個地方小便,下次經過的時候往往會蹭上去嗅一嗅,若聞到自己想要的味道還會一個勁地撒歡,因為它找到了自己存在的證據。這種行為在人的身上也有體現,我們會不自覺地聞自己的臭襪子也是出於同樣的心理。



心理學家詹姆斯把自我區分為經驗客體的我和作為環境中主動行動者的我。其中經驗客體的我又包括物質自我,精神自我和社會自我。物質自我的核心是身體,我們是通過身體與周圍的事物發生關係的;社會自我是“從同伴或他人那裡得到的認同”,即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精神自我意味著一個人內心的或主觀的存在。
不管經驗客體的我還是主動行動的我,都是在個體與環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並強化的。


二、獨處的妙處


人的一生有兩個基本任務:一是如何與他人相處,二是如何與自己相處。


與他人相處,無需多言,這是一項重要的社交能力。與自己相處,則是一項比社交更重要的能力,一些社會上的偏見使人們更重視社會能力而忽略了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這就需要說說獨處的妙處了。



1.獨處的時候,是你最真實的樣子


每個人都有很多種身份,一生要扮演很多種不同角色。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每天都戴著不同的面具生活。而獨處,就是我們卸下面具的時刻。此時不需要任何偽裝,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人來干涉你的自由,獨處時的你,便是最真實的你。


2.獨處的時候,可以恢復精力


在社交中,你可能需要妥協或犧牲,需要照顧到別人的感受或情緒,長時間的付出必將使你筋疲力盡。而獨處的時候,你什麼都不用考慮,想放飛自我便放飛自我,是恢復精力的絕佳時期。



3.獨處的時候,更加專心專注


成功的人,必然都是善於獨處的。因為獨處能夠免受他人或環境的干擾,讓你靜下心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工作也好,學習也罷,都需要一個清靜的環境,才能專心專注,心無雜念。


4.獨處的時候,能夠反省自己


獨處的大多數,都善於思考,很多奇思妙想往往也在此刻登門拜訪。獨處,也有助於反思,“吾日三省吾身”,多反思才能多進步。所以獨處的人,有更多的創造力和天馬行空的想法。



三,如何學會獨處


1.從認知上拋卻偏見


很多人對獨處有偏見,他們為獨處者貼上很多標籤,比如不善交際、不合群、很悶、寡言少語、性格古怪等等,認為這樣的人很難成功。其實獨處者並非不喜歡社交,而是不喜歡無用的社交,很多社交都是無用的,人生短暫,他們不想浪費時間。從認知上拋開對獨處的偏見,你才能真正做到獨處,享受獨處帶給你的好處。


2.學會與自己相處


你的力量是來源於外部還是內部?身外求法的人懂得該如何與他人相處,心內求法的人懂得該如何與自己相處。若你覺得成功靠關係,那你可能會在社會交往中左右逢源;若你覺得成功靠自己,那你可能靜下心來充實自己的能力。喜歡自己、悅納自己、尊重自己,你就能與自己和諧相處,就不會害怕獨處時的孤獨。



3.找到自己的興趣


你若喜歡書法,必定會花時間一個人在家裡天天練習;你若喜歡看書,必定肯花時間天天沉浸於字裡行間。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你便開啟了一個只屬於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裡有你喜歡的一切。不為獨處而獨處,只會興趣而獨處,這種獨處,才叫充實。


尼采說:“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如果需要成功立業,追逐自己“自我實現的需求”,獨處是必備良方。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不必在孤單時羨慕熱鬧,也無需熱鬧中品味孤獨。每個人征途都是獨自啟程,孤單上路。


五好心理


獨處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孤避症,這種是天生的,不善於與人打交道,你可能在電視上常看到這種情況,精神病院裡,有的精神病患者,一兩個月獨處都沒關係。

但是做為正常人呢?正常的人如果獨處三天時間,可能會接受不了,有一種懲罰叫關禁室,人在裡面呆三天時間會瘋掉。那照這樣說,是不是不可以獨處,也不是,古代西方的哲學家就愛獨處,首先得思考,思想在虛擬的海洋中馳騁,進入心流狀態,忘記時間。如果只是乾坐著,不思考,時間的流逝會覺得特別慢,做為群體動物的人類是受不了的。

最後建議,獨處應該具有某種目的,看一本書,寫一篇文章,坐下冥想。


我家天花板


人最大的能力不是與他人相處的能力,而是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獨處能力反映一個人的成熟度,更決定一個人的高度。獨處與孤獨不同,獨處是主動選擇;孤獨則是被動接受。獨處可以讓人看清自己;孤獨可以讓人看懂他人。學會獨處是一種智慧;體驗孤獨是一種境界。

如何學會獨處呢?

