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本年度中國足協舉辦的最後一項重大賽事—中國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於2018年11月25日在北京中赫國安的主場工人體育場進行。最終,雙方1比1握手言和。第二回合的比賽將在本月30日在山東濟南決出最終的冠軍歸屬。

本場比賽,中國足協裁判部依然沒有懸念的選擇了外籍裁判員執法,只是原本定下的亞洲金哨伊爾馬托夫臨時重感冒的原因,換成了來自前英超名哨,現任沙特阿拉伯足協裁委會主席克拉滕伯格先生來執法(有相關報道稱,本月23日沙特足協已宣佈辭去克拉滕伯格沙特足協裁委會主席職務)。

本場比賽的裁判組是由一名英國人擔任裁判員,兩名烏茲別克斯坦人擔任助理裁判,其餘三名本土裁判分別擔任第四官員、VAR和AVAR。

對於克拉滕伯格的過往,很多關心足球裁判的朋友肯定會有所瞭解,曾是英超執法第一人,2016年執法了當年度的歐冠決賽和2016年歐洲盃法國VS葡萄牙的決賽。2017年底放棄國際級裁判身份和執法2018年世界盃身份,前往沙特阿拉伯,擔任沙特足協的裁委會主席。

這是克拉滕伯格第一次前來中國執法比賽。縱觀其整場比賽的判罰尺度,控制比賽的能力以及關鍵球的判罰處理上,還是非常不錯的。稍顯不足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其體能狀況一般,跑動一般,但幾次關鍵位置還是能夠到位。總體來看,執法表現不錯。

對於本場比賽來說,最大的爭議就是全場出現的3次關於球點球的判罰(包括一粒未判罰的)。

判例一、30分鐘,國安隊巴坎布罰球區內手球

比賽進行到第30分鐘,魯能隊前場左路獲得角球機會,球被罰到罰球區中路,國安隊員巴坎布跳起,球打到巴坎布的手臂上,裁判員鳴哨判罰球點球。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對於這個故意手球犯規,屬於很清晰的犯規。巴坎布跳起時,手臂上舉伸開,手的位置已經不屬於自然位置,裁判員果斷判罰球點球,正確。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對於這個球,廣大球迷、裁判從業者都能夠理解,而且不存在爭議。但對於後面出現的兩粒手球,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爭議。

判例二、48分鐘,魯能隊吉爾罰球區內手球

比賽進行到48分鐘,國安隊前場打出配合,前場右路低平球將球傳入罰球區,魯能隊防守隊員吉爾倒地後,手臂觸碰到皮球。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當值主裁判沒有任何表示,比賽繼續。經過幾個回合攻防轉換成死球后,VAR介入,裁判員跑向場邊回看視頻。裁判員回看結束之後,回到場內判罰了吉爾故意手球犯規,球點球。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對於這個球的判罰,我們先來明確一點,規則裡規定的是故意手球才是犯規,換句話說,不是所有的手和球有接觸就要被判罰故意手球犯規的。對於這個球的判罰,有觀點認為,這個球魯能隊員吉爾倒地,手臂是撐地的動作,之後球碰到手臂,應不屬於故意手球犯規。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對於這個球,我們一步步的分析下。國安隊員邊路傳球,作為防守隊員的吉爾要判斷球的傳球路線。仔細觀察,魯能隊員吉爾先是有個身體向左的動作,說明其開始判斷球將從其左側傳入,人的身體重心已向左移動,之後看到球的運行方向是從其身前傳入的,也就是其身體右側。此時防守隊員立刻向右側移動去封堵球的路線,就是這一左一右的身體重心的變化,才使得該名隊員倒地。而且在其倒地後,身體還有向右側前傾試圖擋球,而且其手臂的手肘有瞬時像外側擴張的動作。這個動作雖然看似撐地,但已不屬於自然位置,已形成擴張,而且其動機和目的就是蓄意手球。正是這個蓄意手球,也成功的使傳球路線發生了變化。因此這個球,裁判員通過VAR介入回看之後,做出故意手球犯規的判罰是正確的。同樣,對於這個球VAR的介入是成功的。

判例三、61分鐘,樸成罰球區內手球

全場比賽進行到61分鐘,魯能隊前場右路獲得角球機會,球罰起之後,在前點觸及地面後,反彈繼續向罰球區中路方向運行,球接觸到樸成手臂,裁判員沒有表示,比賽繼續。在之後比賽成死球后,裁判員通過和VAR溝通之後,跑到場邊回看視頻。回看結束之後,裁判員沒有判罰球點球,而且用身體語言示意手臂是夾著身體,沒有擴張的。不進行故意手球犯規的判罰。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對於這個球,有觀點認為,這個角球罰起之後,進入罰球區內對於防守隊員是有充分的反應時間的。但這個球不能從罰角球那一刻來考慮反應時間的問題,因為這個角球罰起之後,前點有隊員爭搶,而且球之後有彈地繼續運行,從彈地的那一刻來看,對於防守隊員來說是個球運行路線的重新判斷,包括前點進攻方包抄隊員(雖然未觸及球)的爭頂都會直接影響到防守隊員對於球落點的判斷。因此對於這個球說防守隊員是有充分的反應時間去處理球,是不合理的。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再有觀點認為,包括現役很多高級別裁判對於這個球認為,樸成是用身體去封堵球,其手臂自然要冒著被球打到,也就是說要有被可判為故意手球風險性的。我們看到,樸成對於這個球確實是向前去迎擊來球,因為對於每一個防守隊員來說,上前去封堵或迎擊來球都無可厚非。但前提條件是,其手臂始終是沒有擴張的,而且手臂沒有向來球的方向移動。我們來看兩張圖片: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覆盤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國安VS魯能比賽中三次爭議的判罰


第一張圖片是球還沒有接觸到樸成,我們可以看到,樸成的手臂位於身體前側;第二張圖片當球接觸到樸成手臂時,其手臂是在身體測後面。從這兩張圖片可以反映出的問題就是,當樸成意識到球向其身體運行時,為了避免不打到手臂,其手臂是從前向後躲球的過程,而不是由後向前去迎擊球,而且手臂的位置沒有擴張,可以認定為自然位置。因此當值裁判員在通過視頻回看之後,依然沒有判罰故意手球犯規,鷹眼認為當值裁判員對於故意手球犯規的理解是到位的,而且這個不犯規的判罰是準確的。

對於這個球的VAR介入,如果是當值裁判員自己懷疑可能有手球犯規主動要求介入並場邊回看的話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如果是視頻裁判提示並介入的話,就有些牽強了。

本場比賽非常戲劇性的出現了三粒關於手球的判罰,當值裁判員的表現體現出了一名高水平裁判員對於規則理解的準確性。什麼球該判,什麼球不判,規則精神和尺度掌握的非常好。而且全場比賽,裁判員在閱讀比賽,控制比賽能力,黃牌的運用,受傷隊員處理等多方面環節都處理的很好。使一場很有難度的比賽,很順利的進行。真正的體現了一名高水平裁判員的執法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