首先,認識獨處是個體的必備能力。我們經常會發現患抑鬱症的明星、名人很多,為什麼呢?他們在聚光燈下的時間比我們常人多,但他們獨處的時候卻沒有我們常人多。所以,很多時候,明星、名人們習慣了喧囂,習慣了被關注,在世界突然安靜下來剩他一個人的時候,他就變得無所適從了。因此,學會獨處,是我們每個人必須要學會的能力。

其次,營造獨處需要的“兩境”(心境和環境)。獨處,是定、靜、安的一種修心方法。在獨處中,可以生出智慧。有研究表明,聰明的人、成功的人大都喜歡獨處。獨處的心境需要空杯心態,獨處的環境需要舒適清新。營造良好的“兩境”會給獨處的人帶來心靈的淨化。

最後,把獨處看作一個“歸心”的過程。很多時候,我們在忙碌中,把“初心”和“本心”丟了,忘記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獨處,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可以看清自己是誰?看懂自己需要什麼?在獨處的時候,與自己對話,聽聽來自內心深處發出的聲音,讓自我與本我有效結合,讓“初心”明晰,“本心”呈現,為現實中的自己照亮前行的路。



心理師葉子


1獨處,廣義上的理解為“一個人生活”。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書,一個人玩手機看電視,都是一種獨處方式。人們將自己抽離出生物人包圍的環境,置於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我們一直在倡導要培養獨處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指自己可以享受一個人待著的時刻,不會感覺無聊空虛,不會想著必須要找人陪伴。然而,這種獨處,不是真正的獨處。2去年12月,我的手機臨時壞了,在等待網購的手機配送過來的那兩天,我處於無手機狀態。中午去公司餐廳吃飯時,陰差陽錯下,我坐到了一個角落。那個午餐,破天荒地,我的對面沒有可交談的同事,自己也沒辦法自然而然地拿起手機,就著微博熱搜入飯。然而那一頓午餐,是我吃過的最舒服認真的午餐。我的注意力完全專注在自己的每一次咀嚼中。食物最原本的味道透過舌尖的觸碰和齒間的磨咬浸滿了我的味蕾。我驚喜地發現,咖喱牛肉拌飯混均勻了慢慢品嚐會更香,當天的生菜咬下去會“咔”一聲,特別新鮮,就連平日吃厭了的小聖女果,也比往日更香甜。周圍的人在歡聲談笑,而那天中午的我,像是舞臺聚光燈外的一棵小樹,雖然被人遺忘,但怡然自得,享受著雨露最本真的滋養。這就是我理解的真正的獨處:脫離外界的干擾,享受“自我”,享受事物最本質的狀態。做到這一點,即使身處人群,你也能獨處。3不是每個人都有“自我”的。作家周國平對是否有“自我”的檢驗,是“看他能不能獨處,當你自己一個人待著時,你是感到百無聊賴,難以忍受,還是感到一種寧靜、充實和滿足?”有的人會說自己有“自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可以看電視、玩手機、玩遊戲,一點兒也不無聊。然而,需要藉助外界渠道打發時間,看沒完沒了的電視劇,漫無目的地刷朋友圈,機械地打怪升級,沒有任何自我對話和思考的獨處,不是真正的獨處。多少人,是一刻也沒辦法脫離手機和遊戲的?吃飯時煲劇,睡前刷朋友圈,坐車時玩遊戲,就連走路,我們也常常時不時掏出手機,看是不是漏掉什麼“重要信息”。科技的發展為人們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帶來了無盡便利,卻慢慢開始喧賓奪主,讓人們在一心兩用中逐漸喪失了對當下事物的本真感知,對科技產品產生依賴感。沒了它們,會坐立不安,會心不在焉。這,不叫真正的獨處呀。周國平所定義的獨處,是一個人待著,專注於自己的事情,並通過這件事情與自我對話。一個人讀書,即享受作者字裡行間對心靈的滌盪;一個人看電影,即投入戲劇的衝突與演員眉宇間的張力鑑賞;即便是一個人走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認認真真地走好這一段路,也可以透過擦肩而過的人和景審視世界,得到心靈的片刻寧靜。玩手機、玩遊戲、看電視這些看似俗不可耐的方式,不算是獨處嗎?不一定。這關乎你做這些事情時的初衷和狀態,如果是一心兩用,如果單純為了打發無聊的時光,即便一個人宅在家裡感覺很享受,即便你是看電影或讀書,也不是獨處。因為你在這個過程中處於無目的無思考的狀態,並沒有進行自我交流。那些看似精彩的“獨處”時光被沒有經過大腦的內容填充,事後再回想,彷彿什麼也沒幹。4最近看的一部叫《摩登家庭》的美國情景劇裡面有個Hailey的女孩,是個手機控。她的生活基本與手機上的大小八卦以及小姐妹小帥哥為伍。在手機剛壞掉時,她的手指會不自覺顫抖,會時不時產生自己還有手機的幻覺。但慢慢地接受沒了手機的事實,她發現自己周邊的世界和往常不一樣了。她開始欣賞灌木叢邊的小花,留意到父親新添了幾縷銀髮,甚至專注閱讀一本書,這是她過去25年的人生中從未主動做過的事情。“沒了手機,我才發現世界多麼美好!”手機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人們從現實生活中抽離了部分精力進入屏幕裡的虛擬世界,以至於人們太習慣於一無聊便掏出手機解悶,而開始害怕脫離任何電子產品的獨自一人,害怕直面自己空虛的內心,喪失了獨處的能力。5我們的生活被工作、社會交際環繞著,自己一個人的時光本就來之不易。如何利用好這一段時光,讓浮躁的心靈沉澱下來,享受片刻的寧靜、祥和和充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思考並培養的能力。主持人汪涵自稱“煙火神仙”,“既有群居於現世的氣派,也有獨處和自然飄逸的仙氣”。這位曾在湖南衛視節目中做出教科書般救場的主持人,用的手機一直是“古董級”的,他不玩微信,也不玩手機,但他愛看書,愛做手工,享受一個人專注一件事情的過程,享受與自己靈魂的對話。“屋後臨江,推窗見水。弄個烏篷船,在江中賞賞月亮,煮煮螃蟹,鬥鬥蛐蛐,興致來了,在船頭彈上一曲古琴。”這是汪涵為自己描繪的未來。也許一個人,也許與他的妻子孩兒。或許孤獨,卻不孤單。因為,他以螃蟹、以蛐蛐、以山水為伍,有自己充實的內心為伴。現代人很難做得到像汪涵一樣過上“老幹部般”的生活。然而我們可以嘗試著開始一心一用,專注於當下的事務,亦或是每日從外界的干擾中抽離出來,與心靈的自己進行交流。偶爾晚餐自己做,享受油煙升騰竄入鼻子的飯菜香氣;睡前好好讀一章書,與故事中的人物進行對話,進而反思自我;花上一個小時寫寫這段時間的感悟,思考自己接下來半年的生活事業規劃;抑或是找個15分鐘,什麼也不做,靜靜地閉目養神,讓大腦放鬆下來。正如周國平所說: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務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當我們開始習慣專注一件事情,會發覺,暫時脫離“新信息”的干擾沒那麼難;會發覺,與其一無聊就舉起手機,將思緒集中在自己身上,會是一件多麼享受的事情。這才是我們發現“自我”的時刻,這才是真正的獨處。


空素第一大土豪


任何人只要想進入一個人的狀態都是很簡單的,關上房門,關掉電子設備,一個人獨處就是獨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往往是一個人最不自覺的時候,因為你是一個人,即使你摳腳、看AV、打飛機、隨地吐痰都沒人說你,你不必承擔他人目光的壓力。你想抽菸就抽菸,想高歌就高歌,想撒酒瘋就撒酒瘋,你不必照顧他人感受。此刻的你,是散漫的,是不被約束的。所謂的深思冥想,都是虛妄,因為你還沒有剋制,克服自我。

所以獨處最重要的就是尋繩墨尺度以自律,當你進入一個人的狀態的時候,你要剋制自己,動心忍性。不要讓自己的散漫壓倒了自己,讓自己恣意妄為,人可以有偶爾的放縱,但不能讓放縱習以為常。大部分情況下,一個人的狀態都是糟糕的,太鬆弛了,你下意識的做著一切而不自覺。手捧黃書以自瀆,你迎來了生命的大和諧,你以為你得到的是精神上放鬆,其實是你的慾望戰勝了你修養。

獨處雖是指一個人的狀態,但宏觀來看卻在現實生活中常常出現。紅綠燈的路口,你行色匆忙,看著周圍沒有人就越過了馬路。如果當時有很多人站在哪裡等紅燈,想必你至少會有一絲的遲疑,或許心中還會有一絲的愧疚,因為當時你內心並沒有遵守規則。而又在紅燈路口,即使是紅燈,你看著有人闖過了馬路,你跟著也闖了過去。這就是一種悲哀,因為自己犯了錯還藉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恕自己。如果你在一個人的時候還能堅持固執的站在路口等紅燈過去,如果你在一群人中還能不動尺度依然堅守,那麼這就是你獨處時自律、修養的勝利。可是,真正的現實生活中呢——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再回到一所小房子裡面,這裡面只有你,天,地。這所謂的獨處,其實不就是一面鏡子嗎,時時刻刻的倒映出你的內心,你的滿目瘡痍全被照亮了卻猶不自知,你以為這是生命的多姿多彩,卻在形形色色中無不透露著自己自由的軟弱。在這樣的一所小房子裡面,全是你自己的影子,你回首往事,憧憬未來,卻從未審讀自己,那麼即使往事再不堪你也無法讓明天的自己活的更好。

所謂的思考,只不過是剋制自己,所謂的排解,也只不過是你本可以這樣做卻選擇不這樣做。


偉古123


獨處,一種叫孤獨,一種叫獨孤。

孤獨是被動的,就好比你一個人走在四下無人的街頭,你感覺被世界拋棄了一樣,這就叫孤獨。

獨孤,就是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獨孤求敗,為了練成絕食武功,一個人練功,然後去挑戰天下高手,再一個人修煉。

孤獨的話,就去約朋友玩。

獨孤的話,就給自己找個目標,為了這個目標而戰鬥。



大狗與馬


如何學會獨處?

一、有信仰,學文化。調心態,練性格,心靈有依歸,感情有寄託。

二、多學政治,聽經聞法。用聞思代替煩惱,用正念陶冶情操。

三、多聽心靈音樂,調節情緒。

四、養花種草,淨化空氣,美化環境。

五、唸佛禪修,強身健體,開啟智慧,投身中國夢建設。


頓漸融合


人類是群居動物,但其實卻是生而孤獨。從來沒有人能代替自己做任何事,也沒有人能陪伴自己走完一生,孤獨是長伴終身的話題。

沒人能代替我們生病,也沒人能代替我們痛苦,快樂可以與他人分享,但卻沒有人能感同身受。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中:父母終將比我們早點離去,夫妻也不一定相伴到老,而我們自己也將比子女早點離開。任何事都是自己去面對,無論多愛或者多恨,生活總歸是獨處中掙扎。學會享受生活,享受孤獨,才能更快樂的生活下去。


支點撬動未來


我是比較經常獨處的人,我一個人住,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買菜做飯,一個人短途旅遊。

不要誤會,我有對象有朋友跟家人關係也很好,只是喜歡一個人待著。

下班之後的時間,看電影,去吃喜歡吃的菜,練瑜伽跑步各種運動,看劇看紀錄片,逛某寶剁手,閒著沒事化妝練手(我手殘,這條請無視)。

最近想報班學畫畫跟樂器小時候沒條件學現在彌補一下遺憾。

最後的重點在於:找到你喜歡的事情,想做的事情你沉浸在自己的樂趣上,你會喜歡上獨處。


莫啦啦嚕啦


一句話,窮!必然使你獨立!頂我上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